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刘永刚: 为上天下地入海的大事造好小零件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love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锻造厂车间,空气里浓郁的机油味、机器运转时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扑面而来。
  这里,就是刘永刚奋斗了36年的地方。
  “你们来的时间正好,要是夏天,里面的热浪根本无法靠近。”或许是常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刘永刚的脸颊发红,与鬓角的白发形成了鲜明对比。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刘永刚开始和我们分享他和同事们的一个个高光时刻。
  2008年9月25日,西南边陲某城市的一家旅馆。
  刘永刚和同事们早早地围坐在电视旁,紧盯着屏幕。这天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重大——神舟七号即将发射。
  “这架飞船上有我们制造的零件!”作为西南铝锻造厂的锻压工人,刘永刚和同事们负责国家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领域关键铝合金部件的生产。
  “3、2、1,点火!”晚上9点10分,电视里传来指挥中心发出的指令。
  随着指令结束,火箭尾端喷出了橘红色的火焰,在巨大的轰鸣声中,飞船缓缓升空……
  “在新的‘战场’,换一种方式保家卫国”
  在车间里的锻压机下,几位年轻师傅正用撬棍翻动着滚烫的金属,手套上沾满了黑色的油渍,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颜色。
  “现在条件算好的了,我们以前都是赤手空拳,被烫伤是常有的事。”刘永刚笑道。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84年。这一年,在前线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刘永刚脱下戎装,被分配至西南铝锻造厂,成为一名普通的锻压工人。
  时至今日,刘永刚还记得刚到工厂时感受到的震撼:“每台锻压机都高达20多米,人站在下面显得特别渺小。”
  不仅如此,机器周围的温度高达400多摄氏度,人哪怕离得再远,但只要在工作间,就会感觉眼珠子直发胀。师傅们常常热得汗流浃背,脸上布满油污。
  “当时我想,今后干活也是这样的话,实在是太辛苦了。”眼前的场景让瘦小的刘永刚有些犯难。
  “别看工作这么辛苦,但我们的产品绝大部分都用在航空航天、兵器等领域,干的都是为上天下地入海作贡献的大事。”一位老师傅擦着汗说。
  刘永刚当即一愣,军人的血性瞬间涌出来,他快步冲进工作间,换上工作服,一头扎进新的“战场”。
  “我18岁参军,上过战场。”正是这段经历,让刘永刚切身感受到国家军工装备存在的差距,“当兵是为了保家卫国,留在这里,我还能为提升国家军工装备作贡献,这是另一种保家卫国的方式!”
  然而,刘永刚没想到,这一留就是36年。哪怕一起进厂的伙伴或离职,或转去其他工种,他也从未动过离开的念头。
  “为上天下地入海的大事,造好每一个小零件”
  上岗后,刘永刚主要负责用撬棍翻动七八十公斤重的锻件,有时甚至要连续工作六七个小时。
  “一天下来手抖得不行,吃饭时筷子都拿不动。”或许是因为当过兵的缘故,刘永刚的身体素质格外好,往往睡上一觉,就能恢复到精力充沛的状态。
  即便如此,繁重的工作也会让人在心底滋生出几分懈怠。
  一次,刘永刚和师傅们一起翻料。时间一长,手上的功夫便不由得慢了半拍。
  默默观察的老师傅沈正树忍不住开了口:“小刘,你知道这些东西是拿来做什么的吗?”
  “听说这些都是要上天下地入海的。”刘永刚答道。
  “没错,这些都是要装到飞机大炮上的。”沈正树说,“如果我们打马虎眼,产品的质量不过关,你说会怎么样呢?”
