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对粮食增产贡献率在40%以上,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化肥宽松的供求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供不应求、全球抢购、出口限制、价格快涨”等新形势。受此影响,我国化肥价格联动快涨、种粮成本快升,特别是钾肥进口受挫,明年春耕极可能引发“钾肥荒”,对粮食种植稳面积、稳产量造成威胁。全方位、全产业链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近期要围绕200亿元一次性农资补贴政策实施,从扩生产、减出口、促进口等多种方式增加国内化肥供应量,尽快稳定化肥市场价格,及时调整钾肥利用结构,为粮食生产腾出更多钾肥资源;远期要建立健全重要化肥品種供应机制,持续推进化肥减量使用,降低我国粮食生产重要物资对外依赖度。
一、价格持续宽幅上涨是当前全球化肥市场最鲜明特征
(一)从供求看,长期以来的供大于求形势发生逆转
过去较长时期,全球化肥产能持续过剩,受疫情影响粮食安全形势趋紧,化肥供需形势发生了新变化。需求上,当前各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全球粮食种植面积快增,如2021—2022年美国玉米、小麦播种面积预计分别增加4%、5%,阿根廷、巴西玉米播种面积均已达到历史峰值,国际肥料协会预测2021年全球化肥需求量将同比增长1.1%。供应上,由于深陷疫情困局,印度、巴西、加拿大等主要化肥出口国长期生产停滞或开工不足,全球化肥严重减产;此外,基于防疫需要各国出入境、物流、海关监管等要求趋严,全球物流受阻,化肥流通时间延长、成本增加,全球化肥供应不畅。总体上,当前全球化肥供应形势趋紧。
(二)从进口看,全球化肥“抢购潮”涌现
疫情期间全球化肥市场预期不明朗,为满足粮食种植需要,化肥应急需求大增,许多国家大量增加化肥进口,提前做好应急储备。我国是全球最大磷肥生产国与出口国,今年以来巴西、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大量增加对我国磷肥进口,2021年1—5月份这些国家对我国磷酸一铵进口量同比增长32%。巴西化肥消费需求大、进口依赖强,为保障国内稳定供应,今年以来巴西向全球大量进口化肥,2021年1—2月进口氮磷/氮磷硫、磷酸二铵和重钙数量分别同比增加120%、150%和685%。
(三)从出口看,化肥出口限制增多
当前全球化肥供应紧张、价格上涨较快,为优先满足本国化肥需求、平抑国内化肥价格上涨,叠加国际环境不稳定,全球化肥出口制约因素增加。如,埃及政府于2021年3月将肥料出口费用从500埃及镑/吨提高到600埃及镑/吨。特别是2021年6月,欧盟理事会发布对白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措施,限制欧盟成员国与白俄罗斯进行钾肥产品贸易、转运,因白俄罗斯是全球第二大钾肥出国口,其钾肥出口主要依赖拉脱维亚、立陶宛等欧盟成员国港口转运,此举可能会导致白俄罗斯钾肥出口严重受阻,加剧当前全球化肥供应紧张局势。
(四)从价格看,主要品种价格快涨趋势仍将持续
随着化肥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叠加当下全球大通胀,自去年以来全球化肥价格快涨形势远未结束。据Argus统计,2020年初至今,全球尿素、磷肥价格上涨超过1倍,钾肥价格上涨80.2%,特别是2021年以来尿素、磷肥、钾肥价格涨幅持续攀升,涨幅分别达73.3%、50.6%和104.1%,已然达到了近十年来历史最高价。当前全球疫情仍未褪去,主出口国化肥生产并未完全恢复,全球矿产资源价格回落形势不明朗,全球海运通道不畅、成本高企,贸易冲突仍在增多,预计全球化肥价格还将继续上升。
二、国内种粮收益、化肥稳定供应面临国际形势严厉冲击
(一)国内国际化肥价格联动上涨,严重侵蚀农民种粮收益
受国际化肥价格上涨影响,国内化肥价格普遍上升,特别是近期国内化肥市场虽然进入传统消费淡季,但化肥价格仍然高位运行。截至2021年5月,国产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复合肥平均出厂价分别同比上涨29.5%、41.2%、27.9%和15.4%。综合测算,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化肥价格平均上升37%,预计推高小麦、稻谷、玉米等三种粮食亩均成本5个百分点,加剧近年来三种粮食亩均净利润持续亏损局面,有损农民种粮积极性,不利于粮食稳定生产。
