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本管理的研究与探索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zhen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本管理是当今管理的一种趋势,对于走向市场化的高职院校而言,实施人本管理更是一种必然。文章论述了人本管理的实质,指出实行人本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紧迫性,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本管理;以人为本
  
  人本管理的实质
  
  所谓人本管理,指的是在管理活动中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八十年代风行于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开始实施人本管理。不同的管理理论是以对人性的不同假设为前提的。历史上出现过泰罗的“经济人”假设、梅奥的“社会人”假设、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人”假设、沙因的“复杂人”假设,基于这些假设而产生了科学管理理论、X理论、Y理论,超Y理论(权变理论)等多种管理理论。
  高职院校管理活动和其他管理活动一样,更加离不开人的服务和管理。按照人本原理的管理理念,教职工和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体而非客体,学校的管理既是对教职工和学生的管理,也是为教职工和学生的管理,是为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社会发展服务。教师是学校办学的根本,职工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教职工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学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全体学生的成长、成才,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本质上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高职院校人本管理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学校的管理必须有教职工和学生的参与,这是学校实现有效管理的关键。只有让学校的教职员工以及学校的学生都参与到管理中去,才能使学校的管理真正代表他们的利益,并且与他们的自身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全体人员为了他们的共同利益而自觉地努力奋斗,实现工作、学习的高效率。
  新时期的高职院校推行“人本管理”是社会发展和高教事业发展的必然。实行“人本管理”要求管理者要能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改变过去那种“制度化管理”的管理方式,以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和大学生群体的发展需要,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确实产生实效。人本管理要求管理者要以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等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以造就人、成全人、发展人为落脚点。管理者在具体管理中特别是学生工作方面要一切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高职院校管理推行“人本管理”的必然性
  
  人本管理理念是管理学发展史上的突破现代管理思想强调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重视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把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管理的核心和动力。人本管理理论于20世纪初伴随着管理哲学而产生,该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其标志是“社会人”的提出。人本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发展了现代管理学,人本理论的基本精神是从人的本性出发,以人为中心,以发展人的积极性为目的,强调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人的主体地位。20世纪50年代以来,电脑网络、人工智能、器官移植、基因工程、克隆技术以及生态环境危机等引发的道德反思,要求人本管理在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同时,必须协调好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组织目标及超个人的人类价值之间的关系。为此,“人本管理”的内容必须突破“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的固有框架,强调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管理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深入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广泛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使其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独立生活的能力。人本管理的提出,人本理论的发展,促使管理与人的关系发生重大转变,使原来的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极大发展。人本管理是一条现代发展的管理准则,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迫切需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出发,实行人本管理。
  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也要求转变管理模式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个性鲜明,文化水平较高,自觉性较强,富有主见,渴望成才,渴望独立,心理上不愿处于被动的管理地位,或者无法接受管理者用传统的“管、控、压”等粗暴方法。所以,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决定了高校管理者应采用人本管理的管理模式。首先,他们自信心强,注重表现自己的思想、能力和性格,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要求高校管理者能在大学生群体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充分尊重、信任、肯定并能引导他们。以往的“纯行政命令式的管理”及“不科学的行政命令方式”已不能适用于高速发展的高教事业,特别是当代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其次,大学生具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强烈的求知欲望,高职院校在工作中要充分理解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价值、学生的尊严、学生的人格,不断发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扬长避短,因势育才,鼓励学生大胆求新、创新,尊重他们的主体精神,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使他们成为自主学习的主角,自我教育与管理的主角。再次,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人,其个体的独立人格、尊严、基本的心理感受、个体的独立性、差异性都是大学生的基本权利,理应受到教职工的尊重。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就要尊重每一位大学生的心理需要、个性特征,倾听大学生的意见、认真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困难。高职院校要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贯穿到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学校各部门的角色由“管理者”变成诚心诚意的“服务者”。切实做到权为生所用、情为生所系、利为生所谋,并且把学生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怀爱生之心,恪守为生之责,多办利生之事。
  严峻的竞争形势要求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到2003年的5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增长了253%(1998年108.36万人,2003年达382.17万人),在校生增长了225%(1998年340.87万人,2003年达1108.56万人),年均增长分别为28.6%和26.7%,同期,全国高职教育招生数从43万人猛增到200万人,在校生数从117万人增加到479万人,分别增长3.7倍和3.1倍,分别占全国普通高校的52.3%和42.3%,高职院校数量也猛增到908所。这里日益暴露了两个矛盾:一是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大规模的扩招与就业的矛盾,表现为高职院校学生和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竞争;二是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滞后的矛盾,学生管理工作者缺乏对管理形势的认识、学生特点的深入了解及有效管理方式的实施。而这两个矛盾的解决有赖于实施人本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推行“人本管理”是适应社会和高校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随着中国的成功加人WTO,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已不是以往技术、资本的竞争,而是人才和知识的竞争。高职院校作为培养21世纪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靠向社会输送能满足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才而生存。因此,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关键性工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管理者必须将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理念实践到学生管理中。再者,高职院校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必然要求管理者要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发展,造就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人本管理重视学生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性,以培养新型人才为基准,这是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学生管理之路。
  
