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 提供的最新数据,2011年度,甲骨文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市场份额高達48.8%,而在其后的IBM、微软和SAP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2%、17%和4.6%。该数据再次提醒人们甲骨文在数据库领域的领先优势是遥遥领先的,即使像IBM、微软这样的重量级竞争对手也难以企及。事实上,关系数据库正是甲骨文的核心能力所在,它不像IBM那样涵盖了IT硬件、软件和服务,也不像微软那样横跨消费者和企业两大客户群。直到2009年收购太阳微电子之前,甲骨文是一家基于数据库的企业软件公司,在数据库优势基础上全面建造商业智能平台,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企业软件开发商,其成长战略颇似微软依托操作系统的优势捆绑应用软件。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甲骨文公司的前身是一家“软件开发实验室”(SDL)。1977年6月,拉里·埃里森和另外两位合伙人在硅谷共同创办了这家实验室,致力于关系型数据库的商业开发工作。他们的灵感来自于一篇划时代意义的论文,这篇论文出自IBM实验室研究员埃德加·考特之手。1970年,考特博士发表了计算机科学史上第一篇关于关系数据库理论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关系模型的概念,这篇论文后来获得了计算机科学最高荣誉“图灵奖”,奠定了考特博士“关系数据库之父”的地位。拉里·埃里森拜读了这篇文献之后,敏感地意识到未来数据库模式将发生根本变化,于是和伙伴一起研究这种数据库的商业开发。
意识到关系数据库重大意义的不只是拉里·埃里森和他的伙伴,孕育该成果的IBM公司也没有闲着。1973年,IBM研究中心启动了 System R项目,研究多用户与大量数据下关系型数据库的可行性,它为IBM关系数据库软件DB2的诞生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System R项目进展并不顺利,原因有两个,第一,IBM的层次型数据库关系系统销售正旺,IBM并没有太大的动力自己替代自己的产品,早在1968年,IBM就在其IBM 360大型机上成功研制了历史上最早的层次型数据库IMS V1。作为软件、硬件和服务通吃的大型机时代的霸主,IBM的产品在企业界广受欢迎。第二,当时的计算机硬件能力,比如记忆、存储等运行速度都不足以支持关系数据库多种复杂的运算,所以新的软件必然存在运行速度慢等多种不确定性。
起初,拉里·埃里森创立的软件实验室并没有太大的野心,希望能够开发出一种与System R相兼容的产品,但IBM将其错误的编码当成商业秘密进行封锁,SDL只好单独开发,在此期间,他们继续借鉴来自IBM实验室的成果,但在商业开发的集成上明显加快。1979年,SDL更名为关系软件有限公司(RSI),并在当年夏天公布了历史上第一个商业化SQL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虽然软件功能不够稳定,但还是赢得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订单。
为了解决“软件可移植”难题,1983年3月,RSI发布了ORACLE第三版。该产品不仅增加了可移植性功能,而且在诸多方面领先,借此机会,公司正式更名甲骨文(ORACLE)。同年,IBM终于推出了关系型数据库软件DB2,但该产品只可在IBM的大型机MVS机型上使用。80年代,PC市场崛起,甲骨文和另外两家开发关系数据库软件公司趁机占领了中小机型市场。1986年,关系数据库语言标准SQL被美国国家标准机构(ANSI)采纳,次年,被国际标准机构推广。90年代开始,关系数据库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统治地位。甲骨文在这段历史中创造了若干世界第一:第一个商用SQL语言数据库(1979年);第一个分布式数据库(1986年);第一个符合ANSI SQL标准(1993年);第一个网络数据库(1997年);第一个在Linux运行的关系数据库(1998年);第一个支持XML文本的数据库(1999年)。
将竞争对手甩在身后
甲骨文早期的竞争对手并非IBM,而是两家关系数据库厂商Informix和Sybase,这两家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曾经给甲骨文造成了很大麻烦,但不幸的是,它俩后来都因为管理上的问题而陷入低谷,分别沦为IBM和SAP的收购对象。
Sybase成立于1984年,1987年5月公司正式发布了历史上第一个高性能的在线应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SYBASE 系统,这也是最早的顾客/服务器关系数据库。1988年,Sybase与微软结盟,共同推广SQL Server。区别在于Sybase版本可以在Windows 、Unix、Linux多个操作系统上运行,微软的SQL 服务器只适用Windows NT 操作系统。1993年,由于分享收益的矛盾,Sybase和微软分道扬镳,微软购买了基于Windows的SQL商标“SQL Server”。
Sybase在1991年成功上市,1992年发布了最新一代System 10 软件产品系列,第一款产品就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各个部分的连接,用户在任何一个节都可以获得其他节点的变化。1990-1993年间,甲骨文技术上落后于Sybase,此间Sybase成为了发展最快、最受市场欢迎的公司,锋芒直逼甲骨文行业老大的位置。
转折发生在1994年,Sybase并购了Powersoft,这是一家生产“客户-服务器”开发工具的行业领先厂商,占该产品40% 的市场份额。这个并购让Sybase进入了企业移动软件市场,但也因此离开了数据库技术的核心领域。更糟糕的是,1998年,Sybase日本分公司曝出财务造假的丑闻,公司因此陷入低谷。2010年5月,SAP以58亿美元收购。Sybase为SAP带来了数据仓库环节的领先优势,目前SAP已是甲骨文商业智能平台上的强劲对手,这是后话。
