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漆艺术穿越历史而来
我囯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是大漆髹饰技艺的发祥地,《韩非子·十过篇》即有“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的描述。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由于光亮洁净,具有轻便、隔热、耐腐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替代了青铜器。汉的夹纻,唐的堆漆、金银平脱,宋的素髹与雕漆,清的脱胎,悠悠八千载,大漆艺术穿越历史而来,为中国人的生活增添了千文万华的精彩。
漆画是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作为中国大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漆画具有绘画和工艺双重属性,它既是艺术品,又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装饰品,成为壁饰、屏风和壁画等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漆画所依附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有在各种器型上作装饰的,也有在屏风上作寓意故事主题绘画的,更有在建筑家具上描绘的,木制、皮胎、竹胎等日常用具多用漆髹彩绘。漆画既有装饰性、抽象化的动植物纹样,也有写实性的情景绘画,其内容多与器物造型紧密配合。
漆画所需材料除漆之外,还有金、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石片、木片等。入漆颜料除银朱之外,还有石黄、钛白、钛青蓝、钛青绿等。此外,漆画技法繁多,依据其技法不同,又可分为变涂、堆塑、磨绘、刻填、镶嵌、描绘、罩染、髹凃等八种。
从出土文物看漆画历史
中国漆画的历史可以从出土文物中窥见一斑。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的朱漆碗已有7 000年的历史,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漆瑟有2 000余年的历史。著名的还有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漆棺、山西大同出土的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等。
中国漆艺的历史是从7 000年以前河姆渡文化时期开始的,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第三文化层中发现了一件朱色木胎漆碗,这是世界上至今发现的最早的漆器。
中国古代漆艺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迎来第一个高峰期。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漆工发明了生漆和桐油(古称“油漆”)混用的技术,漆艺用色逐渐丰富起来,不再唯红黑二色。河南信阳出土的战国彩绘漆瑟就是这一创举的典型代表文物。该物采用黑、鲜红、浅黄、黄、褐、白、金等九种色彩,彩绘髹画还带有金银技法的熟练使用,造型大胆,形态简约概括,刻画了狩猎乐舞和神怪龙蛇等形象。
据史料记载,汉代漆器制作分工较细,设专吏分管生产,还专门分出髹工、画工、素工等工种,工艺精细严格。彩绘漆画工艺在这个时期发展得很成熟,典型的例子就是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180多件漆画。漆棺漆画可以说是这批墓葬文物中的恢宏巨制。这一时期的漆画以人鬼神兽为主题,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社会意识和精神追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漆画有了较大发展。这一时期的漆画主要涂画在棺椁、屏风等木板上,表现内容十分丰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木板漆画是古代漆画的一件杰作。屏风中线条用黑漆勾勒,人物脸部用白色作底,再用笔勾勒五官眉目,绘制手法轻松,人物造型纤细,造型和形式极像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漆画内容为根据刘向《列女传》和司马迁《史记》绘出的帝王、忠臣、孝子、烈女故事,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这件文物不仅表现了当时绘画的审美情趣,而且向世人展现了漆画对传播普世价值的作用。
隋唐以后,漆画装饰题材、纹饰结构及其装饰手法等更加丰富多彩,内容越来越广泛,囊括了花草鸟兽纹、人物楼阁山水图、喜庆吉祥风俗画等,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园林仕女图螺钿屏风》、江苏武进南宋墓出土的《朱漆戗金人物花卉纹长方盒》都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品。
脱离器型成为独立画种
近代以来,漆器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淡出,但关于漆艺的探寻从来没有停息过。在李芝卿、沈福文、雷圭元、乔十光、王和举等老一辈艺术家的努力下,古老的漆艺在保持传统文化品格的同时不断创新,并逐步走向独立,成功地迈入当代艺术殿堂。
以纯粹平面绘画的形式而论,中国漆画脱离器型而独立存在不过是几十年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以来漆画先驱者的努力以及60年代后画家的自觉追求是漆画成为独立画种的内部条件;而日本漆艺的影响、现代艺术思潮的冲击和越南磨漆画的刺激是漆画成为独立画种的外部条件。这些因素共同催生了现代漆画的诞生。
老一辈艺术家先行先试,为中国漆画发展做了前期铺垫工作。李芝卿早年赴日本专修漆艺,回国后梳理各类中日传统漆艺纹饰技法,制成《百幅漆艺技法样板》图谱,供弟子和后人学习。沈福文创作了一批富有启示性的漆艺作品,如《金鱼盘》《研磨彩绘敦煌画屏》等将彩绘、罩漆、研磨技艺融于一体。此外,他还撰写了《中国髹漆工艺美术简史》《漆器工艺技法撷要》《中国漆艺美术史》等著作。中国现代著名工艺美术家雷圭元先生曾留学法国,当时正值法国装饰艺术运动兴起,传统东方漆艺震撼了整个欧洲美术界、设计界。这场运动深深影响了雷圭元,他归国后任教杭州艺专,将漆艺内容写入《工艺美术技法讲话》,并创作了《泉边》《少女与鹿》等作品。这几位漆艺家所创作品是中国现代漆画的雏形,敲响了中国现代漆画的大门,他们对现代漆画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世纪初,越南人通过实践将漆艺技术与绘画结合,开创了越南磨漆画。1945年越南抗法战争爆发,一批反映民族独立统一斗争和人民生活的力作奠定了漆画走进绘画领域的基础。从对漆画成为纯艺术画种的影响力上来看,应当说越南磨漆画首开漆画独立绘画的先河。1962年越南磨漆画来华展出,极大地刺激了国人的视觉神经,同时也开启了中国漆艺家的绘画自觉意识,促进中国漆画快速成长。
拨金漆画重现绛州大地
金箔运用是漆画技艺中的一种常见手法,其价值主要在于显示材料本身的美,经贴金、描金、泥金、拨金、晕金、戗金……营造或华丽或富贵或辉煌或神圣的艺术效果,是其他材料不能代替的。作为漆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拨金漆画的独特艺术价值正突出地体现在拨金工艺上。
拨金工艺在中国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发现于宋代出土的一件文物。其实,早在汉代就有贴金、拨金漆器制品,唐宋时期贴金、拨金技艺被广泛应用于漆画当中,明清两代进入鼎盛时期。贴金、拨金技艺最早应用于宫廷制品制作中,后來逐渐流传到民间。清代后期,贴金、拨金工艺因耗时耗工、价格高昂,逐渐失传。贴金、拨金制品多数流传到国外,国内收藏甚少,民间藏品更少。
清朝末年,皇室衰败,战乱频发,宫廷艺人组织纷纷解散,流落民间。而当时的绛州正处于工商业的兴盛期,享有“南绛北代”的美称,并被誉为“七十二行城”,城内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宫廷艺人纷纷汇聚于此,重操旧业。从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初,新绛有王思恭、赵普元、薛仙基、王小虎等人开设的12家漆器作坊。
20世纪50年代,新绛县成立了国营工艺美术厂,对多项传统工艺进行修复重建并批量生产,新绛的传统漆器工艺由此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在绛州大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宫廷艺人的到来和正规工厂的诞生进一步推动了新绛漆艺的发展,也为拨金漆画重现人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0世纪70年代,拨金漆画终于在新绛这片土地上迎来了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