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从小就学会创造性地学习。
一、让兴趣引导孩子们开启创造之门
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是上好任何一门课程的前提条件。学生如果对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没有热情,是不可能上好这节课的。因此每节课,我们都应精心地设计、创设一种氛围,造成一种悬念,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参与兴趣,从而促进他们思考、想象和联想。
有一位教师在执教《酸的和甜的》一课时,上课初准备了两个杯子,里面清晰可见黑红色和无色两种液体,让学生先来猜猜这里面是什么?会是什么味道呢?孩子一下子兴趣高涨,一个个小手直举,跃跃欲试,很快地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中,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出一个很好的辅垫。课末,教师又端出两杯液体,让学生亲自来尝一尝,不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而且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了很长的时间,成为了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正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的那样:“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
二、抓住课文中的一个切入点来进行发散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处处都有训练发散性思维的切入点。如:有的课文结尾言己尽而意犹存,像《坐井观天》一课,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我和孩子们设计了两个方案,一个是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让孩子们来想象,有的孩子说:青蛙一跃跳出井口,看到天那么蓝,那么大,身边有鲜艳的花朵和绿油油的小草,青蛙会说:啊!原天井外的世界这么美丽,我真的是浪费了这么好的时光,谢谢你,小鸟!是你让我看到了许多不曾见到的东西!也有的会说:“青蛙跳出井口一看,马上大叫到:天啊!世界太美好了!”学生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延伸了情节,深化了主题,培养了其创造性思维,也获得了创造的快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课文有类似现象,例《我要的是葫芦》结尾让学生想: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风娃娃》一课结尾让学生想:为什么风娃娃帮人们做事,人们还要责怪它?让孩子们在说的过程中,明白道理,同时我还引导同学们说:假如风娃娃又来到沙漠里,看到一片片的树林都被沙漠吞食了,它会怎么做呢?给孩子们一个切入点,让孩子们进行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学生们的思维就会趋于活跃,想象会更丰富。
三、创设多种情境和氛围,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信赖学生,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人,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这样才能使学生思想开放,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融洽配合。
小学语文第一册中口语交际训练《小白兔运南瓜》第一幅图小兔看到大南瓜在发愁“怎样把南瓜运走呢?”而第三幅图小兔已经把南瓜运回了家,兔妈妈正在问小兔是怎样把南瓜运回来的,中间空缺的一幅图正是小兔运南瓜的过程,这一设计给了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我引导学生说,现在你就是那个发愁的小白兔,你会怎么办?孩子们一下子走入文本,把自己当成了课文中的小白兔,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进行思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又如学习《称赞》一课,我让孩子们变成小刺猬、小獾。当小刺猬看到小獾的板凳时对他说道:“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我把学生当成课文中的人物,问学生说:“这只小獾,你来说说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想对小刺猬说些什么?”每一篇课文的学习,我都让孩子走入角色中,成为那一个个小刺猬,成为那骄傲的小柳树,成为那种葫芦的人,成为那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教师应充分地创设各种有利的条件,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创新是动力,创新是收获,让我们送给孩子一叶小舟,指给孩子上山之路,教给孩子获取的方法,让孩子在创新的领域取得更大的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區大社学校)
一、让兴趣引导孩子们开启创造之门
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是上好任何一门课程的前提条件。学生如果对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没有热情,是不可能上好这节课的。因此每节课,我们都应精心地设计、创设一种氛围,造成一种悬念,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参与兴趣,从而促进他们思考、想象和联想。
有一位教师在执教《酸的和甜的》一课时,上课初准备了两个杯子,里面清晰可见黑红色和无色两种液体,让学生先来猜猜这里面是什么?会是什么味道呢?孩子一下子兴趣高涨,一个个小手直举,跃跃欲试,很快地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中,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出一个很好的辅垫。课末,教师又端出两杯液体,让学生亲自来尝一尝,不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而且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了很长的时间,成为了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正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的那样:“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
二、抓住课文中的一个切入点来进行发散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处处都有训练发散性思维的切入点。如:有的课文结尾言己尽而意犹存,像《坐井观天》一课,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我和孩子们设计了两个方案,一个是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让孩子们来想象,有的孩子说:青蛙一跃跳出井口,看到天那么蓝,那么大,身边有鲜艳的花朵和绿油油的小草,青蛙会说:啊!原天井外的世界这么美丽,我真的是浪费了这么好的时光,谢谢你,小鸟!是你让我看到了许多不曾见到的东西!也有的会说:“青蛙跳出井口一看,马上大叫到:天啊!世界太美好了!”学生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延伸了情节,深化了主题,培养了其创造性思维,也获得了创造的快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课文有类似现象,例《我要的是葫芦》结尾让学生想: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风娃娃》一课结尾让学生想:为什么风娃娃帮人们做事,人们还要责怪它?让孩子们在说的过程中,明白道理,同时我还引导同学们说:假如风娃娃又来到沙漠里,看到一片片的树林都被沙漠吞食了,它会怎么做呢?给孩子们一个切入点,让孩子们进行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学生们的思维就会趋于活跃,想象会更丰富。
三、创设多种情境和氛围,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信赖学生,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人,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这样才能使学生思想开放,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融洽配合。
小学语文第一册中口语交际训练《小白兔运南瓜》第一幅图小兔看到大南瓜在发愁“怎样把南瓜运走呢?”而第三幅图小兔已经把南瓜运回了家,兔妈妈正在问小兔是怎样把南瓜运回来的,中间空缺的一幅图正是小兔运南瓜的过程,这一设计给了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我引导学生说,现在你就是那个发愁的小白兔,你会怎么办?孩子们一下子走入文本,把自己当成了课文中的小白兔,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进行思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又如学习《称赞》一课,我让孩子们变成小刺猬、小獾。当小刺猬看到小獾的板凳时对他说道:“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我把学生当成课文中的人物,问学生说:“这只小獾,你来说说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想对小刺猬说些什么?”每一篇课文的学习,我都让孩子走入角色中,成为那一个个小刺猬,成为那骄傲的小柳树,成为那种葫芦的人,成为那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教师应充分地创设各种有利的条件,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创新是动力,创新是收获,让我们送给孩子一叶小舟,指给孩子上山之路,教给孩子获取的方法,让孩子在创新的领域取得更大的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區大社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