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关节内固定手术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q135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椎尤其后部结构损伤采用关节突内固定可获得稳定性。作者报告13例颈椎关节突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颈椎损伤11例,其中3例关节脱位或绞锁,5例关节突或椎板、椎弓根骨折脱位,2例椎体爆裂骨折前路术后形成后突畸形,1例椎体压缩骨折和椎板骨折;退变性颈椎管狭窄不稳2例。对关节脱位绞锁于手术复位后内固定,椎板植骨。椎板关节突骨折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减压后内固定。椎管狭窄行全椎板减压内固定。采用直钢板固定10例,钩形钢板3例,固定节段3~5节不等。术中未出现椎动脉和神经根损伤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12例固定牢固,融合良好,1例出现螺钉松动。关节突内固定对椎板减压后颈椎不稳,关节脱位绞锁,椎板关节突骨折具有优越性,固定节段可长可短。手术操作中要求精确的进针点,一定的进针方向和深度,只有这样,手术简单、安全、固定可靠

其他文献
期刊
作者收治腰神经根嵌压征30例。由于该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根的部位及程度不同,筛选诊断用压力下硬膜外造影术,定位、定性诊断用CTE检查,从腰椎的矢状面、额状面、横切面上观察椎间盘、硬膜囊、神经根及黄韧带等在中央椎管、侧隐窝及椎间孔的相互位置关系,使腰神经根嵌压征的定位、定性诊断临床符合率达96%。认为: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将腰神经根嵌压征与椎间盘突出症区别开来,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疾患,对其进
作者采用磁刺激腰骶部运动诱发电位(MEP)和磁刺激腘窝F波相结合的方法测定运动神经根传导时间(MRCT)。随机抽查50名正常受试者在胫骨前肌(TA)和比目鱼肌(SOL)记录出可靠的运动神经传导时间(MNCT)和MRCT;同样方法记录和观察40例手术证实单例L5或S1神经根受压患者MNCT和MRCT的改变,同时进行节段性皮神经刺激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对比。结果显示:病人组MNCT与正常组相比无
期刊
期刊
期刊
1983年6月~1994年9月收治胸椎黄韧带骨化引起椎管狭窄和脊髓病48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双下肢进行性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和行走不稳,严重者行走困难乃至截瘫。其中硬瘫40例,软瘫8例。48例全部做了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其中3例做了二次手术,46例随访超过半年,平均3年9个月,优良率为84.8%,有效率为93.5%。胸椎黄韧带骨化发病机理可能与脊柱退变有关,真正原因仍不清楚。强调早期诊断及
期刊
期刊
作者报道56例枕颈部畸形,施行寰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扩大减压及枕颈部自体骨植骨融合术。男性35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8.5岁。术后72小时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其余均获随访,平均27个月。获枕颈部骨性融合53例。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31例,功能明显改善19例,无变化4例,加重1例。作者认为,枕颈区不稳和颈脊髓压迫症直接源于该部畸形。畸形本身为不可逆性,而不稳定和脊髓压迫症是外科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