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今年前半年气候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统计,讨论和分析了干旱、霜冻、低温冻害、暴雨等几类气象灾害的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危害,对气候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一些灾害防御措施以及对于气象工作者的要求。
关键词:特征极端气候评价
中图分类号:P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2013年我县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的天气气候事件
1.1、干旱: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宁县降水偏少,出现了冬春连旱天气,5~6月又出现了春末夏初旱,因旱使农作物受灾面积32466公顷,成灾面积7800公顷,绝收面积673公顷,造成经济损失3575.4万元,
1.2、沙塵暴、霜冻:3月9日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最小能见度仅400米,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对交通运输不利。4月4~7、10-12日出现了吹风、降温、霜冻天气过程,对油菜、桃、杏、梨等果树的花期形成冻害,坐果率低。霜冻造成12300公顷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9800公顷,绝收面积1213公顷,农业经济损失278万元。
1.3、大风: 6月2日宁县遭受大风天气影响,瞬间极大风速达25.6米/秒,造成9个乡镇、 35760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5725公顷,成灾面积1432公顷,经济损失708万元。
1.4、高温:6~7月份,气温持续特高,出现32℃以上的高温日数多达20天,其中6月27日极端最高气温达35.3℃,创历史同期最高记录。
1.5、暴雨:7月8日(52.4mm)、18日(73.0mm)、22日(119.5mm),8月7日(60.2mm)。暴雨日数较常年偏多。其中7月22日,宁县出现大暴雨,日降雨量达119.5mm。这次暴雨过程是今年范围最广,雨强最大的一次,创历史极值。
2、天气气候事件成因分析:
2.1冬春连旱成因分析
从500 hPa高度场、700 hPa热带流场和海平面气压场资料,对2013年3~5月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得到2013年宁县出现冬春连旱天气的大气环流特征为西风带强劲,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高度场偏低,中低纬地区高度场偏高,使得冷空气和暖湿气流难以交汇,致使缺乏降水条件,长时间持续干旱少雨天气。
2.2初霜冻一般大部分出现在9-10月份,终霜冻多发生在4-5月份,而9-10月份以及4-5月份正是大气环流的转换季节,500百帕环流形势最不稳定。由于处在槽后西北气流控制下,北部经常有冷空气沿着高空槽后西北气流引导东南下。一般表现在地面天气图上经常有冷高压自苏联的西伯利亚经蒙古侵入我国,经过我市然后东南下,这种冷高压到来时,带来较强的冷空气,并伴有大风、降雪等天气,气温开始下降;当冷高压移至并控制本地区时,天气转好,到夜晚,风停、云散后地面辐射降温加剧,这时就形成平流辐射霜冻。
2.3今年7月暴雨天气频发主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活动所致。
副热带高压主要形成于海洋上,出现在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对我国气候有直接影响。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活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每年有3次北进南退的过程,正常年份副高在8月初第三次北跳后才能跨过30°N达到最北位置,今年副高北进时间明显提前。北进后长时间稳定少动,通常副高北侧为西南暖湿气流和中纬度南下冷空气的交汇地带,气旋和锋面活动频繁,容易形成大范围阴雨和暴雨天气,而我县今年7月大部分时段处于强大的西太平洋副高外围北侧的冷暖空气交汇地带。综上所述,今年是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活动年份,副高的异常活动造成了我县7月份多雨,强降水频繁发生。
3、天气气候事件影响分析
