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次逛书城时,我在儿童读物区流连忘返,对那些绘本爱不释手,但昂贵的价格却让我不敢轻易购买。
这时,我看到一位小女孩拿着一本绘本正津津有味地看着。《妈妈的红沙发》,我特意看了一眼小女孩手中的书。女孩抬头对身边人说:“妈妈,这书很好看。你能给我买一本吗?”妈妈拿起书一看说:“没几个字,这么贵。你都一年级了,还看这么幼稚的书?”女孩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妈妈把女孩带到了教辅区。
是的,绘本很少字,但是,图画也是一种信息,能够领略许多文字无法体会到的愉悦感。
从这件事中,我发现,大部分父母对于绘本的认识有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1:绘本只适合低幼儿童阅读
许多父母认为绘本太幼稚,上小学后根本没有必要去看。这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优秀的绘本不仅适合孩子,也适合父母阅读,目前也已经有小学老师开始把绘本阅读引入课程,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像《爷爷一定有办法》、《爱心树》、《幸福的大桌子》、《小恩的秘密花园》等等,都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绘本。
误区2:绘本不就是图画册吗?
有些父母说:“书,我们家有的是,《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等等,绘本嘛,不就是有几幅图画吗?”其实,图与图是不一样的。就像大家所知的,童话也是名家写得好,绘本自然也是大师级手绘才有艺术性。目前许多的幼儿图书,其中的插图要么与内容毫无关联,仅仅为了装饰页面;要么采用电脑制作,画面毫无美感。这样的图书,对于孩子审美意识及观察能力的提高完全没有帮助。
误区3:孩子只爱听故事,不爱看书
有些妈妈认为,我的孩子只爱听我讲故事,亲子阅读嘛,所以就没有必要再看绘本了。其实,低龄孩子爱听故事,一是在享受妈妈陪伴的过程,二是在聆听语音起伏的变化,而对于故事本事,脑海中却很难有完整的画面感。而绘本则是阅读的一个桥梁,孩子对轮廓、形状、色彩都非常敏感,绘本能够帮助孩子在脑海当中建立起动态情节发展,提高孩子想象力及艺术修养。
误区4:书看过一遍就好了
有些父母认为,书看过一遍就好了,没有必要经常给孩子重复。而事实上,重复本身就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因此,对于孩子喜欢的绘本,往往会要求父母一遍又一遍地讲,从而理解得一次比一次深刻。因此,每一次的阅读都不会是无意义的,这种意义就在于孩子享受的快乐,从而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回想起书店女孩被妈妈带走的情景,我特别后悔当时没能冲上去,对那位妈妈说:“当今社会,不会阅读的孩子特别吃亏,不会从书籍中去汲取精神养料的人,更为吃亏。让孩子爱上绘本,爱上阅读,成为一位内心丰富的人,远比课堂上多争一分两分,意义长远得多。”
这时,我看到一位小女孩拿着一本绘本正津津有味地看着。《妈妈的红沙发》,我特意看了一眼小女孩手中的书。女孩抬头对身边人说:“妈妈,这书很好看。你能给我买一本吗?”妈妈拿起书一看说:“没几个字,这么贵。你都一年级了,还看这么幼稚的书?”女孩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妈妈把女孩带到了教辅区。
是的,绘本很少字,但是,图画也是一种信息,能够领略许多文字无法体会到的愉悦感。
从这件事中,我发现,大部分父母对于绘本的认识有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1:绘本只适合低幼儿童阅读
许多父母认为绘本太幼稚,上小学后根本没有必要去看。这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优秀的绘本不仅适合孩子,也适合父母阅读,目前也已经有小学老师开始把绘本阅读引入课程,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像《爷爷一定有办法》、《爱心树》、《幸福的大桌子》、《小恩的秘密花园》等等,都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绘本。
误区2:绘本不就是图画册吗?
有些父母说:“书,我们家有的是,《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等等,绘本嘛,不就是有几幅图画吗?”其实,图与图是不一样的。就像大家所知的,童话也是名家写得好,绘本自然也是大师级手绘才有艺术性。目前许多的幼儿图书,其中的插图要么与内容毫无关联,仅仅为了装饰页面;要么采用电脑制作,画面毫无美感。这样的图书,对于孩子审美意识及观察能力的提高完全没有帮助。
误区3:孩子只爱听故事,不爱看书
有些妈妈认为,我的孩子只爱听我讲故事,亲子阅读嘛,所以就没有必要再看绘本了。其实,低龄孩子爱听故事,一是在享受妈妈陪伴的过程,二是在聆听语音起伏的变化,而对于故事本事,脑海中却很难有完整的画面感。而绘本则是阅读的一个桥梁,孩子对轮廓、形状、色彩都非常敏感,绘本能够帮助孩子在脑海当中建立起动态情节发展,提高孩子想象力及艺术修养。
误区4:书看过一遍就好了
有些父母认为,书看过一遍就好了,没有必要经常给孩子重复。而事实上,重复本身就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因此,对于孩子喜欢的绘本,往往会要求父母一遍又一遍地讲,从而理解得一次比一次深刻。因此,每一次的阅读都不会是无意义的,这种意义就在于孩子享受的快乐,从而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回想起书店女孩被妈妈带走的情景,我特别后悔当时没能冲上去,对那位妈妈说:“当今社会,不会阅读的孩子特别吃亏,不会从书籍中去汲取精神养料的人,更为吃亏。让孩子爱上绘本,爱上阅读,成为一位内心丰富的人,远比课堂上多争一分两分,意义长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