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幽默语言,可使讲课变得诙谐风趣,幽默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使语文教学更开放自如,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感悟新知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用幽默语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关于语文幽默教学的方法:
(一)比喻 形象比喻是幽默语言中一把锋利的宝剑。在语文教学中,一些抽象的事物或深奥的道理,经过这把锋利宝剑的解剖,不仅变得简单容易,而且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一位教师在讲述我国短篇小说的作用时,是这样评价的:“在我们国家,短篇小说常常成为文坛的晴雨表或风向标,成为得风气之先的报春燕子,或者在情况严重的时候成为令人知天下大事之秋至的第一片飘零的落叶。”这种诗一般的比喻,既显示了教师本身的才学,又让学生觉得优美而生动。
(二)反语 运用反语的目的,是把刻板的说教变得诙谐风趣,让学生在幽默风趣中分辨是非,明白事理,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某次公开课,一位教师评讲学生作文时,针对一些学生书写潦草马虎的情况,就幽默地说:“字字如沟壑纵横,句句龙凤相舞。好一幅三国时的八阵图。”比起直接批评,这样说,不是更有人情味吗?学生不是更容易接受吗?老舍曾讲过一句很有哲理性的话:幽默应该是热的。因此,作为教师,对幽默应该用热忱和诚挚的态度去温暖去孕育。没有“热”的力量,反语的运用则会变得苍白无力。
(三)对联 对联不仅浓缩性强,而且平仄对应,琅琅上口,富于情趣。在一次讲课中,一位教师讲解鲁迅先生作品的时候,引用两副对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两副是这样的:呐喊如狂人,为国而已。华盖育彷徨,导民中流;举世如野草彷徨,南腔北调,三闲二心,尽是可怜阿Q相。独身向热风呐喊,故事新编,朝花夕拾,总求不使死魂灵。这两副对联,不仅能很好地让学生记住鲁迅的十三部作品,而且使学生对鲁迅崇高的思想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四)借用 教材上的知识看起来似乎是呆板的东西,但在课堂上,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一定的情况下,应该旁征博引。有时一句名言一个故事,就能让这死的呆板的东西活起来生动起来,从而让学生在情趣中感觉到体会到它们的存在。
(五)仿造 这里有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对于市场经济的到来,有的拍巴掌欢迎,有的深恶痛绝。而著名的作家王蒙是这样评价的:“邱吉尔说,不要以为民主制度很好,这个民主制度简直糟透了,但是不民主会更坏。我看可以用同样的造句方法谈市场经济。不要以为市场经济很好,不,市场经济实在糟透了,但是不搞市场经济就更糟糕。”你看,王蒙这一仿造邱吉尔的话,即避免了生搬硬套名人名言,又如一朵红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格外显目。在课堂上,巧妙运用仿词,可以化平谈为神奇,化尴尬为和谐。
(六)变用 对认识、熟悉的事物,人们早已形成了某种概念或印象。比如一说到“雪”,人就会想起雪的洁白无瑕、雪的纯洁;或一谈到海,人就会想起海的雄伟壮观。在课堂上,若能巧妙变用人已形成的固有意象,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一位学生写作喜欢用华丽的辞藻来堆砌。某次写了一篇作文,自我感觉很好。于是就去问老师。老师说:“看了你的文章,我就象看到了海。”“呵!海可是广阔无边,气势磅礴。”老师笑了笑,说:“遗憾的是我一看到海就头晕。”变用的目的,是为了出人意料,不落俗套,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新鲜感,发人深省。
在语文教学中创造幽默,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有今词古用,有意曲解以及歇后语、笑话的巧妙运用等等。2003年10月“全国中学语文新理念新课堂高级研讨会”上,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示范课《七颗钻石》受到与会老师和专家的高度评价。这篇课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寓言故事,只有七八百字,学生很容易看懂。余映潮老师就在教学语言上进行了幽默的策划。通过幽默的语言,把场所教室转变成“录音棚”和“创作室”,让学生个个成为“播音员”和“作家”,从而让语文教学形成了喜剧性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幽默,不但可以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活力和魅力,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能,打造高效课堂。在教学中运用幽默,光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口才和丰富的经验以及对教材和学生程度的把握,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博览群书,平时多积累富有幽默感的素材,如风趣的小故事、笑话、趣味语文等,并认真理解吸收,持之以恒,才能做到信手拈来。只有这样,幽默这把火才有烧之不尽的木柴,幽默这条河才有流之不尽的活水。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妙语如珠,左右逢源;学生才会如醉如痴,才会在快乐中学习语文,获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用幽默语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关于语文幽默教学的方法:
