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绿道的设计建设已成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各地都高度重视。中山市绿道设计充分考虑了中山地区的人文和自然生态景观特点,结合绿道在安全、经济、便捷、休闲,景观等各方面的要求,因地制宜,行动快,措施实,效率高,获得了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可和众多市民的好评。本文作者结合所负责绿道段的实际情况,对绿道的设计进行了一个简明的回顾和总结,并就设计过程中的一些设计理念、经验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绿道 设计理念 结构安全与环保
一. 绿道概念及发展
根据 Charles E. Little在其著作《Greenways for America》中的定义: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具有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绿道的建设发展,在国外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在国内,只是在近些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城区周边生态、休闲环境改善的迫切要求,才开始逐渐步入正轨。珠三角区域绿道中山段,也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
二.中山绿道概况
中山绿道分两种,一类为珠三角区域绿道中山段,目前已全线贯通,实际建成长度194公里。另一类为中山市中心城区绿道,中心城区绿道近期已设计完成113公里,其中一期工程55公里已全部建设完成,二期58公里正处于施工阶段;远期也正在进行相关的选线和规划编制阶段。
三.设计原则
中山市绿道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生态的原则,利用绿道游径,充分整合现有的天然资源特点,让绿道充满“乡野的气息”。
2.本地化的原则,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绿道游径串联成网,让绿道凸显“地方风格”。
3.多元化的原则,结合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打造形式多样,不同功能的绿道,绿道呈现“多重的精彩”。
4.人性化的原则,突出以人为本,充分保障游客的安全,提高绿道相关配套设施,绿道充满“人文的关怀”。
5.便利化原则,绿道连接起来,形成网络布局,服务设施采用“大集中,小分散”设置,方便居民。
6. 可行性原则,绿道尽可能利用现状资源,既方便施工建设,也方便日常维护和管理。
四.绿道设计回顾分析及探讨
绿道设计对于一般路桥结构专业的设计人员,仅从表面上看,似乎没太大的技术难度和太多的设计内容,因为一般绿道的游径宽度不过几米。但当我们不仅仅把自己当做一个专业设计人员,而是从绿道工程设计的整体去考虑,真正用心去思考,去了解到底什么是绿道,如何避免绿道建设与征地、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在城市周边这个有限的区域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去实现自己的设计构想,设计出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绿道,远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绿道设计“麻雀虽小,肝胆俱全”,真正要设计出一条让市民满意,同时也让自己满意的合格的绿道,有太多的内容要去提前思考,有太多的影响因素需要综合考虑。下面结合本人在担任中山市绿道重点示范段项目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的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个简短的回顾和初步的分析探讨。
1. 绿道选线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道对普通人民群众已不再陌生。社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健康休闲理念的推崇,使得人民群众对绿道建设的呼声日益高涨。广东省委省政府也对珠三角绿道建设提出“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具体要求。
考虑到中山绿道设计的迫切性和特殊性,设计人员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为了避免绿道规划不合理对后期绿道设计的不利影响,从绿道规划选线阶段开始,我们主动积极提前介入,协助规划部门,对中山有地方特色的主要人文和自然景点进行一个全面的汇总和梳理,并通过多次的现场踏勘,综合沿线用地类型和生态特点,最后提出几个切实可行的绿道选线方案,连接各主要节点。同时详细列出各選线方案的选线原则、侧重点,以及该方案对征地和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等利弊因素,给规划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大量有力和可信服的参考数据。
