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名信息数据采集更新研究与思考

来源 :地理信息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dfhkot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国务院的相关要求,全国各省市已经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任务,建设了国家地名信息库,并科学有序地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利用工作。当前,北京市正处于成果转化利用尾声,开展了年度地名信息数据采集更新工作。文章基于北京市地名信息数据采集更新项目,建立地名信息数据共享交换机制,研究地名信息数据采集更新基本原则,总结地名信息数据更新方法,形成北京市地名更新标准目录,探索了北京市地名信息数据采集更新机制,为北京市地名管理以及国家地名信息库更新完善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绝缘子是输电线路中重要的绝缘部件,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在输电线路运行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结合无人机巡检高效安全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倾斜影像的绝缘子自爆检测方法,首先以DeepLabV3+深度神经网络为基础网络架构分割绝缘子影像,然后利用绝缘子串中相邻绝缘子片间距一致的特性,对绝缘子进行自爆识别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缺陷识别准确度,在满足输电
遥感原理是地理信息科学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农业院校新农科、交叉学科的通识课程之一。课程教学模式、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研究,对提高授课效果意义重大。本文围绕农业院校的学科专业与行业特点,设计了遥感原理课程的6层级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总结典型的农业实践与生活案例,探索了讲好第一堂课、团队化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此外,针对农业、土地领域的应用需
福建南部漳浦零星分布有砖红壤,是中国砖红壤分布的北界。该地区属南亚热带,纬度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而砖红壤是热带地区的纬度地带性土壤。漳浦砖红壤形成时期气候条件如何?是否可以反映气候带的变迁?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此,通过系统的环境磁学分析,结合漫反射光谱、色度和常量地球化学元素指标,类比漳浦砖红壤和热带地区的广东徐闻现代砖红壤磁学特征的异同,探讨其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漳浦砖红壤中的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时间为2000年,为了宏观地了解青海省地级以上城市从西部大开发以来城市空间格局发展的进程,本文利用当前先进的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对青海省地级以上城市近20年的城市格局发展进行研究,对城市城区面积、扩张趋势、城市用地紧凑度进行分析,将得到的各项指标值进行综合统计,得出青海省地级以上城市的扩张以西宁市为龙头,德令哈市次之,其他城市缓慢发展的结论。研究成果可为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建
本文利用8个CMIP5模式的日资料,预估了RCP4.5和RCP8.5情景下全球增温达1.5℃和2.0℃时西北太平洋夏季30~60天和10~20天季节内振荡(ISO)强度的变化情况.大多数模式都认为,无论增温水平或情景如何,预估结果均显示从中南半岛南部到菲律宾以东的带状区域内ISO强度增加,并且关键气象要素背景的变化会对ISO强度异常的空间分布造成影响.具体表现为,ISO强度增大的区域往往伴随着低层湿度和湿静力能的增加.其中菲律宾东部的湿度变化最为明显,ICP南部的湿静力能变化最为明显,上述区域的ISO强度
基于2018年第8号台风“玛莉亚”登陆前后福州、将乐两地小时分辨率的降水同位素数据,结合气象资料,分析了此次台风期间两地的降水δ18O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台风“玛莉亚”影响期间,福州降水δ18O值变化范围为−2.72‰—−10.52‰,振幅达7.80‰,平均值为−8.42‰,呈现倒U型的三阶段变化特征,阶段1、3降水δ18O值相对偏正,受蒸发效应影响显著;阶段2降水δ18O值显著偏负,平均值为−8.95‰,远低于福州夏
为研究重要目标信息的自动化快速提取,本文基于PyTorch、CUDA等环境并在GPU运行下,利用CycleGAN算法进行深度学习的模型训练。通过GeoServer对谷歌影像进行地图切片等处理,制作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船舶、机场、岸线的训练数据集。模型训练后其模型测试的结果实现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目标信息自动化提取的科学目标。比较目标地物如船舶、机场、岸线等的信息提取效果,结果表明3种瓦片等级尤其1
通过对福州盆地首山路ZKCS钻孔岩芯的AMS 14C及光释光(OSL)年代测试、岩性特征、黏土浑浊水电导率值和地球化学元素测定、粒度分析以及硅藻鉴定,对钻孔沉积物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并与ZK004钻孔结果进行对比,结合全球古气候及区域构造记录,确认首山路ZKCS钻孔记录了两次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第一次海侵结束时间约50 ka,第二次海侵发生在全新世期间。两次海侵发生的主要原因不同,第一次海侵发生在MIS3早期,对应于前人命名的“福州海侵”,主要原因是区域构造下沉,加之此时古气候变暖引发海面上升;之后由于
闽江流域是我国东南沿海史前文化遗址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区域内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存为该地开展史前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本文系统整理了闽江流域旧石器时代至战国—秦汉时期遗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聚落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与区域环境演变的关系。研究表明,闽江流域旧石器时代至战国—秦汉时期,遗址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喜高—下山—临江—向海”的总趋势。具体表现为:(1)除旧石器时期外,不同时期聚落遗址的分布与高程、坡度坡向均呈正相关。海拔分布高度逐
为提升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电磁波宁静区的无电线设施遥感监测效率,采用VMware15.0部署私有云环境,以ArcSDE10.1和Oracle建立FAST电磁波宁静区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结合ArcGIS Server10.1支持的REST服务,以C#语言结合ArcGIS Engine10.1、ENVI/IDL及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