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结合铜陵市义安区再生稻推广情况,提出了直播水稻一种两收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大田整作、适期早播、头季稻管理、再生稻管理等。
关键词:直播水稻;一种两收;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3-0040-02
水稻一种两收,是指通过种植再生力强的水稻品种,在头季稻收获后,利用有效温光资源,采取相应田管措施,使稻桩休眠芽萌发再生长,抽穗成熟收获再生稻,实现“水稻1次种植、2次收获”。铜陵市义安区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常年单季稻种植面积达1.3万hm2。近年来,由于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再生稻生产节本增效明显,在长江中下游水稻区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义安区于2014年开始推广中稻“一种两收”生产技术,但因头季稻主要采用苗床育苗,机插秧,人工收割,费工、费时、费秧田。特别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紧缺,雇工难,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低,农户接受程度差,技术的推广应慢用。2017年开始,头季稻大田直播、机械收割,省去了育秧、移栽环节,与育苗移栽水稻相比,稻作过程更加简化,省工、省力、省秧田、节本增效,生产上易被农户接受,2018年推广面积达153hm2,2019年推广面积达273hm2,2019年头季稻平均单产10200㎏/hm2,再生季稻平均单产3600㎏/hm2左右。本文总结铜陵市义安区直播水稻一种两收高效栽培技术,旨在为再生稻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品种选择
水稻一种两收,品种选择是关键。再生能力强弱是影响后季稻产量的决定性因素,若品种选择不对,路再生季就可能没收成。要求头季稻生育期在130d左右,品质优,再生力、抗病力及抗倒力强,一般选择大穗型高产中熟杂交中稻品种。通过品种筛选试验,义安区2018—2019年主推品种有晶两优534、Y两优1号、两优6326号等优质高产中熟杂交品种。
2 大田耕整
水稻一种两收种植区一定要选择有水源保障田块,义安区主要在圩区乡镇及水源条件较好的后山区田块推广种植。采用机械化浅旋耕稻田,确保大田平整,残茬少,田块内高低落差不大于3㎝。一般每隔3~4m左右开1条畦沟,作工作行便于田间操作。开好“三沟”,做到围沟、横沟、坚沟“三沟”相通,一般沟宽0.2m、沟深0.2~0.3m,保持田间水排灌顺畅。
3 适期早播
适时早播能合理利用有效温光资源,促进头季稻个体和群体协调生长,促进秧苗低位节早发多发,培育大穗,增加茎蘖数。义安区一般要求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不仅可使抽穗扬花期避开7月下旬至8月初的高温天气,防止高温灾害,又能确保后季稻在9月20日前安全齐穗。播种前要先将种子翻晒1d,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出苗率;浸种到种子“露白”后播种,杂交稻播30~37.5㎏/hm2,优质常规稻播种45~67.5㎏/hm2,播种前,待大田泥浆沉实,并排干田间积水,厢面晾晒1~2d,后进行手工均勻撒播或机械直播。目前,义安区主要使用人拉人力多行点播机进行机械直播,播种均匀,操作简易,对厢面平整影响小,适合种植面积在15h㎡内农户使用。
4 头季稻管理
4.1 施肥 由于直播稻群体大,大田生育期长,施肥要精准,总施肥量应比移栽稻稍多。一般地力田块,头季中稻施肥用量为纯N150~195㎏/hm2,P2O5 90~105㎏/hm2,K2O 105~120㎏/hm2。氮肥50%作基肥、20%作蘖肥、30%作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40%作基肥、30%作蘖肥、30%作穗肥。施肥原则:施足底肥(播种前2~3d作耙面施用);适时追施分蘖肥(播种后15~20d追施),促进早分蘖,多分蘖;增施拔节孕穗肥(孕穗初期晒田复水后施用),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有效分蘖成穗率,争取大穗。施足芽肥,保持头季稻收割时叶青籽黄,满足腑芽生长营养需求。在头季稻收获前10~15d,施尿素225~300kg/hm2促芽。
4.2 水分管理 播种后至出苗前田面以湿润为主;秧苗2叶期上寸水,并结合施肥除草,保持水层4~5d,严防漏水或漫灌,以免影响肥效和药效;当全田总茎蘖数达到330万~360万/hm2时,及时排水搁田,并做到多次轻搁,引根深扎,控制无效分蘖;后期干湿交替,浅水孕穗;开花结实期,是决定饱粒数的关键时期,在出穗至其后的20~25d,稻株需水量较大,应以保持浅水层为主,即灌1次水后,自然耗干至脚印塘尚有水时再补上浅水层;中稻灌浆期间歇灌溉,即灌次浅水后,自然落干2~4d再上水;乳熟期后保持浅水层,水稻黄熟期保持湿润状态,提高水稻休眠芽的成活率。遇连晴高温天气,可适当增加田间水层,注意抗旱保苗,防止后期脱水。收获前7d断水,以收割时土壤温润不陷脚为宜。