3.1春季正值冬小麦返青、起身、拔节、抽穗和玉米播种出苗的关键时期,一旦出现春旱,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造成减产。而每年的6月底到7月初宁县进入雨季,降水量逐渐增多,此时玉米正值“拔节”期到“成熟”的主要生长期,也是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成熟时期,各种作物需水较多,而这个时期如果降水量不足30mm,植株就会明显受旱,直接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最终导致减产。到了9-11月,降水量逐渐减少,而秋季是冬小麦播种、出苗、分孽的关键时期,若干旱少雨,土壤墒情差,11月份再没有一场好的“压槎雨”,冬小麦在冬前生长就达不到壮苗的要求,不利于安全越冬,以致造成翌年小麦的缺苗断垄或严重死亡。每年12月至翌年2月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候,此时如果冬季长期干旱少雪,会使干土层加厚,冬小麦易受旱、受冻而死亡。
根据宁县气象部门本地化冬小麦产量预报统计模式(生态因子和气象因子为主要影响因子),结合冬小麦主要生长阶段可利用水资源现状估算,今年全县冬小麦平均单产为140-160kg/亩,为减产年景。
3.2宁县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所以霜冻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早霜冻主要危害玉米、高粱、谷子、糜子、荞麦等作物的正常灌浆和成熟。晚霜冻则主要危害小麦的拔节、油菜、玉米、甜菜、胡麻、蔬菜、豆类等作物的幼苗、果树的花芽及幼果。
3.3对于低温冻害而言,春季低温利多弊少,它虽然影响大秋作物发育延缓,但有利大秋作物“蹲苗”和根系发育,而更重要的是春季缓慢升温,可延长冬小麦生殖生长期,有利于小麦养份的积累。秋季低温对大秋作物的危害十分严重,每年的7-9月,正是玉米、高粱、糜谷的开花、灌浆、乳熟期,此时温度低,热量不足,就会影响作物的灌浆、乳熟,容易造成贪青晚熟,籽粒不饱满,降低产量。
4、风险评估
宁县地处中纬度地带,深居内陆,地形复杂,是甘肃省的主要产粮区之一。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玉米、糜谷、高粱次之,另外还有一些夏杂作物。每年农作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旱、霜冻、寒潮、低温冻害、暴雨、冰雹的影响,使得农产品受灾,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迅速发展,我们气象工作者应该努力掌握气候规律,根据干旱趋势展望,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同时能够准确及时地预报出较为有利的天气过程,提醒人们积蓄更多的雨水以实现雨水的季节调剂,为解决干旱时补充降水的不足,开辟一条有效途径。除此还要能够准确及时地预报出初、终霜冻,寒潮、低温冻害以及暴雨冰雹的到来。并熟悉掌握当地的天气气候特点,在冷空气来临将会影响本地农作物时,积极的做出针对性地防御方法:如在今年的冬春连旱之前,宁县气象局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报,建议冬前采取镇压、灌溉等措施增温保墒;在4月份霜冻来临前也早有预报并建议采用覆盖法、熏烟法,灌水法、增施基肥使土壤增温等防霜措施;在7-8月份的每次暴雨前48小时宁县气象局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报,我局领导亲自向县委、县政府领导做专题汇报,并通过书面、传真、邮箱、电子显示屏、ADC手机短信平台以《重大气象信息专报》、《重要天气提示》的形式向县防汛、国土、水利、民政等部门联络员及气象信息员提前发布暴雨、地质灾害等各类预警信号,组织群众疏散撤离开展自救,在接到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后,当地政府提前组织进行了人员转移,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5.1由于宁县出现冰雹次数较少,对于强对流天气的强度及类型把握不到位,虽然预报出雷阵雨天气,但并未进一步预报出冰雹天气。
5.2上、下台站降水天气过程预报准确,但部分地方预报量级偏小,落区把握不准。
5.3SWAN系统对降水估测明显偏小,大部分地方未估测出降水;短临平台基本预报出了大降水落区,但量级也是偏小。
5.4暴雨预警信号的发布级别和时机把握不好。我们将进一步总结暴雨天气过程中预警信号发布存在的问题,加强学习和交流,提升预报服务能力。
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天气分析,增强对上级指导预报的分析应用,进一步充实完善短期预报,密切监视,滚动服务,以达到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灵敏性、及时性。
参考文献:《甘肃农业》2007年第3期,庆阳市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预防措施,作者,徐燕