  高职院校人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以学生为本,要树立人的全面发展观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学校管理关注的是学校近期目标的实现,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发展的社会个体,他们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认知水平能力上均尚未定型,各方面还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潜在的发展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不是消极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有自己特有的需要、态度与价值观。他们有丰富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有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通过对学生全面的认识,我们才能根据其身心特点,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切不可忘记行使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要以人为本,努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有些高职院校从市场出发,采用“短、平、快”的方式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满足了社会需要,这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缓解了高职院校面临的压力,但是,从高职教育长远发展及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这只是应急的办法,而绝不是万全之策。
  转变观念,确立"以生为本”服务思想人本主义的本质是以人为核心。体现在学生工作中,就是要凸显“以生为本”的理念和原则,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树立“以生为本”思想,首先要做好服务者。只有这样,才会在管理机制、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上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管理和服务中因材施教,春风化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管理活动中的双重角色,他们既是被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只有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靠他们、尊重他们、服务他们,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到主人翁的地位,主动地以参与者、建设者、创造者的角色管理好自身,推动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再次,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在管理中加强对人性的观照,对学生个性、态度及行为特征加强研究,经常深入学生,了解研究学生的需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民主权利,发现学生的“潜在需要”,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与方法。坚持“以生为本”必须彻底摈弃“以管理为中心”、“以处罚为手段”的观念,创造条件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价值,真正成为具有积极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的社会主体。
  管理者自身必须塑造良好形象,增强人格魅力高校管理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心理上彼此影响、行为上相互作用的过程。因而,管理者要想真正发挥其有效的管理作用,必须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以扩大其影响力。一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二是要逐渐培养管理者特有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协调能力,注重自身人格的不断完善,使自己的人格始终散发出人性的气息,树立管理者独特的人格魅力,并时刻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正所谓“正人先正己,教人先教己”,从严要求,率先为范,为人师表。管理者还要有角色换位意识,要能设身处地的考虑学生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上等遇到的问题。
  改善学校环境,扎实为学生服务环境塑造人。优良的学校环境能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润物细无声“中成就了他们的人格、品质和学识。(1)要加强硬件建设。努力克服高职院校资金短缺、融资难度大等困难,早规划、早设计,构建体现学校特色的建筑布局,加强教学设备的系统配置,重视生活娱乐设施的建设。(2)加强软件建设。改善教学质量,形成具有特色的职业化教育体系,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定期开办不同专题的讲座,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契合,努力塑造品质形象。(3)成立学生服务机构,开展经常性服务活动。如成立心理咨询中心,解决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治疗学生的心理疾病;成立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全面及时的就业信息,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帮助学生及早进行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成立创业中心,指导他们自强不息、敢想敢干、开拓创新;成立勤工助学中心,尽可能解决学生的实际生活困难,提高他们自立自强能力。
  参考文献:
  [1]侯立华.关于学校人本管理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2,(8).
  [2]任秀洁.人本思想与高校学生工作[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7).
  [3]严深福.人本·务实·开拓·创新[J].贵州教育,2005,(2).
  [4]郑光梁,骆忠洋.我国常见的人本管理原理应用误区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6).
  作者简介:
  张耀平(1964—),男,河南许昌人,许昌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从实施统计实践活动的意义和途径等方面介绍了统计实践活动在统计教学中的运用与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统计学原理;统计实践活动    《统计学原理》是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专业课,其教学内容通常以统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统计指标计算为主,很少涉及统计实践活动。在多年的统计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统计实践活动对《统计学原理》课的教学有较好的作用,将统计实践活动融入统计教学中,对教学起到了事半
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五年,中国将进一步推进教育立法,计划制定的五部法律包括《学位法》、《考试法》、《学校法》、《终身学习法
为克服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的缺陷,真正贯彻“大学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有必要提出“人才型”大学的概念,并且应为此设计配套的各种措施。提出创建“人才型”大学是为了强调大学的首
"ALC"是PLASSER公司推出的新一代轨道参数计算机,用于计算线路轨道参数。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应遵循的职业行为准则,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当今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十分普遍,这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有
生产实习教学是技工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而基本功实习是生产实习教学的基础,又是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首要阶段。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认为"讲练结合法,示范操作法,指导操
主要针对UG-75/3.82-M23煤泥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磨损的位置,分析了水冷壁磨损的机理,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主要对水冷壁耐火材料过渡区磨损提出了软着陆的解决办法,在一定程
摘要:语文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目前的高职语文课程考试现状不尽如人意,存在许多不足。故应立足于素质教育,结合语文学科和高职院校的特点,从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评价等方面对高职语文课程考试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实现语文素质和能力目标。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素质教育;考试改革    现状分析    教育涉及到考核方式,不同的考试及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培养,影响着学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在图书馆发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本文概述了数字图书馆产生的必要性,简述了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并论述了我国数字图书馆产业发展的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