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生病不打针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aoyan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之路。我小时虽非病号,但感冒、咳嗽之类的小病在所难免。我与上下邻地的孩子一样从未打过针、吃过西药,靠的是草药。
  其实,我父母或他们并非排斥西医,而是环境使然。我出生在偏僻孤村,到大队的赤脚医生那儿来回要半天,到虹桥医院得一天,还要披星戴月。因而小病就不去费时费钱看医生,到山上采些草药服一下就好。祖祖辈辈居住在山里,虽无祖传秘方,但对常用草药的治病方子多少有所了解。
  夏天,常见病有发痧、拉肚子、皮肤痒之类,对此,我们都有自己的一套治疗办法。一旦出现脸色发白——面如土色,手脚发凉,这是发痧的病症。我伯父会挑痧,备有三棱针。一有情况,他便从钢笔一样的管子里倒出针,找出药棉,先把病人的双手拉一拉,把头扭一扭,做个全身经络活动,然后从头到脚用针刺穴位:太阳、印堂、人中、合谷、曲池…… 挑毕,伯父往往就叫我去采药——百路通、大叶积雪草。这些药的模样、生长方位我都烂熟于心,像拔自家的菜似的一去就能采来。百路通药气芳郁,带有辛辣味,洗净去心。两样药用手搓几下,让病人嚼下去。不到一小时,病人就康复了,挑起担子下地行走。
  热天,放牛砍柴回来经常会发痒,一痒就扰,一扰就一片肿红,浑身难熬,坐立不安。母亲见了不慌不忙,只说“别抓了,抓破了更麻烦!”说罢,掸掸身上的灰尘就往山上走。一会儿工夫,拔来一大把带刺的藤蔓,然后按到大铁锅里煎熬。煎到一脸盘的光景,舀出来让我洗,由头到脚,淋漓尽致地洗。洗后真的不怎么痒了,感觉好多了。于是来个第二、第三次,就不再痒了。我好奇地打听这是什么药,母亲说:“这叫杠板归,我们这田头地坎上到处是。奇痒不过三——三次洗了都会好。”這药还有个传说:有个青年人不知得什么病死了,抬到山上准备安葬。一个土医生说还有救——就用这药治好他,抬回了家,所以得名。
  有时莫名其妙地觉得眼里有杂物,越擦越红肿。这时母亲会将眼睛扒开来看看,说:“这是飞丝打进去了。”于是又往山上跑,这回采来一包叶子包在她的围裙里,还顺手砍来一株小竹子,制作了一个竹管儿。我仔细一看,是经藜漆叶(书名檵木),这我老早认识,因父亲经常吩咐说:“若伤了手脚,出血了,别怕,将经藜漆叶扐下,嚼细贴到伤口上去,就会止住。”母亲用青柴猛火煎熬,煎熬半面盘,用围巾裹着我的头,递来竹管,要我用竹管在水里吹,吹得热气腾腾,汗流满面,燥热难受。她让我坚持十分钟,到时掀开围巾,鼻涕眼泪模糊着整张脸。母亲用筷子从药水里撩,撩上一缕缕丝,说:“这就是你眼里蒸出来的飞丝”。我看着,半信半疑:“真的有恁多的飞丝进眼?”但感觉真的好了。
  有一次,我的脚背好端端地肿起来,不像痈,人道是毒气浸入,如蛇过冬含着一口泥,春天吐出来,这很毒,一旦接触到就会发肿,叫无名肿毒。母亲急忙去采集了一大包叶子,青青的,像茶叶,紫褐色的藤细细的,名叫配水草,放到捣臼里捣烂敷上去,连敷三次,肿一次比一次消退。母亲说:“这药很灵,是你爷爷的行教(教武术的)老师传下来的。一般的无名肿毒敷三次都会好。”现在登白龙山时经常见到这种药,但至今尚不知学名。
  有一回,受惊一场。我姐姐身上得了飞蛇(疱疹),起先以为是一般的皮肤病,母亲也用杠板归之类煎洗,可几天下来,情况不妙,疹面大了,流水,看到都可怕。母亲把隔山的姨婆请来,她一看就说:“某某呀,真危险,这是飞蛇,腰身一圈围合的话,就要命的呀!”一听这话,我们全家都呆若木鸡,好一会儿齐声问道:“那咋办?还有救吗?”姨婆摇摇手说:“还冇关系,幸亏还冇对齐!”她茶也不喝,就往小溪里跑,一会儿工夫,提上大把藤萝,五张叶子,青青的,肉质,长在一根叶柄上,像个漏斗。她嘱咐我母亲:“捣烂,敷上去,愈快愈好,要连敷三四天。”后来得知姨婆的话并非危言耸听,我的朋友患此病,到某皮肤医院治疗一月多,花了上千块,虽然好了,但还隐隐作痛——医生说这是神经痛,要延续几个月,很难痊愈。
  夏日的常见病还有拉肚子,拉一二次往往不在乎,有俗话“千金难买六月泻”,说六月泻是排毒,有益身体。但几日不止就不行。母亲在警觉后就去采药,这回用的是地坎地坪里都是的龙牙草。这草模样有点像棕树,秋天开出醒目的黄花,洗净水煎,一二次喝了,也就无事了。
  秋冬季节的常见病不同于春夏,感冒、咳嗽特别多。如见我怕冷、往被窝里钻时,母亲马上用手摸我的前额,再摸自己的额头,然后说“着凉了,头有点儿烫。”这回就在家里凑:抽屉里寻出橘子皮、锅灶上有生姜、葱白,挂在梁下的袋子里有冬桑叶、红紫苏……这么一凑,一贴“感冒灵”就可以下锅了。“趁热喝下,蒙在被窝里,睡上一觉,出一身汗,就会好了。”遵照母嘱,次日起来,又奔跑如牛。
  “深山百草皆妙药”,真的,儿时生病就靠草药,我们的邻里个个是农民,也个个是医生,多少都知道几种药能治几种病,这药不灵那药再试。山面上几乎没有因吃了“四怀素”“氯霉素”之类牙齿发黑终身不退的人,不像现在的孩子,动辄到医院全身检查,打针吃药,几天花几百上千的。
  我想这就是当年山面人生存的技巧与智慧,也是老子说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的写照吧。
其他文献
1.中元节七月半,圆月当空之时游湖,风流雅致。  可作者张岱却直言西湖七月半的时候,没有什么可看的,只可以看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五类来看。  2.第一类是有身分、有地位的官僚,坐着豪华的大船,摆开丰盛的宴席,奴仆侍奉,演员献艺,船上灯火通明,声乐齐鸣,好不气派。这种人“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即有意自炫而无心赏月,作者一语刺破此辈假冒风雅的嘴脸。  3.第二類是豪富之家,千金闺秀,携带
