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心理剧作为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学生扮演当事人或由当事人的行动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心理健康活动,借助舞台呈现他们心理问题,在心理老师和全体参与演出及观众的帮助下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心理问题。本文作者首先对校园心理剧发展作了简单的阐述;接着介绍对心理剧的构成;从主题的选择、剧本的编写、排练、演出、分享等方面来谈如何进行校园心理剧创作;最后从校园心理剧为学生提供一种比较真切的体验,主要着重于学生行为改变和自我感受等四个方面强调校园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 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心理剧是受心理剧的创始人莫瑞诺(Jacob Levy)创立心理剧的启发而在校园里应运而生的,它集戏剧、小品、心理问题为一体,既能帮助当事人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又让其他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教育[1]。校园心理剧是在校园环境中,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扮演当事人或由当事人自己的行动表现的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活动,借助舞台在安全、宽松和弹性很大的环境中,来呈现他们各种典型的心理问题,当事人(主角)通过心理剧的经验与自我的每一部分相会,也能够与那些分享他的心理冲突的人们会面,进而将此经验应用在生活上,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心理问题,从而也让全体学生受到教育启发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
校园心理剧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进入港台地区,同时中国大陆的高校也开始运用这一形式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和心理辅导活动,如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和苏州大学等都已开始推行校园心理剧。同时,由于校园心理剧的创作来源于现实的的生活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相适应,校园心理剧也开始走进中小学校园,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与欢迎。
1、校园心理剧的构成
校园心理剧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人物、内容与活动的环境三方面。校园心理剧的人物主要有四种角色:心理辅导老师、当事人、参与者和观众[2]。心理辅导老师是心理剧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对心理剧的过程进行整体把握和控制,为心理剧顺利而有效的进行营造宽容的氛围;当事人是指遭受心理困惑的学生,他们一般来说是表演的主角,有时也会坐在台下观看他人的表演来领悟自己问题的所在;参与者通常试演当事人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来帮助当事人更好地解决问题;观众不主动参与心理剧的表演,但他们有时也会上台来表演,他们体验心理剧的表演,并在表演完成之后进行分享与讨论。校园心理剧的活动环境主要是圆形舞台和观众席,有时也在教室中进行。活动场所的布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会根据具体情景做出安排。但活动场所最好安静、宽敞、舒适,不要太大。校园心理剧的主题往往是当事人的内心困惑和冲突,也可以是学生中常见的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适应问题和情绪管理问题等。
2、校园心理剧创作
校园心理剧的创作与其他的戏剧、小品一样,也是创作者在深入学生生活后,对学生的相关心理问题进行筛选与题材的处理,按照戏曲编剧的基本理论,构思和处理冲突、塑造人物形象、运用戏剧性的语言的方式编写心理剧本;还要在心理剧本中能反映出当事人的心理问题形成过程、发展、转化、领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1确定题材编写剧本
剧本是决定校园心理剧能不能演出成功的关键,而剧本产生的前提是确定值
得探讨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
2.1.1校园心理剧的题材,主要反映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所发生的种种事件和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和问题。题材内容主要有:升学的适应不良问题;学习方面的问题;人际关系交往问题;性格情绪问题;还有诸如厌食暴食、经济困难、自杀预防等。
2.1.2如何确定题材。题材可以由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手资料的的老师提出;也可以由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征集;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或校园BBS上进行讨论选定;还可以开展校园心理剧大赛,选出贴近学生适宜公开场合进行演出的题材。
2.1.3编写剧本
题目材选好后,由心理辅导老师或心理学专长的学生制定一个基本的剧情框架,对题材再进行处理,设置剧情的冲突,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加入戏剧语言等几个方面来编写剧本。
2.2排练阶段
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确定剧本中的角色(主角、配角)来挑选演员,演员可以是有表演特长的学生,也可以是有相关体验的学生(当事人)。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自发和创造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心理治疗理论和心理剧技术的指导,让当事人或参与者将自己的情感创造性的发挥出来并将自己的的体验注入角色之中,真切体验到内在的自我挣扎;同时让观众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体验内心感受,分析角色的行为处理方式,演员、参与者和老师以及在场的所有产生共鸣。在经过演员的不断磨合后,讨论出最实用,最适当的行动方案,将集体智慧集中体现出来,此时,正式演出的剧本才最终形成。
2.3演出及分享阶段
虽然是剧场演出,但仍可以尽量多的鼓励观众参与到现场的表演和讨论。分享感受是心理剧所特有的组成部分,这也是心理剧区别于其他种类戏剧的重要特征之一。校园心理剧也不应该忽略这一阶段,这是一个增加经验,宣泄情绪的必要过程。表演结束后,心理辅导老师要把大家组织起来,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感受和领悟,帮助当事人澄清问题或了表看法,相互提供意见。在分享过程中,观众也可以参与进来,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对演员角色扮演的看法。通过这一阶段可以让很多人认识到问题不是他所独有,包括伤痛的经历。很多时候,分享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而这一阶段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在积极的氛围中结束演出。团体的热量和戏剧一样,也有高潮和慢慢降温的过程,把握节奏非常重要。
2.4收集反馈信息及再加工阶段
