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船报国——新中国船舶工业70年大事记》一书的编纂和出版。一方面可以帮助行业内人士了解本行业的全貌,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行业外人士快速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情况。
2019年12月,经过一年半的工作,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组织完成了《强船报国——新中国船舶工业70年大事记》一书的编纂和出版。编纂行业大事记是通过筛选对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来达到记录历史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帮助行业内人士了解本行业的全貌,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行业外人士快速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情况。编纂行业大事记要求搜集事件要尽量全面。由于时间跨度长,难以保证所有重大事件不出现遗漏;对事件的选择,判断“哪件事能进入大事记,哪件事进不了大事记”,这也是编纂过程中最难掌握的地方。
编纂之前先是制定了指导思想,即通过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船舶行业重要的历史节点、对整个行业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转折点,以及全国第一、世界领先的船型及造船工艺等大事、要事、新事、特事的记述,全面反映新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船舶工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海洋科考,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厘清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脉络。同时,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号召,进一步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精心组织是编纂工作的基础
行业大事记的编纂工作是一项集体创作。在该书的编纂过程中,设置了主编、顾问、统稿人、撰稿人等角色,参与撰写的人员以对本行业情况熟悉、文笔较好,且刚刚退休的热心人士为主。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对每条事件该写多少字都没有约束,第一次合稿后统计字数约38万字。第一次合稿后,我们召开了集中会议,会上大家提出最多的问题就是缺乏标准规范。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我们拟定了一些共同遵守的撰写规范:一件事一段,不要出现一件事多段叙述的情况;每件事压缩在200字以内,特别重大的事件压缩在300字以内;×月×日与事件正文之间用空格隔开,不用逗号;没查到具体日期的使用×月的表述,不用“是月”,没查到具体月份的使用“是年”,“是年”与事件正文之间用逗号隔开;撰稿人对于不确定的文字,使用红色字体标识出来;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名称使用全称,同一段重复出现可使用简称,简称使用要规范;英文标识改为汉字,如“最大吃水7.6m”要改为“最大吃水7.6米”,以此类推。
统一规范后,整个文本看起来就很舒服了,经过大家的努力,第二次合稿后,删减为31万字左右。大事记的素材收集要全面
行业大事记必须体现行业性,因此其内容必须全面。保证大事记的全面性,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广撒网、慢筛查”的方式。分工后,各位编纂组的成员分头对自己所负责的年代的史料进行搜集,查询已有图书、回忆录、重大会议资料、历年《中国船舶工业年鉴》以及行业报纸《中国船舶报》等,顾问组的专家领导也根据自己熟悉的领域,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以及事件线索。
这样,“先不管大家认为重不重要,编写人觉得重要的就都放进去”,这就出现了第一稿合稿38万字的情况,后续经过精挑细选,再加上合理的增删改,最终定稿了18万字,相较第一稿减少了20万字。
如果在一开始就按照目标18万字来撰写的话,很多重大事件可能就会由于撰写人的主观判断而遗漏在大事记之外了。“广撒网、慢筛查”这个办法,虽然比较笨拙,但它是保证大事记全面性的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大事记的事件选择要恰当
大事记主要由重要会议的召开、重点政策的发布、核心技术的重大进步、重点产品的研制节点、政府管理机构的改革改组、企事业单位的兼并重组、高等学校的设立和撤并、重要人物的获奖任职等组成。首先是选择全国性的会议和政策,地方性的会议和政策则选择(除非是)特别有影响的才破例纳入大事记的范畴。全国性的会议和政策也是选择对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一般性的也不列入大事记。会议和政策类比较好区分。产品类的事件取舍就比较复杂,首先收录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驱逐舰、第一艘航空母舰等在行业内外都比较有名的产品;其次收录行业内的首次、第一艘、填补了某某空白等产品;再次收录虽然不是首次、首艘,但在行业内有重要影响,形成了品牌的产品,如江南造船的“江南”型散货船、上海外高桥造船的“好望角”型散货船等;最后要收录各个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首次、首艘,这一类内容太多,不能都收录,要有一个平衡点,避免出现某个地区过多,或者国有企业过多等现象,要各个地区兼顾,不同类型企业兼顾。
政府管理机构的改革改组、企事业单位的兼并重组,以及高等学校的设立和撤并也是大事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对国家级船舶行业管理机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重点高校、职业学院进行了收录,地方船舶行业管理机构、一般企事业单位、一般院校都不收录。
重要人物的收录也比较难处理,在这一皈大事记中,我们主要收录了改革开放前的行业重要人物,包括在行业有特别影响力的科学家、教育家、劳动模范、实业家等,改革开放后只收录在国际船舶及海事组织中任重要职务的中国人,重点企事业单位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劳模均没有收录进大事记,受到国家级奖励的人物也只收录了黄旭华一人。国家级领导视察企业的消息,保留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一级领导,其余领导视察一事一议,对行业发展有具体指导的事件也破例收录。在今后大事记修订中,我们将适当扩大收录范围,特别重大的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企业集团的主要领导、船舶业界公认的劳动模范、科技专家也收录部分相关事件。
這次编纂的船舶工业70年大事记有一个先天的不足,就是军舰部分因涉密的原因,只能将在主流媒体上公开报道的内容收录进来,而近几十年军舰的发展很快,有很多值得放入本书的重大事件未能收录。不过好在近几年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关于海军武器装备的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对“辽宁号”“山东号”航母的报道,极大地弥补了这个遗憾。编纂大事记的过程是一个进一步了解本行业发展的过程,对于每一位参与编写的人员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可以跳出自己的工作单位,更全面地了解我国船舶工业产生、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同时,也因为占有了大量的行业历史知识,在分析当前船舶工业行业面临的问题的时候,认识也更加立体,这些都是我们编纂行业大事记的收获。
