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基础教育和其他领域一样,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化学课堂教学随着新教材的出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形成、教育功能的改变也在发生着变化。理论性知识作为高中化学知识的精髓,是整个化学知识的基础,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本文着重从新课标下化学课堂中的理论知识方面进行探析,探索、实践并总结出了新教材中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和化学规律教学的不同方式和多种策略。
关键词: 新教材;理论知识;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规律
一、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的科学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已不能再仅仅被认为是反映事实和客观规律的普遍知识的知识体系了,“科学已成为一项国家事业,从而使企业和政府都直接参与了国家事业,实现了科学家与企业家、政治家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科学正在变成技术。越是新技术,包含的科学知识越密集。高科技就是包含密集科学知识的技术。”[1] 新课程是为真正落实我国素质教育而由国家中小学教研组统一编写和设定的课程模式[2]。新课程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理念、新精神[3]。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4]。
鉴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由于化学中的理论性知识抽象难懂,其中的描述性材料令学生枯燥乏味,学生会对学习理论性知识产生畏惧心理,并把化学归类为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本文探析了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理论知识及其教学,本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的课堂教学理念,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能力,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了高中化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式,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为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理论知识的教学提出浅薄的见解。
二、 理论知识教学
1 化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物质化学变化和物理性质的一般本质属性,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对于学生来说,具体的概念内容又是形成化学概念起点。然而由于化学概念枯燥乏味,成为很多学生学习的弱项。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巧妙地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学习从本质上理解事物变化的规律,才能真正掌握概念。所以,教师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深层次挖掘教材,帮助学生在了解概念之美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理论之真实,进而激发学?是主干,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键。生学习化学概念的兴趣,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5]。
[1] 化学史引入:概念之历史性
教师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巧妙地引入化学史,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通过化学家的生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化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了解化学概念溯源的同时,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了解化学家引入这些概念的原因,体会使用它们的必要性,从而在各个概念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培养学生严谨、创新、求实的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实验“形象化”:概念之形象实在性
由于化学基本理论的相关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然而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他们对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充满兴趣,求知欲较强,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实验现象上面。相比之下,由于化学概念中一些枯燥乏味的描述材料,会让学生错误地把化学概念归类为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通过实验事实或者实验数据获得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教学大纲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3] 联系STSE:概念的实用性
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和环境(Environment)构成的STSE教育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应用,是指导和实施学科教育的新理念[5]。STSE教育的显著特征是把现代与科技相关的具有地方影响的问题及重大社会问题纳入科学学科中,包括科技的应用问题、科技发展动向问题和科技的社会伦理问题等。
2 化学原理
化学原理是重要又难理解的内容,但事实上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反映的科学规律和别的学科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是一致的。在抽象的化学规律教学中,如果能把难懂的化学规律利用其它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恰当的类比,用众所周知的现象去解释。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做到对化学原理活学活用,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原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平衡移动原理的讨论
平衡移动原理又叫作勒沙特列原理。在新教材中的叙述如下: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例如:一定条件下,一个已经达到平衡反应N2+3H2→2NH3,再充入N2,化学反应体系要减弱这种人为的改变,就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来降低N2的浓度直到建立一个新的平衡。
[2] 生物学原理举例
生态环境对物种的定向选择,即当环境改变对物种产生不利的影响时,种群自身会产生减弱这种改变的趋势,引起种群自身的改变来适应这种变化,即减弱了变化给它们带来的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物竞天择和种内斗争[6]。
[3] 化学原理和生物学原理类比
强调化学平衡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对立;在已经平衡的体系中加入N2和环境的变化相对应;为了减弱反应体系中N2浓度的变化,化学平衡就要正向移动;相应的,物种要削弱生态环境所发生的这种改变,就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勒沙特列原理不只适用于化学平衡,而是普遍原理,从生物学到生理学再到社会学,无一不遵循“勒沙特列原理”——在外来因素引起系统内部平衡改变时,系统有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始稳定状态的趋势。 3 化学规律
[1] 尝试创造:原来规律与理论是可以由我发展的
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有趣又新奇,在学生接触化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尽量较多地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更应该及时的揭示化学规律的奥秘,使学生对化学规律的理解更深刻[7]。如果学生在化学规律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就会使对化学学习产生更加持久的兴趣。
[2] 通过实验得出规律
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8]。在讲授“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时,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就注意贴近学生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与做题的反思体会,使每一个教学目标都有对应的达成措施,把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3] 与学生已有知识相类比,获得规律性认识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合理的利用类比思维,那定是一种极美的艺术。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种既孕育着迷雾而又引人入胜的情景,提出既不是唾手可得,又非高不可攀的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运用直觉、联想、分析、比较去推理,去活化思维,教师则乘机诱导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9]。
四、总结
在课堂教学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样在教会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高中化学中的理论知识能自然而然的更好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宋 健.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4, 4: 44.
[2] 王祖浩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3] 宋心琦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4] [美]Stephen D. Brookfield. 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 . 张伟译.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62-69.
[5] 陈元庆. 中学化学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的教学策略研究, 化学教学, 2007: 4.
[6] 齐宁根. 也谈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应, 新课程(教研版), 201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8] 胡久华.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教学策略. 化学教学, 2007, 2: 29-31.