作者简介:高君霞,1995年7月毕业于兰州气象学校,在宁县气象局工作至今,先后从事地面测报,预报服务、人工影响天气、防雷工作,现聘为大气探测工程师。
关键词:特征极端气候评价
中图分类号:P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2013年我县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的天气气候事件
1.1、干旱: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宁县降水偏少,出现了冬春连旱天气,5~6月又出现了春末夏初旱,因旱使农作物受灾面积32466公顷,成灾面积7800公顷,绝收面积673公顷,造成经济损失3575.4万元,
1.2、沙塵暴、霜冻:3月9日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最小能见度仅400米,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对交通运输不利。4月4~7、10-12日出现了吹风、降温、霜冻天气过程,对油菜、桃、杏、梨等果树的花期形成冻害,坐果率低。霜冻造成12300公顷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9800公顷,绝收面积1213公顷,农业经济损失278万元。
1.3、大风: 6月2日宁县遭受大风天气影响,瞬间极大风速达25.6米/秒,造成9个乡镇、 35760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5725公顷,成灾面积1432公顷,经济损失708万元。
1.4、高温:6~7月份,气温持续特高,出现32℃以上的高温日数多达20天,其中6月27日极端最高气温达35.3℃,创历史同期最高记录。
1.5、暴雨:7月8日(52.4mm)、18日(73.0mm)、22日(119.5mm),8月7日(60.2mm)。暴雨日数较常年偏多。其中7月22日,宁县出现大暴雨,日降雨量达119.5mm。这次暴雨过程是今年范围最广,雨强最大的一次,创历史极值。
2、天气气候事件成因分析:
2.1冬春连旱成因分析
从500 hPa高度场、700 hPa热带流场和海平面气压场资料,对2013年3~5月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得到2013年宁县出现冬春连旱天气的大气环流特征为西风带强劲,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高度场偏低,中低纬地区高度场偏高,使得冷空气和暖湿气流难以交汇,致使缺乏降水条件,长时间持续干旱少雨天气。
2.2初霜冻一般大部分出现在9-10月份,终霜冻多发生在4-5月份,而9-10月份以及4-5月份正是大气环流的转换季节,500百帕环流形势最不稳定。由于处在槽后西北气流控制下,北部经常有冷空气沿着高空槽后西北气流引导东南下。一般表现在地面天气图上经常有冷高压自苏联的西伯利亚经蒙古侵入我国,经过我市然后东南下,这种冷高压到来时,带来较强的冷空气,并伴有大风、降雪等天气,气温开始下降;当冷高压移至并控制本地区时,天气转好,到夜晚,风停、云散后地面辐射降温加剧,这时就形成平流辐射霜冻。
2.3今年7月暴雨天气频发主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活动所致。
副热带高压主要形成于海洋上,出现在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对我国气候有直接影响。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活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每年有3次北进南退的过程,正常年份副高在8月初第三次北跳后才能跨过30°N达到最北位置,今年副高北进时间明显提前。北进后长时间稳定少动,通常副高北侧为西南暖湿气流和中纬度南下冷空气的交汇地带,气旋和锋面活动频繁,容易形成大范围阴雨和暴雨天气,而我县今年7月大部分时段处于强大的西太平洋副高外围北侧的冷暖空气交汇地带。综上所述,今年是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活动年份,副高的异常活动造成了我县7月份多雨,强降水频繁发生。
3、天气气候事件影响分析