  沈正树的一番话,让刘永刚如凉水浇头。
  “老一辈的锻压工都能如此认真,我可千万大意不得。要为上天下地入海的大事,造好每一个小零件。”刘永刚暗自要求自己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后来,刘永刚的工作又拓宽到锻压机操作环节。
  和翻料不同,操作锻压机经常要和上千个规格的产品打交道,而且每天生产的产品都不一样,如果不熟悉每一种产品的状态,就会大大增加报废率,浪费生产航空航天、军工装备的材料。
  因此,刘永刚总会提前一个小时到岗,根据订单需求弄明白技术要点,从而避免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师傅好像不用休息。”徒弟刘川打趣道,“我们到车间时他已经在了,下班后他还会待在这里琢磨一天下来得到的數据,看哪部分还能改进。”
  第一个到车间,最后一个离开,是刘永刚工作36年养成的习惯。
  “毫不夸张地说,过去十几二十年,节假日我几乎没有休息过。”刘永刚说。
  艺痴者技必良。付出的大量时间、大量精力造就了刘永刚炉火纯青的技艺——废品率几乎为零,这在行业中堪称奇迹。
  “为国家所需,是我最大的光荣”
  忙碌的刘永刚也会有按下“暂停键”的时候。
  每逢“神舟”系列飞船、“嫦娥”系列卫星、“长征”系列火箭、“天宫”系列目标飞行器升空等重大时刻,刘永刚都会雷打不动地守在电视机前面,观看现场直播,因为其中有他亲手做的零件。
  从“神一”到“神十”,西南铝承担着为运载火箭和航天飞船提供铝合金材料的研制重任。
  刘永刚和同事们锻压的零件,主要应用于火箭推进器连接环件和飞船结构件。
  “最初我不知道这个零件用于哪个位置,只当和平常一样,做到最好。”刘永刚回忆道,“后来知道了,还兴奋了好久。”
  航天工程所需的关键铝合金材料,具有高冶金质量、高性能的技术指标要求及品种规格多、构件尺寸大的特点。
  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锻压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学习能力。
  为准确拿捏一些锻压产品的火候,刘永刚与专业技术人员起早贪黑、连班作业,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有时为了攻克1个技术难题,甚至通宵不合眼。
  这段时光是枯燥的,也是充满挑战和激情的。
  经过上百次反复试验,刘永刚带领团队在突破设备极限的基础上,实现了行业的5项历史性突破,打破了铝加工业的国际技术壁垒。   刘永刚作出的贡献还远不止于此:他先后优化生产操作60余项,参与工艺革新和质量攻关40余项。例如,他独创的“卡环操作法”,彻底解决了产品偏心等难题,成功将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5%以上;他参与的直径10米级铝合金环件研制成功,在国内乃至世界航天领域都属首例,被称作“世界第一整体铝环”。
  “国家在进步,我们也要有更大的进步,这样才能完成国家交付的任务。为国家所需,是我最大的光荣。”刘永刚称。
  “头顶的光环越多,肩扛的责任就越重”
  一晃数十年过去了,曾经轰鸣的厂房依旧喧嚣着,来时的少年已经步入中年,但脸上依旧洋溢着对锻造技艺的执着精神。
  “30多年是怎么走过的,其中酸甜苦辣都有!”从全国技术能手,到入选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拟表彰名单,这些闪着光的荣誉见证着刘永刚的成长。
  锻压工人属于特殊工种,国家规定55岁就可以退休。
  已经57岁的刘永刚却“不肯走”:“头顶的光环越多,肩扛的责任就越重。我想为国家和企业多培养一些后备人才,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给他们。”
  2013年,以刘永刚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西南铝锻造厂成立。
  “师傅教得很细致,我有时候深夜值班,遇到问题就给他打电话,他丝毫没有怨言。”刘川称。
  除了细致,在不少人眼里,刘永刚还是个注重鼓励的“暖男”。
  “这一行是真的苦,有一次我给锻件打完印记,发现自己的手和脸全黑了,当时就觉得很沮丧。”说到这里,刘川红了眼眶,“师傅发现了我的情绪不对,一直在安慰我,如果不是他,我可能早就放弃了。”
  然而,在工作上细致温暖的刘永刚,在家庭里却被打上了“不合格”的标签。
  “陪家人的时间太少了。前几年父亲得了直肠癌,在新桥医院开刀,我都没能经常去陪伴他。兒子的成长,我也极少付出。”刘永刚说。
  缺少陪伴的后果是,儿子不太亲近这个忙碌的父亲。
  “平时父子之间的沟通很少,他有什么都会给他妈妈说,不会给我说。”刘永刚摆了摆手。
  如今,孙女的到来,让这个有些沉闷的家庭多了几分热闹和温馨。
  “看嘛,这是上次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作业。”说罢,刘永刚掏出手机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里,小姑娘扎着马尾,扑闪着大眼睛,嬉笑着给他捶背。
  “目前工作室已培养出3名高级技师、5名技师,我心里也踏实了。”说到这里,刘永刚显得神采奕奕,“以前除了厂里搞活动,我从来没有陪家人出去旅游过。等退休了,我要带着他们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其他文献
在巫溪县,“总管”群体在民间酒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一般由德高望重、群众信任的地方贤达构成。为刹住办酒歪风,巫溪从“总管”入手,把这些农村红白事的“CEO”培养成为文明新风的倡导者。  在接受县政府统一组织的规范培训后,“总管”们有了新使命:深入摸底,对负责区域内的临时性、隐蔽性、分散性违规“整酒”行为进行及时劝导,以身作则,自己带头不“整酒”,既是宣传节俭新风的“文明劝导员”,更是“标杆”。与
