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工作中遇到问题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当在教育的道路上迷失方向的时候,他——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总会站在较高的位置上即时的给予我帮助,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也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实践中获得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
陶行知一生提倡“爱满天下”,他热衷于创造真诚、博爱、和谐的教育氛围,体现了最崇高的师德境界,树立了人师楷模的显著标志,张扬了爱心和人剃精神。在这里,我所理解的爱应该是大爱而非小爱,大爱应该是对学生思想上的关爱,即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思想的偏颇,通过与学生的真诚沟通,让学生相信你,并且教师也应该有能力给处于迷惑中的学生以正确的思想指导。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从教十几载,我品尝了甜酸苦辣各种的味儿,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爱生”,只有真正的热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特别对于班主任,更要求有这样一颗敏感细致的心去发现和感受每个学生的心灵,给予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
毕业那一年,我被分配到南安的“五大山头”之一的一所中学任教,接手初三年一个慢班的班主任,在第一次早读我特意提早踏进教室时,看到大部分学生已经坐在教室里了,我露出了微笑,心中感慨:多么纯朴的学生,虽然是慢班可也不赖,可是美中不足的是,我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坐在位置上,可是根本没在看书,有的就呆呆地坐着,个别学生甚至书本都没翻开,另外,直到早读快结束时,还有一个男同学还未出现,这男生叫郭明,刚开始那两周,每天早上都迟到,学习缺乏主动,上课一直不敢发言,不愿读书,我批评教育了好多次,效果欠佳。我对他的情况了解不多,只知道他父母长年都不在家,家里只有一个老奶奶。于是在一次下午放学后,我让他带路,去他家中家访,详细了解一下他家的情况。我的摩托车随着他的自行车在乡路上七弯八拐,时值深秋,山区的夜晚比较冷,又下了多天的连阴雨,雾霾笼罩着大地,郭明自行车踩得飞快,终于到了郭明家,应该说是他奶奶家。我一看时间:天,用这么快的速度还花了整整45分钟时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幢普通的一层砖房,没有装修,外面裸露着红砖,见不到袅袅炊烟。只有里间的房屋里透出些昏暗的灯光。郭明停好自行车后赶快进去,我跟着他进到里间,只见一位老妇躺在床上,看到我进来,她慌忙挣扎着要起身迎我坐下,我赶紧过去扶着她,须臾的客套,我们便将谈话切入主题。“郭明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但就是学习缺乏主动,上课一直不敢发言,不愿读书,不爱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所以,我想通过家访对他有所了解,以便他真正进入学习的状态。”
“真的是很感谢老师对我家孩子的关心,其实,我们做家长的一直都担心这孩子的学习,也作了好多努力,但你看看我们这条件,没办法,苦了这孩子呀!”孩子的奶奶眼里流露出感激和无助。通过交谈,我才了解到,原来从小郭明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他由爷爷奶奶抚养。小的时候,日子虽然清苦,但还算平稳。随着他的长大,爷爷奶奶年岁渐高。一场大病,夺去了爷爷的生命,也使得年迈的奶奶长年卧病在床,家里也欠了好多债务,留郭明在家照顾年迈的奶奶,每天早上他只能自己起床做早饭,然后才上学,到了学校已近上课的时间了。临走的时候,我拍拍郭明稚嫩的肩膀,颇为感慨地说:“老师也不知道你有这样的苦衷,以后如此有什么困难和老师说,好吗?老师愿意和你在一起。”郭明一向不驯的眼光里变得柔和了,隐约有那么一丝的泪光。从那以后,有什么事,我不再责备他,有事无事地询问他:奶奶身体可好呀?早上有没有吃饭呀?今天天气冷,要多穿衣服……在学习上让成绩好的同学多帮助他。郭明也象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不再迟到,还经常帮助其他的同学,成绩也有了进步。
在班级里,留守学生几乎占了一半。这些留守学生大部分的成绩太差,根本没有学习的意识,而且行为习惯也差,整天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更重要的是爷爷奶奶溺爱孙子,随便给钱,好几个孩子迷上网吧。留守儿童中的女孩子,学习还行,可就是性格内向,不会与人沟通,不善与人交流,脾气暴躁,监护人或老师一说,眼泪就直往下流。随着郭明的改变,其他的调皮的同学似乎也被他所感染,整个班级的纪律、成绩也比以前好了许多。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情好了许多,工作也轻松了许多。
