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文学创作的日益繁荣,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一些超常语言形式也开始在文学作品中崭露头角,诸如词语的超常搭配(如副词修饰名词)、句法成分的超常组合以及句式的超常搭配等等。本文主要探讨超常的句法组合,这种组合指的是句中某个句法成分由多个结构繁复的短语或类似复句的材料组成,并且中间没有语音停顿。如“我们天天的月月的年年的不知忍了多少气吞了多少声多少次隐瞒了自己多少次扭曲了自己。”该句谓语的前半部由两个动宾短语组成,后半部由两个状中短语组成。各短语本可以分成几个短句,但却糅合到了一个句子当中。近年来,这种用法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极少数作家甚至非常喜欢,并在其作品中大量使用。因其语用价值独特,这种用法已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一、表现形式
超常句法组合从其表现形式来看,可分为词语的组合,短语的组合以及类似复句的组合三类。
(一)词语的组合
这种组合往往将多个意义上有一定联系的词语罗列在一起组成某个句法成分。如:
(1)谁规定人生的最高境界必须是出人头地叱咤风云花团锦簇前呼后拥了!(王海鸰《中国式离婚》)
(2)然后她到达了找到了误会了迷失了失落了错过了他要去的地方。(王蒙《来劲》)
(3)妻子说:“是啊,是啊,我们都老了,你们他们她们它们也都老了,老了又怎么样呢?”(王蒙《尴尬风流》)
例句(1)由四个成语罗列在一起组成句子的宾语。其语用价值在于一口气列出世俗理解中人生最高境界的各种表现形式,然后对其进行反驳。它宣泄了作者对所谓最高境界的反感情绪。
例句(2)按时间先后罗列了一系列动词作全句的谓语中心。该句将本需分化成多个小句的内容压缩在一个句子当中,使全句变得十分精练。
例句(3)将表复数的人称代词列在一起,在句中作主语,这一主语将世间一切生物都包含在内,却又比单纯用“所有生物”显得新颖。
(二)短语的组合
这种组合由一系列结构相同或略有差异的短语组合而成,在句中充当某个句法成分。如:
(4)文件下达后,合社职工皆放下手中一切事情,比如写小说写报告文学采访名流到风景区开会旅行结婚休假探亲住院疗养送儿子去北京上大学诸如此类。 (方方《白驹》)
(5)我们天天的月月的年年的不知忍了多少气吞了多少声多少次隐瞒了自己多少次扭曲了自己。(梁晓声《自白》)
(6)连他咳嗽和打哈欠的声音也使老王敬死服死愧死,至于想到人家的地位权势责任,老王更是无地自容,……(王蒙 《尴尬风流》)
(7)他觉得我们这一辈子太窝囊太老实太谦虚太胆小太退缩太保守太吝啬太不懂得享受太不懂得为自己谋一点福利了。(同上)
(8)这样的学习同时也是对于制造苦难制造不义嫉贤妒能动不动欲置人于死地的坏人的最好回答。(王蒙《我为什么没有自杀》)
例句(4)将多个动宾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等组合在一起,对前面所说的“手中一切事情”作了详尽的诠释,具有讽刺性的是大多与本职工作无关,从而表现了作者的嘲讽情绪。
例句(5)列举了多个联合短语,在句中作谓语,从时间上、内容上、方式上展示了“我们”屈辱的生存状态。
例句(6)将三个中补短语组合在一起,揭示了“老王”的情感状态。
例句(7)将九个偏正短语组合在一起,展示主人公“老王”对自己的全面评价。
例句(8)展示给读者的则是一个多层定语,从方式、原因、程度等角度对“坏人”进行了限定。
(三)类似于复句的组合
此种组合类似于没有标点的复句,他们在句中也只是充当某个句法成分。如:
(9)男女仙人们个个泛祥光腾云驾雾,天南海北语无伦次分不清谁是主讲谁是听众谁抬杠谁谁和谁结盟整个一团迷魂阵。 (航鹰《过街雨掉钢崩儿》)
(10)每日学习精神领会意义自我表态填表格自传集中讨论个别交换意见群众评论核心小组再复议再研究再潜伏下去摸底再调查核实鉴定……累得人人死去活来提心吊胆相互窥探暗中比较并且乐此不疲,都道职称虽是虚荣,评不评皆干一样的活儿。(方方《白驹》)
例句(9)利用一连串类似于分句的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一定差异的组合描绘了人们的醉态。
例句(10)按时间先后描绘了职称评定的全过程,事情的繁杂利用繁复的结构来展现。前半部分是多个动宾短语及多个主谓短语的组合,在句中作谓语;后半部分由词语及短语共同构成补语成分。这些结构添上标点就可改成复句,但作者还是把一大堆材料放到了一个句子中。作者利用这一繁复的结构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职称评定前所有人忙忙碌碌走形式惟恐漏掉一环深怕漏掉自己的焦虑状态。
