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2月15日发行的一套6枚的《京剧丑角》邮票,是我国发行的京剧系列邮票的第三套。胶两套分别是1980年1月25日发行的一套8枚的T.45《京剧脸谱》和1983年7月20日发行的一套8枚的T.87《京剧旦角》邮票。
京剧的历史和名称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一个流行于全国各地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北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没调的西皮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反二簧”)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家》等。
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生行是京剧里扮演男性角色的一个行当。其中包括老生(又叫“须生”、“胡子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旦行是扮演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成青衣、花旦、花衫、武旦、老旦、彩旦等门类。净行俗话叫“花脸”,因为其脸上勾画着一些彩色的脸谱;一般扮演的都是男性角色,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大类;从前,还有红净,现在已与红生合并。丑行又叫“小花脸”,或“三花脸”。因为凡是丑行都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块粉块。在丑行中,有的是扮演阴险狡猾的角色,有的是扮演机警、正直、善良的角色。传统戏里,一般社会地位不高的劳动人民如渔夫、农夫、更夫、差役等,多由丑行来演。丑行又分文丑、武丑两大类。
京剧的脸谱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来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义烈,如关羽、姜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京剧脸谱的勾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
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 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京剧服装的艺术特点
京剧的服装以古代日常生活的服装为基础,经过很多艺术家的提炼、概括、美化、装饰、形成了一整套类型化(或者说是程式化)的专用服装。这种服装的概括能力相当强,使用范围也很广。
京剧服装的第二个特点是不受季节的限制。在京剧里,剧情所规定的季节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反映出来的。
京剧服装的样式主要是根据明代的服装设计的。京剧服装可以说是为表演服务的,再进一步甚至可以说京剧服装基本上是一种舞蹈服装,也就是演员运用舞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辅助工具。京剧服装的美学观点和设计原则要求能让舞台动作复杂化,加大舞蹈动作的幅度,延伸舞蹈动作的内涵意义。
《京剧丑角》邮票上的故事
