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说“佛系心态”?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行至年末,微信朋友圈被“佛系”这个网络热词刷屏了。“佛系”跟宗教没有什么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表达一种“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心态”。你对“佛系心态”有怎样的看法?写一篇文章,对此加以评说。
  【注意】
  1.题目自拟。2.不得少于800字。3.不得抄袭、套作。
  莫让“佛系”遮望眼
  ◎陈安妮 浙江省柯桥中学高二(1)班
  兰德先生有言:“我与谁也不争,和谁争我也不屑……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他的从容淡泊令人欣羡、敬佩,但时下人们却将这种“不争”演变为一场生活心态的浪潮,让人啼笑皆非。我以为,需要谨慎辨析“佛系心态”,切莫以“佛系”之名,行“懒惰”之实。
  誠然,“佛系心态”的出现有其合理之处,快节奏的生活,鸡汤、毒鸡汤、丧文化的泛滥,无所不在的压力,让本该青春飞扬的90后疲乏、困窘、厌倦,被迫转向“佛系”,这些都事出有因,情有可原。而且“佛系心态”并没有妨害他人,影响别人,加以鞭挞、斥责肯定有失偏颇。
  然而,问题的另一方面是,“佛系心态”平庸、懒怠。试想,“佛系青年”染了暮气,就失了朝气;“佛系”购物维权意识淡薄;“佛系心态”在公共事务中,只会让恶人变本加厉,逐渐嚣张。
  何以“佛系心态”能在如今大行其道呢?
  窃以为,安逸的生活腐蚀了他们的进取之心,“甘脆肥醲,腐肠之药”,从小在物质富足的环境中成长,父辈的奋斗反而让他们安享其成。“经验的无法传承,始终是人类社会最教人灰心的事实。”卡尔维诺一针见血,当代人不懂得“暴霜露,斩荆棘”之艰辛创业,在安乐窝里谈“佛系”,在求不得处谈不争,岂不可笑?
  如是我言,莫让“佛系”蜕变为“懒系”,摆脱似是而非的“佛系”,方能成器!
  《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古往今来,纵使有“没有丝毫奋斗的痕迹”的尼采,据木心调查,也能发现笔记本上的密密麻麻的笔记和心得。大多英才,皆心怀高志,勤以养德成才。
  君不见仲尼即便身处“陈蔡之厄”,仍不忘天命所在,弦歌不绝;君不见子瞻虽然被贬海南,却仍然补注《周易》;君不见乔布斯离职多年,却仍能强势归来;君不见钟扬教授援藏十六载,最终铸就超亮种子殿堂。他们身处困境,原本可以“理直气壮”地宣扬“佛系心态”,然而,他们拒绝了“佛系”:仲尼得以走出困厄,走向远古;乔布斯得以高海拔崛起,改变世界;钟扬得以成就情怀与梦想。可见,拒绝“佛系”,方能成器,切莫让“佛系”遮蔽双眼。
  反观当今社会,我们可喜地看到有许多陈独秀所谓“刃新发于硎”的青年不染“佛系”之懒怠。从“冰花男孩”到“罗德学者”李雨晗,从希望工程背后的摄影师解海龙到“大眼睛”女孩回报社会,我们可见他们蓬勃的朝气,有“佛系”之从容,却无“佛系”之怠惰,他们是力争上游的少年,是心怀天下的青年,让我们看到朝气蓬勃的未来。
  佛道互补,自古有之,若能以从容大度的佛心道骨,立经世致用之志向,莫让“佛系”遮蔽双眼,迷惑心智,必能达到“少年强、则国强”之欣欣向荣的气象。
其他文献
一篇小说,在阅读之后,我们总会追问其主题:这篇小说在表达什么。主题,乃是一篇小说的精髓,是小说的心。我们阅读小说往往要透过外在的因素来洞察那颗深藏于内的心,看清了这颗心,我们才可以说,对此篇小说有所了解和感悟。  然而小说的主题难以直接得到,就像盐溶于水,虽咸味無处不在,但盐的形状却无迹可寻。所以,当我们要分析和鉴赏小说主题时,就必须要学会看“心”:从小说的要素中看出小说的“心”来。一般来说,可以
期刊
以往教《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总是把它上到“控诉了军国主义教育对德国青少年的毒害”这一主题就终结了。这次上课,我细品了文章的最后一句:  “牛奶,”我喃喃地说……  我贴着此刻人物的内心去思考:这个之前一直怀疑所处环境是自己母校但是又一直推翻自己怀疑的中学生,当看到自己残缺的身体的那时那刻,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他如何看待自己这三个月的过往?还有让我更好奇的是,他最终是否“觉醒”了呢?  19
期刊
[文 题 展 示]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5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是看报纸、看电影、玩手机和聊天的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对此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
期刊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7年11月12日,由马云担纲男一号的电影短片《功守道》上线,引发媒体与网友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该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太极的故事:一日马师傅(马云饰演)走在大街上,见到绿草红花掩映间有“华山”二字。他双目微合,开始了与各大武林高手的巅峰对决。这部时长仅22分钟的短片,汇集了文章、李连杰、王菲、洪金宝、吴京、甄子丹、邹市明、朝青龙、托尼·贾等众多明星,上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河南省实验中学教师顾少强的辞职信)  “世界那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重慶万州上海中学牟海荣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想去‘看世界’,没有那么无趣和功利。”(《钱江晚报》评论员戎国强)  对于以上言论,你有怎样的看法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文体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
期刊
近几年高考作文,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关联思维”。从提供的材料看,主要有三类:一是关键词、名言或事例的组合;二是基于一个话题或一种现象呈现不同的看法;三是观点句中包含并列、条件、因果、转折等逻辑关系。实质是要求学生能够把握彼此之间的关系来深度分析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能够展开基于“关联”的自我思辨。而从学生审题立意的现状看,普遍存在着割裂关系或流于表层关系的思维问题。只有明辨关系,才能精准立意,下面我
期刊
叙述人称是叙述的立足点或观察点,即作者站在什么位置,从哪个角度去叙述人物、事件,用什么身份、口气叙述。  叙述人称以人称代词作为区分标准,可以分为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我(我们)”直接出现,且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在虚构性文章中代替作者叙述。第二人称叙述,“你(你们)”指代读者,作为听众听作者叙述,也可以指代文中的人物,作为对象被作者叙述。第三人称叙述,作者隐去自
期刊
《西厢记》(原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王实甫创作的元杂剧。写的是书生张珙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普救寺一见钟情,却不能亲近。恰逢叛将围寺,索要莺莺。张珙在老夫人亲口许婚后,依靠朋友帮助解除了这场危难,不料老夫人竟违约赖婚。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崔张二人冲破礼教的束缚,私下结为夫妻。老夫人无可奈何,但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逼迫张生进京考取功名,否则不许两人成亲。张生只得与莺莺分别,进京应试并高中
期刊
自浙江省《2016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规定高中生要会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以来,论述文就真正进入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视野。论述文以阐释、议论、论辩为主要特征,要求有概括性、有思辨力,能鲜明有力地表达观点。  教育部今年刚刚印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则进一步明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要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新课标专
期刊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曾在《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花树写之。”这两句话通俗地说就是,山的神采韵味难以直接描写,就写山间的烟雾、空中的云霞;春天的神采韵味不好直接描写,就写春天里的花草树木。这种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使主要对象鲜明突出,从而使文章产生夺人眼球的感染力的艺术手法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烘托”。  “烘托”并不等同于“烘云托月”。“烘云托月”源自画家笔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