没有这次家访,我不会了解到看似无可救的孩子其实竟然有着那么一颗渴盼的心。我很难想像如果我没我的改变,如果我失望地放弃他,那么郭明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是呀,热爱孩子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热爱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孩子的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一个爱的工作。但仅仅停留在爱上是不够的,爱要在心理上与孩子相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这种修养是师德的“调节器”和“控制阀”,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教师与孩子的关系从本质上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对未成年人要允许其犯错误,教师要循循善诱,不能操之过急。 崇高的精神境界决定教师要具有宽广的心胸,不在孩子面前计较个人的尊严和得失。由于孩子幼稚、不成熟,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常常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有时是教师意想不到的。我们对于犯了错误的孩子,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善于宽容也是教育修养的感情问题。”宽容之中蕴含着了解、信任,表明了教育者对自己教育对象积累了足够的信心,也渗透了一种对事业、对孩子的诚挚的热爱。 爱要做到心理相容,还要理解孩子,理解也是一种师爱。教师要把孩子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而不是老师施爱的被动对象。当老师把孩子当成教育的主体用赞赏的眼光去看他们时,就会发现他们都有可爱之处,你不会不去爱他们。
在农村里,还有这样的一个个“郭明”。家境贫穷其实不是孩子健康成长真正的障碍,孩子真正更需要的是心灵停泊的港湾。我们应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祖国的花朵含饱待放。现在,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像我所在的乡镇,全镇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75%以上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虽然同处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但很多学生缺少父母在他们身边的监督、教育。“除了同情,我还能做些什么?”——我在不停地拷问着自己过去的言行,拷问着自己的将来,拷问着自己的良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只能用心去给这些孩子们多一些关爱,给她们心灵的枯灯加一点点油,也许我只能如此,但是,我会做得更好,尽力帮助这样的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业,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台湾的音乐人罗大佑的那首《野百合也有春天》中所唱的: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而我们教师就要做那唤醒野百合的春风,这春风里包含着爱,包含着宽容。
“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典范。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也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因为师爱是理智和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的爱不会付之东流,我们平淡的生活并不平凡。三尺讲台成就国家栋梁,一尺教鞭结出天下桃李。在乎每个学生,让批评变成甘甜;在乎每个学生,让惩罚播种召唤;在乎每个学生,让错误绽放美丽;在乎每个学生,让人人成为唯一。 [科]
陶行知一生提倡“爱满天下”,他热衷于创造真诚、博爱、和谐的教育氛围,体现了最崇高的师德境界,树立了人师楷模的显著标志,张扬了爱心和人剃精神。在这里,我所理解的爱应该是大爱而非小爱,大爱应该是对学生思想上的关爱,即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思想的偏颇,通过与学生的真诚沟通,让学生相信你,并且教师也应该有能力给处于迷惑中的学生以正确的思想指导。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从教十几载,我品尝了甜酸苦辣各种的味儿,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爱生”,只有真正的热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特别对于班主任,更要求有这样一颗敏感细致的心去发现和感受每个学生的心灵,给予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
毕业那一年,我被分配到南安的“五大山头”之一的一所中学任教,接手初三年一个慢班的班主任,在第一次早读我特意提早踏进教室时,看到大部分学生已经坐在教室里了,我露出了微笑,心中感慨:多么纯朴的学生,虽然是慢班可也不赖,可是美中不足的是,我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坐在位置上,可是根本没在看书,有的就呆呆地坐着,个别学生甚至书本都没翻开,另外,直到早读快结束时,还有一个男同学还未出现,这男生叫郭明,刚开始那两周,每天早上都迟到,学习缺乏主动,上课一直不敢发言,不愿读书,我批评教育了好多次,效果欠佳。我对他的情况了解不多,只知道他父母长年都不在家,家里只有一个老奶奶。于是在一次下午放学后,我让他带路,去他家中家访,详细了解一下他家的情况。我的摩托车随着他的自行车在乡路上七弯八拐,时值深秋,山区的夜晚比较冷,又下了多天的连阴雨,雾霾笼罩着大地,郭明自行车踩得飞快,终于到了郭明家,应该说是他奶奶家。我一看时间:天,用这么快的速度还花了整整45分钟时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幢普通的一层砖房,没有装修,外面裸露着红砖,见不到袅袅炊烟。只有里间的房屋里透出些昏暗的灯光。郭明停好自行车后赶快进去,我跟着他进到里间,只见一位老妇躺在床上,看到我进来,她慌忙挣扎着要起身迎我坐下,我赶紧过去扶着她,须臾的客套,我们便将谈话切入主题。“郭明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但就是学习缺乏主动,上课一直不敢发言,不愿读书,不爱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所以,我想通过家访对他有所了解,以便他真正进入学习的状态。”