汤勤是京剧《审头刺汤》中的人物,在丑行中属文丑。该剧讲述的是明朝嘉靖年间,太仆寺卿莫怀古曾于风尘中提拔裱褙汤勤,并将其荐于当时权盛一时的严世蕃。汤勤谋占莫怀古之妾雪艳,撺掇严世蕃向莫家索取家藏古玉杯“一杯雪”。莫怀古以赝品献给严世蕃。严世蕃得到古玉杯后,不知是假,非常高兴,并升莫怀古为太常。但汤勤认得杯的真假,将真相告之严世蕃。严世蕃非常愤怒,命人到莫府搜取真杯。莫府仆人莫成将真杯藏起来,杯没被搜走。莫怀古害怕再被严世蕃逼交古玉杯,于是弃官逃走。而严世蕃却在朝上上本弹劾莫怀古并派人追拿他,在蓟州将莫怀古拿获,并命蓟州总镇戚继光就地将莫斩首。戚继光欲救莫怀古但无计,莫府仆人莫成与其主人长相极似,愿舍身救主,莫怀古因而得机逃往古北口。戚继光将莫成斩首后,将人头送到京城,但又被汤勤识破。锦衣卫陆炳奉旨调查,并将戚继光拘捕。严世蕃令汤勤会审,陆炳拟断为真,汤勤坚持为假;陆由雪艳暗示,看破汤意在得雪,又思开脱戚继光,乃佯将雪艳断与汤勤为妾,汤乃不究。洞房中雪艳刺死汤勤,报仇后自刎。
刘利华是京剧《三岔口》中的人物,在丑行中属武丑。宋时,三关上将焦赞打死奸臣王钦若的女婿谢金吾,被发配沙门岛;元帅杨延昭命任堂惠暗地保护。焦同解差夜宿三岔口店中,任跟踪前来,同住店中。店主刘利华疑任暗害焦赞,于深夜潜入任之屋中欲杀他;在黑暗中二人展开激烈格斗,焦赞闻声赶来参战。后刘妻取来灯火,大家道明详情,始知误会。
高力士是京剧《贵妃醉酒》中的人物,在丑行中属文丑。该剧是一出梅派名剧。剧情讲述的是:大唐天宝盛世,骄宠后宫的贵妃杨玉环,在御花园中设下酒宴,等候玄宗李隆基散朝后前来一同欢饮。不料,玄宗转驾到梅妃宫中。杨贵妃闻讯大为愠怨,备感失落,命高力士侍饮,于是纵酒自遣忧怀,以至醉意渐深。
蒋干是京剧《群英会》中的人物,在丑行中属文丑。剧情讲述的是:三国时,曹操平定中原之后,统军八十余万。沿江而下,意在扫灭夏口的刘备和东吴的孙权。为共抗曹操大军,孙权与刘备两军联合。诸葛亮奉命来吴,与周瑜参赞军务,协办破曹。周瑜嫉妒诸葛亮,数次谋杀未果。周瑜的旧友蒋干自曹操军中过江来访,周瑜测知其来说降之意,筵饮间,立下禁谈军事之约,并作伪书,使蒋干中计。蒋干盗书回见曹操,曹操怒杀水军头领,正中周瑜计策。
杨香武是京剧《三盗九龙杯》中的人物,在丑行中属武丑。剧情讲述的是:清圣祖(玄晔)出猎遇虎,镖客黄三太镖打猛虎,圣祖赐以黄马褂。绿林好汉杨香武不服,入宫盗出九龙玉杯。圣祖命黄三太访缉。黄三太借祝寿为名,邀各路江湖好汉至府,并询问玉杯下落。杨香武挺身自承,但杯又被人盗去,辗转于金翅大鹏周应龙之手,杨香武往讨,周应龙大怒,赌约盗杯,届期周应龙亲自守杯。杨香武无计,乃用熏香迷倒周妻,缚之以惑周。周应龙闻声率众出视,杨香武乘机盗杯而去。周应龙追赶,为黄三太击退。
时迁是京剧《时迁盗甲》中的人物,在丑行中属武丑。剧情讲述的是:北宋时,权臣高俅因其弟高濂被梁山好汉所杀,为报此仇,便力保呼延灼、韩滔、彭王巳率军同攻水泊梁山。呼延灼用连环马,大败梁山好汉。为破连环马,汤隆向宋江推荐徐宁,因其善用的钩镰枪可破此马。宋江采纳了汤隆的建议,由军师吴用授计于时迁,派他入东京盗取徐宁祖传之雁翎甲,并使汤隆赚徐宁至梁山。在梁山好汉的劝解下,徐宁加入水泊梁山。徐宁教梁山兵丁使用钩镰枪,宋江因而大破连环马,打败呼延灼。
小资料:哑剧和马戏中的丑角
丑角在哑剧和马戏中是人们熟悉的喜剧人物,它以独特的化装、服装、滑稽可笑的举动和插科打诨著称,其目的是逗引人们捧腹大笑。与传统的小丑和宫廷弄臣不同,丑角通常表演的一套常规技艺具有广泛而生动的幽默感、荒诞的场面和有活力的形体动作特征。盛行于古希腊戏剧中的最早的丑角,是一些头上无毛、脚步笨重的小丑,他们在闹剧和哑剧中扮演次要人物,模仿较严肃的人物的行动,有时接连向观众说些混话。罗马哑剧中也出现过同样的丑角,头戴尖角帽,身穿杂色布片拼凑成的外衣,充当一切恶作剧的目标和同伴演员的嘲弄对象。意大利“即兴喜剧”巡回演出团体在16世纪后半叶某个时期发展的丑角,是所有时代里最著名、最具持久力的丑角之一,如阿乐莱基诺,这个滑稽角色和恶作剧者有时甚至能欺骗魔鬼。17世纪,云游四方的英国演员们还将舞台戏剧丑角介绍到德国,他们中间包括像皮克尔赫林及其同伴穿着的丑角服装,时至今日也几乎没有改变:尺寸过大的鞋、背心和帽子,脖子上围着巨大的宽硬轮状皱领。丑角传统上的白脸化装,据说是由法国丑角皮埃罗采用的。17世纪晚期这一角色第一次出现时,就化装成光头,脸上涂着白粉。最早的马戏丑角当推格里马尔迪,他于1805年在英国首次登台。格里马尔迪扮演的丑角,被亲昵地称为“乔伊”,他特别擅长古典的形体特技以及翻腾摔打和动作激烈、滑稽的跳动等。
