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带给奥美更多的是改变!

来源 :中国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xf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新时代》:自去年担任奥美广告中国区总裁以来,您在这一新职位上有哪些思考和收获?新角色带给您哪些改变?
  陶雷:目前我所经历的新阶段是:负责北京的业务。我觉得,管理一家公司和带领一个团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公司有很多不同的部门,以前我只是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当了总经理以后,就要考虑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财务的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如何在基本的财务指标完成的前提下激励大家,尤其在去年(2009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有很多压力,比如涨工资等棘手的问题,如何去权衡、如何去沟通,让大家不要动荡,这些管理上的挑战都很突出。
  特殊的年头,压力和动力都很大,危机来了是好事。因为在太平盛世做转变就会招致很多质疑,危机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改变,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公司要进入更多的领域,如何维持领导地位,这和以往的挑战不一样,如何解决新的问题,让团队更有动力,如何平衡事和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以前不管是副總还是VP,只需要把事情做好。现在新角色的规则是:少做事情,少陷入到客户的具体事务中去,现在的任务是在把公司治理好的情况下,把人管理好,给人提供更大的空间,如果职工找到你说想辞职时,可能就是要求有更多的空间,所以我们要及时去沟通和调整。
  
  《中国新时代》:作为一个资深的奥美广告人,您觉得奥美广告成为行业标杆的秘诀来自哪里?
  陶雷:奥美之所以成为行业的标杆,第一,我们有非常明确的经营理念,比如360°品牌管家、我们对品牌的理解和经营之道,我们要在实践中积极实现这些理论,这也是我们取得成就的最重要的东西。第二,奥美的企业文化,比如我们认为培训是很神圣的,是非常战略的,也是灌输公司理念的很好的机会。培训让大家有团队的感觉,有奥美的感觉,这能吸引到更好的人才,反过来,人才帮助公司做得更好。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也是奥美过往取得优秀业绩的主要原因。第三,奥美广告在管理层方面的稳定性。这么多年来,奥美在中国区的管理层很稳定,我个人认为,在中国市场做事情,可能不需要有很完美的策略,但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做,不要经常去换,这样才有延续性。
  
  《中国新时代》:庄淑芬为什么把您比喻为奥美的“策略思考者”?
  陶雷:策略就是帮助我们怎么到达设定的目标,这是训练出来的东西。所谓策略思考分为几个层面:未来,公司要往哪个方向走?互联网的趋势对我们有哪些影响?虽然我们还不敢说未来什么样,但要做出预测,这是长期思考的策略问题。这个行业在面临很大的转变,主要是媒介的多元化,或者碎片化。以前主要是电视和平面媒体。未来数码媒体的特质会千变万化,仅仅在某一个领域做得好不一定能成功,这对广告传播是一个巨大挑战。如何让企业的品牌传播在多元化的媒介环境下更加有效,如何把我们的策略和思想利用我们的媒介有效传达给受众?这一未来趋势的改变将影响到企业组织结构的改变、影响到人才的改变,我们必须及时调整管理机制,以便适应环境的变化。当然,这样的变化可能在若干年以后。大家可能不理解这样的改变,但人的惯性非常强大,所以最重要的是沟通,让他们意识到改变的重要性,这样的改变也是循序渐进、有计划的。我们管理层要去思考的就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使企业处于不败的地位。
  奥美也非常有远见,十多年前就提出360°品牌管家的概念,即整合营销。客户找你不是单纯做广告,而是找一种对生意有帮助的解决方法,所以我们必须具备这样的综合整合能力。目前我们的广告、公关、互动都是国内最强势的平台。
  短期要思考的策略问题,则是如何满足客户需求的变化、员工心态的变化。比如现在要面对80后、90后的员工,他们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做管理和做营销一样,就是满足这些人的需求,员工也一样,他们的要求是在最快乐的环境中工作。我们广告行业的特点就是人才,我们都是靠人花时间去服务客户。所以对我们来讲,以人为本是更为重要的事情,要把员工的发展和公司目标结合在一起。奥美是以文化独特而著称的企业,这也是大卫·奥格威最重要的遗产。
  
  《中国新时代》: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未来,奥美广告在中国市场将有哪些战略转变?
  陶雷:本土化肯定是今后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首先在广告行业格局上,本土公司也在学习我们4A公司的做法,未来肯定会有几个成功的本土公司脱颖而出,去和国际广告公司分庭抗礼,阵营还是比较清晰的。
  其次,我们不仅要对国内市场有所投入和认同,同时更要保持自身先进的营销理念,不断强化我们对环境的作业能力和反应速度。尽管国内有些客户认为奥美能把IBM做得这么棒,就能把他们包装得很棒,这是很急功近利的想法。我们服务这些国内客户,就是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和看法,所以你不能抱怨国内客户不专业,这没有意义,市场环境需要我们自身做出调整。但很多国际广告公司的中国区高层总是频繁换人,管理层没有持续性,不能根植于中国市场,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投入。
  