(二)明年春耕我国可能面临“钾肥荒”,对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钾肥是保障水稻、玉米等作物充分吸收土壤养分、抗倒伏的关键物质,是实现粮食高产的重要保障。我国钾矿资源匮乏,国内约50%的钾肥供应依赖对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等进口。长期以来,为保持世界“价格洼地”地位,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依托中国进口钾肥联合谈判机制,我国全年对各国进口钾肥实行统一的固定价(即大合同)。由于今年年初确定的标准氯化钾进口价格247美元/吨,与当前国际市场550美元/吨的价格差距甚大,国际钾肥供应商均对中国市场减少钾肥供应,海运进口合同签订量大幅减少。如,加拿大钾肥公司拒绝与我国签订2021年钾肥供货合同,俄罗斯乌拉尔钾肥公司、白俄罗斯钾肥联盟与我国本年度合同供货量锐减。今年1—5月,我国进口钾肥以2020年大合同延期执行为主,2021年大合同进口量占比不到26%,特别是欧盟对白俄罗斯实施制裁后,我国钾肥进口难度加大、成本上升,预计全年钾肥进口量将同比减少24%;同时,由于多年来国内钾肥开采过度,国内钾肥产量不升反降,叠加当前港口存货量同步下降13.5%,预计明年国内钾肥供应将严重吃紧,可用于粮食生产的钾肥资源将大幅减少,不利于水稻、玉米等稳产丰收和品质提升。
三、保障国内化肥供应、稳定粮食产量的对策分析
(一)近期,围绕200亿元一次性农资补贴打好政策组合拳
结合今年对实际种粮农民的一次性农资补贴政策,建议从“降本、保供、调结构”等三个方面强化政策配套,抑制化肥价格过快上涨、保障钾肥稳定供应,实现种粮降本稳效。
一是在确保安全环保前提下,协调保障化肥企业水、电、煤、运等供给,对磷肥主产区阶段性适当放开“以渣定酸”政策,鼓励国内化肥生产企业加大开工负荷、提高化肥供应量。
二是对氮肥、磷肥等国内生产相对过剩化肥产品征加出口关税,适时暂停对部分化肥品种的出口,切实增加国内市场化肥供应数量,遏制国内化肥价格普涨势头;同时,提前释放部分钾肥国储库存,平抑国内钾肥价快涨趋势。
三是强化钾肥进口支持力度,探索采取以物易物、人民币结算等灵活方式,对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进口钾肥,解决年初约定标准氯化钾进口价格与当前国际市场价格差距过大导致的钾肥进口合同锐减问题;依托回运中欧班列,给予充足舱位和运力,支持从白俄罗斯进口钾肥。
四是调整我国钾肥利用结构,依托当前各地防止耕地“非粮化”整治行动,大力减少高标准农田果蔬种植面积,严禁粮食功能区种植果蔬,为粮食生产腾出更多钾肥资源。
(二)远期,要完善重要化肥品种供应机制和持续推进化肥减量使用
夯实粮食安全要从全产业链上着眼,保障我国化肥数量充足供应、价格稳定运行是政策优化调整的重要方向。一是优化中国进口钾肥联合谈判机制,在确定全年钾肥进口价格基础上,同步签订进口数量合同;探索试行弹性价格机制,允许依据市场实际和钾肥进口规模,适度调整进口价格。二是完善国家化肥商业储备,完善实施规则,落实考核责任,特别是充分发挥好钾肥国储库存的市场调节作用。三是加快推进化肥减量增效,集中展示一批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复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引导和鼓励农民应用缓释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服务。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所)
一、价格持续宽幅上涨是当前全球化肥市场最鲜明特征
(一)从供求看,长期以来的供大于求形势发生逆转
过去较长时期,全球化肥产能持续过剩,受疫情影响粮食安全形势趋紧,化肥供需形势发生了新变化。需求上,当前各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全球粮食种植面积快增,如2021—2022年美国玉米、小麦播种面积预计分别增加4%、5%,阿根廷、巴西玉米播种面积均已达到历史峰值,国际肥料协会预测2021年全球化肥需求量将同比增长1.1%。供应上,由于深陷疫情困局,印度、巴西、加拿大等主要化肥出口国长期生产停滞或开工不足,全球化肥严重减产;此外,基于防疫需要各国出入境、物流、海关监管等要求趋严,全球物流受阻,化肥流通时间延长、成本增加,全球化肥供应不畅。总体上,当前全球化肥供应形势趋紧。
(二)从进口看,全球化肥“抢购潮”涌现
疫情期间全球化肥市场预期不明朗,为满足粮食种植需要,化肥应急需求大增,许多国家大量增加化肥进口,提前做好应急储备。我国是全球最大磷肥生产国与出口国,今年以来巴西、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大量增加对我国磷肥进口,2021年1—5月份这些国家对我国磷酸一铵进口量同比增长32%。巴西化肥消费需求大、进口依赖强,为保障国内稳定供应,今年以来巴西向全球大量进口化肥,2021年1—2月进口氮磷/氮磷硫、磷酸二铵和重钙数量分别同比增加120%、150%和685%。
(三)从出口看,化肥出口限制增多
当前全球化肥供应紧张、价格上涨较快,为优先满足本国化肥需求、平抑国内化肥价格上涨,叠加国际环境不稳定,全球化肥出口制约因素增加。如,埃及政府于2021年3月将肥料出口费用从500埃及镑/吨提高到600埃及镑/吨。特别是2021年6月,欧盟理事会发布对白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措施,限制欧盟成员国与白俄罗斯进行钾肥产品贸易、转运,因白俄罗斯是全球第二大钾肥出国口,其钾肥出口主要依赖拉脱维亚、立陶宛等欧盟成员国港口转运,此举可能会导致白俄罗斯钾肥出口严重受阻,加剧当前全球化肥供应紧张局势。