[9] 杨学琴. 化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思维”初探与实践, 新华教育研究, 2009, 2: 2-4.
关键词: 新教材;理论知识;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规律
一、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的科学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已不能再仅仅被认为是反映事实和客观规律的普遍知识的知识体系了,“科学已成为一项国家事业,从而使企业和政府都直接参与了国家事业,实现了科学家与企业家、政治家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科学正在变成技术。越是新技术,包含的科学知识越密集。高科技就是包含密集科学知识的技术。”[1] 新课程是为真正落实我国素质教育而由国家中小学教研组统一编写和设定的课程模式[2]。新课程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理念、新精神[3]。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4]。
鉴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由于化学中的理论性知识抽象难懂,其中的描述性材料令学生枯燥乏味,学生会对学习理论性知识产生畏惧心理,并把化学归类为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本文探析了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理论知识及其教学,本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的课堂教学理念,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能力,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了高中化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式,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为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理论知识的教学提出浅薄的见解。
二、 理论知识教学
1 化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物质化学变化和物理性质的一般本质属性,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对于学生来说,具体的概念内容又是形成化学概念起点。然而由于化学概念枯燥乏味,成为很多学生学习的弱项。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巧妙地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学习从本质上理解事物变化的规律,才能真正掌握概念。所以,教师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深层次挖掘教材,帮助学生在了解概念之美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理论之真实,进而激发学?是主干,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键。生学习化学概念的兴趣,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5]。
[1] 化学史引入:概念之历史性
教师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巧妙地引入化学史,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通过化学家的生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化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了解化学概念溯源的同时,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了解化学家引入这些概念的原因,体会使用它们的必要性,从而在各个概念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培养学生严谨、创新、求实的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实验“形象化”:概念之形象实在性
由于化学基本理论的相关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然而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他们对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充满兴趣,求知欲较强,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实验现象上面。相比之下,由于化学概念中一些枯燥乏味的描述材料,会让学生错误地把化学概念归类为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通过实验事实或者实验数据获得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教学大纲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3] 联系STSE:概念的实用性
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和环境(Environment)构成的STSE教育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应用,是指导和实施学科教育的新理念[5]。STSE教育的显著特征是把现代与科技相关的具有地方影响的问题及重大社会问题纳入科学学科中,包括科技的应用问题、科技发展动向问题和科技的社会伦理问题等。
2 化学原理
化学原理是重要又难理解的内容,但事实上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反映的科学规律和别的学科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是一致的。在抽象的化学规律教学中,如果能把难懂的化学规律利用其它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恰当的类比,用众所周知的现象去解释。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做到对化学原理活学活用,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原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平衡移动原理的讨论
平衡移动原理又叫作勒沙特列原理。在新教材中的叙述如下: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例如:一定条件下,一个已经达到平衡反应N2+3H2→2NH3,再充入N2,化学反应体系要减弱这种人为的改变,就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来降低N2的浓度直到建立一个新的平衡。
[2] 生物学原理举例
生态环境对物种的定向选择,即当环境改变对物种产生不利的影响时,种群自身会产生减弱这种改变的趋势,引起种群自身的改变来适应这种变化,即减弱了变化给它们带来的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物竞天择和种内斗争[6]。
[3] 化学原理和生物学原理类比
强调化学平衡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对立;在已经平衡的体系中加入N2和环境的变化相对应;为了减弱反应体系中N2浓度的变化,化学平衡就要正向移动;相应的,物种要削弱生态环境所发生的这种改变,就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勒沙特列原理不只适用于化学平衡,而是普遍原理,从生物学到生理学再到社会学,无一不遵循“勒沙特列原理”——在外来因素引起系统内部平衡改变时,系统有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始稳定状态的趋势。 3 化学规律
[1] 尝试创造:原来规律与理论是可以由我发展的
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有趣又新奇,在学生接触化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尽量较多地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更应该及时的揭示化学规律的奥秘,使学生对化学规律的理解更深刻[7]。如果学生在化学规律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就会使对化学学习产生更加持久的兴趣。
[2] 通过实验得出规律
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8]。在讲授“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时,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就注意贴近学生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与做题的反思体会,使每一个教学目标都有对应的达成措施,把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3] 与学生已有知识相类比,获得规律性认识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合理的利用类比思维,那定是一种极美的艺术。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种既孕育着迷雾而又引人入胜的情景,提出既不是唾手可得,又非高不可攀的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运用直觉、联想、分析、比较去推理,去活化思维,教师则乘机诱导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9]。
四、总结
在课堂教学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样在教会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高中化学中的理论知识能自然而然的更好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宋 健.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4, 4: 44.
[2] 王祖浩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3] 宋心琦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4] [美]Stephen D. Brookfield. 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 . 张伟译.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62-69.
[5] 陈元庆. 中学化学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的教学策略研究, 化学教学, 2007: 4.
[6] 齐宁根. 也谈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应, 新课程(教研版), 201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8] 胡久华.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教学策略. 化学教学, 2007, 2: 29-31.
[9] 杨学琴. 化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思维”初探与实践, 新华教育研究, 2009, 2: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