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的芦荟

来源 :意林·少年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窗前的几株芦荟,不知是何时种下的,从我记事起,它就在那儿年复一年地待着。
  春天的它,只有几片葉子伸出盆外,微微卷曲着。而更多的叶子躲在盆中,瞧,那嫩芽豌豆般大小,胖胖的,真可爱。盆中一些大胆的,也只是在中间露出一点长长的头颈。在土壤底下的,仿佛对这世界一点儿都不感兴趣,缩了几年也不肯出来。相比之下,那盆外的叶子显得无比放纵。不过,它们不招蜂引蝶,只吸引蚊虫小睡,不在风中跳舞,只到附近花盆串门。整盆芦荟像是有了这几片叶子才有了生机,原本在土中显眼的点点三叶草也有些逊色。
  夏天的它,变得整齐有序起来。之前胆小的叶子竟伸出了头,胆大的则缩回了颈,像在炎炎夏日中也怕了阳光一般。不知是不是因为奶奶日日修剪,此时的它就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空隙中钻出的几株无名小草,另有一番乐趣。
  秋天的它,绿色中掺杂了些墨色。霜打在它身上,让它在一夜之间衰老了许多。从前在它身边陪衬的花草,现在反客为主,让这苍老的芦荟,来衬托它们的顽强。它还是在那儿静静地待着,不动声色,不曾动摇,似乎打定了主意,要永远坚强地站在那儿,无论旁边的花草如何生长。
  冬天的它,无论刮风还是下雪,依然保持着它的绿。一旁的花草已经凋零,窗外一片灰暗,一切看上去阴沉沉的。放眼望去,它在这片灰色中,是那么的翠绿,那么的生机勃勃。尽管现在它略显苍老,但冬去春来,它会重新充满生机,迎接新的一天。
  一年四季,芦荟都是如此美丽,如此有生命力,又如此让我喜爱。
  指导教师:孟伟芬
  教师点评:芦荟是一种四季变化不大的植物,小作者却能通过细致的观察,写出在春、夏、秋、冬四季中它的不同:春天嫩芽的可爱,夏天枝条的整齐,秋天霜打后的苍老,冬天萧条中的翠绿。并将芦荟与盆中的三叶草、无名小草、旁边的花草、灰暗的窗外进行对比,写出芦荟静静待着的独特的美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全文条理清晰,结尾简洁有力,表达了小作者对芦荟的喜爱之情。
其他文献
一  熊熊:  告诉你不要上饭桌,你偏上饭桌;告诉你不要把屁股坐在电暖炉上,你偏把屁股坐在电暖炉上──这就是那一次你被烫得哇的一声叫起来的原因。真的,你一定要听话,每次你过门槛的时候,我总是跺脚催你快走。你嫌我烦,有时还回头咬我,结果终于被门夹住了尾巴。  你处处都使爸爸担心。二  熊熊:  你真是不可爱,想起来就让人生气。我從来没有见过比猫更自命不凡的动物。  你总是往外跑,一跑就不知去向。害得
听说,学生一族又要考试了?别担心,小编特意为你准备了《十二星座考試守则》,收好不谢哦。
轻柔的风,卷着一片绿叶,飞呀飞,翻过高山,越过田野,最后把家安在一座小花园里。这是谁的花园呀?没错,就是我外婆的花园。这里有温暖的阳光、碧绿的草丛、轻柔的风,是我的幸福乐园。  这里,我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舒畅。我踏着柔软的土壤,来到碧绿如茵的草地。花儿们你推我挤,小草们朝气蓬勃地摇着小手,大家都想一展自己曼妙的身姿。小溪在花园中穿行,像个调皮可爱的孩子,更为花园增添了一份活力。  这里,是我的观察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了解传统文化绕不开古文。为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新课标指出应当适度强化文言文的学习。所以,古文不仅在中考、高考中占分渐增,小学考试中亦已出现。作为学习好拍档的意少,从本期开始将从新课标要求的课外阅读和历年中考真题中选择好读、有趣、有意义的小古文,让大家一起坚固文言基础。辨白檀樹  [五代]王仁裕  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生
“你活该”“大快人心”……热播剧《清平乐》中常出现这样的弹幕,与严厉的批评语句形成对比的是屏幕中的画面:张妼晗虚弱地躺在床上,为失去的孩子落泪。  张妼晗是宋仁宗后宫中最得宠的人,却常被观众怒目而视。这样一个承载着许多负面情绪的不被观众祝福的角色,扮演者竟是一个1999年出生的上戏在读生——王楚然。  王楚然小时候看影视剧时,一直对藏在角色身后的人充满好奇,所以上初中时,就萌生了要成为演员的念头。
我讨厌失败,特别是下国际象棋。可是今年的全市小学生国际象棋锦标赛,皮特又来参赛了,他是去年四年级组的冠军,我可不想跟他对弈。  “每场比赛,各位棋手都有三十分钟的时间。”裁判说,“获胜者得一分,平局各得零点五分,失败者为零分。不过,即使你输掉了前两场比赛,也要坚持下去,最终结果要等到比赛最后才能确定。”  第一轮我对面坐着一个脸上长着雀斑的男孩,名叫杰夫。去年跟他比赛时,我赢了一场,打平一场。我的
我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我经常在做一个最坏的打算——如果有一天,没有人再找我拍戏了,我要怎么办。这种危机感,可能跟从小的成长经历有关。  我的人生比较重要的成长阶段是在兰州和广州度过的。小时候生活在兰州,经常看到我妈在哭,听到她对生活的抱怨。十二岁那年爸妈离婚了,我跟我妈去了廣州。我当时并不痛苦,因为那时候他们两个人都不快乐,我基本很少能在家庭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就是那种其乐融融的温暖,我其实是很压
大卫说话,用的是另一种语言。他一点都不像我,不像妈妈,也不像爸爸,不像我认识的任何人。  当他开心的时候,他不笑;当他难过的时候,他也不哭。有时候,他生气了,一整天都不和别人说话。我是喜欢大卫的,因为他是我的弟弟。  可是他常常说些奇怪的事,或者把事情讲得很奇怪。比如,大卫会站在我和电视中间,直愣愣地盯着我的脸,一句话也不说。  后来,我慢慢明白,大卫是在跟我打招呼。他用自己的语言问我,可不可以和
十二星座小朋友幽默起來,能让你笑掉大牙,不信往下看!
转眼又到了中秋节,金黄的圆月挂在树梢,银纱似的光芒铺洒在大地上,一切都笼罩在朦胧的静谧之中。  看着同伴们的爸爸、隔壁家的姐姐,都匆匆从外地赶回家,那团团圆圆、其乐融融的氛围让我好生羡慕。而我家除了满院的月光和我内心的无奈,就是深深的遗憾!  从我十岁起,爸爸就经常外出打工,与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实在是少得可怜。记忆中的中秋良宵,爸爸从来没和我们一起度过。想想同伴们能够依偎在爸爸的怀里啃着月饼,或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