事实证明,前期关于选线的大量工作是值得的,直接为后期绿道设计建设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平纵设计
绿道路线确定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平纵设计,然而绿道的平纵设计原则和一般道路的平纵设计有很大的区别。
一般道路平纵设计,都是已有了详细的平面和和竖向控规,最主要考虑的是线型在交通安全和排水方面的合理性。
而绿道的规划阶段,往往都只有一个大概的线路走向,落实到施工图的平纵设计上,很多路段,特别是重要人文、自然景观节点处的平纵要素都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调整。而且因为绿道建设的主要目的和一般道路不通,导致绿道设计对沿线生态和景观要求较高,需要考虑的内容要远多于一般道路,往往因为对某一路段自然生态植被较好的边坡的保护,或者因为需在沿线某些特殊节点为后期绿化、景观亭台等设计元素预留空间而需要专门调整优化平面线型和标高。以达到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等景观效果。在专门的绿道休闲公园段,考虑到人流多,安全隐患大,绿道平纵设计时还需考虑消防车辆的出入。水库段临水绿道的设计需同时考虑对水源的保护和汛期洪水位对绿道的影响。
3.横断面设计
绿道游径的横断面设计,应结合不同地域的现状情况具体确定,中山绿道游径在横断面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已建绿道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尽量避免绿道游径过宽对沿线绿化生态景观的破坏,同时也可减少因额外征地造成的实施困难,另一方面考虑到绿道游径上主要分布人群为行人和自行车骑行者,横断面设计时充分考虑自行车错车所需的最小宽度。总的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在有条件的路段,主要体现绿道的交通功能,倡导市民
绿色出行,通过改造现状机动车道两侧的人行道或者路外侧绿化带改建或新建绿道。宽度1.5~1.8m。此类绿道游径路面标高大多与人行道路面标高齐平,错车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可考虑借道人行道。
二是利用沿线景观较好的郊野地段新建或改建绿道,主要体现绿道的生态、景观功能,为市民周末休闲出游提供场所,此类绿道宽度3.5m~4m,一般可双向行驶,但在专门的绿道景观休闲公园考虑骑行者较多,路线曲折起伏多变,双向行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绿道进出口安排管理人员,实行单向交通管制。
三是利用堤围顶路或者村路进行必要的改造,借道作为绿道,宽度基本以原路面全宽不变,兼顾村民出行和休闲功能。此类绿道一般宽度4~8m,且机动车辆较少,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指示标志标线后,容许行人,自行车机动车混行。
另外绿道横断面设计时,有条件路段还应适当考虑游径宽度范围以外的平面空间预留,给后续景观园林专业人员优化完善沿线自然或人文景观的设计空间。
4.结构设计
绿道结构设计包含绿道游径路面结构层设计和沿线附属结构物设计。
绿道游径路面结构设计一般分以下几种,一种是城区新建段,考虑城区绿道主要为交通功能,为增加骑行舒适性,同时与城区道路规格档次较高相协调,主要采用红色沥青砼路面。第二种是一般郊野新建段,考虑郊野段绿道可能存在机动车违规上路行驶,还有后期管理养护因素,主要采用普通水泥砼路面。第三种是专门的休闲绿道或绿道景观公园内的绿道,根据所处路段不同主要采用红色水泥砼路面或者黑色沥青砼路面。
另外,结合中山地域特点,为增加人行段绿道的趣味和多变性,我们还在局部有代表性的人文自然景观节点尝试采用了各种块石、碎石板、鹅卵石路面,砂石路面,石板台阶、亲水木栈道等,建成后市民普遍反映较好。
沿线附属物结构设计,一方面考虑绿道的建设可能对沿线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绿道设计时对沿线路侧山体坡面、路堤脚雨水疏导进行了必要的附属结构物设计,主要包含土体边坡坡面防护,各类挡土墙、坡顶截水沟、泄水槽,游径侧排水沟、沉砂池、积水井,过路管涵等的设计。另一方面,考虑临水、陡坡、急弯段行人特别是骑行人员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危险路段设计必要的防护栏杆和防护网。
考虑到绿道设计对景观的特殊要求,在主要景观段的绿道附属结构物型式选择上,进行了多个设计方案的比选,原则上尽量避免生硬呆板构筑物对沿线景观的破坏。坡面防护主要采用对环境无危害的易分解材料制作的生态袋和生态挂网等材料,辅以三维排水联接扣件,结合适宜的速生根系发达植物构成生态护坡。挡墙主要采用体型较小的钢筋砼挡墙通过小拉梁与路面板连成整体,隐蔽于地下。栏杆采用仿木栏杆,防护网则选用绿色柔性防护网。
这些结构物设计完成并实施后,或者完全隐蔽难以发现,或者很好的融入到沿线的景观中,基本看不到大型人工结构物对沿线景观的破坏,个人认为这些附属结构物设计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绿道建成后的景观效果。是设计人员在绿道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思考的地方,也是新时期对我们路桥结构设计人员专业水平提出的新要求。
