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激发兴趣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经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而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并且,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这在一般学习中是不可能体会到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可通过一些科学家的例子来说服学生。我介绍了曾被人称为“低能儿”的爱迪生,他通过刻苦自学,终于成为发明大师;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出身贫寒,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却凭着超人的意志登上数学的高峰。这些典型实例,使学生受到启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在实施时不可操之过急,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刚开始进行自学,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疑虑。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让学生都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行。
二、创设质疑氛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
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让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为什么单位‘l’的‘l’字要加引号?”计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在“理”字上下功夫质疑。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56.28÷0.67时,可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化为整数?”应用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力求寻找更好的解法。例如,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时,可问“为什么可以用单位“l”来代替具体的数据。”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四、明确目的,处理质疑、释疑的关系
“疑难”对学生来说是暂时还不可能甚至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发现、提出了问题,怎样解决?这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老师起组织作用,得出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平行”概念时,生问:“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师:“(若有所思)是啊这正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研究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谁来口答?”老师的话既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发问,又唤起了全体学生探索的热情。
五、精心选材,因人而异。
在进行“先学后教”时,并不要求所有的知识都进行自学。针对小学生,主要是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可让他们自学。教师要把好这个关,切忌千篇一律。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正确处理好不同内容的关系,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长方体的体积推导可与学生共同完成,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在长方体公式的基础上得出,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学,搞清给他们的几个思考题: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算,a3表示什么?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同桌讨论。很容易获得新知。在自学的同时,我还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后进生只要弄懂怎样做就可以了。
六、循序渐进,指导方法。
數学教学要按照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就学生的智能发展来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学习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一开始,教师可以对自学内容设计一些自学思考题,让学生按你的思路学习,并从中学到以后看书自学,应该弄清哪些问题。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自己找问题,弄清学习这个内容所要搞懂的是哪些方面。教师可以在最后提问:通过自学,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要通过练习和自检就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自学方法,使自学能力不断提高。而教师则可以通过课堂反馈和平时测验发现问题,进一步指导学生调整自学方法,并通过要求学生对章节内容进行小结,锻炼他们对知识结构的归纳能力,提高抽象、概括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经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而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并且,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这在一般学习中是不可能体会到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可通过一些科学家的例子来说服学生。我介绍了曾被人称为“低能儿”的爱迪生,他通过刻苦自学,终于成为发明大师;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出身贫寒,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却凭着超人的意志登上数学的高峰。这些典型实例,使学生受到启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在实施时不可操之过急,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刚开始进行自学,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疑虑。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让学生都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行。
二、创设质疑氛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
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让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为什么单位‘l’的‘l’字要加引号?”计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在“理”字上下功夫质疑。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56.28÷0.67时,可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化为整数?”应用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力求寻找更好的解法。例如,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时,可问“为什么可以用单位“l”来代替具体的数据。”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四、明确目的,处理质疑、释疑的关系
“疑难”对学生来说是暂时还不可能甚至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发现、提出了问题,怎样解决?这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老师起组织作用,得出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平行”概念时,生问:“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师:“(若有所思)是啊这正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研究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谁来口答?”老师的话既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发问,又唤起了全体学生探索的热情。
五、精心选材,因人而异。
在进行“先学后教”时,并不要求所有的知识都进行自学。针对小学生,主要是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可让他们自学。教师要把好这个关,切忌千篇一律。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正确处理好不同内容的关系,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长方体的体积推导可与学生共同完成,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在长方体公式的基础上得出,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学,搞清给他们的几个思考题: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算,a3表示什么?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同桌讨论。很容易获得新知。在自学的同时,我还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后进生只要弄懂怎样做就可以了。
六、循序渐进,指导方法。
數学教学要按照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就学生的智能发展来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学习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一开始,教师可以对自学内容设计一些自学思考题,让学生按你的思路学习,并从中学到以后看书自学,应该弄清哪些问题。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自己找问题,弄清学习这个内容所要搞懂的是哪些方面。教师可以在最后提问:通过自学,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要通过练习和自检就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自学方法,使自学能力不断提高。而教师则可以通过课堂反馈和平时测验发现问题,进一步指导学生调整自学方法,并通过要求学生对章节内容进行小结,锻炼他们对知识结构的归纳能力,提高抽象、概括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