4.3 病虫害草防治 根据病虫测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好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尤其是纹枯病。据田间调查,纹枯病危害的稻株,再生苗基本不能有效生长。防除田间杂草是水稻直播关键技术之一,若除草剂使用不当或田水的管理不当,易引起杂草丛生,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化学除草可采取“一封二杀”技术,在播后苗前选用苄嘧·丙草胺或吡嘧磺隆等除草剂封闭处理,在水稻2.5~3叶期(播后14~16d),选用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等除草剂茎叶喷雾,药后24h上水,并保持3㎝水层3~5d,遇雨及时排水。
5 适时收获头季稻
当全田头季稻谷粒黄熟达90%~95%时收割,以利于稻桩腋芽再生出苗,为再生季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义安区一般于8月中旬前收获,通过对中籼杂交稻收割留桩高度比较试验,发现随着留桩高度增加,再生季稻株高、穗长也呈增加的趋势,而生育期相对较短,倒2节、倒3节休眠芽成穗是形成产量的主要因素,留桩高度在35~40cm为宜,割口在倒2节上10㎝。头季稻收获后,将秸杆直接覆盖在田间稻桩行间,可起到遮阳保湿培肥的作用,以利于再生芽的生长。
6 再生稻管理
6.1 追施发苗肥 在头季稻收割后3d内,施尿素120~150㎏/hm2作为发苗肥,再生苗长出15d后,施用尿素75~90㎏/hm2,以提高再生苗的成穗率,增加有效穗。再生稻始穗期,若遇低温影响抽穗,用“920”20g/hm2兑水750g/hm2喷苗,结合喷施磷酸二氢钾(2250~3005g/hm2兑水750g/hm2)1~2次,以促进再生稻早孕穗、早成熟,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
6.2 水分管理 收获头季稻后立即复薄水,保持田间湿润,但不能长期淹水,以免造成老根腐烂,丧失活力,做到浅水长苗、寸水扬花,干湿交替成熟,至接近黄熟时排水。发苗时若遇连晴高温天气或稻田缺水时,应注意在收割当日傍晚及后2d早晚浇水泼桩。
6.3 病虫害防治 再生季稻生育期短,在60d左右。要注意做到病虫害防治工作,重点防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直播水稻;一种两收;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3-0040-02
水稻一种两收,是指通过种植再生力强的水稻品种,在头季稻收获后,利用有效温光资源,采取相应田管措施,使稻桩休眠芽萌发再生长,抽穗成熟收获再生稻,实现“水稻1次种植、2次收获”。铜陵市义安区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常年单季稻种植面积达1.3万hm2。近年来,由于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再生稻生产节本增效明显,在长江中下游水稻区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义安区于2014年开始推广中稻“一种两收”生产技术,但因头季稻主要采用苗床育苗,机插秧,人工收割,费工、费时、费秧田。特别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紧缺,雇工难,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低,农户接受程度差,技术的推广应慢用。2017年开始,头季稻大田直播、机械收割,省去了育秧、移栽环节,与育苗移栽水稻相比,稻作过程更加简化,省工、省力、省秧田、节本增效,生产上易被农户接受,2018年推广面积达153hm2,2019年推广面积达273hm2,2019年头季稻平均单产10200㎏/hm2,再生季稻平均单产3600㎏/hm2左右。本文总结铜陵市义安区直播水稻一种两收高效栽培技术,旨在为再生稻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品种选择
水稻一种两收,品种选择是关键。再生能力强弱是影响后季稻产量的决定性因素,若品种选择不对,路再生季就可能没收成。要求头季稻生育期在130d左右,品质优,再生力、抗病力及抗倒力强,一般选择大穗型高产中熟杂交中稻品种。通过品种筛选试验,义安区2018—2019年主推品种有晶两优534、Y两优1号、两优6326号等优质高产中熟杂交品种。
2 大田耕整
水稻一种两收种植区一定要选择有水源保障田块,义安区主要在圩区乡镇及水源条件较好的后山区田块推广种植。采用机械化浅旋耕稻田,确保大田平整,残茬少,田块内高低落差不大于3㎝。一般每隔3~4m左右开1条畦沟,作工作行便于田间操作。开好“三沟”,做到围沟、横沟、坚沟“三沟”相通,一般沟宽0.2m、沟深0.2~0.3m,保持田间水排灌顺畅。