也就是从1994年起,Informix 代替Sybase 成为甲骨文头号劲敌。随后三年,两家公司的竞争成为硅谷的头条新闻。Informix软件公司也是关系数据库的前驱,1981年,该公司发布了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Informix(意思是在Unix上运行的信息系统),该产品可以让用户实现交互式的查询并且编辑数据库里的数据。1985年,该公司引进了一种新的SQL查询引擎,将数据库存取码分散至一个引擎进程中(sqlexec),而不是将其直接嵌入客户端,从而为客户端-服务端分离条件下的运算创造了条件。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甲骨文公司的前身是一家“软件开发实验室”(SDL)。1977年6月,拉里·埃里森和另外两位合伙人在硅谷共同创办了这家实验室,致力于关系型数据库的商业开发工作。他们的灵感来自于一篇划时代意义的论文,这篇论文出自IBM实验室研究员埃德加·考特之手。1970年,考特博士发表了计算机科学史上第一篇关于关系数据库理论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关系模型的概念,这篇论文后来获得了计算机科学最高荣誉“图灵奖”,奠定了考特博士“关系数据库之父”的地位。拉里·埃里森拜读了这篇文献之后,敏感地意识到未来数据库模式将发生根本变化,于是和伙伴一起研究这种数据库的商业开发。
意识到关系数据库重大意义的不只是拉里·埃里森和他的伙伴,孕育该成果的IBM公司也没有闲着。1973年,IBM研究中心启动了 System R项目,研究多用户与大量数据下关系型数据库的可行性,它为IBM关系数据库软件DB2的诞生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System R项目进展并不顺利,原因有两个,第一,IBM的层次型数据库关系系统销售正旺,IBM并没有太大的动力自己替代自己的产品,早在1968年,IBM就在其IBM 360大型机上成功研制了历史上最早的层次型数据库IMS V1。作为软件、硬件和服务通吃的大型机时代的霸主,IBM的产品在企业界广受欢迎。第二,当时的计算机硬件能力,比如记忆、存储等运行速度都不足以支持关系数据库多种复杂的运算,所以新的软件必然存在运行速度慢等多种不确定性。
起初,拉里·埃里森创立的软件实验室并没有太大的野心,希望能够开发出一种与System R相兼容的产品,但IBM将其错误的编码当成商业秘密进行封锁,SDL只好单独开发,在此期间,他们继续借鉴来自IBM实验室的成果,但在商业开发的集成上明显加快。1979年,SDL更名为关系软件有限公司(RSI),并在当年夏天公布了历史上第一个商业化SQL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虽然软件功能不够稳定,但还是赢得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订单。
为了解决“软件可移植”难题,1983年3月,RSI发布了ORACLE第三版。该产品不仅增加了可移植性功能,而且在诸多方面领先,借此机会,公司正式更名甲骨文(ORACLE)。同年,IBM终于推出了关系型数据库软件DB2,但该产品只可在IBM的大型机MVS机型上使用。80年代,PC市场崛起,甲骨文和另外两家开发关系数据库软件公司趁机占领了中小机型市场。1986年,关系数据库语言标准SQL被美国国家标准机构(ANSI)采纳,次年,被国际标准机构推广。90年代开始,关系数据库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统治地位。甲骨文在这段历史中创造了若干世界第一:第一个商用SQL语言数据库(1979年);第一个分布式数据库(1986年);第一个符合ANSI SQL标准(1993年);第一个网络数据库(1997年);第一个在Linux运行的关系数据库(1998年);第一个支持XML文本的数据库(1999年)。
将竞争对手甩在身后
甲骨文早期的竞争对手并非IBM,而是两家关系数据库厂商Informix和Sybase,这两家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曾经给甲骨文造成了很大麻烦,但不幸的是,它俩后来都因为管理上的问题而陷入低谷,分别沦为IBM和SAP的收购对象。
Sybase成立于1984年,1987年5月公司正式发布了历史上第一个高性能的在线应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SYBASE 系统,这也是最早的顾客/服务器关系数据库。1988年,Sybase与微软结盟,共同推广SQL Server。区别在于Sybase版本可以在Windows 、Unix、Linux多个操作系统上运行,微软的SQL 服务器只适用Windows NT 操作系统。1993年,由于分享收益的矛盾,Sybase和微软分道扬镳,微软购买了基于Windows的SQL商标“SQL Server”。
Sybase在1991年成功上市,1992年发布了最新一代System 10 软件产品系列,第一款产品就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各个部分的连接,用户在任何一个节都可以获得其他节点的变化。1990-1993年间,甲骨文技术上落后于Sybase,此间Sybase成为了发展最快、最受市场欢迎的公司,锋芒直逼甲骨文行业老大的位置。
转折发生在1994年,Sybase并购了Powersoft,这是一家生产“客户-服务器”开发工具的行业领先厂商,占该产品40% 的市场份额。这个并购让Sybase进入了企业移动软件市场,但也因此离开了数据库技术的核心领域。更糟糕的是,1998年,Sybase日本分公司曝出财务造假的丑闻,公司因此陷入低谷。2010年5月,SAP以58亿美元收购。Sybase为SAP带来了数据仓库环节的领先优势,目前SAP已是甲骨文商业智能平台上的强劲对手,这是后话。
也就是从1994年起,Informix 代替Sybase 成为甲骨文头号劲敌。随后三年,两家公司的竞争成为硅谷的头条新闻。Informix软件公司也是关系数据库的前驱,1981年,该公司发布了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Informix(意思是在Unix上运行的信息系统),该产品可以让用户实现交互式的查询并且编辑数据库里的数据。1985年,该公司引进了一种新的SQL查询引擎,将数据库存取码分散至一个引擎进程中(sqlexec),而不是将其直接嵌入客户端,从而为客户端-服务端分离条件下的运算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