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log平台培养未来教师反思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j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1世纪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反思能力的诉求,要求职前教师教育关注未来教师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借助博客(blog)这一现代信息交流平台,通过教师呈现自身具有反思意识的教学过程,直接提供给学生一个“反思教学”案例,同时结合实际探索三条具体途径以促进未来教师进行主动反思。在基于blog平台呈现教师反思性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然承担“反思呈现者”和“反思实践者”的双重角色,而学生(未来教师)的反思行为既指向自身学习也指向教师的教学。
  [关键词] 博客 反思意识 反思能力
  
  Blog(博客)①技术被称为继E-mail、ICQ、BBS之后的第四大互联网交流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手段,blog具有信息交流平台、叙事反思工具和个人知识管理三种功能,已经得到众多研究者的公认,并被认为“必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下文试图呈现研究者应用blog这一网络交流技术,在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和能力这一反思与学习过程,期望引发同行思考。
  
  一、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未来教师反思能力之必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而在诸多追求教师专业发展的潮流中,实践-反思取向对教师反思性实践的诉求影响广泛。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反思能力的培养被看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也许是因为对反思实践特性的诉求,某种程度上,反思似乎成为在职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特权。比如波斯纳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这里教学经验的获得被视为教师成长的重要前提。张健伟(1997)认为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里的反思直接指向反思者自身的教学活动。曲铁华等(2005)认为,“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是以专业发展为取向的专业继续教育的必然。当然也有学者明确指出,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不是在职教师培训的专利,并且提出在教育实习中反思的内容和途径。但很显然,这种观点并没有脱离将反思与教学过程直接联系的思路,因为教育实习中的反思其实还是一种需要实习者自身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
  然而,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需要长时间对于教学实践的充分关注和理性思考。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教师教育的不同环节上深入探讨培养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具体途径和方式。最近看到有学者论及“美国未来教师的培养趋势之一就是对反思能力的培养开始由在职教师转向未来教师”;而且“未来教师的特殊身份更有利于其反思教学过程中和教学背后的东西,更容易提高反思的有效性,甚至更有利于整个教师教育的发展”。那么,在职前教师教育阶段如何培养未来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呢?
  众所周知,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心理学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是未来教师专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理应成为培养未来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然而现实情况是学生没有足够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师教育课程任课教师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搜集一线实践案例,还要设计很多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而结果又因为学生缺乏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使讨论流于肤浅、空泛,或因学生不感兴趣使讨论流于形式、无用。对于这个问题进行反思,笔者意识到这样的教学设想和安排本身就隐含着一种不是很合理的教育观念:教师教育的课程目标是为了学生将来从教做准备,因此教育类课程就成为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的“为将来而教”与“为了将来的教”。这样一种完全脱离学生实际去谈将来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抱怨脱离实际。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要培养未来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首要前提就是不要空谈教学反思,而是首先突破关于反思必须与反思者自身教学实践直接联系的思路,同时凸现教师教育中“教师示范作用”这一特点,在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将训练未来教师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作为目标,结合任课教师呈现具备一定反思特征的教学实践过程,让未来教师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教学反思能力。
  具体做法就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自身要成为“反思着的教学者”,并将这一反思过程呈现给学生,直接提供给未来教师一个鲜活的“反思教学”案例。这样一个过程,既促使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和专业发展,同时也让学生成为自身学习活动和教师教学活动的反思者。在师生共同交流、反思的过程中,使培养未来教师具备一定反思意识、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得以落实、渗透和完成。
  