(四)其他组合形式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形式外,超常句法组合也以其他形式出现,有的类似于分句但没有作为某个句法成分出现,而是作为紧缩句的一部分,有的又表现为抽去句间停顿的句子的组合。如:
(11)她嚼强起来也是一套套的马列主义一套套的造反有理一顶顶的政治帽子。(王蒙《青狐》)
(12)然后挂不上号找不着熟人也就没看病也就不晕了也就打球了游泳了喝酒了作报告了看电视剧了也就根本没有什么颈椎病干脆说就是没颈椎了。(王蒙《来劲》)
(13)天太大。海太阔。人太老。游泳的姿势和动作太单调。胆子和力气太小。舌苔太厚。词汇太贫乏。胆固醇太多。空气太潮湿。牢骚太盛。书太厚。(王蒙《海的梦》)
当然,超常句法组合的表现形式还不止这些,本文只列举了最有代表性的几种。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各自的语用价值却是大同小异的,远远超出了普通句法组合的表达效果。
二、语用价值
这些看似不合常理的句法组合以相似结构反复出现的形式展现在句中,取得了独特的表达效果。从语法角度看,它们可以作主语(如例(3))、谓语(如例(2))、宾语(如例(1))、定语(如例(8))等各种句法成分。从语义角度看,它们能淋漓尽致地揭示句中的施事、受事、与事、方式等等,且手段十分新颖。从语用角度看,它们更深刻地宣泄了情绪(如(4)(5)(7)(10)等),更经济更全面地描述了事态(如(2)(4)(7)等),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
(一) 宣泄情绪
这种超常语言形式的使用并不是要凸显人物性格或者突出矛盾冲突,而是要宣泄某种情绪。如例(1)宣泄了作者对所谓最高境界的反感情绪,例句(5)宣泄了对屈辱生存状态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的情绪,例句(7)宣泄了强烈的懊悔之情,例句(10)宣泄了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厌恶之情。总之,作者往往是通过这种超常语言形式对不愉快的情绪做一次酣畅淋漓的宣泄,让读者也能获得一种被解放的愉悦之感。
(二) 表意精炼
这种超常组合结构紧凑,将繁复的内容糅合到一个句子中,显得十分精炼。如例句(2),利用了数学上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将需重复六次的宾语精简成一个,并且能激发读者的想象,使全句字虽简而意无穷。例句(4)抽去了句中的语音停顿,将句子结构变松散为紧凑。例句(7)将多个形容词有机地组合到一起,从性格、处世方式、后果等方面全方位地对“老王”的一生作了评价,寥寥一语却道尽一生,可谓精练之至。这种句式利用有限的语句传达丰富的信息,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信息承载量,这一点正好符合语言表达求简的发展规律,因此很容易为受众认同。
(三)形式新颖
求新求简是语言发展的内在规律,超常句法组合以其全新的表达形式展现了语言发展的这一规律。其形式的新颖,效果的独特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避免了老套古板的表达方式带给读者的疲惫和厌倦感,使读者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这种超常表达形式还制造出了“陌生化”的效果。“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提倡创作方法的“陌生化”,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事物或现象产生第一次看到时的陌生感、奇特感,从而唤起人们对这一事物或现象的再认识。“陌生化”主要表现为语言形式的陌生和结构形式的陌生。语言层次的“陌生化”即 “选用新鲜的、不落俗套的甚至是不合规范的语言来取代陈词滥调,使语言变得陌生,成为审美的对象。”①超常语言形式正是对“陌生化”理论的实践,以其新颖的表达形式获得了语言符号之外的意义,收到了独特的语用效果。
三、存在的合理性
这种句法组合是原有的语法规则中没有的,但产生以后却没有被当作误用或错用而加以规范,这正是其自身的表达作用被认同的结果。不仅如此,读者还接受、效仿并发展了这一组合。目前,这种超常组合虽然不及“副+名”组合那么普遍,但已有了很大发展,这些,都是其合理性的体现。同时,语言总是在不断地建立规则和不断地突破规则中发展的,超常语言形式突破了原有语法规则,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一)是口语书面显现的结果。
