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卓越检测师”培养为目标的专业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ji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对地方高校与行业事业单位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联合培养检测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进行了论述,探索了合作培养檢测人才开展专业实习的新机制,地方高校专任教师和检测中心技术人员共同指导本科生顶岗实习检测岗位,建立了卓越检测师专业实习的新模式,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提升了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卓越检测师 教学联合体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253-02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requisites for the joint training of college and local food and drug testing center, to explore the new mechanism of cultivating and testing talents to carry out professional practice. The college teachers and the technical staff of the testing center are jointly to guide the undergraduate internship testing positions. A professional model of excellence in the new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practical abil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mployability, and teachers improved the overall technical level.
  Key Words: Excellence Examiner; Teaching Association; Cultivation Model
  技术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至关重要[1]。“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目的是为了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技术人才,服务国家新型工业化发展、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是促进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的一个重大举措,可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因此,结合绥化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该项目以“卓越检测师”培养为目标,对食品专业实习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该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可促进地方院校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培养食品检测人才新机制的建立。推动地方院校应用型专业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2],培养适应黑龙江省经济建设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复合型食品检测人才。同时,不断强化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1 地方高校与行业企事业联合培养检测人才开展专业实习的新机制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操作性及实践性强的应用型专业,校外实践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培养人才的规格、学校的办学定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3]。
  依据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为准则,为了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食品专业学生构建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方案,积极推动校外实践教育模式改革。在2011年12月,绥化学院与绥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署协议合作建设绥化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成为双方科技合作与交流、执行区域性食品药品检测任务和应用型检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2012年,申报并获批为黑龙江省食品检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绥化学院与绥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双方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负责人,逐步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探索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方案、建设思路、教学任务和管理保障机制。
  食品检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依托绥化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和行业主管部门绥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建设。绥化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是黑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重点建设四家区域性中心所之一,作为食品检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具有较为鲜明的行业特色和明显的技术优势,具有承担大学生实践教学任务的丰富经验和良好条件。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队伍由学校教师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2012年,食品檢测实践基地先后举办三期绥化市企事业单位食品检测及监管人员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170人,学员在绥化市大中型食品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对保障区域性食品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同年,绥化学院42名本科生在食品检测实践基地完成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至今为止目前已有150名本科生在实践基地完成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并以过硬的检测技术投身于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岗位。
  2 校事企合作开展卓越检测师专业实习的新模式
  在卓越检测师培养过程中,由参与共建的绥化学院和绥化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质量,并根据企事业单位实际需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采取工学结合、互利双赢的建设原则,学校加大加强学生校内检测实训,提高学生基地顶岗检测实习适应能力,检测中心技术人员指导顶岗实习检测岗位,使合作模式无缝对接,实现双赢[4]。食品专业实习本科生参照国家标准检测方法,阶段性的由实习教师一对一指导,学习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成多人小组共同检测,到最后每位同学独立动手操作,完成乳制品、肉制品、果蔬、粮油制品、罐头、冰淇淋、饮料、饮用水等各类食品的检测,并协助实习教师制定出检测报告。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得以巩固,学习能力、设计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以提升;检测过程中个别样品前处理步骤繁琐,时间长,需多次重复精准提取,培养了学生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由于当前各类食品企业存在着不同的质量问题,企业对检测人员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对样品进行标准化前处理,对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进行上机操作,以及简单的维修维护,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绥化学院食品专业专任教师具备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但仅在某一研究方向或领域开展深入钻研,由于食品种类的多样性,特性存在差异,每位教师不能全面掌控所有食品的检测方法及操作。同时食品检测的内容和方法在不断的扩展和更新,因此需要专任教师和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共同开展全类食品的检测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检测实践水平,掌握先进的实际操作技术,了解最新的行业动向;而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相应也在理论知识上不断提升,二者互相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专兼结合指导教师队伍由高校教師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协调共同完成检测任务,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综上,以卓越检测师为培养目标的实习,是以行业企事业单位需求为导向,以检验工作实际为背景,以提高专业实习期间检验技术为主线,通过密切高校和行业企事业的合作、制订人才培养目标为背景,改革专业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检测师资队伍,扩大合作育人规模与效果,着力提升专业实习期间学生的检测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检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以绥化学院与绥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平台,研究专业实习管理体制与协同育人模式,校局双方深度合作开展为期一年、高质量的食品药品检测专业实习,实习效果显著,合作模式实现双赢。
  参考文獻
  [1] 蒋志鸿.法国工科生五元合一企业实习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2] 周萍.工科本科生企业实习问题研究——以H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11.
  [3] 黄劲松,郭军,刘廷国,等.食品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问题[J].农产品加工,2012(12):148-149.
  [4] 詹锦玲,魏本喜,刘海英,等.食品龙头企业培养工程类研究生人才模式研究[J].食品科学,2014(35):139-140.
其他文献
目前对于山区配电线路雷害治理的研究颇多,并已有效地运用到当前电力生产活动中。由于配网架空线路布局的分散性、杆塔结构和绝缘水平的局限,使得配网架空线路的雷害治理具有
阐述电子病历的来源,及国内外发展电子病历的基本情况,提出在我国发展电子病历需要解决的问题:①出台相关的电子病历管理的政策;②从法律地位上给予电子病历一个合法的地位;
目的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了解浙江省家长对女中学生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浙江省家长对女中学生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受度调查
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架线施工时,部分杆塔需要设置双滑车,以确保施工安全。正确合理的设置双滑车,对确保架线施工安全尤为重要。该文从使用双滑车的目的出发,阐述各种情况下双滑
基于IPv6环境下校园私用种子服务器(PrivateTracker,PT)日渐成熟,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手机端访问PT,但这类系统的手机APP版本在高校应用中还不太多见。西北农
以学生家乡的河流——沙溪河这一乡土资源为载体,在“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建构地理问题链,实现深度教学的目的。在问题链的建构过程中要依据学情,找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