  二、偶识博客:呈现师生反思过程之平台
  
  实现上述设想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呈现教师的反思过程。得益于一次偶然的网上浏览,一些个人blog突出的个人风格、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令笔者深受触动。如果任课教师每次课前、课后把自己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反思写成网络日志,发表在blog上,让学生参与评论岂不是一举两得?因为这样既让教师对教学有所回顾、反思,又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反思教学”案例。通过进一步学习,笔者意识到blog的独特功能,恰好可以很好地实现上述预期:呈现教师反思过程,并以之为“靶子”来推动和促进学生进行反思。具体来说,在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中运用blog具有如下意义。
  1. 作为叙事反思工具,blog的个体性使反思和交流成为可能
  Blog作为一种叙事反思工具,主要指通过网络日志这种形式,教师写反思日记、写教学故事等,把自己在学习或教学中的体会、感想、经验、心得记录下来。在发表文章时,教师是完全以个人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而每一个学生通过课下阅读和评论教师的反思日记,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和自身的学习过程转换视角思考,并且进而反观自身。这样,blog平台就打破了常规课堂中以教师个人对学生群体为主的师生交流模式,因为教师撰写反思日记时不再是站在讲台上的教师角色,而是一个更加感性、更具个体性的学习者角色;而每一个阅读文章的学生也必然是个体阅读过程,学生评论时就会觉得自己在和老师进行着“一对一的交流”。blog平台无疑有利于学生增强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密感,更加愿意参与交流,表达自己。
  2. 作为信息交流平台,blog的即时交流功能有利于教师及时反思,即时获得学生多向、丰富的教学反馈
  在正常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完成常规教学任务之后很难有时间就每次课及时进行反思,而且教师的反思也需要有一个延迟的思考过程。而从学生反馈角度,一方面时间上不允许教师能够每一次课都去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感受和反馈;另一方面即便教师有意识去这样做,学生也会因为过于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方式而难以表达得真实、深入。但blog这一信息交流平台使这两个问题迎刃而解。
  通过blog,师生交流不再局限于常规课堂有限的时空。教师每一次下课以后进行反思,并且及时地将上课感受、具体问题等记录下来,即时发表;而学生可以随时上网阅读教师的反思日记和进行评论。这样,师生的反思和学习时间都不再受制于有限的课堂时空;而且这种交流方式也使学生很有安全感,从而愿意把自己对教师教学和自己的学习感受反馈给教师。同时,blog的即时性也使教师在每一次课后能够及时了解到参与学生对教学的感受、评价和期望,这样教师就可能及时调整教学,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blog的即时回复功能也丰富了师生交流模式。以笔者自身经验为例,在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blog(http://edupsy.bokee.com)上,学生在一个学期里参与教师反思日记讨论情况的统计见下表。
     可以推想,以blog为交流平台,教师撰写反思日记,学生参与评论、发表的言论会同时呈现在教师文章的后面,这样同学们的观点之间又形成了很多学生之间的思想和智慧分享平台,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多向的学习和交流平台,这一点尤其有价值。
  
  三、考虑现实:设计多种方式促进未来教师进行反思
  考虑到学生blog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学校网络使用等现实条件,笔者尝试引导学生通过三种具体方式进行反思,以保证全体学生有条件、恰当地呈现其反思过程和结果。
  1. 个人反思
  课程开始首先阐明基于blog进行反思性实践教学的目的、意义,要求每位同学自备一个反思本。最初几次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一些反思问题,要求学生每次课下作答。比如:在教师发展课程上,可要求学生们做自我性格分析、个人职业倾向和兴趣分析等;教育心理学课程则要求学生做个人学习动机分析、最近一次考试成败归因分析等。随着同学们对于这种教学设计和意图的领会,个人反思本就会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反思日记”,同学们会把自己在本课程甚至其它课程上的一些学习现象和问题随时记录并分析评论,这本身就是逐渐形成良好反思习惯的过程。
  2. 小组反思
  课程开始时让同学们自由结组,4~6名同学建立一个在一个学期内相对稳定的合作学习和反思团队。在第一次课上,让小组合作设计本组的自我展示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本组同学之间充分地了解和交流。然后这一个学期内通过2~3次确定主题(结合课程内容)的小组活动来推进小组同学之间的关系建立。在此基础上,让小组同学之间互评学习状态、小组集体讨论并自评每次活动中本组的学习表现和成败并分析原因,形成书面文字提交全班公开交流。
  3. 集体反思
  通过前面的基本训练,促使班级整体形成一种反思氛围,同学之间都成为相互学习和反思的对象。进一步在教学中引入通过Blog这一信息交流平台和反思工具,设立课程的教学blog。这一方面要求任课教师自己坚持每次课后撰写反思日记,并鼓励未来教师们转换视角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反思进行评价和反馈;另一方面,结合教学安排和评价等,设立包括教学反思、师生对话、才艺展示等多个栏目,并且推动全班同学按照学习专题建立小组学习blog,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建立个人学习blog等。
  上述个人反思和小组反思可以根据学生网络技术水平和学校网络实际条件,直接采用个人blog和小组blog形式来开展。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基于blog的师生信息交流平台,如下图所示。
  
