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文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语导得好,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又能使教师讲课水到渠成、轻松自如;反之,教师平铺直叙,学生兴趣索然、精力涣散,教师也难以得心应手,费力不讨好,效果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钻研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设计好课堂开端,点燃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故事导入法
历史是对过去人物活动及重大事件的记述,具有极强的故事性。中学生大多爱听故事,教师可充分利用这种心理特点。当一个教师走进课堂,有时候容易从学生们意犹未尽的脸上看到他们还沉淀于课间的某项活动,这时教师如果说:“让我先来给你们讲一段故事”。瞬间,他们就会安静下来,流露出一种渴望的眼光,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而故事仅是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如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我先讲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刺杀斐迪南大公”的故事,讲古希腊同小亚细亚的特洛伊人的战争,可先讲一个“木马计”的故事。在学习《大变革的时代》时,我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我国有个改革家在推行变法前,担心人们不相信,就在城南门竖了一根木头,如果有人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感到奇怪,只是观望,没有人去搬。这位改革家下令把赏金增加到五十。有人把木头搬到北门,果然获得五十金的重赏。表明政令一旦下达,就坚持执行。这位改革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
二、精心设问导入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不妨这样设问导入新课。1929年lO月24日,是让世界震惊的一天,人们称之为“黑色的星期五”。这一天,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像火山一样爆发了。纽约股市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威力,会引发世界经济危机?为什么是股市而不是其他行业的崩溃标志经济危机的爆发?危机爆发后,华尔街成为美国人心目中一切痛苦的根源,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现在的学生对股票并不完全陌生,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提问,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及早地进入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任何一个阶段里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注视学生的反应是否自然发生,如果自然发生则被称为是注意的,教学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如果教师不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就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我认为,精心设问以导人新课,不失为教师可用的一种办法。
三、广告词导入
广告词是学生耳熟能详,能倒背如流,借广告词导入新课往往能给学生新鲜感。如有这样一则广告:“古有陈胜王,今有大泽酒。”利用这则广告作为《秦末农民战争》的导入语,学生听了以后,气氛便活跃起来,接着就问陈胜是什么人?他做了什么事?这样导入新课,能活跃气氛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创设情境法导入
创设情境重在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把学生带入所要讲述的历史环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讲“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一课时,上课后,首先用录音机放出了《松花江上》这首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如泣如诉带着满腔悲愤的音符如潮涌出,伤感的心情立即充溢了每个学生的胸膛。音乐已经把每个学生的思绪带回到了耻辱的岁月……“这首歌反映了当时什么事变呢?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个事变说起。”随后,出示课题。这样的导入语最能激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达到了“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境界。
五、利用计算导入
通过计算,得出一些惊人的数字,把这些数字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探求历史的热情。如讲《马关条约》签订时,先让学生计算二亿两白银值多少钱?体积有多少?学生计算后得出惊人的结果。借此导人《马关条约》的签订,这笔巨额的赔款就是《马关条约》规定赔给日本的。学生此时情感爆发了,学习热情骤然高涨。
总之,导入课是一门艺术,因人、因事而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生动、全面在自主体验中理解和感悟历史,为历史教学创设一个和谐、良好的开端。历史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无论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导人中导入语要语言简练,占用时间不能太多,否则会喧宾夺主。如果导入方法应用恰当应用合理,一节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故事导入法
历史是对过去人物活动及重大事件的记述,具有极强的故事性。中学生大多爱听故事,教师可充分利用这种心理特点。当一个教师走进课堂,有时候容易从学生们意犹未尽的脸上看到他们还沉淀于课间的某项活动,这时教师如果说:“让我先来给你们讲一段故事”。瞬间,他们就会安静下来,流露出一种渴望的眼光,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而故事仅是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如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我先讲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刺杀斐迪南大公”的故事,讲古希腊同小亚细亚的特洛伊人的战争,可先讲一个“木马计”的故事。在学习《大变革的时代》时,我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我国有个改革家在推行变法前,担心人们不相信,就在城南门竖了一根木头,如果有人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感到奇怪,只是观望,没有人去搬。这位改革家下令把赏金增加到五十。有人把木头搬到北门,果然获得五十金的重赏。表明政令一旦下达,就坚持执行。这位改革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
二、精心设问导入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不妨这样设问导入新课。1929年lO月24日,是让世界震惊的一天,人们称之为“黑色的星期五”。这一天,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像火山一样爆发了。纽约股市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威力,会引发世界经济危机?为什么是股市而不是其他行业的崩溃标志经济危机的爆发?危机爆发后,华尔街成为美国人心目中一切痛苦的根源,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现在的学生对股票并不完全陌生,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提问,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及早地进入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任何一个阶段里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注视学生的反应是否自然发生,如果自然发生则被称为是注意的,教学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如果教师不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就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我认为,精心设问以导人新课,不失为教师可用的一种办法。
三、广告词导入
广告词是学生耳熟能详,能倒背如流,借广告词导入新课往往能给学生新鲜感。如有这样一则广告:“古有陈胜王,今有大泽酒。”利用这则广告作为《秦末农民战争》的导入语,学生听了以后,气氛便活跃起来,接着就问陈胜是什么人?他做了什么事?这样导入新课,能活跃气氛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创设情境法导入
创设情境重在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把学生带入所要讲述的历史环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讲“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一课时,上课后,首先用录音机放出了《松花江上》这首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如泣如诉带着满腔悲愤的音符如潮涌出,伤感的心情立即充溢了每个学生的胸膛。音乐已经把每个学生的思绪带回到了耻辱的岁月……“这首歌反映了当时什么事变呢?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个事变说起。”随后,出示课题。这样的导入语最能激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达到了“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境界。
五、利用计算导入
通过计算,得出一些惊人的数字,把这些数字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探求历史的热情。如讲《马关条约》签订时,先让学生计算二亿两白银值多少钱?体积有多少?学生计算后得出惊人的结果。借此导人《马关条约》的签订,这笔巨额的赔款就是《马关条约》规定赔给日本的。学生此时情感爆发了,学习热情骤然高涨。
总之,导入课是一门艺术,因人、因事而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生动、全面在自主体验中理解和感悟历史,为历史教学创设一个和谐、良好的开端。历史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无论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导人中导入语要语言简练,占用时间不能太多,否则会喧宾夺主。如果导入方法应用恰当应用合理,一节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