校园心理剧表演并非一散场就彻底结束,演出完成后,应及时收集观众的反馈信息,将剧本中有争议有瑕疵的部分进一步加工并做好总结,将由此获得的经验运用到以后的演出中。大学校园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很多题材是永恒的,好的剧本经过不断完善可以反复演出。
3、校园心理剧的运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
校园心理剧它不同于传统单向式的演讲或静态的团体辅导活动,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戏剧、小品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表演、观看和分享、讨论中对角色进行感知和体验,进而增进自我认知,减轻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具有教育与治疗功能。还可以看作是舞台戏剧的一种,因此,它像戏剧一样具有审美的功能。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有助于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的形成和美感能力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校园心理剧它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作为一种新颖的团体辅导方法很值得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3.1校园心理剧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比较真切的体验。由于它是根据学生的真实生活编排而成的,直接反映学生的生活,因而参加排练和观看的学生具有真切的体会,为他们应对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困惑提供了直接经验和感觉。
3.2校园心理剧着重于学生行为改变和自我感受,特别强调自我性。校园心理剧编排的时候,根据学生自己的感觉和体会推进剧情发展,具有极在大的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空间,学生在进行自我创作的过程中,与同伴进行商讨和接受教师指导的时候,找开自己的思路,体验改变和经历过程中,感觉别人对自己的想法,也体会自己行为对别人的影响,将所感悟到的经验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从而使自己健康成长,并且指导在今后如果再遇到同样的挑战如何去应付,如何正确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3.3校园心理剧属于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类型,可以为广大的人群提供帮助。校园心理剧特别适合在校园中推广进行,因为它不仅使参与编排的人员能够得到启发和成长,也能够给更多的观众以启发,体会角色的心理和行为,他们在观看的同时也会得到一定的程度渲泄,因此校园心理剧能在许多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3.4校园心理剧创设的环境可以为参与者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通过这个环境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压抑情感对他们自己、对别人、对人际关系发生怎样的影响。然而情绪的表达和宣泄以及对自我的认识并不能马上带来改变。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和行为方式的持续改变,是他将在校园心理剧中习得的观念、方法、技能和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才能够产生效果,而这样的结果产生的重要途径就是心理剧表演之后的感悟和感受,这时候心理辅导老师应该努力把参与者的认知行为转化为行动计划,落实到日常生活的行动中去。
参考文献:
[1] Ed E.Jacobs,Robert L.Masson.Riley L.Harvill.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 黄辛隐,戴克明,陶新华.校园心理剧研究[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黄存良(1977-),男,山东东明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讲师,中南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 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心理剧是受心理剧的创始人莫瑞诺(Jacob Levy)创立心理剧的启发而在校园里应运而生的,它集戏剧、小品、心理问题为一体,既能帮助当事人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又让其他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教育[1]。校园心理剧是在校园环境中,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扮演当事人或由当事人自己的行动表现的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活动,借助舞台在安全、宽松和弹性很大的环境中,来呈现他们各种典型的心理问题,当事人(主角)通过心理剧的经验与自我的每一部分相会,也能够与那些分享他的心理冲突的人们会面,进而将此经验应用在生活上,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心理问题,从而也让全体学生受到教育启发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
校园心理剧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进入港台地区,同时中国大陆的高校也开始运用这一形式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和心理辅导活动,如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和苏州大学等都已开始推行校园心理剧。同时,由于校园心理剧的创作来源于现实的的生活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相适应,校园心理剧也开始走进中小学校园,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与欢迎。
1、校园心理剧的构成
校园心理剧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人物、内容与活动的环境三方面。校园心理剧的人物主要有四种角色:心理辅导老师、当事人、参与者和观众[2]。心理辅导老师是心理剧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对心理剧的过程进行整体把握和控制,为心理剧顺利而有效的进行营造宽容的氛围;当事人是指遭受心理困惑的学生,他们一般来说是表演的主角,有时也会坐在台下观看他人的表演来领悟自己问题的所在;参与者通常试演当事人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来帮助当事人更好地解决问题;观众不主动参与心理剧的表演,但他们有时也会上台来表演,他们体验心理剧的表演,并在表演完成之后进行分享与讨论。校园心理剧的活动环境主要是圆形舞台和观众席,有时也在教室中进行。活动场所的布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会根据具体情景做出安排。但活动场所最好安静、宽敞、舒适,不要太大。校园心理剧的主题往往是当事人的内心困惑和冲突,也可以是学生中常见的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适应问题和情绪管理问题等。
2、校园心理剧创作
校园心理剧的创作与其他的戏剧、小品一样,也是创作者在深入学生生活后,对学生的相关心理问题进行筛选与题材的处理,按照戏曲编剧的基本理论,构思和处理冲突、塑造人物形象、运用戏剧性的语言的方式编写心理剧本;还要在心理剧本中能反映出当事人的心理问题形成过程、发展、转化、领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1确定题材编写剧本
