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不同年龄段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麻醉苏醒期间躁动的护理体会,为小儿手术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8年10月期间腹股沟疝修补术小儿,选择3岁以内50倒小儿、3岁以外50例小儿。对比2组小儿躁动评分情况。结果:2组小儿入室后15min、30min、1h躁动评分比较,P<0.05。结论:3岁以内婴幼儿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明显,需结合小儿年龄段差异性进行有效护理干预以提高小儿手术安全性、有效性。
[关键词]小儿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3-104-01
对比成年人,小儿腹壁肌肉薄弱,哭闹情况下明显增加负压,导致腹股沟疝疾病多发情况。针对小儿此疾病优选手术治疗,但是基于小儿生理、心理特殊性,导致自控能力差,影响手术配合度、手术进程,加上麻醉期躁动,导致术后损伤问题。为了改善小儿手术期间躁动情况,需配合有效护理干预。基于此,本文就我院腹股沟疝修补术小儿为例,总结不同年龄段反应以及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实验对象选自2017年7月-2018年10月,从中选择<3岁、>3岁患儿各50例。<3岁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区间1-3岁,年龄均值(1.80±1.20)岁。>3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区间4-8岁,年龄均值(5.50±1.30)岁。2组小儿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术前进行小儿生命体征监测,麻醉诱导以七氟烷(8%)吸人,七氟烷吸人(8%)+咪达唑仑(0.05mg/kg)静滴维持麻醉,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O.5%)切口浸润麻醉。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1)全面评估人院患儿基本情况,重视和家属之间的沟通,了解患儿心理特点,以耐心、细致语言俳语言和患儿沟通,以消除患儿对陌生环境、手术恐惧感;(2)全麻后优化环境,维持适宜的温湿度以及光线、空气流通状态;(3)护理操作熟练轻柔,观察患儿手术期间是否有睁眼、肢体活动情况,以评价麻醉苏醒质量,视患兒情况应用镇静、镇痛药物;(4)<3岁患儿麻醉后使用四肢保护套,头部两侧加软垫并维持肢体功能位,预防麻醉躁动性损伤问题。3岁以上患儿适应、自控能力强,无需专门制动,需重视患儿心理护理、鼓励。
1.3观察指标记录2组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不同时间点(人室即刻、人室5mm、人室15mm、人室30mm、人室1h)躁动评分情况。
1.4躁动评分标准1分——患儿处于睡眠状态;2分——患儿处于清醒安静状态;3分——患儿存在有原因哭闹表现;4分——患儿存在无原因哭闹表现;5分——患儿哭闹、烦躁表现明显。
1.4统计学方法经软件SPSS21.0计算100例腹股沟疝修补术小儿实验观察指标。躁动评分以x±s形式展开,t检验。P<0.05,小儿实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岁、>3岁组腹股沟疝修补术小儿不同时间点躁动评分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人室15mm、入室30mm、入室1h比较,P<0.05。
3讨论
全麻苏醒期躁动原因尚未明确,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手术位置、手术年龄、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等因素有关。对比成人,小儿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在手术期间的并发症情况更为明显,麻醉苏醒期躁动性创面出血问题也更多,影响手术效果、康复。为了保证小儿阶段手术效果、安全性,需结合手术患儿年龄判断躁动原因,并进行护理干预,例如疼痛躁动可应用镇静、镇痛药物,加强患儿生命体征监测,积极进行苏醒期躁动预防处理,提高手术麻醉质量以及安全性。另外,<3岁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风险高可能和小儿年龄小、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麻醉药物代谢差、负面情绪明显、疼痛耐受能力差等。陈旭红研究指出,3岁以内婴幼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明显,需结合小儿年龄差异进行个性化监测、护理。
结果显示:组问人室后15mm直至术毕>3岁腹股沟疝修补术小儿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3岁小儿,P<0.05。和孙春红研究结果有一致性,6-12岁观察组患儿人室30min(1.7±0.4)分、60min(1.8±O.3)分均明显低于0-3岁对照组患儿(2.7±0.2)分、(2.3±0.2)分p<0.05。
