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有其特殊的教育对象和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素质各异、心态各异、正处在未成年阶段的教育对象。给中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中职教师必须调整教学观,断提高教学技能,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一、 中职教师教学观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1、 中职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年来,合作教学的兴起为我们探求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利、互敬互爱的合作关系,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仅有一方存在的教育教学是不成立的。传统的教学注重了教育者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所以形成了老师累的满头大汗,学生得到了多少呢?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是一种知识传授与发展智能基础上的关系。
首先,在知识传授关系中师生应平等与民主,师生间相互尊重、信任。教师不以权威自居,更不应该以家长作风及其专横态度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也不惟命是从,因为学生有权与教师平等的沟通思想,有权向自己的教师要求他们所希望所需要的东西,他们也有权做自己的独立思考并对教科书提出批判性的意见。教师对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多加引导,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要多加鼓励,并充分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而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
其次,在智能发展上,学生应自主和独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觉学习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发展,不必强求全体学生一致,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实现自我发展。对学生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客观的看待人的成长。保持师生教学间的平等民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2、 中职教师对教学目的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从理论上讲,教师都深刻的清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
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成为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却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框定在升学或就业标准的模式里。“成绩好”、“就业”成了教学的唯一目的,以分数论英雄,教学中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不考就不学,许多学生不得不尽力压制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变成了奴隶”,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以致学生学习知识结构畸形,个性发展狭隘乃至萎缩。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学习必须谨小慎微,不能做与考试无关的事,不能凭自己的个性去从事感兴趣的事。所以,大多数富有创造个性的学生,在其萌芽状态期间,就被传统观念的教师压制,在分数的标尺面前,被教师无情的判为没出息,学生个性发展受到残忍的压制。学生被判为差生。事实证明:学生试卷上分数高低,与其日后成就的大小往往是划不上等号的。教学目的的核心是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是一个整体。健康的个性就是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才能、理性与直觉、美的体验与美的表现等诸多方面获得高度和谐发展的人。
3、 中职教师对教学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掌握分寸,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技能多样化,尤其是中职的老师,首当其冲的是教会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知识,通过多种方法的运用,各种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中,自觉、自主地手脑并用,认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创造性、独立性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注意培养、引导、训练每个学生的开发创造的意识、方法和习惯,并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这一思想,从而把这一意识的活动熟练化为无意识的习惯化的教学活动。
二、 当前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忽视和教育引导的缺乏,以及
对个性的否定性评价倾向,扼杀了一些学生的个性,导致个性发展不健全。
首先体现为缺乏积极的的主体进取性,不敢面对问题,采取逃避的做法,削弱了成就需要、持久需要等积极的人格倾向,强化了谦卑需要、攻击性需要等消极人格特征,造成了个性和人格的缺陷,表现为对什么都觉得无所谓,好的东西不欣赏,消极的东西盲从。
其次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野孩子。网络游戏,影视作品等诸多外界信息的影响,使得这一代少年学生存在很大比例的心理问题。很多的“问题少年”走进了中职学校,给中职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在学校里打架、斗殴、谈恋爱、对未来和生活没有任何憧憬,精神萎靡,逃学、逃课在学校里混日子。
第三,在一些学生的眼里,个性仅仅被当作或是服饰上的怪异,或是行为中的张狂,或是价值观上对传统的一味反叛,或是对纪律的抵制。他们把个性这一内在稳定的心理特征外化为一种浮躁、虚华和叛逆,以外在的“标新立异”来体现富有个性的“我”,抹杀了个性的内在稳定性。近年来学校里学生奇装异服、怪异的头型,追逐一种让老师们很难理解的“时尚”的现象成上升态势。
三、 中职教师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策略
1、 教师应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寻找欠缺,改进育人方式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就要求青年学生在经过中职教育后,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具有合格的职业素养。这些方面相互促进,但不能相互替代。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特别是思想品德素质的缺乏,将会极大的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我们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教育者,应该认真的、细心的去挖掘其中的原因,强自己与学生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使教学方式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和丰富,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增强学生的动能,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 2、 增强教学的丰富多样性,努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前苏联学着赞科夫认为:“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从认知结构主义观点出发,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直观思维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者,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可以灵活的开设活动课、选修课,实训课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活动课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内容更新周期较短,有利于因材施教,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发展个性特长,提高整体素质。此外,因具有教育性,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功能,可以从调整考试的导向性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教育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通过改变教学观,加强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建设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推行教学过程的多样化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学生易接受、喜欢接受的授课方式为标准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3、 提高中职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保证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改造会的活动中形成的文化修养和品位。由于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教学以培养技能为目标,造成了学生素质的缺陷,毕业走上社会以后,没有个性和独立思想,没有激情,缺乏诗意和想象力,没有文化上的厚重感,甚至却乏起码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经验与能力,只有一点狭窄的专业知识。这种状况因当引起人们深思,从而引发关于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讨论,并达成共识。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甚至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一是将教育学生做人列为教师的首要职责。二是加强教师个人道德修养,在青少年学生中倡导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主体关系的变化,只有不断加强和提高教师个人道德修养,才能正确对待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才能有效的帮助青少年学生克服“浮躁”、“疑惑”、“颓然”等心态。
4、 做名副其实的实践指导教师,做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而对于所教专业的生产实际过程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是无法担当起实践指导教师的重任的。中职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各行各业培养一线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创造财富和赖以生存的自我本钱;也是中职教育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闪光点。因此,在学习期间对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是学生掌握真刀实枪的操作本领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课教师的重要职责。