剧本是决定校园心理剧能不能演出成功的关键,而剧本产生的前提是确定值
得探讨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
2.1.1校园心理剧的题材,主要反映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所发生的种种事件和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和问题。题材内容主要有:升学的适应不良问题;学习方面的问题;人际关系交往问题;性格情绪问题;还有诸如厌食暴食、经济困难、自杀预防等。
2.1.2如何确定题材。题材可以由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手资料的的老师提出;也可以由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征集;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或校园BBS上进行讨论选定;还可以开展校园心理剧大赛,选出贴近学生适宜公开场合进行演出的题材。
2.1.3编写剧本
题目材选好后,由心理辅导老师或心理学专长的学生制定一个基本的剧情框架,对题材再进行处理,设置剧情的冲突,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加入戏剧语言等几个方面来编写剧本。
2.2排练阶段
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确定剧本中的角色(主角、配角)来挑选演员,演员可以是有表演特长的学生,也可以是有相关体验的学生(当事人)。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自发和创造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心理治疗理论和心理剧技术的指导,让当事人或参与者将自己的情感创造性的发挥出来并将自己的的体验注入角色之中,真切体验到内在的自我挣扎;同时让观众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体验内心感受,分析角色的行为处理方式,演员、参与者和老师以及在场的所有产生共鸣。在经过演员的不断磨合后,讨论出最实用,最适当的行动方案,将集体智慧集中体现出来,此时,正式演出的剧本才最终形成。
2.3演出及分享阶段
虽然是剧场演出,但仍可以尽量多的鼓励观众参与到现场的表演和讨论。分享感受是心理剧所特有的组成部分,这也是心理剧区别于其他种类戏剧的重要特征之一。校园心理剧也不应该忽略这一阶段,这是一个增加经验,宣泄情绪的必要过程。表演结束后,心理辅导老师要把大家组织起来,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感受和领悟,帮助当事人澄清问题或了表看法,相互提供意见。在分享过程中,观众也可以参与进来,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对演员角色扮演的看法。通过这一阶段可以让很多人认识到问题不是他所独有,包括伤痛的经历。很多时候,分享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而这一阶段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在积极的氛围中结束演出。团体的热量和戏剧一样,也有高潮和慢慢降温的过程,把握节奏非常重要。
2.4收集反馈信息及再加工阶段
校园心理剧表演并非一散场就彻底结束,演出完成后,应及时收集观众的反馈信息,将剧本中有争议有瑕疵的部分进一步加工并做好总结,将由此获得的经验运用到以后的演出中。大学校园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很多题材是永恒的,好的剧本经过不断完善可以反复演出。
3、校园心理剧的运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
校园心理剧它不同于传统单向式的演讲或静态的团体辅导活动,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戏剧、小品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表演、观看和分享、讨论中对角色进行感知和体验,进而增进自我认知,减轻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具有教育与治疗功能。还可以看作是舞台戏剧的一种,因此,它像戏剧一样具有审美的功能。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有助于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的形成和美感能力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校园心理剧它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作为一种新颖的团体辅导方法很值得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3.1校园心理剧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比较真切的体验。由于它是根据学生的真实生活编排而成的,直接反映学生的生活,因而参加排练和观看的学生具有真切的体会,为他们应对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困惑提供了直接经验和感觉。
3.2校园心理剧着重于学生行为改变和自我感受,特别强调自我性。校园心理剧编排的时候,根据学生自己的感觉和体会推进剧情发展,具有极在大的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空间,学生在进行自我创作的过程中,与同伴进行商讨和接受教师指导的时候,找开自己的思路,体验改变和经历过程中,感觉别人对自己的想法,也体会自己行为对别人的影响,将所感悟到的经验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从而使自己健康成长,并且指导在今后如果再遇到同样的挑战如何去应付,如何正确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3.3校园心理剧属于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类型,可以为广大的人群提供帮助。校园心理剧特别适合在校园中推广进行,因为它不仅使参与编排的人员能够得到启发和成长,也能够给更多的观众以启发,体会角色的心理和行为,他们在观看的同时也会得到一定的程度渲泄,因此校园心理剧能在许多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3.4校园心理剧创设的环境可以为参与者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通过这个环境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压抑情感对他们自己、对别人、对人际关系发生怎样的影响。然而情绪的表达和宣泄以及对自我的认识并不能马上带来改变。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和行为方式的持续改变,是他将在校园心理剧中习得的观念、方法、技能和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才能够产生效果,而这样的结果产生的重要途径就是心理剧表演之后的感悟和感受,这时候心理辅导老师应该努力把参与者的认知行为转化为行动计划,落实到日常生活的行动中去。
参考文献:
[1] Ed E.Jacobs,Robert L.Masson.Riley L.Harvill.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 黄辛隐,戴克明,陶新华.校园心理剧研究[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黄存良(1977-),男,山东东明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讲师,中南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