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c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来,接触和指导了不少大专院校新闻专业的实习生,在与其近距离的交往之中,不仅看到了新闻后来人的希望,也察觉到了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想通过此文对未来将要到新闻单位实习的大学生提些建议,同时也对新闻专业的教育改革提出些看法和意贝。
  
  实习是延伸的课堂
  
  宋朝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实习是课堂的延伸”,“实习是一面镜子”,这是新闻系实习生在离开报社时留给我的实习总结上的话语。
  实习是对课堂知识扎实与否的检验。总体上来讲,实习生通过实践锻炼。从思想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回到学校后会更加发奋。笔者对一些实习生进行了跟踪。发现一些在校内学习功底扎实的学生,再通过新闻单位的实践。从事新闻工作之后都十分出色。我记得有位实习生,在报社实习时,勤奋有加。为了给老师交出满意的“作业”。凌晨起来写稿。他每写出一篇稿件,总是主动让老师“挑刺”,然后不厌其烦地修改,不少新闻作品大受指导老师的称道。后来,这位学生毕业后,从事了自己喜爱的新闻工作,现在成了大河报的骨干记者。他深有感触地说:“我能有今天,离不开当初在报社实习的那段难忘的经历。”
  在接触实习生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来到新闻岗位上,才感到自己在课堂上学的知识不够扎实。如在采访中,实习生缺乏自我思考,不知如何提问才好,于是只好关闭自己的嘴巴。采访完毕。指导老师让怎么写稿就怎么写,缺乏主题提炼。有的学生写消息时,用的却是通讯标题,也有写通讯时拟的是消息标题。笔者与不少实习生交流中,发觉不少新闻系的学生,却很少有人坐下来研究党报和《新闻联播》中的新闻,更没有人去琢磨“为什么要发头题”、“这条新闻的导向意在何方”。记得有次我问一个实习生:“你知道范长江吗?”这位学生尴尬地回话:“范长江是谁?”新闻系的学生通过实践。暴露出了许多在课堂上没有显露出来的不足。难怪大多数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实习,使自己找到了差距和不足。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新闻系学生郭蕊,在她的实习总结上写道:“在报社实习,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自己缺乏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还需要广泛的阅历。这与我原本认为记者不过是采访采访、写写稿子的单纯想法大相径庭。”
  课本上的知识是丰富的,课堂外的知识更是精彩的。多年带实习生的经历让我觉得,要在这个延伸的课堂上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不能仅仅为了实习而实习,应付了事,不求甚解而要把实习当做一次检验和提高的过程,好好珍惜,有备而来。其次要用心,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实习过程中,采写的成功是一次进步,采写的失败也是一次进步,只要你用心总结体会,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就是实习取得的成果。再次要主动大胆,对大学生来讲,跟随有工作经验的编辑记者实习是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只有主动出击、大胆投入,才能知其不足而后改之。
  其实,这个延伸的课堂与大学校园里的溧堂一样,只有学生和老师的和谐互动,才能教者有劲,学者有成。
  
