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不仅要注重基础学习,也要注重能力提高,发挥出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色,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工具性 人文性 基础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2.093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基础阶段,同时又是黄金阶段,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习具有基础性,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发展的关键跨越,初中语文课程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学好初中语文不仅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有益,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同样大有裨益,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发展具有巨大促进作用。抓好初中语文教学,意义非常重大,同时,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任务也十分紧迫,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更应当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促进教学。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呢?我认为,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更应当注重初中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认识和运用语文工具性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增强知识积累;同时,又应当认识和运用语文人文性的特点,让学生不断提高思维、表达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不断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不断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我认为以下几点是需要要做到的。
一、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基础教育
掌握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是对学生学习的最低和基本要求,离开基础,能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字词句、基本的文体知识、基本的写作方法等,这些都是基础,是提升学生能力所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同时,基础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点一点的长期积累的。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虽然我们从小就说汉语,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但我们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并不是一朝一日就可以学好。对于初中语文学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持之以恒的信心、决心和勇气,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才能达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理想效果。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同时,也要让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积极的提高课堂效率,拓展课下兴趣,进而形成积累的好习惯。
二、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考核的一个重要维度。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重点强调的,同时,情感教育也是人文学科的一大目标和优势。但是,我们做的还不够好。比如,对于语文学习有个很基础、很关键的环节,那就是诵读,可以说,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手段。这在中国古代得到了很好的重视,但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对于诵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应当加强充实,从自身做起,从教学上示范,把有感情的诵读作为教学的重要一部分,把一味的说教、枯燥的重复变为生动的演绎,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式和手段,声情并茂的把学生认为枯燥的东西变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积极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
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给学生更多读的时间、机会、材料、方法等,让学生充分体会诵读的乐趣,在读中体味,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变被动为主动,全身心投入,体味作者讲述的酸甜苦辣,引起深深的感情共鸣,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成长。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从日常活动到竞赛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当然,诵读只是一个方面,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增加学生讨论,不断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爱学、乐学、学以致用,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但要上升到学以致用的程度,才能更好的发挥出语文交际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也才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追求的不是单纯的学生分数的提高,而是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自我学习的能力、阅读的能力、思维的能力、表达的能力等都是很重要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更是日积月累的长期复杂的过程。
新课改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我们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积极的实践。实现由“以教为主”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占据主体地位。这才能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发挥学生的潜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从让学生主动学习开始做起,比如,适当增加学生自学机会,从复习字词等基础知识,到预习新课文,到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课文的演绎,都可以逐步的教会学生方法技巧,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同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多思、多疑,能够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中,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活动,让学生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总结,从而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这些做法都是十分可行,也十分必要的。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一大难点,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的考核上加以贯彻并执行。
总之,初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同时,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探索实践,优化教学,注重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加强学生学习积累,发挥出语文工具性的特色,发挥出语文对其他学科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应注重语文的人文性,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和交际能力,发挥出语文人文学科的优势,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关键词】初中语文 工具性 人文性 基础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2.093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基础阶段,同时又是黄金阶段,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习具有基础性,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发展的关键跨越,初中语文课程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学好初中语文不仅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有益,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同样大有裨益,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发展具有巨大促进作用。抓好初中语文教学,意义非常重大,同时,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任务也十分紧迫,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更应当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促进教学。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呢?我认为,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更应当注重初中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认识和运用语文工具性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增强知识积累;同时,又应当认识和运用语文人文性的特点,让学生不断提高思维、表达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不断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不断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我认为以下几点是需要要做到的。
一、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基础教育
掌握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是对学生学习的最低和基本要求,离开基础,能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字词句、基本的文体知识、基本的写作方法等,这些都是基础,是提升学生能力所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同时,基础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点一点的长期积累的。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虽然我们从小就说汉语,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但我们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并不是一朝一日就可以学好。对于初中语文学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持之以恒的信心、决心和勇气,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才能达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理想效果。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同时,也要让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积极的提高课堂效率,拓展课下兴趣,进而形成积累的好习惯。
二、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考核的一个重要维度。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重点强调的,同时,情感教育也是人文学科的一大目标和优势。但是,我们做的还不够好。比如,对于语文学习有个很基础、很关键的环节,那就是诵读,可以说,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手段。这在中国古代得到了很好的重视,但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对于诵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应当加强充实,从自身做起,从教学上示范,把有感情的诵读作为教学的重要一部分,把一味的说教、枯燥的重复变为生动的演绎,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式和手段,声情并茂的把学生认为枯燥的东西变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积极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
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给学生更多读的时间、机会、材料、方法等,让学生充分体会诵读的乐趣,在读中体味,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变被动为主动,全身心投入,体味作者讲述的酸甜苦辣,引起深深的感情共鸣,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成长。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从日常活动到竞赛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当然,诵读只是一个方面,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增加学生讨论,不断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爱学、乐学、学以致用,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但要上升到学以致用的程度,才能更好的发挥出语文交际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也才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追求的不是单纯的学生分数的提高,而是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自我学习的能力、阅读的能力、思维的能力、表达的能力等都是很重要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更是日积月累的长期复杂的过程。
新课改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我们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积极的实践。实现由“以教为主”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占据主体地位。这才能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发挥学生的潜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从让学生主动学习开始做起,比如,适当增加学生自学机会,从复习字词等基础知识,到预习新课文,到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课文的演绎,都可以逐步的教会学生方法技巧,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同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多思、多疑,能够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中,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活动,让学生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总结,从而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这些做法都是十分可行,也十分必要的。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一大难点,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的考核上加以贯彻并执行。
总之,初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同时,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探索实践,优化教学,注重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加强学生学习积累,发挥出语文工具性的特色,发挥出语文对其他学科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应注重语文的人文性,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和交际能力,发挥出语文人文学科的优势,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