2019年12月,经过一年半的工作,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组织完成了《强船报国——新中国船舶工业70年大事记》一书的编纂和出版。编纂行业大事记是通过筛选对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来达到记录历史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帮助行业内人士了解本行业的全貌,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行业外人士快速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情况。编纂行业大事记要求搜集事件要尽量全面。由于时间跨度长,难以保证所有重大事件不出现遗漏;对事件的选择,判断“哪件事能进入大事记,哪件事进不了大事记”,这也是编纂过程中最难掌握的地方。
编纂之前先是制定了指导思想,即通过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船舶行业重要的历史节点、对整个行业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转折点,以及全国第一、世界领先的船型及造船工艺等大事、要事、新事、特事的记述,全面反映新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船舶工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海洋科考,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厘清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脉络。同时,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号召,进一步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精心组织是编纂工作的基础
行业大事记的编纂工作是一项集体创作。在该书的编纂过程中,设置了主编、顾问、统稿人、撰稿人等角色,参与撰写的人员以对本行业情况熟悉、文笔较好,且刚刚退休的热心人士为主。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对每条事件该写多少字都没有约束,第一次合稿后统计字数约38万字。第一次合稿后,我们召开了集中会议,会上大家提出最多的问题就是缺乏标准规范。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我们拟定了一些共同遵守的撰写规范:一件事一段,不要出现一件事多段叙述的情况;每件事压缩在200字以内,特别重大的事件压缩在300字以内;×月×日与事件正文之间用空格隔开,不用逗号;没查到具体日期的使用×月的表述,不用“是月”,没查到具体月份的使用“是年”,“是年”与事件正文之间用逗号隔开;撰稿人对于不确定的文字,使用红色字体标识出来;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名称使用全称,同一段重复出现可使用简称,简称使用要规范;英文标识改为汉字,如“最大吃水7.6m”要改为“最大吃水7.6米”,以此类推。
统一规范后,整个文本看起来就很舒服了,经过大家的努力,第二次合稿后,删减为31万字左右。大事记的素材收集要全面
行业大事记必须体现行业性,因此其内容必须全面。保证大事记的全面性,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广撒网、慢筛查”的方式。分工后,各位编纂组的成员分头对自己所负责的年代的史料进行搜集,查询已有图书、回忆录、重大会议资料、历年《中国船舶工业年鉴》以及行业报纸《中国船舶报》等,顾问组的专家领导也根据自己熟悉的领域,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以及事件线索。
这样,“先不管大家认为重不重要,编写人觉得重要的就都放进去”,这就出现了第一稿合稿38万字的情况,后续经过精挑细选,再加上合理的增删改,最终定稿了18万字,相较第一稿减少了20万字。
如果在一开始就按照目标18万字来撰写的话,很多重大事件可能就会由于撰写人的主观判断而遗漏在大事记之外了。“广撒网、慢筛查”这个办法,虽然比较笨拙,但它是保证大事记全面性的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大事记的事件选择要恰当
大事记主要由重要会议的召开、重点政策的发布、核心技术的重大进步、重点产品的研制节点、政府管理机构的改革改组、企事业单位的兼并重组、高等学校的设立和撤并、重要人物的获奖任职等组成。首先是选择全国性的会议和政策,地方性的会议和政策则选择(除非是)特别有影响的才破例纳入大事记的范畴。全国性的会议和政策也是选择对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一般性的也不列入大事记。会议和政策类比较好区分。产品类的事件取舍就比较复杂,首先收录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驱逐舰、第一艘航空母舰等在行业内外都比较有名的产品;其次收录行业内的首次、第一艘、填补了某某空白等产品;再次收录虽然不是首次、首艘,但在行业内有重要影响,形成了品牌的产品,如江南造船的“江南”型散货船、上海外高桥造船的“好望角”型散货船等;最后要收录各个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首次、首艘,这一类内容太多,不能都收录,要有一个平衡点,避免出现某个地区过多,或者国有企业过多等现象,要各个地区兼顾,不同类型企业兼顾。
政府管理机构的改革改组、企事业单位的兼并重组,以及高等学校的设立和撤并也是大事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对国家级船舶行业管理机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重点高校、职业学院进行了收录,地方船舶行业管理机构、一般企事业单位、一般院校都不收录。
重要人物的收录也比较难处理,在这一皈大事记中,我们主要收录了改革开放前的行业重要人物,包括在行业有特别影响力的科学家、教育家、劳动模范、实业家等,改革开放后只收录在国际船舶及海事组织中任重要职务的中国人,重点企事业单位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劳模均没有收录进大事记,受到国家级奖励的人物也只收录了黄旭华一人。国家级领导视察企业的消息,保留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一级领导,其余领导视察一事一议,对行业发展有具体指导的事件也破例收录。在今后大事记修订中,我们将适当扩大收录范围,特别重大的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企业集团的主要领导、船舶业界公认的劳动模范、科技专家也收录部分相关事件。
這次编纂的船舶工业70年大事记有一个先天的不足,就是军舰部分因涉密的原因,只能将在主流媒体上公开报道的内容收录进来,而近几十年军舰的发展很快,有很多值得放入本书的重大事件未能收录。不过好在近几年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关于海军武器装备的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对“辽宁号”“山东号”航母的报道,极大地弥补了这个遗憾。编纂大事记的过程是一个进一步了解本行业发展的过程,对于每一位参与编写的人员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可以跳出自己的工作单位,更全面地了解我国船舶工业产生、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同时,也因为占有了大量的行业历史知识,在分析当前船舶工业行业面临的问题的时候,认识也更加立体,这些都是我们编纂行业大事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