  瞄准目标才能见功效
  
  新闻实习,重在培养合格的新闻人才,绝不是为了实习而实习。笔者接触了众多的实习学生,往往是他们拿着学校开H;的介绍信走进新闻单位,可是实习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实习、注意事项、实习计划等都没有。盲目来导致盲目干、盲目学,最后自己都不知道目的是什么、收获是什么。其中有些学生缺少新闻工作者的竞争意识,认为自己是来实习的,发上几篇作品,过个十天半月就走了,于是实习也是心不在焉。也有的学生带着依赖思想前来实习。还有的学生说:“毕业后我还不知能不能走进新闻单位,等我到了新闻单位再好好学习也不晚。”笔者认为,端正实习的态度,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是实习成功的第一步。
  时下,不少学校都将大学生实习放在大四,可不少学生通过实习才惊奇地发觉,感到许多知识在学校学习时没有引起自己的高度重视,结果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有的学生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让我早点来你们这里实习多好啊!”透过这种现象来看,新闻系的课程是否能够适时调整。
  笔者在与不少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编辑、记者谈话中也感觉到,书本上学来的知识与具体实践会有很大的差距。记得一位新闻系的优秀毕业生曾经说道:“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课本上学的东西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工作,但如果仅仅依靠课本,只能是纸上谈兵,实用性太差。”为什么许多没有受过正规新闻专业教育的人,写起东西来会显得生动鲜活、贴近生活?就是因为他们的创作来源于实践,实践的滋养给了他们写作的源泉与养料。
  再把话题转到我们的实习生上,说实在话,近年新闻单位在接收实习生时也不积极,不是把这些送上门来的资源当成财富、当成宝贝,而是怕麻烦、怕添乱。许多记者反映。带实习生采写新闻。需要学生锻炼,一般都是让实习生先拿出初稿,然后记者再进行修改。可不少记者发现,实习生写作的稿件空洞无物,缺乏生动的语言、鲜活的素材,反映不出事件的本质和生活的真谛,眼界狭隘,不善于把新闻事件放在时代、社会的大背景中去观察、思考。有的学生知道新闻的五要素,可写出来的作品却是缺胳膊少腿的。有的记者说:“若让我写稿早就写出来了。”眼下,新闻是竞争的年代。为了赶新闻的时效性,一些记者只好让实习生跑腿,长期以往。把实习生当成了“包袱”,记者也感到是个负担。不少学生到新闻单位后。也感到苦闷,不知干什么好。不少学生就坐上了冷板凳。
  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就需要学校在学生进入新闻单位前,进行先期辅导,明确实习目的。在学校的时候,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勤听、勤问、勤写、勤看的习惯。其实在学校当中那些隐形的老师无处不在。电视广播上的新闻、报刊上的新闻,都是学习的好帮手。在看中思考,在学中研究,在问中探索,在听中汲取,如此这般,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课本知识的生硬,会在实习时拉近与实践的距离。同时。实习结束后,学生应拿出实习报告。学生们回校后,应该集体进行经验交流。
  