5.排水设计
绿道路面排水,参考一般道路设计,结合路侧地形,设置2%路面横坡,同时结合在路侧设置的必要的排水管沟等构筑物。以尽快将路面水排离绿道游径范围为原则。
6.桥梁设计
区域绿道中山段设计了多座桥梁,其中金钟水库段新建成的5座桥梁,类型分别有梁桥,拱桥,廊桥,亭桥,各桥造型多变,建筑风格各异,结合各自所处的位置,或与水面倒影成景,或与山石清泉相映成趣,是绿道沿线人造景观的最大亮点之一。
5座景观桥梁设计时从桥址桥位选择,到上下部桥型方案比选,亭廊等细部节点,均结合场地地形和各自所处位置的人文或自然生态环境,经过多次方案比选后实施,该段绿道景观桥梁的顺利建设完成,是路桥結构设计人员把桥梁设计和建筑艺术、绿道园林景观的一次完美结合,也是对本身综合设计能力的一个考验和提升。
中山绿道景观桥梁一
7.安全设施设计
考虑部分绿道坡陡弯急,而骑行人员大多以年轻人为主,容易因自行车骑行速度过快而造成安全隐患。绿道设计对路面抗滑指标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同时绿道沿线还采取了多重措施,在所有转弯和陡坡段外边缘设置了栏杆、柔性防护网等。并在路面建成后通过增设减速带,安全警示灯,以及警示标线标牌等限速和安全措施来最大程度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小结
总的来说,绿道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设计,对路桥专业的设计人员来说,既是对过往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汇总和梳理,也是帮助路桥专业设计人员学习了解、融合与路桥相关、排水、交通、建筑、园林景观等专业知识的桥梁。绿道工程设计,更多的时候是帮助路桥设计人员换一个角度来思考结构设计,新时期对一个优秀的路桥结构设计工程师来说,仅仅设计出一个个呆板生硬的钢筋砼结构,以结构安全合格为最终追求目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培养一种结构设计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设计思路。多在设计前期考虑如何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的方法,而不是在建成后再去通过其他后期的措施去补救。这也是绿道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珠三角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2.《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建设基准技术规定》 3.《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4.《中山市区域绿道网详细规划》
5.《Greeways for America》
关键词:绿道 设计理念 结构安全与环保
一. 绿道概念及发展
根据 Charles E. Little在其著作《Greenways for America》中的定义: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具有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绿道的建设发展,在国外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在国内,只是在近些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城区周边生态、休闲环境改善的迫切要求,才开始逐渐步入正轨。珠三角区域绿道中山段,也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
二.中山绿道概况
中山绿道分两种,一类为珠三角区域绿道中山段,目前已全线贯通,实际建成长度194公里。另一类为中山市中心城区绿道,中心城区绿道近期已设计完成113公里,其中一期工程55公里已全部建设完成,二期58公里正处于施工阶段;远期也正在进行相关的选线和规划编制阶段。
三.设计原则
中山市绿道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生态的原则,利用绿道游径,充分整合现有的天然资源特点,让绿道充满“乡野的气息”。
2.本地化的原则,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绿道游径串联成网,让绿道凸显“地方风格”。
3.多元化的原则,结合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打造形式多样,不同功能的绿道,绿道呈现“多重的精彩”。
4.人性化的原则,突出以人为本,充分保障游客的安全,提高绿道相关配套设施,绿道充满“人文的关怀”。
5.便利化原则,绿道连接起来,形成网络布局,服务设施采用“大集中,小分散”设置,方便居民。
6. 可行性原则,绿道尽可能利用现状资源,既方便施工建设,也方便日常维护和管理。
四.绿道设计回顾分析及探讨