(四)从价格看,主要品种价格快涨趋势仍将持续
随着化肥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叠加当下全球大通胀,自去年以来全球化肥价格快涨形势远未结束。据Argus统计,2020年初至今,全球尿素、磷肥价格上涨超过1倍,钾肥价格上涨80.2%,特别是2021年以来尿素、磷肥、钾肥价格涨幅持续攀升,涨幅分别达73.3%、50.6%和104.1%,已然达到了近十年来历史最高价。当前全球疫情仍未褪去,主出口国化肥生产并未完全恢复,全球矿产资源价格回落形势不明朗,全球海运通道不畅、成本高企,贸易冲突仍在增多,预计全球化肥价格还将继续上升。
二、国内种粮收益、化肥稳定供应面临国际形势严厉冲击
(一)国内国际化肥价格联动上涨,严重侵蚀农民种粮收益
受国际化肥价格上涨影响,国内化肥价格普遍上升,特别是近期国内化肥市场虽然进入传统消费淡季,但化肥价格仍然高位运行。截至2021年5月,国产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复合肥平均出厂价分别同比上涨29.5%、41.2%、27.9%和15.4%。综合测算,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化肥价格平均上升37%,预计推高小麦、稻谷、玉米等三种粮食亩均成本5个百分点,加剧近年来三种粮食亩均净利润持续亏损局面,有损农民种粮积极性,不利于粮食稳定生产。
(二)明年春耕我国可能面临“钾肥荒”,对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钾肥是保障水稻、玉米等作物充分吸收土壤养分、抗倒伏的关键物质,是实现粮食高产的重要保障。我国钾矿资源匮乏,国内约50%的钾肥供应依赖对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等进口。长期以来,为保持世界“价格洼地”地位,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依托中国进口钾肥联合谈判机制,我国全年对各国进口钾肥实行统一的固定价(即大合同)。由于今年年初确定的标准氯化钾进口价格247美元/吨,与当前国际市场550美元/吨的价格差距甚大,国际钾肥供应商均对中国市场减少钾肥供应,海运进口合同签订量大幅减少。如,加拿大钾肥公司拒绝与我国签订2021年钾肥供货合同,俄罗斯乌拉尔钾肥公司、白俄罗斯钾肥联盟与我国本年度合同供货量锐减。今年1—5月,我国进口钾肥以2020年大合同延期执行为主,2021年大合同进口量占比不到26%,特别是欧盟对白俄罗斯实施制裁后,我国钾肥进口难度加大、成本上升,预计全年钾肥进口量将同比减少24%;同时,由于多年来国内钾肥开采过度,国内钾肥产量不升反降,叠加当前港口存货量同步下降13.5%,预计明年国内钾肥供应将严重吃紧,可用于粮食生产的钾肥资源将大幅减少,不利于水稻、玉米等稳产丰收和品质提升。
三、保障国内化肥供应、稳定粮食产量的对策分析
(一)近期,围绕200亿元一次性农资补贴打好政策组合拳
结合今年对实际种粮农民的一次性农资补贴政策,建议从“降本、保供、调结构”等三个方面强化政策配套,抑制化肥价格过快上涨、保障钾肥稳定供应,实现种粮降本稳效。
一是在确保安全环保前提下,协调保障化肥企业水、电、煤、运等供给,对磷肥主产区阶段性适当放开“以渣定酸”政策,鼓励国内化肥生产企业加大开工负荷、提高化肥供应量。
二是对氮肥、磷肥等国内生产相对过剩化肥产品征加出口关税,适时暂停对部分化肥品种的出口,切实增加国内市场化肥供应数量,遏制国内化肥价格普涨势头;同时,提前释放部分钾肥国储库存,平抑国内钾肥价快涨趋势。
三是强化钾肥进口支持力度,探索采取以物易物、人民币结算等灵活方式,对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进口钾肥,解决年初约定标准氯化钾进口价格与当前国际市场价格差距过大导致的钾肥进口合同锐减问题;依托回运中欧班列,给予充足舱位和运力,支持从白俄罗斯进口钾肥。
四是调整我国钾肥利用结构,依托当前各地防止耕地“非粮化”整治行动,大力减少高标准农田果蔬种植面积,严禁粮食功能区种植果蔬,为粮食生产腾出更多钾肥资源。
(二)远期,要完善重要化肥品种供应机制和持续推进化肥减量使用
夯实粮食安全要从全产业链上着眼,保障我国化肥数量充足供应、价格稳定运行是政策优化调整的重要方向。一是优化中国进口钾肥联合谈判机制,在确定全年钾肥进口价格基础上,同步签订进口数量合同;探索试行弹性价格机制,允许依据市场实际和钾肥进口规模,适度调整进口价格。二是完善国家化肥商业储备,完善实施规则,落实考核责任,特别是充分发挥好钾肥国储库存的市场调节作用。三是加快推进化肥减量增效,集中展示一批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复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引导和鼓励农民应用缓释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服务。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