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提出对幼儿教育的新要求,即在教育过程中融入生活元素,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于生活,促进幼儿对周围事物更完整的认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建立依据是幼儿的学习习惯、兴趣以及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等,通过融合教学主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实现科学合理的启蒙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活现象;幼儿园;生活化;科学教育
幼儿是教学体系中较为特殊的受教育主体,由于其接触事物的时间和水平都较低,缺乏对世界完整的认识,幼儿教育还处于启蒙阶段,教育部门对于幼儿教学提出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即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带领学生接触自然生活,通过对新鲜食物的接触和学习,提高幼儿的感性意识和生活经验。科学的将生活现象和事物融合到幼儿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探索欲望,是当下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追求的目标。
一、基础生活元素的切入
由于认知体系的不完善,幼儿有时不能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抽象事物的存在形态,幼儿教学在这一方面的引导,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认识事物存在形态,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帮助幼儿自主思考,培养动脑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在幼儿的意识形态下,事物的存在没有实际的原因,他们能够描述事物的状态,但无法解释其中的原因,幼儿教学则能够解决幼儿所提出的这些疑惑。如“为什么树叶在冬天都脱落了”、“为什么会下雨”、“蚂蚁在雨天为什么成群的出现?”等等,幼儿根据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疑问,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对事实现象的求知欲望,是幼儿智力开发的良好开端,教师则应该结合生活中存在的自然现象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解答。如在讲到《蚂蚁运米粒》的故事时,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团队精神的重要性,结合这一生活实际,教师安排幼儿运苹果篮,由于苹果的重量较大,需要有几位学生同时运送才能够完成任务,对于完成任务的队伍,奖励运送的苹果,通过这一教学实践,来提升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蚂蚁齐心协力运送米粒,并能够同时享用劳动成果的现实意义,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日常生活经验的融合
日常生活中,幼儿会接触到新鲜事物,并通过不断地学习去积累生活经验,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可以融入幼儿的生活经验,建立一套适用于幼儿年龄段的教学模式,通过生活化教学,幼儿能够融合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深化对生活的理解和认知,使知识的吸收达到最大化的利用。如在讲到故事《咕咚来了》的时候,教师将故事形象化,牵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咕咚”到底是什么“怪物”,通过运用生活常识和经验,幼儿们能够解释出“咕咚”并不可怕,也不是兔子口中所说的“怪物”,只是书上熟透了的木瓜掉落在水中的响声。幼儿通过生活经验能够判断物体掉落在水中形成的声响,跳出童话故事到现实生活中,明白了了解事情真相的重要性,不能道听途说,一定要眼见为实。再比如,在讲到《伊索寓言》中,毛驴背棉花过河的故事,一直毛驴驮着一袋盐过河,盐浸在水中,盐巴融化了,驴子便觉得很轻,下一次,毛驴背着棉花过河时,毛驴用了同样的办法让棉花浸在水中,但棉花袋越来越重,压得毛驴喘不过气来;通过这则寓言,让幼儿自主思考,为什么驮着棉花过河时,毛驴却没有那么轻松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常识进行思考,并解释了故事的深刻内涵,解决问题一定的结合实际,不能按部就班。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涵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三、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生活化教学在幼儿教学模式中的合理应用的具体办法是,在积累了生活经验和尝试以及理解了生活中的深刻内涵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地利用。幼儿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教学工作者对于学习的指导,也与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关。在具备了基础常识储备下,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的展开一些简单的生活实践活动。如向幼儿讲述关于商品交换的价值以及理性消费时,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实践,带领幼儿到超市,并设置相应的金额以及需要购买的样品清单,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选择的商品价格总和不能超过预算的价格,教师在幼儿选购过程中,引导幼儿在合理范围内做出选择,提升理性消费的意识,如当遇到两个价格相差较大但却是自己清单内所要求的商品时,且价位高的商品可能会超出教师所设定的总价格时,幼儿会选择商品价格较低的那份商品,体现了幼儿的组织能力和消费意识,使课内所学不仅仅只是空想,真正的将教学内容深入到实际生活中的應用,能够真正体现生活化教学存在的价值。
四、总结
幼儿的教育是基于生活为主的,教育不能只是空想,应当结合生活实践,使教育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价值,并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思想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也逐渐提高,在提升幼儿知识层面的同时,帮助幼儿建立理性消费的价值观和日常待人处事的生活态度也极为重要,这也是生活化教学能够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因此生活化教学可以细化到生活的细节,在实际中体现发挥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彩虹. 幼儿园生活化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探微[J]. 教师, 2016(36):126-126.
[2] 平婷. 让“家”的感觉更好——小班幼儿“生活化、游戏化”环境创设初探[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02):119.