武隆区是重庆市旅游大区,以旅游为引领的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超过50%。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游客进不来,住宿、餐饮、交通运输、零售等消费领域严重受创。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就必须破难点、盯重点、强基点,“稳”住经济基本盘,加快“转负为正”,“保”住民生底线,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破难点,夯实社会稳定“基本面”。保社会发展“基本面”,首要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一是保居
【亮點】  基层党组织如何领导基层治理?面对“七八个大盖帽管不住一顶草帽”,“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叫腰腿不来,叫腿腰不来”等现象,基层党组织如何提升自身的组织力?  北京市直面这些顽瘴痼疾,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为抓手,赋予街道和乡镇“吹哨权”,赋予街乡考核职能部门权利,选派街道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一线任“街巷长”,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新路子。  【做法】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个第一次不仅仅是个“时间”概念,更是一个“空间”概念,体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五点要求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清晰地绘就了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也是创建高品质生活最容易忽视却又极为关键的一环。  当前,乡风文明建设虽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但也存在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够、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我的家乡在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一个叫张家湾的小村子里。那里没有旅游景点,没有矿产资源,是一个山高地少的穷山村。父母虽然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但是却鼓励我和兄弟要有走出大山的志气,卖牛卖粮供我们读书。我们兄弟俩通过努力读书,都走出了贫穷的家乡,实现了稳定脱贫。成长经历告诉我,智、志双扶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  2019年9月3日,经主动请缨和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会研究,我从重庆邮电大学来到全市18个深度贫困
最近,在梁平区梁山街道石马山社区,几乎每天都有在职党员前来报到。  “往年只有100多人来报到,现在已经增加到近600人。”党员们高涨的积极性,是石马山社区党委书记伍维权完全没有料到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资源。”  近年来,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梁平区从社区治理的基础工程抓起,以在职党员到居住社区报到为切入点,采取在职党员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服务和社区治
6月23日,巫山县双龙镇微雨濛濛,通往巫山机场的路上云雾缭绕。  巫山县扶贫办干部刘庆环接着电话,讨论着当天的工作——55位致富带头人将从巫山机场出发,去外省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  “现在日子好了,更要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力度,这样才能让双龙飞得更高。”刘庆环笑着说。  松柏苍翠,溪穿峡谷。坐拥“天下绝景”的双龙镇,曾经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从下面看着很美,在上面住着很难。”  如今,脱贫攻坚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进入新时代,要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重庆人社部门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等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服务,努力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撑。  围绕提升能力,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专技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产业发展需要,高质量办好国家级、市级高级研修班
“陈妈妈,最近重庆很热,你尽量不要外出走动,以免中暑。”  “陈妈妈,我给你邮寄了一些土特产,记得去拿哟。”  …………  在重庆市江津区,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每年母亲节,她总会接到“兵儿子”们从四面八方打来的问候电话,她就是“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全国爱国拥军模范”——陈莉萍。  拥军这条路,陈莉萍一走就是34年。  “只要我还能动,就会继续为战士们服务。” 陈莉萍说。  爱兵如子  “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