  四、自然生成:未来教师反思能力培养实践中师生角色之反思
  在两年多基于blog平台培养未来教师反思能力的反思性教学实践中,笔者就任课教师和学生(未来教师)的反思角色和行为也有了一定思考。
  首先,任课教师自身具“反思呈现者”和“反思实践者”的双重角色。
  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同类型,基林(Killion)和托德勒(Todnem)1993年曾经提出三种反思类型: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因此教师在计划呈现自己的反思性实践时,应该注意通过“活动中的反思”(自己对于自己教学行为的体察和思考)让学生观察到所发生的行为,这时作为引导学生反思的教师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而后,教师需要再进行“对于活动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分析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事件,并得出用以指导以后行为的结论。这正像有人所言,在反思实践过程中,教师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演员,又是戏剧评论家。
  基于blog平台呈现教师反思性实践的过程,可以说教师自身必然成为“反思实践者”和“反思呈现者”的双重角色。比如笔者曾经通过11次课堂实录如实记载自己每一次上课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以及教学中体察到的问题。此时的教师“我”有意识地呈现自己对于教学的反思过程,是一个反思呈现者角色,呈现的内容应该属于一种“活动中的反思”。同时结合具体教学安排和学习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并结合学生反馈和评价行为,循环进行“对于活动的反思”和“为活动的反思”,此时的教师“我”更加强调反思实践者角色。
  其次,学生(未来教师)的反思角色和反思内容也有两方面。
  在这一教学设计中,学生作为未来教师的反思行为包括两种:一是在教师引导下,以批判眼光去考察自我作为学习主体的行为表现及依据,通过自我分析、小组互评或者集体诊断等方式,不断提高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未来教师既是反思主体,又是反思对象。二是未来教师要转换学生角色,要求自己以教师角色去关注、评价、批判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教学方法等,通过对教师教学的反馈和评价,深入理解和反思教育过程、教学行为、教师角色期待等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反思主体,而教师及教师的教学成为反思对象。
  下面以学生在个人blog 上所写的反思日记为例区分这两种反思行为。
  在另外一张纸上,您让我们写对这节课的参与感受,当时我并不是很理解,回来后我看了您blog上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的文章,论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的几种偏向,我一下明白了您的用意,明白了在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一些问题。(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因为反思日记的促动,延伸到了课下,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到学生对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首先,有些同学抱怨在这种教学情形下,不十分清楚学到了什么,我想这正是由于“意义建构”而忽略了“教学目标”;同时,有的小组提出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老师只是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扮演着提供场所的物质保证者,或者是简单的提出问题,我认为这是建构主义学习中对老师指导作用的忽视;在建构主义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好教师的启发、引导工作呢?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又该怎样考虑呢?(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将任课教师教学过程作为反思对象,并在反思基础上提出很有深度的对于建构主义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
  摘自学生个人blog(http://blog.sina.com.cn/u/ 1226265433)
  
  五、结 语
  最近也见有研究者提出,职前阶段关注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意义。比如,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的学者卡明斯基(Kaminski E)认为,发展未来教师反思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未来教师整合作为学习者时所获得的学习经验,提高对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而美国新泽西莱德大学的辛特亚·帕理斯(Cythia Paris)和苏詹·盖斯帕斯(Suzanne Gespass)则认为,未来教师的身份也许更加有利于观察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和以教师为中心的监督之间的不一致,更能体会到在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教师作为教学监督者的权威和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地位以及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因而更加有利于未来教师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对社会文化背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果真如此,职前教师教育阶段更不能错过培养未来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时机。如果我们期望未来教师跻身教学实践时具备一定的反思意识和习惯,就不能回避甚至放弃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在实现此任务上的责任。
  
