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令全世界瞩目,也使教育整体化的格局应运而生。十多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对社会生活方式和观念意识的多样化,面对人民群众对接受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一直在探求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素质教育领域的不断扩展,随着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的深刻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做人教育的基地,它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北京市教委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的过程中,逐步明确了加强管理、科学运作的工作方针。
一、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之中,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为最终目标
2000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颁布后,北京市广大干部教师针对社会情况发生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针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针对消极腐朽现象给青少年学生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反复强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分析青少年学生在新形势下成长的特点、条件和环境,改进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
目前,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纳入《素质教育评价方案》、《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整体化工作纲要》和各类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中,并把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
在接受国家教育部实验任务之后,我市启动了三年实验规划,开展了调查研究,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纲要》,在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培训队伍、总结经验,为实现教育科学化做着不懈的努力。
北京市教委德育处明确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既要克服其他各育取代心育的倾向,又要克服心育顶替其他诸育的倾向。
二、深入调查研究,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据可依
为了了解北京市十几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状况,提出具有科学性、实效性的改进办法,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北京市教委德育处依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对3000多所中小学校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一是调查了中小学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二是了解了学校实际工作的状况。
据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樊富珉、杨蕾、边保旗等专家的调研分析:年级高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高于年级低的学生,说明学生的自我认识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得到了各学校的重视,75.3%的学校开展了工作,72.3%的兼职教育工作者不计酬金,努力工作。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半数以上的学生走出了误解时期,敢于面对自己的心理情况,全面完善自己,近半数的中小学校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开展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基本以德育工作者、心理教育专职人员为骨干,医务人员和其他人员协同参与,从实际情况看,多数人员还需有计划地接受培训……
调研报告就已经取得的基本经验和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进行了客观论证。它既是市教委决策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培训骨干队伍的生动教材,更是深化实验工作的参考方案。市教委将把宣传调研报告作为进一步推动工作的动力,把转化调研成果作为改进工作的载体,使科研、管理融为一体,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质量。
三、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工程,增强时代性和实效性
首先,全市将试行《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纲要》。《纲要》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对工作规律及特点、模式和技能进行了指导,《纲要》具体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分层次的规范要求、整体性的规范目标;《纲要》对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出了提示,鼓励各中小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纲要》在师资队伍和组织管理上制定了相应措施,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运转,《纲要》对考核与评估提出了建议,讲求工作实效。
其次,北京市教委与北京教科院密切配合,成立了“北京市教科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定期针对所遇到的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课题研讨。2000年,“中心”召开首次学术研讨会,来自部分省市及北京市的专家学者、教(科)研人员和大中小学校的代表围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进行了专题报告、经验交流和学术研讨。专家和代表分别从理论与实践等层面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樊富珉教授介绍了京、港、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刘华山教授主讲了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问题:一些区县学校介绍了自己开展此项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同时,会议还提出了一些影响工作的倾向和问题。
一、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之中,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为最终目标
2000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颁布后,北京市广大干部教师针对社会情况发生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针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针对消极腐朽现象给青少年学生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反复强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分析青少年学生在新形势下成长的特点、条件和环境,改进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
目前,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纳入《素质教育评价方案》、《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整体化工作纲要》和各类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中,并把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
在接受国家教育部实验任务之后,我市启动了三年实验规划,开展了调查研究,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纲要》,在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培训队伍、总结经验,为实现教育科学化做着不懈的努力。
北京市教委德育处明确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既要克服其他各育取代心育的倾向,又要克服心育顶替其他诸育的倾向。
二、深入调查研究,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据可依
为了了解北京市十几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状况,提出具有科学性、实效性的改进办法,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北京市教委德育处依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对3000多所中小学校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一是调查了中小学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二是了解了学校实际工作的状况。
据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樊富珉、杨蕾、边保旗等专家的调研分析:年级高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高于年级低的学生,说明学生的自我认识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得到了各学校的重视,75.3%的学校开展了工作,72.3%的兼职教育工作者不计酬金,努力工作。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半数以上的学生走出了误解时期,敢于面对自己的心理情况,全面完善自己,近半数的中小学校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开展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基本以德育工作者、心理教育专职人员为骨干,医务人员和其他人员协同参与,从实际情况看,多数人员还需有计划地接受培训……
调研报告就已经取得的基本经验和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进行了客观论证。它既是市教委决策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培训骨干队伍的生动教材,更是深化实验工作的参考方案。市教委将把宣传调研报告作为进一步推动工作的动力,把转化调研成果作为改进工作的载体,使科研、管理融为一体,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质量。
三、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工程,增强时代性和实效性
首先,全市将试行《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纲要》。《纲要》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对工作规律及特点、模式和技能进行了指导,《纲要》具体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分层次的规范要求、整体性的规范目标;《纲要》对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出了提示,鼓励各中小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纲要》在师资队伍和组织管理上制定了相应措施,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运转,《纲要》对考核与评估提出了建议,讲求工作实效。
其次,北京市教委与北京教科院密切配合,成立了“北京市教科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定期针对所遇到的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课题研讨。2000年,“中心”召开首次学术研讨会,来自部分省市及北京市的专家学者、教(科)研人员和大中小学校的代表围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进行了专题报告、经验交流和学术研讨。专家和代表分别从理论与实践等层面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樊富珉教授介绍了京、港、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刘华山教授主讲了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问题:一些区县学校介绍了自己开展此项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同时,会议还提出了一些影响工作的倾向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