[3] 邵云娣. 拓宽空间 活跃课堂——来自“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J]. 幼儿教学研究, 2010(12):37-38.
【关键词】生活现象;幼儿园;生活化;科学教育
幼儿是教学体系中较为特殊的受教育主体,由于其接触事物的时间和水平都较低,缺乏对世界完整的认识,幼儿教育还处于启蒙阶段,教育部门对于幼儿教学提出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即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带领学生接触自然生活,通过对新鲜食物的接触和学习,提高幼儿的感性意识和生活经验。科学的将生活现象和事物融合到幼儿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探索欲望,是当下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追求的目标。
一、基础生活元素的切入
由于认知体系的不完善,幼儿有时不能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抽象事物的存在形态,幼儿教学在这一方面的引导,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认识事物存在形态,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帮助幼儿自主思考,培养动脑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在幼儿的意识形态下,事物的存在没有实际的原因,他们能够描述事物的状态,但无法解释其中的原因,幼儿教学则能够解决幼儿所提出的这些疑惑。如“为什么树叶在冬天都脱落了”、“为什么会下雨”、“蚂蚁在雨天为什么成群的出现?”等等,幼儿根据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疑问,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对事实现象的求知欲望,是幼儿智力开发的良好开端,教师则应该结合生活中存在的自然现象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解答。如在讲到《蚂蚁运米粒》的故事时,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团队精神的重要性,结合这一生活实际,教师安排幼儿运苹果篮,由于苹果的重量较大,需要有几位学生同时运送才能够完成任务,对于完成任务的队伍,奖励运送的苹果,通过这一教学实践,来提升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蚂蚁齐心协力运送米粒,并能够同时享用劳动成果的现实意义,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日常生活经验的融合
日常生活中,幼儿会接触到新鲜事物,并通过不断地学习去积累生活经验,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可以融入幼儿的生活经验,建立一套适用于幼儿年龄段的教学模式,通过生活化教学,幼儿能够融合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深化对生活的理解和认知,使知识的吸收达到最大化的利用。如在讲到故事《咕咚来了》的时候,教师将故事形象化,牵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咕咚”到底是什么“怪物”,通过运用生活常识和经验,幼儿们能够解释出“咕咚”并不可怕,也不是兔子口中所说的“怪物”,只是书上熟透了的木瓜掉落在水中的响声。幼儿通过生活经验能够判断物体掉落在水中形成的声响,跳出童话故事到现实生活中,明白了了解事情真相的重要性,不能道听途说,一定要眼见为实。再比如,在讲到《伊索寓言》中,毛驴背棉花过河的故事,一直毛驴驮着一袋盐过河,盐浸在水中,盐巴融化了,驴子便觉得很轻,下一次,毛驴背着棉花过河时,毛驴用了同样的办法让棉花浸在水中,但棉花袋越来越重,压得毛驴喘不过气来;通过这则寓言,让幼儿自主思考,为什么驮着棉花过河时,毛驴却没有那么轻松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常识进行思考,并解释了故事的深刻内涵,解决问题一定的结合实际,不能按部就班。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涵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三、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生活化教学在幼儿教学模式中的合理应用的具体办法是,在积累了生活经验和尝试以及理解了生活中的深刻内涵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地利用。幼儿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教学工作者对于学习的指导,也与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关。在具备了基础常识储备下,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的展开一些简单的生活实践活动。如向幼儿讲述关于商品交换的价值以及理性消费时,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实践,带领幼儿到超市,并设置相应的金额以及需要购买的样品清单,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选择的商品价格总和不能超过预算的价格,教师在幼儿选购过程中,引导幼儿在合理范围内做出选择,提升理性消费的意识,如当遇到两个价格相差较大但却是自己清单内所要求的商品时,且价位高的商品可能会超出教师所设定的总价格时,幼儿会选择商品价格较低的那份商品,体现了幼儿的组织能力和消费意识,使课内所学不仅仅只是空想,真正的将教学内容深入到实际生活中的應用,能够真正体现生活化教学存在的价值。
四、总结
幼儿的教育是基于生活为主的,教育不能只是空想,应当结合生活实践,使教育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价值,并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思想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也逐渐提高,在提升幼儿知识层面的同时,帮助幼儿建立理性消费的价值观和日常待人处事的生活态度也极为重要,这也是生活化教学能够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因此生活化教学可以细化到生活的细节,在实际中体现发挥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彩虹. 幼儿园生活化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探微[J]. 教师, 2016(36):126-126.
[2] 平婷. 让“家”的感觉更好——小班幼儿“生活化、游戏化”环境创设初探[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02):119.
[3] 邵云娣. 拓宽空间 活跃课堂——来自“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J]. 幼儿教学研究, 2010(1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