  参考资料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7
  2 Poner. G. J. Fied. Experience: Methods of Reflective Teaching (2nd edition)[M]. New York: Longman,1989:22
  3 张建伟. 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4)
  4 曲铁华, 冯茁.专业化: 教师教育的理念和策略[J]. 教师教育研究, 2005(1)
  5 刘正伟. 培养反思型教师: 从教育实习开始[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3(5)
  6 廖为海.以反思为中心:美国未来教师培养模式及启示. 基础教育参考,2005(8)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谢建华
其他文献
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于2014年9月16日发布《重奠基础:研究在实现美国梦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报告。报告称,美国如果想保持经济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增加研发经费,改革现有创新体系,并加强政府、大学、私营企业之间的联系。  报告呼吁美国政府将研发经费增加至GDP的3.3%。报告指出,美国的研发投入在过去几年内一直保持在GDP的2.5%~3%的水平,但中国的研发经费却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报告特别呼吁
摘 要:国际教育是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随着近十年来国际教育的不断发展,《2000年海外学生教育服务法》已难以解决澳大利亚国际教育领域中不断涌现出的新问题。2012年7月1日,澳大利亚颁布了修订后的《2012年海外学生教育服务法》。新法以更好地保护海外学生利益,促进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产业发展为主旨,其中海外学生学费保护服务体系的建构,更是集中体现了在共赢中谋求发展的教育领域的法治智慧。  关键词:澳大
[摘 要] 语文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而教师与学生是创造语文校内资源的主力军。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应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入手,不断挖掘与利用语文校内课程资源。  [关键词] 语文课程 校内课程资源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    一、语
据英国广播电视新闻网2014年5月27日报道,英国家长在子女的职业选择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但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家长的观点往往落伍或信息不全面。英国院校联合会(AoC)的调查显示,在2000多名英国中学生中,只有49%的受访者了解就业信息,70%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会接受父母的建议。家长可能会强迫子女选择一些相对传统、稳定的职业,然而,这对青少年的职业发展无益。  AoC委员表示,中学生对各行业的具体内
据新加坡教育部网站2013年7月25日报道,新加坡巴耶利峇美以美女子小学近日开展了职场体验项目,并将其纳入小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课程,旨在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其对职场的认识。  “你的父母靠什么谋生?”2010年,这个问题难倒了一位巴耶利峇美以美女子小学5年级学生,也促使她在自家的面包店里进行了一天的工作体验。学校意识到这一做法的价值,决定将它作为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的一部分。学校负责职场体验项目的李翁虹
近日,英国大学校长联盟(Universities UK)发布2014年大学融资环境系列的第四份报告——《高等教育中的国际学生:英国与竞争者》,聚焦于国际学生。报告分析了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国际市场上国际学生在英国入学的情况,评估了大学课程和经费变化带来的潜在影响。  国际学生对英国高等教育,也对英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他们不仅使大学学术环境和校园生活充满国际氛围,还为英国经济贡献了70多亿英镑
尊敬的瞿会长、各位校长,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与海峡两岸教育界的同仁们相聚在双世遗产地武夷山,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和高兴。在此,我谨代表教育部向本届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来自海峡两岸大学的校长和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筹办本届论坛的主办方、承办方的悉心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海峡两岸的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一家人的认同不断加深,两岸教育的交流合作日益拓展,规模不断扩大,蓬勃发
摘 要:日本立命馆大学(Ritsumeikan University)是一所本部位于日本京都市的私立大学,创立于1900年。“立命馆”取自《孟子·尽心》中的“夭寿不腻,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期望人们在活着的时候努力修身养性、勤奋学习,以待天命,尽到做人的本分,而“立命馆”是指达到这种安身立命目标的地方。立命馆大学以“自由与清新”为建学精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痛鉴于战争的苦难经历,该校确立了
2014年7月15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主持了“发展高等教育”专题会议。他指出,只有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教学机构才受欢迎。1/5的俄罗斯学生在国家重点大学学习,这是个不错的数字,但是俄罗斯必须提高其他大学的教育水平。  梅德韦杰夫说:“最近,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高校现代化,对一些大学的结构进行了重组。在组建研究型大学网络和重点大学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实施了提高大学国际竞争力的规划。我很高兴
摘要:通过对微粒观主要内容的归纳,揭示了微粒观对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作用。分析了苏教版《化学1》的专题1的教材内容、初中阶段微粒观的教学及高中对微粒观的学习要求,提出用微粒观引领专题1教学,通过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微粒观,引导学生基于微观视角分析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帮助学生建构化学核心观念。  关键词:微粒观;化学核心观念;问题设计;专题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