绿道设计对于一般路桥结构专业的设计人员,仅从表面上看,似乎没太大的技术难度和太多的设计内容,因为一般绿道的游径宽度不过几米。但当我们不仅仅把自己当做一个专业设计人员,而是从绿道工程设计的整体去考虑,真正用心去思考,去了解到底什么是绿道,如何避免绿道建设与征地、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在城市周边这个有限的区域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去实现自己的设计构想,设计出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绿道,远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绿道设计“麻雀虽小,肝胆俱全”,真正要设计出一条让市民满意,同时也让自己满意的合格的绿道,有太多的内容要去提前思考,有太多的影响因素需要综合考虑。下面结合本人在担任中山市绿道重点示范段项目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的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个简短的回顾和初步的分析探讨。
1. 绿道选线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道对普通人民群众已不再陌生。社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健康休闲理念的推崇,使得人民群众对绿道建设的呼声日益高涨。广东省委省政府也对珠三角绿道建设提出“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具体要求。
考虑到中山绿道设计的迫切性和特殊性,设计人员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为了避免绿道规划不合理对后期绿道设计的不利影响,从绿道规划选线阶段开始,我们主动积极提前介入,协助规划部门,对中山有地方特色的主要人文和自然景点进行一个全面的汇总和梳理,并通过多次的现场踏勘,综合沿线用地类型和生态特点,最后提出几个切实可行的绿道选线方案,连接各主要节点。同时详细列出各選线方案的选线原则、侧重点,以及该方案对征地和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等利弊因素,给规划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大量有力和可信服的参考数据。
事实证明,前期关于选线的大量工作是值得的,直接为后期绿道设计建设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平纵设计
绿道路线确定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平纵设计,然而绿道的平纵设计原则和一般道路的平纵设计有很大的区别。
一般道路平纵设计,都是已有了详细的平面和和竖向控规,最主要考虑的是线型在交通安全和排水方面的合理性。
而绿道的规划阶段,往往都只有一个大概的线路走向,落实到施工图的平纵设计上,很多路段,特别是重要人文、自然景观节点处的平纵要素都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调整。而且因为绿道建设的主要目的和一般道路不通,导致绿道设计对沿线生态和景观要求较高,需要考虑的内容要远多于一般道路,往往因为对某一路段自然生态植被较好的边坡的保护,或者因为需在沿线某些特殊节点为后期绿化、景观亭台等设计元素预留空间而需要专门调整优化平面线型和标高。以达到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等景观效果。在专门的绿道休闲公园段,考虑到人流多,安全隐患大,绿道平纵设计时还需考虑消防车辆的出入。水库段临水绿道的设计需同时考虑对水源的保护和汛期洪水位对绿道的影响。
3.横断面设计
绿道游径的横断面设计,应结合不同地域的现状情况具体确定,中山绿道游径在横断面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已建绿道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尽量避免绿道游径过宽对沿线绿化生态景观的破坏,同时也可减少因额外征地造成的实施困难,另一方面考虑到绿道游径上主要分布人群为行人和自行车骑行者,横断面设计时充分考虑自行车错车所需的最小宽度。总的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在有条件的路段,主要体现绿道的交通功能,倡导市民
绿色出行,通过改造现状机动车道两侧的人行道或者路外侧绿化带改建或新建绿道。宽度1.5~1.8m。此类绿道游径路面标高大多与人行道路面标高齐平,错车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可考虑借道人行道。
二是利用沿线景观较好的郊野地段新建或改建绿道,主要体现绿道的生态、景观功能,为市民周末休闲出游提供场所,此类绿道宽度3.5m~4m,一般可双向行驶,但在专门的绿道景观休闲公园考虑骑行者较多,路线曲折起伏多变,双向行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绿道进出口安排管理人员,实行单向交通管制。
三是利用堤围顶路或者村路进行必要的改造,借道作为绿道,宽度基本以原路面全宽不变,兼顾村民出行和休闲功能。此类绿道一般宽度4~8m,且机动车辆较少,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指示标志标线后,容许行人,自行车机动车混行。
