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作品《梦幻曲》为研究对象,从音程、和声、调性、节奏等方面细致分析了该首作品的主题特征,在该基础上,以结构为切入点,探讨主题对全曲的控制。
关键词:舒曼 《梦幻曲》 主题特征
引言
《梦幻曲》这首作品虽然只有短短24小节,却也表现出了完整的逻辑结构,那么它是如何发展成一个结构完整、材料统一的作品呢?因此,对于深刻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从宏观上把握作品的内在统一性,以及对于表现和欣赏作品的内涵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舒曼《梦幻曲》的主题特征
此作品的主题动机是由弱拍上的属音开始往上四度跳进到主音,贯穿全曲,这个动机在整首曲子中一共出现了10次,使整部作品统一成一个整体。以下将从此主题句的整体特征、材料特征、外形特征、性格特征来分别阐述:
(一)从整体特征来看,如表1 所示。表1:
(二)从外形特征来看:主题采用的织体样式为网状复调织体,弱起上行四度跳进开始接疑问式上行后,转锯齿状下行,力度为P(欲扬先抑),处于中音区。如谱例 1所示。
谱例1:
(三)材料一整体上属典型的和弦分解,内部由逆分上行四度跳进,疑问式上行,同音反复三部分组成,结构上具有典型的三部性。材料二由两个经过音接入,从整体外形看属于离心式进行,以跳音为主,先沿袭主题动机上行四度跳进,后下七度大跳接二度级进,随后采用音程缩小的方法下二度截段模进一次。表现出一种活跃的气氛。需要指出的是,中间隐藏了一个二部性骨架,对作品的发展,旋律的进行,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如谱例 2所示。谱例2:
(四)从性格特征来看:该主题性格为抒情性主题。主要表现在其弱起徐缓的节奏,P的力度、设问式的旋律进行,一切都给人温暖、怀念的内心感受,以及对童年时光的美好憧憬和以无尽的想象。
根据上述分析,现将主题的主要特征概括,如表2所示。
表2:
由上表可以看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具有鲜明的对比性,材料一上扬,材料二下抑,两者一扬一抑,一问一答,共同构成《梦幻曲》这首作品的主题,“形成有呼应、有起伏、有头有尾的结构”①,奠定全曲的发展基础。
二、主题对全曲的控制
“主题是指音乐作品中那些意义突出、性格鲜明、概括性强和可塑性大的重要的组成部分”②,“犹如一部音乐作品的种子,通过各音乐要素的渗透使其发芽生长”③,并对全曲进行控制。以下将对整部作品各段主题逐一进行分析,论述其材料来源与主题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主题对全曲的控制。
(一)呈示段主题特征
1.第一分句:即主题句,由两部分构成。主题动机由一个弱起上行属主四度大跳构成,呈抑扬格。而在其后的主题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四度音程,几乎在所有小节中都有它的存在,同时它还对应着后半句两个重要的材料因素,下行四音列和四音音型,形成结构上一问一答的呼应关系,贯穿全曲。如谱例3所示。
谱例3:
2.第二分句:并行进入,前半部分基本是主题句前部的完全重复,后半部在主题句的基础上稍加变化,提高音区,变化节奏(加入了附点节奏)和离调模进,经过d小调,在C大调上完成完全且完满的终止。这期间的6543下行四音列,等分的四音音型,以及隐伏旋律的四度跳进都是来源于主题句中的材料,这些都证明了与主题材料的一致性。该段完全重复一次,形成复奏乐段,深化主题。见谱例4所示。
谱例4:
(二)中段主题特征
中段的性质是一个展开性中段,由两个等长的并行乐句构成。
第一分句:并行进入,沿用了主题动机,四度跳进开始。调式转为g小调,但同样保持着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如前半句,是使用主题句材料1改变和声呈示,再如后半句,是用材料2的下行四音列下行模进,再通过截段模进的方式(截取呈示段第7小节)进行下五度模进,最后的一个下行四度大跳,来源于主题句的15下四度跳进。
第二分句:并行进入,可分为两个等长的乐节,是全曲中唯一没有用14开始的乐句,在主调的下属调bB大调上进行展开。与主题句既对立,又统一。对立体现在调性和和声上,统一体现在材料来源上,如开始的4到b7的四度跳进乃至整个前半部分都是主题材料1的上行四度模进。后半部分使用材料2进行,以属功能为主,最后停留在主调的属功能上,为再现作调准备。由此可见,中段的展开基本上都是来源于主题材料的延伸,与主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谱例5:
