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总体难度在降低,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建模能力、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规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更有针对性,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做好物理一轮复习谈谈看法。
一、加强研究考试说明,有的放矢
高考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考试内容的范围及难度,对于一些特定的考试内容作出了详细的说明,高考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研究考试说明,对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的内容及深度具有导向性作用。研究高考说明,不仅要了解高考物理重点和难点,还要研究本学年与上学年考试说明作出调整的内容,这也容易成为考试的重点。例如,2013年的高考考试说明中,考点20内容的表述由“平抛运动”改为“抛体运动”,新增说明“斜抛运动的计算不作要求”;2013年江苏高考第7题考了抛体运动的知识。考点10“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的说明,由“不要求定量计算加速度大小不同的连接体问题;在非惯性系内处理问题不作要求”改为“加速度大小不同的连接体问题的计算仅限于两个物体的情况”。2013年江苏高考第14题考了惯性演示实验,实际上就是加速度大小不同的连接体问题的计算。
二、全面复习物理知识,不留死角
要做到全面复习物理知识,不留死角,首先要带领学生回归课本,让学生对课本的概念及对知识点的描述应了然于心。其次要对课本中的例题、习题模型进行详细复习,这些可能成为高考试题改编的原型。例如:2013年江苏高考第7题抛体运动的模型就是课本上的一个物理模型。还要注意对人教版和苏教版物理教材进行对比,找出两种教材不同的地方,进行适当研究,2013年江苏高考第2题的“旋转秋千”就是苏教版教材上的一个模型。
另外,在制作概念规律复习学案时,要以简单的题目引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理解,归纳总结出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规律,再通过相应的练习巩固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好相应的物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难度稍微较大的实际问题。既注重了知识点的内涵,又关注了知识点的外延,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当然,制作学案时,要注意少选一些纯粹的物理概念题。这些题目枯燥无味,学生复习时将会产生厌烦情绪,应将物理知识尽可能地融入更多的新颖的物理情境中或热门的话题中。如:在复习万有引力时可以加入“神舟十号”相关的信息,在复习运动和力学问题时可以加入歼-15在“辽宁舰”运动或起降过程的信息,这样既能让题目有新意,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设计台阶分层讲评,注重审题
从课堂教学方法层面来说,在评讲较难题目时应层次分明,设计相应的台阶,由易到难,由一般到复杂,设计台阶,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完成题目时,就不会因某个知识或方法的欠缺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让学生觉得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体现个体的成功感。讲评中通过分析题目中已知的信息,挖掘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找出规律,引导学生联想及反思,从而提高审题能力。例如绳子拉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恰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问题,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绳的本质,绳子只能提供拉力的特点,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恰好的含义。在最高点绳的拉力和重力共同提供向心力,当拉力为零的时候求出最高点的速度,当到达最高点的速度等于此速度时就是“恰好”的意思。再适当地拓展,不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但绳子上始终有张力的条件,或者将绳子换成杆,或者在使小球带电,让小球处在电场或者磁场中临界条件又将如何?等等。通过对知识的延伸,对这一类型的题目有了一个系统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隐含条件的挖掘能力。
四、注重训练基本题型,学会建模
对于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物理模型,如力学中有圆周运动的“轻绳、轻杆——小球模型”、“平抛类”、“碰撞”等模型,着重系统复习,分析问题时应强调物理模型的建立。例如这样一道题目:在离心浇铸装置中,电动机带动两个支承轮同向转动,管状模型放在这两个轮上靠摩擦转动,如图所示,铁水注入之后,由于离心作用,铁水紧紧靠在模型的内壁上,从而可得到密实的铸件,浇铸时转速不能过低,否则,铁水会脱离模型内壁,产生次品。已知管状模型内壁半径R,则管状模型转动的最小角速度ω为多大?这道题目源于生活,但构建模型是解决这道题目的关键。那么我们要通过该情境联想出熟知的物理模型,实际上该情境所对应的模型小球在轨道的内侧运动是类似的,那么这道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五、归类分析方法技巧,提高能力
在一轮复习中,注重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和归纳,加强应试能力的培养,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应加以归纳,以及求同一个问题所用方法的归类。如绳子拉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与小球在轨道内侧做圆周运动所用的物理思想及方法一样。又如,求变力做功问题,可以用微元法、图像法、动能定理、功率乘以时间等方法求变力做功,将这些题型及方法归类,那么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就会感觉到有“法”可循。
六、着力训练解题规范,强化订正
加强学生解题的规范规范性训练,单位,必要的文字说明,无论是图像的绘制、公式的书写、数据的计算还是单位的标注和必要的文字说明,都要有明确的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考试中不会因不好的习惯而丢分。
在一轮复习中,还要抓好学生学习常规的检查,一丝不苟地搞落实,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老师对学生的平时作业及试卷必须精心地批改,通过批改找出学生对哪些知识及方法还存在欠缺,老师课上行重点讲解这些内容,然后学生在物理错“悟”本上订正、整理情况,对这道题作反思。老师要及时在学生订正之后进行检查,可以通过类型的题目加以检测巩固。这些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将学生解题规范性要求贯穿其中。