另外绿道横断面设计时,有条件路段还应适当考虑游径宽度范围以外的平面空间预留,给后续景观园林专业人员优化完善沿线自然或人文景观的设计空间。
4.结构设计
绿道结构设计包含绿道游径路面结构层设计和沿线附属结构物设计。
绿道游径路面结构设计一般分以下几种,一种是城区新建段,考虑城区绿道主要为交通功能,为增加骑行舒适性,同时与城区道路规格档次较高相协调,主要采用红色沥青砼路面。第二种是一般郊野新建段,考虑郊野段绿道可能存在机动车违规上路行驶,还有后期管理养护因素,主要采用普通水泥砼路面。第三种是专门的休闲绿道或绿道景观公园内的绿道,根据所处路段不同主要采用红色水泥砼路面或者黑色沥青砼路面。
另外,结合中山地域特点,为增加人行段绿道的趣味和多变性,我们还在局部有代表性的人文自然景观节点尝试采用了各种块石、碎石板、鹅卵石路面,砂石路面,石板台阶、亲水木栈道等,建成后市民普遍反映较好。
沿线附属物结构设计,一方面考虑绿道的建设可能对沿线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绿道设计时对沿线路侧山体坡面、路堤脚雨水疏导进行了必要的附属结构物设计,主要包含土体边坡坡面防护,各类挡土墙、坡顶截水沟、泄水槽,游径侧排水沟、沉砂池、积水井,过路管涵等的设计。另一方面,考虑临水、陡坡、急弯段行人特别是骑行人员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危险路段设计必要的防护栏杆和防护网。
考虑到绿道设计对景观的特殊要求,在主要景观段的绿道附属结构物型式选择上,进行了多个设计方案的比选,原则上尽量避免生硬呆板构筑物对沿线景观的破坏。坡面防护主要采用对环境无危害的易分解材料制作的生态袋和生态挂网等材料,辅以三维排水联接扣件,结合适宜的速生根系发达植物构成生态护坡。挡墙主要采用体型较小的钢筋砼挡墙通过小拉梁与路面板连成整体,隐蔽于地下。栏杆采用仿木栏杆,防护网则选用绿色柔性防护网。
这些结构物设计完成并实施后,或者完全隐蔽难以发现,或者很好的融入到沿线的景观中,基本看不到大型人工结构物对沿线景观的破坏,个人认为这些附属结构物设计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绿道建成后的景观效果。是设计人员在绿道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思考的地方,也是新时期对我们路桥结构设计人员专业水平提出的新要求。
5.排水设计
绿道路面排水,参考一般道路设计,结合路侧地形,设置2%路面横坡,同时结合在路侧设置的必要的排水管沟等构筑物。以尽快将路面水排离绿道游径范围为原则。
6.桥梁设计
区域绿道中山段设计了多座桥梁,其中金钟水库段新建成的5座桥梁,类型分别有梁桥,拱桥,廊桥,亭桥,各桥造型多变,建筑风格各异,结合各自所处的位置,或与水面倒影成景,或与山石清泉相映成趣,是绿道沿线人造景观的最大亮点之一。
5座景观桥梁设计时从桥址桥位选择,到上下部桥型方案比选,亭廊等细部节点,均结合场地地形和各自所处位置的人文或自然生态环境,经过多次方案比选后实施,该段绿道景观桥梁的顺利建设完成,是路桥結构设计人员把桥梁设计和建筑艺术、绿道园林景观的一次完美结合,也是对本身综合设计能力的一个考验和提升。
中山绿道景观桥梁一
7.安全设施设计
考虑部分绿道坡陡弯急,而骑行人员大多以年轻人为主,容易因自行车骑行速度过快而造成安全隐患。绿道设计对路面抗滑指标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同时绿道沿线还采取了多重措施,在所有转弯和陡坡段外边缘设置了栏杆、柔性防护网等。并在路面建成后通过增设减速带,安全警示灯,以及警示标线标牌等限速和安全措施来最大程度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小结
总的来说,绿道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设计,对路桥专业的设计人员来说,既是对过往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汇总和梳理,也是帮助路桥专业设计人员学习了解、融合与路桥相关、排水、交通、建筑、园林景观等专业知识的桥梁。绿道工程设计,更多的时候是帮助路桥设计人员换一个角度来思考结构设计,新时期对一个优秀的路桥结构设计工程师来说,仅仅设计出一个个呆板生硬的钢筋砼结构,以结构安全合格为最终追求目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培养一种结构设计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设计思路。多在设计前期考虑如何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的方法,而不是在建成后再去通过其他后期的措施去补救。这也是绿道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珠三角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2.《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建设基准技术规定》 3.《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4.《中山市区域绿道网详细规划》
5.《Greeways for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