(三)再现段主题特征
由两个等长的8小节方整乐句构成,回到主调,动力再现。第一分句有四小节,是呈示段第一分句即主题句的完全再现。第二分句并行进入,前半句是材料1的完全再现,后半句保存了材料2的基本轮廓,在其基础上稍加变化,在终止式后用了一个下属的二级六和弦进行阻碍,使结构得到扩充。见乐曲倒数第二小节。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整部作品各部分的主题材料均来自于呈示段主题句的材料一和材料二,换言之,舒曼《梦幻曲》各部都浸透着主题的材料特征以及音乐要素。这种主题对全曲控制方式的运用,使整首作品的音乐发展有条不紊。
三、结语
虽然整首作品只有短短的6句24小节,但全曲每一句每一小节都是以材料1或材料2为核心而发展或变化。这种贯穿全曲的相同材料的使用,使全曲形成高度的统一关系。笔者通过主题分析的方法,对本首作品的主题特征进行细致分析,并论述其在全曲中的作用,不仅在本首作品中对于深刻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从宏观上把握作品的内在统一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推而广之在其他音乐作品中,对于理解其作品的形象、情感以至于把握作曲家的风格特征,这种音乐主题的分析方法同样适用。
注释:
①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年1月,第22页。
②刘畅:《关于交响诗——<额尔古纳河>的主题分析》,《内蒙古艺术》, 2007年1月。
③张琪惠:《音乐主题研究的领域及重要性》,《上海音乐学院论文》,2011年。
参考文献:
[1]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2]张琪惠.音乐主题研究的领域及重要性[J].上海音乐学院论文,2011.
[3]刘畅.关于交响诗——《额尔古纳河》的主题分析[J].内蒙古艺术,2007.
(作者简介:梁志先,男,九江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理论作曲)
关键词:舒曼 《梦幻曲》 主题特征
引言
《梦幻曲》这首作品虽然只有短短24小节,却也表现出了完整的逻辑结构,那么它是如何发展成一个结构完整、材料统一的作品呢?因此,对于深刻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从宏观上把握作品的内在统一性,以及对于表现和欣赏作品的内涵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舒曼《梦幻曲》的主题特征
此作品的主题动机是由弱拍上的属音开始往上四度跳进到主音,贯穿全曲,这个动机在整首曲子中一共出现了10次,使整部作品统一成一个整体。以下将从此主题句的整体特征、材料特征、外形特征、性格特征来分别阐述:
(一)从整体特征来看,如表1 所示。表1:
(二)从外形特征来看:主题采用的织体样式为网状复调织体,弱起上行四度跳进开始接疑问式上行后,转锯齿状下行,力度为P(欲扬先抑),处于中音区。如谱例 1所示。
谱例1:
(三)材料一整体上属典型的和弦分解,内部由逆分上行四度跳进,疑问式上行,同音反复三部分组成,结构上具有典型的三部性。材料二由两个经过音接入,从整体外形看属于离心式进行,以跳音为主,先沿袭主题动机上行四度跳进,后下七度大跳接二度级进,随后采用音程缩小的方法下二度截段模进一次。表现出一种活跃的气氛。需要指出的是,中间隐藏了一个二部性骨架,对作品的发展,旋律的进行,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如谱例 2所示。谱例2:
(四)从性格特征来看:该主题性格为抒情性主题。主要表现在其弱起徐缓的节奏,P的力度、设问式的旋律进行,一切都给人温暖、怀念的内心感受,以及对童年时光的美好憧憬和以无尽的想象。
根据上述分析,现将主题的主要特征概括,如表2所示。
表2:
由上表可以看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具有鲜明的对比性,材料一上扬,材料二下抑,两者一扬一抑,一问一答,共同构成《梦幻曲》这首作品的主题,“形成有呼应、有起伏、有头有尾的结构”①,奠定全曲的发展基础。
二、主题对全曲的控制