总之,高三物理的一轮复习是整个高考物理复习中持续时间最长,也是整个复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复习轮次。一轮复习直接关系着整个高三复习的成败,必须讲究策略,抓细、抓实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知识网络,提高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研究考试说明,有的放矢
高考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考试内容的范围及难度,对于一些特定的考试内容作出了详细的说明,高考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研究考试说明,对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的内容及深度具有导向性作用。研究高考说明,不仅要了解高考物理重点和难点,还要研究本学年与上学年考试说明作出调整的内容,这也容易成为考试的重点。例如,2013年的高考考试说明中,考点20内容的表述由“平抛运动”改为“抛体运动”,新增说明“斜抛运动的计算不作要求”;2013年江苏高考第7题考了抛体运动的知识。考点10“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的说明,由“不要求定量计算加速度大小不同的连接体问题;在非惯性系内处理问题不作要求”改为“加速度大小不同的连接体问题的计算仅限于两个物体的情况”。2013年江苏高考第14题考了惯性演示实验,实际上就是加速度大小不同的连接体问题的计算。
二、全面复习物理知识,不留死角
要做到全面复习物理知识,不留死角,首先要带领学生回归课本,让学生对课本的概念及对知识点的描述应了然于心。其次要对课本中的例题、习题模型进行详细复习,这些可能成为高考试题改编的原型。例如:2013年江苏高考第7题抛体运动的模型就是课本上的一个物理模型。还要注意对人教版和苏教版物理教材进行对比,找出两种教材不同的地方,进行适当研究,2013年江苏高考第2题的“旋转秋千”就是苏教版教材上的一个模型。
另外,在制作概念规律复习学案时,要以简单的题目引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理解,归纳总结出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规律,再通过相应的练习巩固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好相应的物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难度稍微较大的实际问题。既注重了知识点的内涵,又关注了知识点的外延,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当然,制作学案时,要注意少选一些纯粹的物理概念题。这些题目枯燥无味,学生复习时将会产生厌烦情绪,应将物理知识尽可能地融入更多的新颖的物理情境中或热门的话题中。如:在复习万有引力时可以加入“神舟十号”相关的信息,在复习运动和力学问题时可以加入歼-15在“辽宁舰”运动或起降过程的信息,这样既能让题目有新意,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设计台阶分层讲评,注重审题
从课堂教学方法层面来说,在评讲较难题目时应层次分明,设计相应的台阶,由易到难,由一般到复杂,设计台阶,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完成题目时,就不会因某个知识或方法的欠缺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让学生觉得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体现个体的成功感。讲评中通过分析题目中已知的信息,挖掘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找出规律,引导学生联想及反思,从而提高审题能力。例如绳子拉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恰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问题,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绳的本质,绳子只能提供拉力的特点,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恰好的含义。在最高点绳的拉力和重力共同提供向心力,当拉力为零的时候求出最高点的速度,当到达最高点的速度等于此速度时就是“恰好”的意思。再适当地拓展,不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但绳子上始终有张力的条件,或者将绳子换成杆,或者在使小球带电,让小球处在电场或者磁场中临界条件又将如何?等等。通过对知识的延伸,对这一类型的题目有了一个系统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隐含条件的挖掘能力。
四、注重训练基本题型,学会建模
对于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物理模型,如力学中有圆周运动的“轻绳、轻杆——小球模型”、“平抛类”、“碰撞”等模型,着重系统复习,分析问题时应强调物理模型的建立。例如这样一道题目:在离心浇铸装置中,电动机带动两个支承轮同向转动,管状模型放在这两个轮上靠摩擦转动,如图所示,铁水注入之后,由于离心作用,铁水紧紧靠在模型的内壁上,从而可得到密实的铸件,浇铸时转速不能过低,否则,铁水会脱离模型内壁,产生次品。已知管状模型内壁半径R,则管状模型转动的最小角速度ω为多大?这道题目源于生活,但构建模型是解决这道题目的关键。那么我们要通过该情境联想出熟知的物理模型,实际上该情境所对应的模型小球在轨道的内侧运动是类似的,那么这道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五、归类分析方法技巧,提高能力
在一轮复习中,注重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和归纳,加强应试能力的培养,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应加以归纳,以及求同一个问题所用方法的归类。如绳子拉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与小球在轨道内侧做圆周运动所用的物理思想及方法一样。又如,求变力做功问题,可以用微元法、图像法、动能定理、功率乘以时间等方法求变力做功,将这些题型及方法归类,那么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就会感觉到有“法”可循。
六、着力训练解题规范,强化订正
加强学生解题的规范规范性训练,单位,必要的文字说明,无论是图像的绘制、公式的书写、数据的计算还是单位的标注和必要的文字说明,都要有明确的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考试中不会因不好的习惯而丢分。
在一轮复习中,还要抓好学生学习常规的检查,一丝不苟地搞落实,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老师对学生的平时作业及试卷必须精心地批改,通过批改找出学生对哪些知识及方法还存在欠缺,老师课上行重点讲解这些内容,然后学生在物理错“悟”本上订正、整理情况,对这道题作反思。老师要及时在学生订正之后进行检查,可以通过类型的题目加以检测巩固。这些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将学生解题规范性要求贯穿其中。
总之,高三物理的一轮复习是整个高考物理复习中持续时间最长,也是整个复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复习轮次。一轮复习直接关系着整个高三复习的成败,必须讲究策略,抓细、抓实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知识网络,提高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