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传统教育重讲授而轻讨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在课堂上“沉默”有余而“活泼”不足。沉默现象已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通过作者的教学实践,分析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并在实践中探讨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沉默;教学互动;课堂氛围;参与意识
课堂沉默指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不主动发言、不参与教学互动以及对老师的提问保持沉默的现象。课堂沉默是一种常见的课堂表现,这种课堂表现在高职英语课堂上尤其严重,教师“自问自答”成为教学的常态。课堂沉默让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无法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教学双方都难以感受教与学的乐趣,直接导致教学质量和效果下降。
课堂沉默现象甚至引起了外国学者的关注,“课堂沉默,不参与课堂讨论”已成为中国留学生留给外国教授的标签。曾经有家媒体吐嘈“为什么国外课堂上沉默的永远是中国学生?”,如何打破“课堂沉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并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课堂沉默产生的原因
1.学生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差,他们在中学课堂上长期被老师遗忘,早已成为课堂边缘化的群体。在学习上对自己的缺乏认同感,对老师的提问根本无法参与,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心中没有答案学生自然选择沉默。
中国人传统性格内敛,“面子”观念强,害怕出错,更担心回答错误被老师当众批评,还有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自信,这些情感因素加剧了课堂沉默。
学生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也是导致课堂沉默的一个因素。比如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完全以当今社会现实脱节,内容枯燥乏味,难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缺乏学习的动机,觉得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毫无意义;还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要付出代价。“贫二代富养”现象在高职学生中不乏少数,他们在本该拼搏的年龄选择了安逸和逃避学习,课堂沉默已成习惯。
2.教师因素。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學方法和师生关系对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很大影响。学生更喜欢那些性格开朗、乐观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而有些老师授课方式枯燥乏味,整堂课照着PPT念,成为知识的“复读机”,这样的课堂难于引起学生的共鸣。还有些老师本身就排斥“终身学习”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创新,常年采用“满堂灌”的语法教学法,忽视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学习昏昏欲睡,自然导致课堂沉默。
3.教学方式和文化背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处于课堂的主体要位,学生只需要记住老师所讲内容,考试就可以得高分,而有些老师为了节约时间而忽视学习过程,不管学生回答对错都会给予正确答案,这样学生便失去了主动探索的精神,习惯于被动接受,懒得在课堂上表达自己。
中国人对情感表达比较克制,“发乎情而止于礼”,这使得我们的情感流露经常处于自我压抑的状态。学生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多听少言”,教师的权威不容侵犯,“听话”成为好孩子的标签。社会上也普遍认同“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等消极言论,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学生们不习惯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不用说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了。
二、消除课堂沉默的对策
1.鼓励学生提问。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提问是学生思考的前提。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难于诱发和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一些老师虽然口头上希望学生不懂就问,但有时反感学生打断上课的节奏,对“太容易的问题”会嘲讽,对“太难的问题”会认为是“挑战老师的权威”,结果就会让那些原本喜欢互动的学生在课堂上选择沉默。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入奖惩机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互动,良性互动在英语课堂上尤为重要。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态度,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吸引力。
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提升课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自我提升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外多与老外口语交流,同学生分享自己语言学习的有趣经历,让学生感受终生学习的理念。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想得到最好的东西,你就要成为最好的自己,让自己配得上拥有它。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老师想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老师首先自己要内外兼修,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学生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互动。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是打破课堂沉默的重要手段。部分老师养成了不良的教学习惯,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想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灌输无限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留有充分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学生心中没有答案或者没有时间组织语言,自然选择课堂沉默。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老师要艺术地设计学生课后要预习的内容和讨论的主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上的精彩表现需要课下的用心准备,这样既保证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又充实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参考文献:
[1]孙光宇.独立院校英语课堂沉默原因与教学策略[J].校园英语, 2017(17).
【关键词】沉默;教学互动;课堂氛围;参与意识
课堂沉默指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不主动发言、不参与教学互动以及对老师的提问保持沉默的现象。课堂沉默是一种常见的课堂表现,这种课堂表现在高职英语课堂上尤其严重,教师“自问自答”成为教学的常态。课堂沉默让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无法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教学双方都难以感受教与学的乐趣,直接导致教学质量和效果下降。
课堂沉默现象甚至引起了外国学者的关注,“课堂沉默,不参与课堂讨论”已成为中国留学生留给外国教授的标签。曾经有家媒体吐嘈“为什么国外课堂上沉默的永远是中国学生?”,如何打破“课堂沉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并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课堂沉默产生的原因
1.学生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差,他们在中学课堂上长期被老师遗忘,早已成为课堂边缘化的群体。在学习上对自己的缺乏认同感,对老师的提问根本无法参与,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心中没有答案学生自然选择沉默。
中国人传统性格内敛,“面子”观念强,害怕出错,更担心回答错误被老师当众批评,还有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自信,这些情感因素加剧了课堂沉默。
学生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也是导致课堂沉默的一个因素。比如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完全以当今社会现实脱节,内容枯燥乏味,难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缺乏学习的动机,觉得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毫无意义;还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要付出代价。“贫二代富养”现象在高职学生中不乏少数,他们在本该拼搏的年龄选择了安逸和逃避学习,课堂沉默已成习惯。
2.教师因素。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學方法和师生关系对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很大影响。学生更喜欢那些性格开朗、乐观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而有些老师授课方式枯燥乏味,整堂课照着PPT念,成为知识的“复读机”,这样的课堂难于引起学生的共鸣。还有些老师本身就排斥“终身学习”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创新,常年采用“满堂灌”的语法教学法,忽视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学习昏昏欲睡,自然导致课堂沉默。
3.教学方式和文化背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处于课堂的主体要位,学生只需要记住老师所讲内容,考试就可以得高分,而有些老师为了节约时间而忽视学习过程,不管学生回答对错都会给予正确答案,这样学生便失去了主动探索的精神,习惯于被动接受,懒得在课堂上表达自己。
中国人对情感表达比较克制,“发乎情而止于礼”,这使得我们的情感流露经常处于自我压抑的状态。学生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多听少言”,教师的权威不容侵犯,“听话”成为好孩子的标签。社会上也普遍认同“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等消极言论,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学生们不习惯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不用说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了。
二、消除课堂沉默的对策
1.鼓励学生提问。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提问是学生思考的前提。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难于诱发和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一些老师虽然口头上希望学生不懂就问,但有时反感学生打断上课的节奏,对“太容易的问题”会嘲讽,对“太难的问题”会认为是“挑战老师的权威”,结果就会让那些原本喜欢互动的学生在课堂上选择沉默。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入奖惩机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互动,良性互动在英语课堂上尤为重要。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态度,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吸引力。
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提升课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自我提升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外多与老外口语交流,同学生分享自己语言学习的有趣经历,让学生感受终生学习的理念。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想得到最好的东西,你就要成为最好的自己,让自己配得上拥有它。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老师想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老师首先自己要内外兼修,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学生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互动。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是打破课堂沉默的重要手段。部分老师养成了不良的教学习惯,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想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灌输无限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留有充分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学生心中没有答案或者没有时间组织语言,自然选择课堂沉默。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老师要艺术地设计学生课后要预习的内容和讨论的主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上的精彩表现需要课下的用心准备,这样既保证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又充实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参考文献:
[1]孙光宇.独立院校英语课堂沉默原因与教学策略[J].校园英语, 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