3.1春季正值冬小麦返青、起身、拔节、抽穗和玉米播种出苗的关键时期,一旦出现春旱,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造成减产。而每年的6月底到7月初宁县进入雨季,降水量逐渐增多,此时玉米正值“拔节”期到“成熟”的主要生长期,也是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成熟时期,各种作物需水较多,而这个时期如果降水量不足30mm,植株就会明显受旱,直接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最终导致减产。到了9-11月,降水量逐渐减少,而秋季是冬小麦播种、出苗、分孽的关键时期,若干旱少雨,土壤墒情差,11月份再没有一场好的“压槎雨”,冬小麦在冬前生长就达不到壮苗的要求,不利于安全越冬,以致造成翌年小麦的缺苗断垄或严重死亡。每年12月至翌年2月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候,此时如果冬季长期干旱少雪,会使干土层加厚,冬小麦易受旱、受冻而死亡。
根据宁县气象部门本地化冬小麦产量预报统计模式(生态因子和气象因子为主要影响因子),结合冬小麦主要生长阶段可利用水资源现状估算,今年全县冬小麦平均单产为140-160kg/亩,为减产年景。
3.2宁县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所以霜冻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早霜冻主要危害玉米、高粱、谷子、糜子、荞麦等作物的正常灌浆和成熟。晚霜冻则主要危害小麦的拔节、油菜、玉米、甜菜、胡麻、蔬菜、豆类等作物的幼苗、果树的花芽及幼果。
3.3对于低温冻害而言,春季低温利多弊少,它虽然影响大秋作物发育延缓,但有利大秋作物“蹲苗”和根系发育,而更重要的是春季缓慢升温,可延长冬小麦生殖生长期,有利于小麦养份的积累。秋季低温对大秋作物的危害十分严重,每年的7-9月,正是玉米、高粱、糜谷的开花、灌浆、乳熟期,此时温度低,热量不足,就会影响作物的灌浆、乳熟,容易造成贪青晚熟,籽粒不饱满,降低产量。
4、风险评估
宁县地处中纬度地带,深居内陆,地形复杂,是甘肃省的主要产粮区之一。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玉米、糜谷、高粱次之,另外还有一些夏杂作物。每年农作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旱、霜冻、寒潮、低温冻害、暴雨、冰雹的影响,使得农产品受灾,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迅速发展,我们气象工作者应该努力掌握气候规律,根据干旱趋势展望,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同时能够准确及时地预报出较为有利的天气过程,提醒人们积蓄更多的雨水以实现雨水的季节调剂,为解决干旱时补充降水的不足,开辟一条有效途径。除此还要能够准确及时地预报出初、终霜冻,寒潮、低温冻害以及暴雨冰雹的到来。并熟悉掌握当地的天气气候特点,在冷空气来临将会影响本地农作物时,积极的做出针对性地防御方法:如在今年的冬春连旱之前,宁县气象局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报,建议冬前采取镇压、灌溉等措施增温保墒;在4月份霜冻来临前也早有预报并建议采用覆盖法、熏烟法,灌水法、增施基肥使土壤增温等防霜措施;在7-8月份的每次暴雨前48小时宁县气象局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报,我局领导亲自向县委、县政府领导做专题汇报,并通过书面、传真、邮箱、电子显示屏、ADC手机短信平台以《重大气象信息专报》、《重要天气提示》的形式向县防汛、国土、水利、民政等部门联络员及气象信息员提前发布暴雨、地质灾害等各类预警信号,组织群众疏散撤离开展自救,在接到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后,当地政府提前组织进行了人员转移,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5.1由于宁县出现冰雹次数较少,对于强对流天气的强度及类型把握不到位,虽然预报出雷阵雨天气,但并未进一步预报出冰雹天气。
5.2上、下台站降水天气过程预报准确,但部分地方预报量级偏小,落区把握不准。
5.3SWAN系统对降水估测明显偏小,大部分地方未估测出降水;短临平台基本预报出了大降水落区,但量级也是偏小。
5.4暴雨预警信号的发布级别和时机把握不好。我们将进一步总结暴雨天气过程中预警信号发布存在的问题,加强学习和交流,提升预报服务能力。
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天气分析,增强对上级指导预报的分析应用,进一步充实完善短期预报,密切监视,滚动服务,以达到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灵敏性、及时性。
参考文献:《甘肃农业》2007年第3期,庆阳市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预防措施,作者,徐燕
作者简介:高君霞,1995年7月毕业于兰州气象学校,在宁县气象局工作至今,先后从事地面测报,预报服务、人工影响天气、防雷工作,现聘为大气探测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