  奥美广告大事记
  1948
  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在美国纽约创立了奥美环球(Ogilvy
其他文献
近来,以体检业为代表的健康产业发展迅速,公立私营连年混战,但作为普通群众和潜在的患者,我却对这种“发展”表示怀疑。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健康产业现在的这种发展往往过于关注利益诉求而刻意忽略了健康的本质。不管投资构成,无论规模大小,对于人的关怀才应该是所有问题的核心,而看看现在体检中心的广告,几乎都在宣传自己如何高端。  另一方面,医疗体制的封闭性也使体制内资源很难外溢,这也给健康产业的整体提升造
电影《2012》让2012年这个可能本来平凡的年份变得特别。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12年欧洲经济和世界经济将如何走势?从以往的经济危机中我们应该学习什么?对此《中国新时代》采访了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Jeroen Lamers博士。    《中国新时代》:自从有了电影《2012》后,这个年份就被认为是特殊的一年,从经济角度看,您认为2012年荷兰经济和世界经济将如何走向?  Jeroen La
总部位于伦敦的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发布报告称,自该行今年1月发布上一份报告以来,地缘政治及经济的不确定性极大增加,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危机正对它们的经济产生“严重影响”。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对于没有被列入制裁目标的俄企,西方银行坚持要求向其发放新贷款时必须附带如下条款:如果制裁影响到这些公司,就需要立即偿还贷款,否则就算违约。在乌克兰危机爆发、莫斯科吞并克里米亚以来的两个月里,贷款协议几乎已经枯竭。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 提供的最新数据,2011年度,甲骨文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市场份额高達48.8%,而在其后的IBM、微软和SAP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2%、17%和4.6%。该数据再次提醒人们甲骨文在数据库领域的领先优势是遥遥领先的,即使像IBM、微软这样的重量级竞争对手也难以企及。事实上,关系数据库正是甲骨文的核心能力所在,它不像IBM那样涵盖了IT硬件、软件和服务,也不像微软那
奶粉,原本只是一种极为普通的食品,如今亿万国人的敏感神经却因它而起。在当下,奶粉正享受着名表珠宝奢侈品的超规格“待遇”,成为诱惑走私者和“水客”们铤而走险的物品,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和家庭、阶层的象征,成为各种传言、阴谋和利益附体的对象。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内地民众对国产奶粉信心降至谷底,外国品牌奶粉便成了不少父母的首选,伴随着巨大的需求,中国的奶粉进口量激增。  香港立法院3月1日出台“奶
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以来,这句话一直被历届中央领导坚守着,习李新政也不例外。  胡锦涛在权力交接的十八大上,为未来确定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实现GDP和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面对新的发展目标,经济学家预测,只要GDP保持7-8%的增速,实现倍增计划就没问题。但同时也认识到,传统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寻找新的驱动迫在眉睫。  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主流观
独立宣言,林肯和罗斯福,纷纭的学说和机会,林立的高校和群星闪烁的学术泰斗,美国留学是心之所归,自由女神的火炬引燃青春的火种。左岸和文艺复兴,孟德斯鸠和伏尔泰,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坚实的理论基石,欧洲是心之所属,启蒙运动启迪理性和智慧的归属。  出国留学,你会有更广泛的人际关系。据统计每年都有来自全世界200多个国家的超过450,000留学生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半数攻读本科,其余攻读研究生或者职业课程。
随着中国街头“洋面孔”的不断增多,人们对“老外”已不再感到好奇了。有资料显示,目前在中国内地就业的外国人,登记在册的已逾十万,这些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在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此前,北京天津等省市陆续出台相关措施,力促外国人来华就业。    从马可波罗到朱利安尼  朱利安尼习惯性地抬起头看看窗外阴霾的天气,如今他已不会再像刚刚踏上这个国家时习惯于惊讶了,就像他安于当下的衣食住
中国国内经济的变化,特别是去年的发展态势,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其在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中国正处于拐点之上,推动其经济转型的既有中国自身的发展政策,也有全球贸易趋势,而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影响全球贸易。  工资增加、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沿海愈加发达以及内地更加繁荣等,这一切都显示出中国正处于巨大的经济转型过程中。这些变化让生产成本提高了10%至15%,并将最终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改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的
在阅读了贵刊10月号的《塑造制造业企业设计创新机制》一文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工业设计对于中国制造业未来的作用之重大。若要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丽转型,在技术上我们已经具备了条件,欠缺的就是对工业设计的重视。  正如柳教授所说,之前我们说实现“零的突破”,是引进国外成套的流水线和标准,实现了生产上的“零的突破”;后来我们说技术革新,也只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并没有跳出国外现有产品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