3 适期早播
适时早播能合理利用有效温光资源,促进头季稻个体和群体协调生长,促进秧苗低位节早发多发,培育大穗,增加茎蘖数。义安区一般要求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不仅可使抽穗扬花期避开7月下旬至8月初的高温天气,防止高温灾害,又能确保后季稻在9月20日前安全齐穗。播种前要先将种子翻晒1d,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出苗率;浸种到种子“露白”后播种,杂交稻播30~37.5㎏/hm2,优质常规稻播种45~67.5㎏/hm2,播种前,待大田泥浆沉实,并排干田间积水,厢面晾晒1~2d,后进行手工均勻撒播或机械直播。目前,义安区主要使用人拉人力多行点播机进行机械直播,播种均匀,操作简易,对厢面平整影响小,适合种植面积在15h㎡内农户使用。
4 头季稻管理
4.1 施肥 由于直播稻群体大,大田生育期长,施肥要精准,总施肥量应比移栽稻稍多。一般地力田块,头季中稻施肥用量为纯N150~195㎏/hm2,P2O5 90~105㎏/hm2,K2O 105~120㎏/hm2。氮肥50%作基肥、20%作蘖肥、30%作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40%作基肥、30%作蘖肥、30%作穗肥。施肥原则:施足底肥(播种前2~3d作耙面施用);适时追施分蘖肥(播种后15~20d追施),促进早分蘖,多分蘖;增施拔节孕穗肥(孕穗初期晒田复水后施用),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有效分蘖成穗率,争取大穗。施足芽肥,保持头季稻收割时叶青籽黄,满足腑芽生长营养需求。在头季稻收获前10~15d,施尿素225~300kg/hm2促芽。
4.2 水分管理 播种后至出苗前田面以湿润为主;秧苗2叶期上寸水,并结合施肥除草,保持水层4~5d,严防漏水或漫灌,以免影响肥效和药效;当全田总茎蘖数达到330万~360万/hm2时,及时排水搁田,并做到多次轻搁,引根深扎,控制无效分蘖;后期干湿交替,浅水孕穗;开花结实期,是决定饱粒数的关键时期,在出穗至其后的20~25d,稻株需水量较大,应以保持浅水层为主,即灌1次水后,自然耗干至脚印塘尚有水时再补上浅水层;中稻灌浆期间歇灌溉,即灌次浅水后,自然落干2~4d再上水;乳熟期后保持浅水层,水稻黄熟期保持湿润状态,提高水稻休眠芽的成活率。遇连晴高温天气,可适当增加田间水层,注意抗旱保苗,防止后期脱水。收获前7d断水,以收割时土壤温润不陷脚为宜。
4.3 病虫害草防治 根据病虫测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好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尤其是纹枯病。据田间调查,纹枯病危害的稻株,再生苗基本不能有效生长。防除田间杂草是水稻直播关键技术之一,若除草剂使用不当或田水的管理不当,易引起杂草丛生,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化学除草可采取“一封二杀”技术,在播后苗前选用苄嘧·丙草胺或吡嘧磺隆等除草剂封闭处理,在水稻2.5~3叶期(播后14~16d),选用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等除草剂茎叶喷雾,药后24h上水,并保持3㎝水层3~5d,遇雨及时排水。
5 适时收获头季稻
当全田头季稻谷粒黄熟达90%~95%时收割,以利于稻桩腋芽再生出苗,为再生季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义安区一般于8月中旬前收获,通过对中籼杂交稻收割留桩高度比较试验,发现随着留桩高度增加,再生季稻株高、穗长也呈增加的趋势,而生育期相对较短,倒2节、倒3节休眠芽成穗是形成产量的主要因素,留桩高度在35~40cm为宜,割口在倒2节上10㎝。头季稻收获后,将秸杆直接覆盖在田间稻桩行间,可起到遮阳保湿培肥的作用,以利于再生芽的生长。
6 再生稻管理
6.1 追施发苗肥 在头季稻收割后3d内,施尿素120~150㎏/hm2作为发苗肥,再生苗长出15d后,施用尿素75~90㎏/hm2,以提高再生苗的成穗率,增加有效穗。再生稻始穗期,若遇低温影响抽穗,用“920”20g/hm2兑水750g/hm2喷苗,结合喷施磷酸二氢钾(2250~3005g/hm2兑水750g/hm2)1~2次,以促进再生稻早孕穗、早成熟,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
6.2 水分管理 收获头季稻后立即复薄水,保持田间湿润,但不能长期淹水,以免造成老根腐烂,丧失活力,做到浅水长苗、寸水扬花,干湿交替成熟,至接近黄熟时排水。发苗时若遇连晴高温天气或稻田缺水时,应注意在收割当日傍晚及后2d早晚浇水泼桩。
6.3 病虫害防治 再生季稻生育期短,在60d左右。要注意做到病虫害防治工作,重点防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