“真的是很感谢老师对我家孩子的关心,其实,我们做家长的一直都担心这孩子的学习,也作了好多努力,但你看看我们这条件,没办法,苦了这孩子呀!”孩子的奶奶眼里流露出感激和无助。通过交谈,我才了解到,原来从小郭明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他由爷爷奶奶抚养。小的时候,日子虽然清苦,但还算平稳。随着他的长大,爷爷奶奶年岁渐高。一场大病,夺去了爷爷的生命,也使得年迈的奶奶长年卧病在床,家里也欠了好多债务,留郭明在家照顾年迈的奶奶,每天早上他只能自己起床做早饭,然后才上学,到了学校已近上课的时间了。临走的时候,我拍拍郭明稚嫩的肩膀,颇为感慨地说:“老师也不知道你有这样的苦衷,以后如此有什么困难和老师说,好吗?老师愿意和你在一起。”郭明一向不驯的眼光里变得柔和了,隐约有那么一丝的泪光。从那以后,有什么事,我不再责备他,有事无事地询问他:奶奶身体可好呀?早上有没有吃饭呀?今天天气冷,要多穿衣服……在学习上让成绩好的同学多帮助他。郭明也象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不再迟到,还经常帮助其他的同学,成绩也有了进步。
在班级里,留守学生几乎占了一半。这些留守学生大部分的成绩太差,根本没有学习的意识,而且行为习惯也差,整天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更重要的是爷爷奶奶溺爱孙子,随便给钱,好几个孩子迷上网吧。留守儿童中的女孩子,学习还行,可就是性格内向,不会与人沟通,不善与人交流,脾气暴躁,监护人或老师一说,眼泪就直往下流。随着郭明的改变,其他的调皮的同学似乎也被他所感染,整个班级的纪律、成绩也比以前好了许多。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情好了许多,工作也轻松了许多。
没有这次家访,我不会了解到看似无可救的孩子其实竟然有着那么一颗渴盼的心。我很难想像如果我没我的改变,如果我失望地放弃他,那么郭明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是呀,热爱孩子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热爱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孩子的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一个爱的工作。但仅仅停留在爱上是不够的,爱要在心理上与孩子相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这种修养是师德的“调节器”和“控制阀”,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教师与孩子的关系从本质上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对未成年人要允许其犯错误,教师要循循善诱,不能操之过急。 崇高的精神境界决定教师要具有宽广的心胸,不在孩子面前计较个人的尊严和得失。由于孩子幼稚、不成熟,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常常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有时是教师意想不到的。我们对于犯了错误的孩子,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善于宽容也是教育修养的感情问题。”宽容之中蕴含着了解、信任,表明了教育者对自己教育对象积累了足够的信心,也渗透了一种对事业、对孩子的诚挚的热爱。 爱要做到心理相容,还要理解孩子,理解也是一种师爱。教师要把孩子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而不是老师施爱的被动对象。当老师把孩子当成教育的主体用赞赏的眼光去看他们时,就会发现他们都有可爱之处,你不会不去爱他们。
在农村里,还有这样的一个个“郭明”。家境贫穷其实不是孩子健康成长真正的障碍,孩子真正更需要的是心灵停泊的港湾。我们应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祖国的花朵含饱待放。现在,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像我所在的乡镇,全镇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75%以上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虽然同处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但很多学生缺少父母在他们身边的监督、教育。“除了同情,我还能做些什么?”——我在不停地拷问着自己过去的言行,拷问着自己的将来,拷问着自己的良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只能用心去给这些孩子们多一些关爱,给她们心灵的枯灯加一点点油,也许我只能如此,但是,我会做得更好,尽力帮助这样的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业,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台湾的音乐人罗大佑的那首《野百合也有春天》中所唱的: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而我们教师就要做那唤醒野百合的春风,这春风里包含着爱,包含着宽容。
“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典范。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也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因为师爱是理智和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的爱不会付之东流,我们平淡的生活并不平凡。三尺讲台成就国家栋梁,一尺教鞭结出天下桃李。在乎每个学生,让批评变成甘甜;在乎每个学生,让惩罚播种召唤;在乎每个学生,让错误绽放美丽;在乎每个学生,让人人成为唯一。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