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药配方配合西药多潘立酮进行治疗,另选取同期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多潘立酮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药配方
引言: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a,F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具有消化不良症状,而无明显的胃肠道粘膜组织损伤或结构异常,无器质性病变,部分病人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上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因素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另外,胃十二指肠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神经激素因素等在FD发病中的作用难以定论,推测其发病是上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医对于本病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有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我国传统特色中医治疗方法,特别是中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上取得了独特的疗效。文章对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简要概述,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5月门诊收治的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病情诊断符合1.2诊断标准。将120例确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20-58岁,平均39.5岁,病程8个月-8年,平均病程4.3年;观察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1-60岁,平均40.2岁,病程9个月-8年,平均病程4.6年。两组患者例数、性别比例、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FD诊断标准
(1)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反酸、烧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持续或间断>6个月(间断者要求在近6个月内症状发生次数超过1/3的时间);(2)内镜检查未发现食管、胃及十二指肠明显的炎症、糜烂、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既往内镜或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也无上述情况记载;腹部B超排除肝、胆、胰、脾器质性病变。以上符合1991年Heading的标准。
治疗方法
观察组:以黄芪15g,柴胡9g,白芍15g,炒枳壳15g,党参20g,厚朴12g,陈皮6g,茯苓10g,白术12g,生山楂10g,炙甘草6g为基本方,根据中医辨证分析的结果,根据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胃阴不足等具体病状加入适量太子参、半夏、砂仁、生地等药材,一天1剂,水煎分两次服,临床可随证加减;同时给予多潘立酮片(商品名:吗叮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多潘立酮片10mg,每日3次。
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或改善在3级以上,异常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保持2个月以上不再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减少或改善在2级以上,异常指标明显改善;好转:症状、体征减轻或改善在1级以上,异常指标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及异常指标均无好转。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及Ridit检验。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对比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60 35 22 3 95%
对照组 60 26 26 8 86.7%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有过消化不良的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或持续的上腹部疼痛,进食后腹胀,恶心呕吐等。经内镜、B超、生化等常规检查排除了上消化道的器质性病变。FD的发病机制尚未彻底阐明,西医目前认为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胃酸分泌异常、精神神经等因素是发病的重要原因。对其治疗主要是采取对症处理。西沙必利为一种促胃肠道动力药,可加强并协调胃肠运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选择性促进肠肌间神经丛节后处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增强胃肠的运动。奥美拉唑属质子泵抑制剂,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从而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谷维素能调节间脑功能,并能激活与自主神经系统有关的丘脑下部和大脑边缘系统,对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有较好的作用,可以减少内分泌平衡紊乱,改善精神神经失调症状。阿普唑仑具有抗焦虑、抗抑郁、镇静、催眠等作用,是目前抗抑郁的首选药物。
中药复方治疗疾病存在起效相对缓慢的缺点,而西药治疗针对性强,急治其标,因此中西药合用可达到标本兼顾,相辅相成的作用。本组研究资料显示,在服用中药复方的同时服药西药多潘立酮片治疗FD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FD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西药组的总有效率86.7%,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中西药具有协同的治疗作用,能够很好的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项淑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3):273-274
[2]李紫红.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0例疗效观察.吉林医学,2010,31(5):612-613
[3]郭一峰.促胃肠动力15味中药的临床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2011,36(15):110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药配方
引言: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a,F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具有消化不良症状,而无明显的胃肠道粘膜组织损伤或结构异常,无器质性病变,部分病人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上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因素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另外,胃十二指肠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神经激素因素等在FD发病中的作用难以定论,推测其发病是上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医对于本病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有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我国传统特色中医治疗方法,特别是中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上取得了独特的疗效。文章对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简要概述,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5月门诊收治的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病情诊断符合1.2诊断标准。将120例确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20-58岁,平均39.5岁,病程8个月-8年,平均病程4.3年;观察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1-60岁,平均40.2岁,病程9个月-8年,平均病程4.6年。两组患者例数、性别比例、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FD诊断标准
(1)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反酸、烧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持续或间断>6个月(间断者要求在近6个月内症状发生次数超过1/3的时间);(2)内镜检查未发现食管、胃及十二指肠明显的炎症、糜烂、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既往内镜或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也无上述情况记载;腹部B超排除肝、胆、胰、脾器质性病变。以上符合1991年Heading的标准。
治疗方法
观察组:以黄芪15g,柴胡9g,白芍15g,炒枳壳15g,党参20g,厚朴12g,陈皮6g,茯苓10g,白术12g,生山楂10g,炙甘草6g为基本方,根据中医辨证分析的结果,根据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胃阴不足等具体病状加入适量太子参、半夏、砂仁、生地等药材,一天1剂,水煎分两次服,临床可随证加减;同时给予多潘立酮片(商品名:吗叮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多潘立酮片10mg,每日3次。
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或改善在3级以上,异常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保持2个月以上不再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减少或改善在2级以上,异常指标明显改善;好转:症状、体征减轻或改善在1级以上,异常指标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及异常指标均无好转。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及Ridit检验。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对比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60 35 22 3 95%
对照组 60 26 26 8 86.7%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有过消化不良的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或持续的上腹部疼痛,进食后腹胀,恶心呕吐等。经内镜、B超、生化等常规检查排除了上消化道的器质性病变。FD的发病机制尚未彻底阐明,西医目前认为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胃酸分泌异常、精神神经等因素是发病的重要原因。对其治疗主要是采取对症处理。西沙必利为一种促胃肠道动力药,可加强并协调胃肠运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选择性促进肠肌间神经丛节后处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增强胃肠的运动。奥美拉唑属质子泵抑制剂,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从而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谷维素能调节间脑功能,并能激活与自主神经系统有关的丘脑下部和大脑边缘系统,对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有较好的作用,可以减少内分泌平衡紊乱,改善精神神经失调症状。阿普唑仑具有抗焦虑、抗抑郁、镇静、催眠等作用,是目前抗抑郁的首选药物。
中药复方治疗疾病存在起效相对缓慢的缺点,而西药治疗针对性强,急治其标,因此中西药合用可达到标本兼顾,相辅相成的作用。本组研究资料显示,在服用中药复方的同时服药西药多潘立酮片治疗FD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FD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西药组的总有效率86.7%,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中西药具有协同的治疗作用,能够很好的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项淑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3):273-274
[2]李紫红.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0例疗效观察.吉林医学,2010,31(5):612-613
[3]郭一峰.促胃肠动力15味中药的临床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2011,36(1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