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西施更美的女子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cezhang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说毛嫱是勾践的爱姬,春秋时期越国的一个绝色美女,《庄子》中:“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可见,毛嫱才是沉鱼典故的原型。
  毛嫱比西施更漂亮。诸多的故纸堆也证明,凡是对美女的赞颂,大多毛嫱居前,西施断后。《管子·小称》中“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气于面,不能以为可好。”宋玉的《神女赋》中“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战国策·〈齐策〉四》:“后宫十妃,皆衣缟,食梁肉,岂有毛(嫱)西施哉!”《太平御览》卷七七引《尸子》:“人之欲见毛(嫱)西施,美其面也。”汉·刘向《说苑·尊贤》:“古者有毛(嫱)、西施,今无有,王选于众,王好色矣。”
  《韩非子》则直接表示:“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西施是四大美女之首,毛嫱既然还排在其前面,就应该是中国古代美女的No.1。迄今为止,毛嫱却鲜为人知,她为什么不如西施出名呢?
  美人之色,各有不同,众所周知,西施的美是小家碧玉型的,兼带柔弱的病态美,婀娜多姿,人见犹怜。而毛嫱之美,高雅冷艳,飘逸绝尘。
  以吴王夫差强悍霸道,喜欢斗争的性格,他可能更喜欢看似病恹恹的孱弱美人,在这样的女人面前他毫无免疫力,还能激起强烈的保护欲和表现欲,展现一下铁汉柔情。反之,让他费工夫去征服一个高冷艳的美女,远不如征服列国强敌那么好玩,何况,他有可能把这类高冷列为有心机,有所防范。
  所以,勾践和幕僚们研究了他的心理,投其所好,没有把最美的毛嫱献给他,而把季军作为最佳间谍人选。再猜想一下,也可能是勾践用情太深,很爱很爱毛嫱,不舍得将她送入虎口。
  不管怎样,结果就是国难当头之际,西施义薄云天,柔弱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强大的内心,她帮助越王勾践完成了复国大任,成为传奇人物,上升为古代头号美女,因此名垂青史。
  自古以来,美人和江山是剪也剪不断的裙带关系,即使不能成为江山社稷的直接参与者,也得是红颜祸水,或者蓝色妖姬,方能成为大名人,火一把,比如褒姒、妲己等美人儿。
  而毛嫱呢,虽贵为王妃,起点高,有政治背景,却对老公的事业没有任何贡献,又生性淡泊,不注重名利,不喜欢炒作,更没有绯闻,做了一安安静静的女子,墨守成规,寂寞红尘。可怜倾城国色,终是昙花一现,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再也无人记得。
  历史可能还有真相,但是人们更喜欢传奇。
其他文献
五代成书的《旧唐书》,其所录史料基本源于唐代中央和地方向史馆报送的各类材料,对今人了解和研究唐史,有重要的史实价值。不过,《旧唐书》所记仍存在不足,如晚唐重要政治人
作为邻国,日本对中国的觊觎、骚扰和入侵,由来已久。在明代,自从朱元璋洪武二年倭寇就开始入侵,成为威胁中国安全、掠夺中国人民财富的重要外患,它几乎与明代的历史相始终。
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萧伯纳从这我们都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深度学习点亮了老师的生命,积淀了老师的厚度,成就了
泰戈尔说:“群山像是要表达它对天空的敬仰,向其伸开了双臂。”——题记  曾在书中看到这样一段文字:福楼拜在巴黎的一个清晨给自己的恋人写信,他说,“我每天按时起床,专心工作,不接受访客,天天洗澡,准时看日出”。  “准时看日出。”一件充满诗意的事,想起那温和的光线从远方的地平线溢出,如同上天赠予的礼物,在所有人视线里一点一点现出其令人惊喜的面貌,就像是一次生命之间的对视,满满的,都是感恩和满足。这是
早在2200多年前,秦代方士徐巿率领船队东渡日本,谱写出中日友好往来的篇章。徐巿与其东渡的史实,由于古籍文献记载不详,史家学者观点各异,一直是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近几年
汪氏为古徽一大族群,官宦显达,良儒充栋,良商善贾遍布宇内,并以实际活动体现了“四民异业同道”的思想理念,折射了晚明转型时期社会意识的演进。对于宗族制应以历史唯物主义
目的 评价结核病防治规划的执行情况 ,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提出建议 ,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方案和调查表对贯彻实施结核病防治规划情况进行调查 ,调
毛泽东合作经济理论与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经济钱胜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列主义的合作社思想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合作经济理论,并在实践
汉文帝刘恒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后世将他与汉景帝合誉为“文景之治”。汉文帝不仅政绩突出,还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堪称
金朝文化的发展趋势,并非单纯的汉化所能涵盖。在汉化的表象之下,保存民族文化特色、传承北方少数民族固有风俗和融合发展出适应自身文化特色的新内容,也是金朝文化发展的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