(一)比喻 形象比喻是幽默语言中一把锋利的宝剑。在语文教学中,一些抽象的事物或深奥的道理,经过这把锋利宝剑的解剖,不仅变得简单容易,而且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一位教师在讲述我国短篇小说的作用时,是这样评价的:“在我们国家,短篇小说常常成为文坛的晴雨表或风向标,成为得风气之先的报春燕子,或者在情况严重的时候成为令人知天下大事之秋至的第一片飘零的落叶。”这种诗一般的比喻,既显示了教师本身的才学,又让学生觉得优美而生动。
(二)反语 运用反语的目的,是把刻板的说教变得诙谐风趣,让学生在幽默风趣中分辨是非,明白事理,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某次公开课,一位教师评讲学生作文时,针对一些学生书写潦草马虎的情况,就幽默地说:“字字如沟壑纵横,句句龙凤相舞。好一幅三国时的八阵图。”比起直接批评,这样说,不是更有人情味吗?学生不是更容易接受吗?老舍曾讲过一句很有哲理性的话:幽默应该是热的。因此,作为教师,对幽默应该用热忱和诚挚的态度去温暖去孕育。没有“热”的力量,反语的运用则会变得苍白无力。
(三)对联 对联不仅浓缩性强,而且平仄对应,琅琅上口,富于情趣。在一次讲课中,一位教师讲解鲁迅先生作品的时候,引用两副对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两副是这样的:呐喊如狂人,为国而已。华盖育彷徨,导民中流;举世如野草彷徨,南腔北调,三闲二心,尽是可怜阿Q相。独身向热风呐喊,故事新编,朝花夕拾,总求不使死魂灵。这两副对联,不仅能很好地让学生记住鲁迅的十三部作品,而且使学生对鲁迅崇高的思想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四)借用 教材上的知识看起来似乎是呆板的东西,但在课堂上,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一定的情况下,应该旁征博引。有时一句名言一个故事,就能让这死的呆板的东西活起来生动起来,从而让学生在情趣中感觉到体会到它们的存在。
(五)仿造 这里有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对于市场经济的到来,有的拍巴掌欢迎,有的深恶痛绝。而著名的作家王蒙是这样评价的:“邱吉尔说,不要以为民主制度很好,这个民主制度简直糟透了,但是不民主会更坏。我看可以用同样的造句方法谈市场经济。不要以为市场经济很好,不,市场经济实在糟透了,但是不搞市场经济就更糟糕。”你看,王蒙这一仿造邱吉尔的话,即避免了生搬硬套名人名言,又如一朵红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格外显目。在课堂上,巧妙运用仿词,可以化平谈为神奇,化尴尬为和谐。
(六)变用 对认识、熟悉的事物,人们早已形成了某种概念或印象。比如一说到“雪”,人就会想起雪的洁白无瑕、雪的纯洁;或一谈到海,人就会想起海的雄伟壮观。在课堂上,若能巧妙变用人已形成的固有意象,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一位学生写作喜欢用华丽的辞藻来堆砌。某次写了一篇作文,自我感觉很好。于是就去问老师。老师说:“看了你的文章,我就象看到了海。”“呵!海可是广阔无边,气势磅礴。”老师笑了笑,说:“遗憾的是我一看到海就头晕。”变用的目的,是为了出人意料,不落俗套,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新鲜感,发人深省。
在语文教学中创造幽默,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有今词古用,有意曲解以及歇后语、笑话的巧妙运用等等。2003年10月“全国中学语文新理念新课堂高级研讨会”上,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示范课《七颗钻石》受到与会老师和专家的高度评价。这篇课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寓言故事,只有七八百字,学生很容易看懂。余映潮老师就在教学语言上进行了幽默的策划。通过幽默的语言,把场所教室转变成“录音棚”和“创作室”,让学生个个成为“播音员”和“作家”,从而让语文教学形成了喜剧性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幽默,不但可以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活力和魅力,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能,打造高效课堂。在教学中运用幽默,光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口才和丰富的经验以及对教材和学生程度的把握,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博览群书,平时多积累富有幽默感的素材,如风趣的小故事、笑话、趣味语文等,并认真理解吸收,持之以恒,才能做到信手拈来。只有这样,幽默这把火才有烧之不尽的木柴,幽默这条河才有流之不尽的活水。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妙语如珠,左右逢源;学生才会如醉如痴,才会在快乐中学习语文,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