口语不像书面语要经过斟酌和加工,往往是想到哪说到哪,常显得杂乱或啰嗦,有时又会有许多不必要的停顿,但表现强烈情绪时不同,往往一口气说出很长的语句,语速很快又没有语音停顿。超常句法组合正是吸收了口语的这一特点,抽掉了组合成分间的语音停顿,使语句结构紧凑,更适合表现强烈的情绪。同时,口语因为语境的帮助,往往极为简略却不影响信息的传递,超常句法组合借鉴了口语的这一特点,紧缩结构,加大了语句的信息承载量。
(二)是语言的经济机制与发展规律的必然。
上文已经提到,超常句法组合体现了语言求新求简的规律,其实,这也是语言经济机制的内在要求。语言表达追求简洁明快,忌讳重复啰嗦。超常句法组合力求在有限的语词内容纳更多的信息量,或者在信息量相等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传达出作者的情绪,最终达到言简意赅或言虽尽而意无穷的目的。
语言一经确立,总会形成一套规范,语言要发展,又必须突破规范,因此,规范总是阶段性的。语言的意义不在于它本身的封闭性与确定性,而在于它的开放性与可变性。超常句法组合是作家实现语言开放性与可变性的一种努力。每一种超常搭配都是对稳定的语言结构的挑战,它始终在谋求突破既定的语法规则,总是力图解构有限的语言结构。超常搭配是语言反抗自身、超越自身的一种途径。它以积极的、有效的解构否定了语言结构的永恒性,展示了语言的真实面貌。一方面不断地建构,显示出规则的稳定性,一方面不断地解构,显示了规则的可变性。建构与解构的对立统一保证了语言价值的实现,推动了语言的发展。超常组合正好顺应了语言稳中渐变的发展规律。
超常句法组合是语法形式的变异,它在组织方式上突破了原有的规则,是语言运用者对语言形式锤炼、加工的结果,而并非盲目的求新求异,是作家匠心独用的结果,具备独特的语用价值。这种形式出现以后,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也引起了语法研究者的关注。这些语句孤立起来看,或许有人会认为它们不合规范,但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考察,却又是合情合理的。将来,这种超常形式会不会发展为正常形式而被大众所使用,我们将拭目以待。
注释:
①钱汝. “文学性”和“陌生化”[J].外国文学研究,1989,(1).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2]岳立静、黄永红.当代文学作品中的超常语言形式及其语用价值[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4,(4).
[3]姚亚平.当代中国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4]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江佳慧,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
一、表现形式
超常句法组合从其表现形式来看,可分为词语的组合,短语的组合以及类似复句的组合三类。
(一)词语的组合
这种组合往往将多个意义上有一定联系的词语罗列在一起组成某个句法成分。如:
(1)谁规定人生的最高境界必须是出人头地叱咤风云花团锦簇前呼后拥了!(王海鸰《中国式离婚》)
(2)然后她到达了找到了误会了迷失了失落了错过了他要去的地方。(王蒙《来劲》)
(3)妻子说:“是啊,是啊,我们都老了,你们他们她们它们也都老了,老了又怎么样呢?”(王蒙《尴尬风流》)
例句(1)由四个成语罗列在一起组成句子的宾语。其语用价值在于一口气列出世俗理解中人生最高境界的各种表现形式,然后对其进行反驳。它宣泄了作者对所谓最高境界的反感情绪。
例句(2)按时间先后罗列了一系列动词作全句的谓语中心。该句将本需分化成多个小句的内容压缩在一个句子当中,使全句变得十分精练。
例句(3)将表复数的人称代词列在一起,在句中作主语,这一主语将世间一切生物都包含在内,却又比单纯用“所有生物”显得新颖。
(二)短语的组合
这种组合由一系列结构相同或略有差异的短语组合而成,在句中充当某个句法成分。如:
(4)文件下达后,合社职工皆放下手中一切事情,比如写小说写报告文学采访名流到风景区开会旅行结婚休假探亲住院疗养送儿子去北京上大学诸如此类。 (方方《白驹》)
(5)我们天天的月月的年年的不知忍了多少气吞了多少声多少次隐瞒了自己多少次扭曲了自己。(梁晓声《自白》)
(6)连他咳嗽和打哈欠的声音也使老王敬死服死愧死,至于想到人家的地位权势责任,老王更是无地自容,……(王蒙 《尴尬风流》)
(7)他觉得我们这一辈子太窝囊太老实太谦虚太胆小太退缩太保守太吝啬太不懂得享受太不懂得为自己谋一点福利了。(同上)
(8)这样的学习同时也是对于制造苦难制造不义嫉贤妒能动不动欲置人于死地的坏人的最好回答。(王蒙《我为什么没有自杀》)