京剧的历史和名称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一个流行于全国各地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北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没调的西皮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反二簧”)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家》等。
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生行是京剧里扮演男性角色的一个行当。其中包括老生(又叫“须生”、“胡子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旦行是扮演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成青衣、花旦、花衫、武旦、老旦、彩旦等门类。净行俗话叫“花脸”,因为其脸上勾画着一些彩色的脸谱;一般扮演的都是男性角色,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大类;从前,还有红净,现在已与红生合并。丑行又叫“小花脸”,或“三花脸”。因为凡是丑行都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块粉块。在丑行中,有的是扮演阴险狡猾的角色,有的是扮演机警、正直、善良的角色。传统戏里,一般社会地位不高的劳动人民如渔夫、农夫、更夫、差役等,多由丑行来演。丑行又分文丑、武丑两大类。
京剧的脸谱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来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义烈,如关羽、姜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京剧脸谱的勾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
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 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京剧服装的艺术特点
京剧的服装以古代日常生活的服装为基础,经过很多艺术家的提炼、概括、美化、装饰、形成了一整套类型化(或者说是程式化)的专用服装。这种服装的概括能力相当强,使用范围也很广。
京剧服装的第二个特点是不受季节的限制。在京剧里,剧情所规定的季节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反映出来的。
京剧服装的样式主要是根据明代的服装设计的。京剧服装可以说是为表演服务的,再进一步甚至可以说京剧服装基本上是一种舞蹈服装,也就是演员运用舞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辅助工具。京剧服装的美学观点和设计原则要求能让舞台动作复杂化,加大舞蹈动作的幅度,延伸舞蹈动作的内涵意义。
《京剧丑角》邮票上的故事
汤勤是京剧《审头刺汤》中的人物,在丑行中属文丑。该剧讲述的是明朝嘉靖年间,太仆寺卿莫怀古曾于风尘中提拔裱褙汤勤,并将其荐于当时权盛一时的严世蕃。汤勤谋占莫怀古之妾雪艳,撺掇严世蕃向莫家索取家藏古玉杯“一杯雪”。莫怀古以赝品献给严世蕃。严世蕃得到古玉杯后,不知是假,非常高兴,并升莫怀古为太常。但汤勤认得杯的真假,将真相告之严世蕃。严世蕃非常愤怒,命人到莫府搜取真杯。莫府仆人莫成将真杯藏起来,杯没被搜走。莫怀古害怕再被严世蕃逼交古玉杯,于是弃官逃走。而严世蕃却在朝上上本弹劾莫怀古并派人追拿他,在蓟州将莫怀古拿获,并命蓟州总镇戚继光就地将莫斩首。戚继光欲救莫怀古但无计,莫府仆人莫成与其主人长相极似,愿舍身救主,莫怀古因而得机逃往古北口。戚继光将莫成斩首后,将人头送到京城,但又被汤勤识破。锦衣卫陆炳奉旨调查,并将戚继光拘捕。严世蕃令汤勤会审,陆炳拟断为真,汤勤坚持为假;陆由雪艳暗示,看破汤意在得雪,又思开脱戚继光,乃佯将雪艳断与汤勤为妾,汤乃不究。洞房中雪艳刺死汤勤,报仇后自刎。