“主题是指音乐作品中那些意义突出、性格鲜明、概括性强和可塑性大的重要的组成部分”②,“犹如一部音乐作品的种子,通过各音乐要素的渗透使其发芽生长”③,并对全曲进行控制。以下将对整部作品各段主题逐一进行分析,论述其材料来源与主题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主题对全曲的控制。
(一)呈示段主题特征
1.第一分句:即主题句,由两部分构成。主题动机由一个弱起上行属主四度大跳构成,呈抑扬格。而在其后的主题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四度音程,几乎在所有小节中都有它的存在,同时它还对应着后半句两个重要的材料因素,下行四音列和四音音型,形成结构上一问一答的呼应关系,贯穿全曲。如谱例3所示。
谱例3:
2.第二分句:并行进入,前半部分基本是主题句前部的完全重复,后半部在主题句的基础上稍加变化,提高音区,变化节奏(加入了附点节奏)和离调模进,经过d小调,在C大调上完成完全且完满的终止。这期间的6543下行四音列,等分的四音音型,以及隐伏旋律的四度跳进都是来源于主题句中的材料,这些都证明了与主题材料的一致性。该段完全重复一次,形成复奏乐段,深化主题。见谱例4所示。
谱例4:
(二)中段主题特征
中段的性质是一个展开性中段,由两个等长的并行乐句构成。
第一分句:并行进入,沿用了主题动机,四度跳进开始。调式转为g小调,但同样保持着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如前半句,是使用主题句材料1改变和声呈示,再如后半句,是用材料2的下行四音列下行模进,再通过截段模进的方式(截取呈示段第7小节)进行下五度模进,最后的一个下行四度大跳,来源于主题句的15下四度跳进。
第二分句:并行进入,可分为两个等长的乐节,是全曲中唯一没有用14开始的乐句,在主调的下属调bB大调上进行展开。与主题句既对立,又统一。对立体现在调性和和声上,统一体现在材料来源上,如开始的4到b7的四度跳进乃至整个前半部分都是主题材料1的上行四度模进。后半部分使用材料2进行,以属功能为主,最后停留在主调的属功能上,为再现作调准备。由此可见,中段的展开基本上都是来源于主题材料的延伸,与主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谱例5:
(三)再现段主题特征
由两个等长的8小节方整乐句构成,回到主调,动力再现。第一分句有四小节,是呈示段第一分句即主题句的完全再现。第二分句并行进入,前半句是材料1的完全再现,后半句保存了材料2的基本轮廓,在其基础上稍加变化,在终止式后用了一个下属的二级六和弦进行阻碍,使结构得到扩充。见乐曲倒数第二小节。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整部作品各部分的主题材料均来自于呈示段主题句的材料一和材料二,换言之,舒曼《梦幻曲》各部都浸透着主题的材料特征以及音乐要素。这种主题对全曲控制方式的运用,使整首作品的音乐发展有条不紊。
三、结语
虽然整首作品只有短短的6句24小节,但全曲每一句每一小节都是以材料1或材料2为核心而发展或变化。这种贯穿全曲的相同材料的使用,使全曲形成高度的统一关系。笔者通过主题分析的方法,对本首作品的主题特征进行细致分析,并论述其在全曲中的作用,不仅在本首作品中对于深刻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从宏观上把握作品的内在统一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推而广之在其他音乐作品中,对于理解其作品的形象、情感以至于把握作曲家的风格特征,这种音乐主题的分析方法同样适用。
注释:
①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年1月,第22页。
②刘畅:《关于交响诗——<额尔古纳河>的主题分析》,《内蒙古艺术》, 2007年1月。
③张琪惠:《音乐主题研究的领域及重要性》,《上海音乐学院论文》,2011年。
参考文献:
[1]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2]张琪惠.音乐主题研究的领域及重要性[J].上海音乐学院论文,2011.
[3]刘畅.关于交响诗——《额尔古纳河》的主题分析[J].内蒙古艺术,2007.
(作者简介:梁志先,男,九江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理论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