例句(4)将多个动宾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等组合在一起,对前面所说的“手中一切事情”作了详尽的诠释,具有讽刺性的是大多与本职工作无关,从而表现了作者的嘲讽情绪。
例句(5)列举了多个联合短语,在句中作谓语,从时间上、内容上、方式上展示了“我们”屈辱的生存状态。
例句(6)将三个中补短语组合在一起,揭示了“老王”的情感状态。
例句(7)将九个偏正短语组合在一起,展示主人公“老王”对自己的全面评价。
例句(8)展示给读者的则是一个多层定语,从方式、原因、程度等角度对“坏人”进行了限定。
(三)类似于复句的组合
此种组合类似于没有标点的复句,他们在句中也只是充当某个句法成分。如:
(9)男女仙人们个个泛祥光腾云驾雾,天南海北语无伦次分不清谁是主讲谁是听众谁抬杠谁谁和谁结盟整个一团迷魂阵。 (航鹰《过街雨掉钢崩儿》)
(10)每日学习精神领会意义自我表态填表格自传集中讨论个别交换意见群众评论核心小组再复议再研究再潜伏下去摸底再调查核实鉴定……累得人人死去活来提心吊胆相互窥探暗中比较并且乐此不疲,都道职称虽是虚荣,评不评皆干一样的活儿。(方方《白驹》)
例句(9)利用一连串类似于分句的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一定差异的组合描绘了人们的醉态。
例句(10)按时间先后描绘了职称评定的全过程,事情的繁杂利用繁复的结构来展现。前半部分是多个动宾短语及多个主谓短语的组合,在句中作谓语;后半部分由词语及短语共同构成补语成分。这些结构添上标点就可改成复句,但作者还是把一大堆材料放到了一个句子中。作者利用这一繁复的结构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职称评定前所有人忙忙碌碌走形式惟恐漏掉一环深怕漏掉自己的焦虑状态。
(四)其他组合形式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形式外,超常句法组合也以其他形式出现,有的类似于分句但没有作为某个句法成分出现,而是作为紧缩句的一部分,有的又表现为抽去句间停顿的句子的组合。如:
(11)她嚼强起来也是一套套的马列主义一套套的造反有理一顶顶的政治帽子。(王蒙《青狐》)
(12)然后挂不上号找不着熟人也就没看病也就不晕了也就打球了游泳了喝酒了作报告了看电视剧了也就根本没有什么颈椎病干脆说就是没颈椎了。(王蒙《来劲》)
(13)天太大。海太阔。人太老。游泳的姿势和动作太单调。胆子和力气太小。舌苔太厚。词汇太贫乏。胆固醇太多。空气太潮湿。牢骚太盛。书太厚。(王蒙《海的梦》)
当然,超常句法组合的表现形式还不止这些,本文只列举了最有代表性的几种。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各自的语用价值却是大同小异的,远远超出了普通句法组合的表达效果。
二、语用价值
这些看似不合常理的句法组合以相似结构反复出现的形式展现在句中,取得了独特的表达效果。从语法角度看,它们可以作主语(如例(3))、谓语(如例(2))、宾语(如例(1))、定语(如例(8))等各种句法成分。从语义角度看,它们能淋漓尽致地揭示句中的施事、受事、与事、方式等等,且手段十分新颖。从语用角度看,它们更深刻地宣泄了情绪(如(4)(5)(7)(10)等),更经济更全面地描述了事态(如(2)(4)(7)等),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
(一) 宣泄情绪
这种超常语言形式的使用并不是要凸显人物性格或者突出矛盾冲突,而是要宣泄某种情绪。如例(1)宣泄了作者对所谓最高境界的反感情绪,例句(5)宣泄了对屈辱生存状态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的情绪,例句(7)宣泄了强烈的懊悔之情,例句(10)宣泄了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厌恶之情。总之,作者往往是通过这种超常语言形式对不愉快的情绪做一次酣畅淋漓的宣泄,让读者也能获得一种被解放的愉悦之感。
(二) 表意精炼
这种超常组合结构紧凑,将繁复的内容糅合到一个句子中,显得十分精炼。如例句(2),利用了数学上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将需重复六次的宾语精简成一个,并且能激发读者的想象,使全句字虽简而意无穷。例句(4)抽去了句中的语音停顿,将句子结构变松散为紧凑。例句(7)将多个形容词有机地组合到一起,从性格、处世方式、后果等方面全方位地对“老王”的一生作了评价,寥寥一语却道尽一生,可谓精练之至。这种句式利用有限的语句传达丰富的信息,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信息承载量,这一点正好符合语言表达求简的发展规律,因此很容易为受众认同。