刘利华是京剧《三岔口》中的人物,在丑行中属武丑。宋时,三关上将焦赞打死奸臣王钦若的女婿谢金吾,被发配沙门岛;元帅杨延昭命任堂惠暗地保护。焦同解差夜宿三岔口店中,任跟踪前来,同住店中。店主刘利华疑任暗害焦赞,于深夜潜入任之屋中欲杀他;在黑暗中二人展开激烈格斗,焦赞闻声赶来参战。后刘妻取来灯火,大家道明详情,始知误会。
高力士是京剧《贵妃醉酒》中的人物,在丑行中属文丑。该剧是一出梅派名剧。剧情讲述的是:大唐天宝盛世,骄宠后宫的贵妃杨玉环,在御花园中设下酒宴,等候玄宗李隆基散朝后前来一同欢饮。不料,玄宗转驾到梅妃宫中。杨贵妃闻讯大为愠怨,备感失落,命高力士侍饮,于是纵酒自遣忧怀,以至醉意渐深。
蒋干是京剧《群英会》中的人物,在丑行中属文丑。剧情讲述的是:三国时,曹操平定中原之后,统军八十余万。沿江而下,意在扫灭夏口的刘备和东吴的孙权。为共抗曹操大军,孙权与刘备两军联合。诸葛亮奉命来吴,与周瑜参赞军务,协办破曹。周瑜嫉妒诸葛亮,数次谋杀未果。周瑜的旧友蒋干自曹操军中过江来访,周瑜测知其来说降之意,筵饮间,立下禁谈军事之约,并作伪书,使蒋干中计。蒋干盗书回见曹操,曹操怒杀水军头领,正中周瑜计策。
杨香武是京剧《三盗九龙杯》中的人物,在丑行中属武丑。剧情讲述的是:清圣祖(玄晔)出猎遇虎,镖客黄三太镖打猛虎,圣祖赐以黄马褂。绿林好汉杨香武不服,入宫盗出九龙玉杯。圣祖命黄三太访缉。黄三太借祝寿为名,邀各路江湖好汉至府,并询问玉杯下落。杨香武挺身自承,但杯又被人盗去,辗转于金翅大鹏周应龙之手,杨香武往讨,周应龙大怒,赌约盗杯,届期周应龙亲自守杯。杨香武无计,乃用熏香迷倒周妻,缚之以惑周。周应龙闻声率众出视,杨香武乘机盗杯而去。周应龙追赶,为黄三太击退。
时迁是京剧《时迁盗甲》中的人物,在丑行中属武丑。剧情讲述的是:北宋时,权臣高俅因其弟高濂被梁山好汉所杀,为报此仇,便力保呼延灼、韩滔、彭王巳率军同攻水泊梁山。呼延灼用连环马,大败梁山好汉。为破连环马,汤隆向宋江推荐徐宁,因其善用的钩镰枪可破此马。宋江采纳了汤隆的建议,由军师吴用授计于时迁,派他入东京盗取徐宁祖传之雁翎甲,并使汤隆赚徐宁至梁山。在梁山好汉的劝解下,徐宁加入水泊梁山。徐宁教梁山兵丁使用钩镰枪,宋江因而大破连环马,打败呼延灼。
小资料:哑剧和马戏中的丑角
丑角在哑剧和马戏中是人们熟悉的喜剧人物,它以独特的化装、服装、滑稽可笑的举动和插科打诨著称,其目的是逗引人们捧腹大笑。与传统的小丑和宫廷弄臣不同,丑角通常表演的一套常规技艺具有广泛而生动的幽默感、荒诞的场面和有活力的形体动作特征。盛行于古希腊戏剧中的最早的丑角,是一些头上无毛、脚步笨重的小丑,他们在闹剧和哑剧中扮演次要人物,模仿较严肃的人物的行动,有时接连向观众说些混话。罗马哑剧中也出现过同样的丑角,头戴尖角帽,身穿杂色布片拼凑成的外衣,充当一切恶作剧的目标和同伴演员的嘲弄对象。意大利“即兴喜剧”巡回演出团体在16世纪后半叶某个时期发展的丑角,是所有时代里最著名、最具持久力的丑角之一,如阿乐莱基诺,这个滑稽角色和恶作剧者有时甚至能欺骗魔鬼。17世纪,云游四方的英国演员们还将舞台戏剧丑角介绍到德国,他们中间包括像皮克尔赫林及其同伴穿着的丑角服装,时至今日也几乎没有改变:尺寸过大的鞋、背心和帽子,脖子上围着巨大的宽硬轮状皱领。丑角传统上的白脸化装,据说是由法国丑角皮埃罗采用的。17世纪晚期这一角色第一次出现时,就化装成光头,脸上涂着白粉。最早的马戏丑角当推格里马尔迪,他于1805年在英国首次登台。格里马尔迪扮演的丑角,被亲昵地称为“乔伊”,他特别擅长古典的形体特技以及翻腾摔打和动作激烈、滑稽的跳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