期刊
陈楠  陈楠 20世纪80年代生人,籍贯河北。毕业于西北大学,古代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和语言学教学工作,兼任出版社古籍编审。  先说一说作者张岱。人们对这个人的认识往往有两个极端,要么不知道,要么特别喜欢。我就特别喜欢他的文字和文字中透出的苍凉。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万历二十五年出生于江南繁华地浙江绍兴,后一直寓居杭州。祖上四代为官,高祖父张元汴还是隆庆五年的状元,家势显赫。张岱投胎投得
期刊
来小城北碚一年多了,今天才第一次拜访同我仅有一墙之隔的梁实秋的雅舍。  顶着酷暑,出大校门左转,沿着林荫道走大约几百米左右,便来到了梁实秋雅舍。雅舍依山而建,小巧而精致,一如梁实秋为文为人,隐藏于闹市边缘的丛林中,居高而下,俯视着街面的喧嚣和繁华,于不动声色中看破万千红尘。  几级台阶之上,有一门楣,上书“梁实秋纪念馆”几个大字,两边是一副木刻对联,联曰:鬓发催人惊岁月文章小技挟风雷  于这样的闹
期刊
人在一切美好的事物面前都会缺乏抵抗力,正如曹文轩所说,美的力量丝毫不亚于思想的力量,有时甚至比思想的力量更强大。  美的力量在于希望,这使得人们可以在艰难困苦之中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方慰藉。  金圣叹曾把《西厢记》的大团圆结尾拆散,以此来警醒世人,控诉黑暗。然而人们终究还是抵挡不住美的诱惑,仍然执念于相聚的美好。何以为然?因为那一点哪怕是幻想中的美好,也能像一盏闪亮的明灯,照亮人们心中黑暗的一隅,
期刊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朱自清  一盏盏街灯烘焙着夜,只有寒意在寂寞中渲染。雨停了又下,草枯了又绿,实在不知道以何种心情去面对。我只有对时光无情溜走的不知所措。浮生繁华,结局处往往仓促收尾,只做了戏文章节。时间
期刊
我第一次一个人出门旅行,是16岁那年的夏天,去往成都。  父亲送我至火车站,虽然他未对我说只言片语,但他脸上的表情却掩盖不住内心的担忧。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放心吧老爹,路上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没事的!”  南方的夏天,白昼尤其漫长而炎热,临近下午5时,阳光依旧炙烤着大地,身旁的人行色匆匆,一刻也不愿多作停留。他们将去向哪里?他们为何离开这个城市?我不知道,也许只有我是怀着想独自出去看一看外面的
期刊
古有言伏羲之女溺亡于洛水而成神。相传,曹植慕恋其兄曹丕之妃甄姬,自然念而不得。甄姬死后,他将识夕热的情感隐匿在《感甄赋》中,借梦与现实的交错寄意于洛神。后人称之《洛神赋》。  ——前记  四面山下,有一天梯长达六千余级,触及山顶野居和桃花林,人去洛神梯。山底有石,镌言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梯子的女主人去年去世了,在山顶的桃花林里,而男主人自女主
期刊
袁 伟 苗族,笔名人韦。1995年生于贵州印江,现就读于扬州大学。曾参加“2017·中国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作品发表于《延河》《星星》诗刊《青年文摘》等刊物,部分作品入选年度选集,多次获奖。六井溪  当“六井溪”三个字落在宣纸上时,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水墨的流动和蜿蜒,整个夜晚都如水一般,向我的记忆中涌动。  “一般来说窄于五米的水流被称为溪流,宽于五米的被称为河流。”这是百度百科对于溪流与河流的
期刊
在别人眼里,你是诗人张枣;而在我眼里,你不仅是诗人,更是永远的恩师。谨以此文,献给我的老师张枣。  ——题记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真是很美啊。”某个仲夏的午后,热爱文学的父亲突然对我说。“是啊,你再读读他其他的诗,还有好多比这句还漂亮的呢。”我微笑着回应。是的,如今诗人张枣及其作品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张枣诗歌及译作的读者也越来越多。而对于我个人而言,有一段经历是值
期刊
【读背文本】 诫子书1〔三国〕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2,静以修身3,俭以养德4。非淡泊无以明志5,非宁静无以致远6。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7,非志无以成学8。淫慢则不能励精9,险躁则不能治性10。年与时驰11,意与日去12,遂成枯落13,多不接世14,悲守穷庐15,将复何及16!注释:  1.选自《诸葛亮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诫:告诫。子:即作者的儿子诸葛瞻。书,信。诸葛亮(18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