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anmi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本文拟就生物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学生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高中生物课程同样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以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为主要内容。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笔者认为,要使学生学好高中生物,应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以下能力:
  一、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我们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是我们学习自然科学的重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生物教材中安排了多个生物实验,比如用显微镜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等实验。这些观察实验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科学形成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配有文字说明的插图,比如植物叶绿体的结构图(图1)、细胞结构图(图2)、实验过程图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来进行课堂讲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室外考察,扩大学生的观察视野。生物是一个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自然科学课程,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生物课程所要研究的对象,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课堂讲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适当地安排室外考察课,带学生们到大自然之中,扩展学生们的视野,让学生们与大自然多接触,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二、培养实验能力
  实验是将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关键环节。实验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应该适当地安排实验课,并且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在家中多进行生活小实验。优化课堂实验过程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教师要对所用器材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对实验有初步的了解,以便按照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以确保学生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实验。
  (2)加强实验过程指导。一方面,教师应该先对实验进行一次示范,尤其是难度较大或者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起到实验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在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
  (3)做好总结交流。实验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使大家互相了解实验结果,分析其中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得出较为准确、客观的结论,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要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得出正确结论;而不是简单地由教师将正确结论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被动地接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工作。
  (1)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精心设置教学疑问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激起学生探究的激情。
  (2)引导学生探究有分歧的焦点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受到自身经验、思维定势、知识结构等因素影响,产生意见分歧。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有意激化矛盾,形成焦点,让学生深入地思考探究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四、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教师就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并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自主创新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地设置教学疑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法,还应该鼓励学生对课本教材甚至是老师的教学提出质疑和假设。这样学生才能敢于怀疑,敢于假设,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
  五、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校教育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各种各样的视听媒体(如报纸、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都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教材知识更新速度慢,知识面和知识量都十分有限,完全不能够满足当今时代对学生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课外的各种资料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探究。
  例如,我们在讲到达尔文进化论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去收集达尔文更多的资料,比如达尔文的生平、达尔文环球航行的故事、达尔文研究进化论的过程等,并让学生对所搜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筛选和总结。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各种挑战。
  六、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项工作、事业都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任何一项成就都是多人共同合作的智慧结晶。因此,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生物课中的实验就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如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制作、血糖平衡调节模型构建、室外观察实验、课堂实验等,都需要小组成员默契配合才能完成。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协调合作能力,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提高了综合能力,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成为更具潜力的、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恩德.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教育革新,2009(3).
  [2]董志福.生物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 教育革新,2009(4).
  [3]秦秉乾.构建和谐课堂 激发学习兴趣——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9(4).
  (作者单位:广东省遂溪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一、班会由来 在与家长的一次次交流中发现我们的学生虽然已经十七八岁,但是心智仍不够成熟,不懂得体谅父母、孝顺父母,还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
文章在分析金竹冲地区地质特征基础上,总结了铁矿及铜、铅、金矿矿化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区金属矿成矿机理,提出了找矿方向。
对锡矿山南矿地表及井下岩移进行了观测研究,利用不同手段判断地表移动的变形量,从而了解充填质量和保安矿柱安全开采的情况,结合本矿山实际情况,利用观测数据来确定采空区上
某复杂铅锌铁矿,锌铁嵌布粒度不均匀,分离难度较大。依据矿物特性,采用优先浮选回收铅、锌-浮锌尾矿先磁后浮回收铁的工艺流程,在原矿含Pb 1.94%、Zn 2.24%、TFe 21.90%的情
铀矿石(或沥青铀矿)及其地层围岩,相关岩体(脉岩)相对应的微量元素对比值的相关分析,可追踪研究铀元素的物质来源。湘南“南北带”铀矿化规模与其矿化成因类型、成矿期次、物质来源
要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好育心教育的思想,就要突出一个“全”字,立足一个“动”字,抓住一个“趣”字,讲解一个“情”字。一、育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育心教育活动一
从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入手,结合矿石类型、矿物组合及生成顺序逐一进行详细剖析,同时分析成矿规律,总结找矿标志,指导生产找矿。文章可供同类型有色金属矿山找矿时参鉴。
古诗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里的珍贵遗产,不少古诗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韵味,而且在思想上也有一股扣人心弦的情感魅力,因而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然而,由于古诗的语言和现代语言有一定的差距,且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结构复杂,意境不易捉摸,因此一般学生学习古诗都会有一定的难度,对职高生来说更加感到困难。那么,对于古诗教学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来消除学生存在的对学习古诗的畏难心理,让古诗教学充满趣味,使学生爱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