综上所述,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明显,以3岁以内婴幼儿最为明显,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小儿手术安全性,需配合有效护理干预、重视小儿生命体征监测。
[关键词]小儿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3-104-01
对比成年人,小儿腹壁肌肉薄弱,哭闹情况下明显增加负压,导致腹股沟疝疾病多发情况。针对小儿此疾病优选手术治疗,但是基于小儿生理、心理特殊性,导致自控能力差,影响手术配合度、手术进程,加上麻醉期躁动,导致术后损伤问题。为了改善小儿手术期间躁动情况,需配合有效护理干预。基于此,本文就我院腹股沟疝修补术小儿为例,总结不同年龄段反应以及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实验对象选自2017年7月-2018年10月,从中选择<3岁、>3岁患儿各50例。<3岁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区间1-3岁,年龄均值(1.80±1.20)岁。>3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区间4-8岁,年龄均值(5.50±1.30)岁。2组小儿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术前进行小儿生命体征监测,麻醉诱导以七氟烷(8%)吸人,七氟烷吸人(8%)+咪达唑仑(0.05mg/kg)静滴维持麻醉,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O.5%)切口浸润麻醉。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1)全面评估人院患儿基本情况,重视和家属之间的沟通,了解患儿心理特点,以耐心、细致语言俳语言和患儿沟通,以消除患儿对陌生环境、手术恐惧感;(2)全麻后优化环境,维持适宜的温湿度以及光线、空气流通状态;(3)护理操作熟练轻柔,观察患儿手术期间是否有睁眼、肢体活动情况,以评价麻醉苏醒质量,视患兒情况应用镇静、镇痛药物;(4)<3岁患儿麻醉后使用四肢保护套,头部两侧加软垫并维持肢体功能位,预防麻醉躁动性损伤问题。3岁以上患儿适应、自控能力强,无需专门制动,需重视患儿心理护理、鼓励。
1.3观察指标记录2组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不同时间点(人室即刻、人室5mm、人室15mm、人室30mm、人室1h)躁动评分情况。
1.4躁动评分标准1分——患儿处于睡眠状态;2分——患儿处于清醒安静状态;3分——患儿存在有原因哭闹表现;4分——患儿存在无原因哭闹表现;5分——患儿哭闹、烦躁表现明显。
1.4统计学方法经软件SPSS21.0计算100例腹股沟疝修补术小儿实验观察指标。躁动评分以x±s形式展开,t检验。P<0.05,小儿实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岁、>3岁组腹股沟疝修补术小儿不同时间点躁动评分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人室15mm、入室30mm、入室1h比较,P<0.05。
3讨论
全麻苏醒期躁动原因尚未明确,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手术位置、手术年龄、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等因素有关。对比成人,小儿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在手术期间的并发症情况更为明显,麻醉苏醒期躁动性创面出血问题也更多,影响手术效果、康复。为了保证小儿阶段手术效果、安全性,需结合手术患儿年龄判断躁动原因,并进行护理干预,例如疼痛躁动可应用镇静、镇痛药物,加强患儿生命体征监测,积极进行苏醒期躁动预防处理,提高手术麻醉质量以及安全性。另外,<3岁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风险高可能和小儿年龄小、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麻醉药物代谢差、负面情绪明显、疼痛耐受能力差等。陈旭红研究指出,3岁以内婴幼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明显,需结合小儿年龄差异进行个性化监测、护理。
结果显示:组问人室后15mm直至术毕>3岁腹股沟疝修补术小儿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3岁小儿,P<0.05。和孙春红研究结果有一致性,6-12岁观察组患儿人室30min(1.7±0.4)分、60min(1.8±O.3)分均明显低于0-3岁对照组患儿(2.7±0.2)分、(2.3±0.2)分p<0.05。
综上所述,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明显,以3岁以内婴幼儿最为明显,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小儿手术安全性,需配合有效护理干预、重视小儿生命体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