  让实习生尽快进入角色
  
  培养合格的新闻人才,我认为学校应该对学生及早制订培训计划。主动与新闻单位沟通。诸如与当地的新闻单位联系,建立培训基地。共同研讨新闻报道话题。在实习的时间上,不能是蜻蜒点水,一个月左右时间较为合适。学校在讲授消息时,不妨给学生提供新闻素材,让其编写成新闻稿件:也不妨让学生捕捉身边的新闻,掌握发现新闻的本领。有一次我到一家大学。得知这个学校与科研单位和一家大型企业联合进行项目攻关,可这条消息愣是无人问津。类似这样的素材,学校可能还有很多,只不过是未发现罢了。笔者认为,学校新闻专业可以经常邀请当地新闻单位的知名记者到学校,让其发现和挖掘新闻线索,再让新闻系学生参与写稿,然后让新闻媒体的老师进行现场讲评。选中的新闻稿件经记者修改后可在新闻媒体上发表,这样可谓一举两得。也不妨聘请新闻单位的专业人才到大学讲课,然后再让学生到新闻单位实习,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有次笔者去一家大专院校,正逢新生人校时节,看到校园内有不少学生摆摊兜售日常生活用品。笔者与学生交谈时,了解到学校针对此现象有多种不同的声音:有的认为可以摆,有的认为学校的商业味不能太浓,还有的认为学生摆摊需要加强管理等诸多讨论话题。此题引起笔者注意,这是多么好的新闻素材,假若学校组织学生挖掘身边的新闻进行采写,由新闻单位派记者评判,可能效果更佳。笔者认为,这种创新型的“实习”,更有利于学生发现新闻,挖掘新闻,判断出新闻的价值,写出新闻精品。更重要的是培养出新闻实用人才。
  近年来。新闻系学生到媒介实习的人越来越多。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1994年,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有66个,到2006年,全国已有460多所各类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类专业点661个,在校生达到13万余人,每年的毕业生由20世纪80年代的数百人增加到现在的3万余人。看来,学生实习这一问题应该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
  近年来,就业难已成为困扰学生与学校的一个大难题。许多用人单位在谈到大学生就业时普遍反映的一個问题就是社会经验少,实践能力差。其实缺少经验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正常现象,但我们的教育机制是否也应该做一些探索,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这也是多年带实习生的经历引发的一个思考。
  人们常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假若在实习之前。借鉴别人的一些实习经验,这样可避免走别人已走过的弯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通过实习,有利于实习生开阔视野,取人之长,提高自身素质和新闻写作水平。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喜欢广播的中老年听众也越来越多,那么如何为中老年听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性节目,是我们广播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安徽省马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为满足广大中老年听众的需求,分别开办了《晨间旋律》、《阳光生活》和《常青树》这三档针对中老年听众的节目,它以全面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目的,把新闻性、知识性和服务性融入其中,使服务性向社会延伸,让听众直接参与互动。这
期刊
从某种程度上讲。危机管理其实就是信息传播的管理,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具有“预警功能,协调功能,稳定、反思功能”。但这些功能的依赖基础是信息公开。我国危机事件与信息公开之间的关系,从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旧闻、无闻”报道原则,到后来的“统一管理,统一口径”,到逐步“开闸放水”,再到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和汶川大地震的及时透明报道实例,说明我国在危机
期刊
在报社。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在社会上无人知晓,在报社地位并不高。但权力却不小。他们是新闻报道在接触读者之前重要的评判者,而且他们用版面作出评判,往往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报道接受与否和接受的强度。这就是现代报纸的美术编辑,也可称为版式设计师。他们最重要的职责,简单地说就是“规划版面”。他们不仅仅是报纸的“化妆师”,更应该是懂得如何营销新闻的“推销员”。  一个成功的美编应该是一个报社版式上的“大拿”,总编
期刊
免费杂志是个舶来品,在欧美国家发展十分迅速,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国内对免费杂志的定义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众说纷纭。其中学者康建中给免费杂志下的定义则最有代表性:“免费杂志是将宣传页、广告等编辑成册,以实名直邮或定向投放的方式向消费者免费传达产品信息与生活资讯的有固定名称并连续出版的平面出版物。”由此可以看出,免费杂志就是一种广告载体,它一般定期出版,定位明确。定向发行,具有较强的针对
期刊
摘要: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高度体现,民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参与,缺乏政治参与,民主便无法体现人民主权、自由和平等的价值。公民政治参与的前提是政治信息的沟通和知晓,大众传媒(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是社会信息传播系统,其在政治生活中构筑的会共领域平台,对于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可以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分析大众传媒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
期刊
近几年来,网络媒体快速发展。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媒形态。面临网络媒体的巨大冲击,作为传统媒体老大的报刊,该如何面对?是妥协、竞争,还是融合,这是当前纸媒发展过程中应当思考的问题。而如今已有不少报刊建立起自己的新闻网站,同时还有一些与国内比较知名的门户网站进行合作,这说明业界已经充分认识到走整合与互补之路将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谋求共同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媒体发展之优势    
期刊
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使得报纸版面越来越鲜艳生动,而娱乐版更是在多彩的视觉效果中独领风骚。2008年9月1日,具有强烈品牌视觉形象的《南方都市报》全新变脸,追求简洁明快、清爽大气的版式设计,以橙黄为主色调的娱乐版在奇光异彩中犹如清水出芙蓉,一改娱乐版惯有的鲜艳,换之以温暖、清新的风格而广受欢迎。而标榜着新锐、面向最具活力的白领和中产的《新快报》,浓妆艳抹的娱乐版,也是极尽色彩渲染之能事,
期刊
电视谈话类节目于上世纪90年代初登上我国电视荧屏,几十年之后的今天,谈话类节目在我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兴旺。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谈话类节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有的谈话节目试图通过改良节目形式来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咏乐汇》和《志云饭局》。  在电视谈话类节目大行其道的背景下,2006年香港无线电视台的《志云饭局》树立了一个新形式的谈话类节目样本——用餐“清谈”,即邀请受访对象与主持人共同用餐,
期刊
摘要: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数字化报纸形态演进的过程,揭示了数字化报纸在视觉界面、制作出版和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规律,为当前中国报业乃至整个大众传媒将来的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迪和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数字化报纸 历史形态 演进 规律    我国数字化报纸从1993年出现至今,历经电子版、网络版、“全真电子版”、多媒体数字报、互动多媒体网络报、手机报、电子报、卫星报等不同历史形态,
期刊
我们谈到动画片,就会想起以前在电影院看到的《大闹天宫》、《牧笛》、《九色鹿》等优秀的国产动画片,以及电视里曾经热播的《聪明的一休》、《圣斗士》等国外动画片。这些动画片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在我们过去的记忆中,是通过电影和电视等传统媒体渠道观赏动画片的。作为大众文化的载体,动画片对我们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动画片在传统媒体中形成的特点  众所周知的“迪士尼”公司是影院动画的创立者。从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