(三)形式新颖
求新求简是语言发展的内在规律,超常句法组合以其全新的表达形式展现了语言发展的这一规律。其形式的新颖,效果的独特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避免了老套古板的表达方式带给读者的疲惫和厌倦感,使读者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这种超常表达形式还制造出了“陌生化”的效果。“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提倡创作方法的“陌生化”,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事物或现象产生第一次看到时的陌生感、奇特感,从而唤起人们对这一事物或现象的再认识。“陌生化”主要表现为语言形式的陌生和结构形式的陌生。语言层次的“陌生化”即 “选用新鲜的、不落俗套的甚至是不合规范的语言来取代陈词滥调,使语言变得陌生,成为审美的对象。”①超常语言形式正是对“陌生化”理论的实践,以其新颖的表达形式获得了语言符号之外的意义,收到了独特的语用效果。
三、存在的合理性
这种句法组合是原有的语法规则中没有的,但产生以后却没有被当作误用或错用而加以规范,这正是其自身的表达作用被认同的结果。不仅如此,读者还接受、效仿并发展了这一组合。目前,这种超常组合虽然不及“副+名”组合那么普遍,但已有了很大发展,这些,都是其合理性的体现。同时,语言总是在不断地建立规则和不断地突破规则中发展的,超常语言形式突破了原有语法规则,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一)是口语书面显现的结果。
口语不像书面语要经过斟酌和加工,往往是想到哪说到哪,常显得杂乱或啰嗦,有时又会有许多不必要的停顿,但表现强烈情绪时不同,往往一口气说出很长的语句,语速很快又没有语音停顿。超常句法组合正是吸收了口语的这一特点,抽掉了组合成分间的语音停顿,使语句结构紧凑,更适合表现强烈的情绪。同时,口语因为语境的帮助,往往极为简略却不影响信息的传递,超常句法组合借鉴了口语的这一特点,紧缩结构,加大了语句的信息承载量。
(二)是语言的经济机制与发展规律的必然。
上文已经提到,超常句法组合体现了语言求新求简的规律,其实,这也是语言经济机制的内在要求。语言表达追求简洁明快,忌讳重复啰嗦。超常句法组合力求在有限的语词内容纳更多的信息量,或者在信息量相等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传达出作者的情绪,最终达到言简意赅或言虽尽而意无穷的目的。
语言一经确立,总会形成一套规范,语言要发展,又必须突破规范,因此,规范总是阶段性的。语言的意义不在于它本身的封闭性与确定性,而在于它的开放性与可变性。超常句法组合是作家实现语言开放性与可变性的一种努力。每一种超常搭配都是对稳定的语言结构的挑战,它始终在谋求突破既定的语法规则,总是力图解构有限的语言结构。超常搭配是语言反抗自身、超越自身的一种途径。它以积极的、有效的解构否定了语言结构的永恒性,展示了语言的真实面貌。一方面不断地建构,显示出规则的稳定性,一方面不断地解构,显示了规则的可变性。建构与解构的对立统一保证了语言价值的实现,推动了语言的发展。超常组合正好顺应了语言稳中渐变的发展规律。
超常句法组合是语法形式的变异,它在组织方式上突破了原有的规则,是语言运用者对语言形式锤炼、加工的结果,而并非盲目的求新求异,是作家匠心独用的结果,具备独特的语用价值。这种形式出现以后,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也引起了语法研究者的关注。这些语句孤立起来看,或许有人会认为它们不合规范,但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考察,却又是合情合理的。将来,这种超常形式会不会发展为正常形式而被大众所使用,我们将拭目以待。
注释:
①钱汝. “文学性”和“陌生化”[J].外国文学研究,1989,(1).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2]岳立静、黄永红.当代文学作品中的超常语言形式及其语用价值[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4,(4).
[3]姚亚平.当代中国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4]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江佳慧,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