以上四点是转变中职教师教学观,从而改变教学实践,并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建议,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就要改变教学观,提高自身素质,就要担负起重任,就要端正教育方向,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傅道春
[2]转变教育思想,培养创新人才,赵居礼
[3]职业核心能力,王宝生
【关键词】中职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一、 中职教师教学观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1、 中职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年来,合作教学的兴起为我们探求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利、互敬互爱的合作关系,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仅有一方存在的教育教学是不成立的。传统的教学注重了教育者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所以形成了老师累的满头大汗,学生得到了多少呢?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是一种知识传授与发展智能基础上的关系。
首先,在知识传授关系中师生应平等与民主,师生间相互尊重、信任。教师不以权威自居,更不应该以家长作风及其专横态度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也不惟命是从,因为学生有权与教师平等的沟通思想,有权向自己的教师要求他们所希望所需要的东西,他们也有权做自己的独立思考并对教科书提出批判性的意见。教师对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多加引导,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要多加鼓励,并充分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而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
其次,在智能发展上,学生应自主和独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觉学习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发展,不必强求全体学生一致,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实现自我发展。对学生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客观的看待人的成长。保持师生教学间的平等民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2、 中职教师对教学目的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从理论上讲,教师都深刻的清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
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成为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却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框定在升学或就业标准的模式里。“成绩好”、“就业”成了教学的唯一目的,以分数论英雄,教学中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不考就不学,许多学生不得不尽力压制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变成了奴隶”,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以致学生学习知识结构畸形,个性发展狭隘乃至萎缩。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学习必须谨小慎微,不能做与考试无关的事,不能凭自己的个性去从事感兴趣的事。所以,大多数富有创造个性的学生,在其萌芽状态期间,就被传统观念的教师压制,在分数的标尺面前,被教师无情的判为没出息,学生个性发展受到残忍的压制。学生被判为差生。事实证明:学生试卷上分数高低,与其日后成就的大小往往是划不上等号的。教学目的的核心是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是一个整体。健康的个性就是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才能、理性与直觉、美的体验与美的表现等诸多方面获得高度和谐发展的人。
3、 中职教师对教学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掌握分寸,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技能多样化,尤其是中职的老师,首当其冲的是教会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知识,通过多种方法的运用,各种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中,自觉、自主地手脑并用,认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创造性、独立性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注意培养、引导、训练每个学生的开发创造的意识、方法和习惯,并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这一思想,从而把这一意识的活动熟练化为无意识的习惯化的教学活动。
二、 当前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忽视和教育引导的缺乏,以及
对个性的否定性评价倾向,扼杀了一些学生的个性,导致个性发展不健全。
首先体现为缺乏积极的的主体进取性,不敢面对问题,采取逃避的做法,削弱了成就需要、持久需要等积极的人格倾向,强化了谦卑需要、攻击性需要等消极人格特征,造成了个性和人格的缺陷,表现为对什么都觉得无所谓,好的东西不欣赏,消极的东西盲从。
其次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野孩子。网络游戏,影视作品等诸多外界信息的影响,使得这一代少年学生存在很大比例的心理问题。很多的“问题少年”走进了中职学校,给中职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在学校里打架、斗殴、谈恋爱、对未来和生活没有任何憧憬,精神萎靡,逃学、逃课在学校里混日子。
第三,在一些学生的眼里,个性仅仅被当作或是服饰上的怪异,或是行为中的张狂,或是价值观上对传统的一味反叛,或是对纪律的抵制。他们把个性这一内在稳定的心理特征外化为一种浮躁、虚华和叛逆,以外在的“标新立异”来体现富有个性的“我”,抹杀了个性的内在稳定性。近年来学校里学生奇装异服、怪异的头型,追逐一种让老师们很难理解的“时尚”的现象成上升态势。
三、 中职教师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策略
1、 教师应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寻找欠缺,改进育人方式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就要求青年学生在经过中职教育后,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具有合格的职业素养。这些方面相互促进,但不能相互替代。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特别是思想品德素质的缺乏,将会极大的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我们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教育者,应该认真的、细心的去挖掘其中的原因,强自己与学生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使教学方式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和丰富,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增强学生的动能,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 2、 增强教学的丰富多样性,努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前苏联学着赞科夫认为:“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从认知结构主义观点出发,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直观思维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者,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可以灵活的开设活动课、选修课,实训课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活动课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内容更新周期较短,有利于因材施教,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发展个性特长,提高整体素质。此外,因具有教育性,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功能,可以从调整考试的导向性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教育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通过改变教学观,加强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建设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推行教学过程的多样化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学生易接受、喜欢接受的授课方式为标准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3、 提高中职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保证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改造会的活动中形成的文化修养和品位。由于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教学以培养技能为目标,造成了学生素质的缺陷,毕业走上社会以后,没有个性和独立思想,没有激情,缺乏诗意和想象力,没有文化上的厚重感,甚至却乏起码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经验与能力,只有一点狭窄的专业知识。这种状况因当引起人们深思,从而引发关于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讨论,并达成共识。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甚至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一是将教育学生做人列为教师的首要职责。二是加强教师个人道德修养,在青少年学生中倡导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主体关系的变化,只有不断加强和提高教师个人道德修养,才能正确对待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才能有效的帮助青少年学生克服“浮躁”、“疑惑”、“颓然”等心态。
4、 做名副其实的实践指导教师,做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而对于所教专业的生产实际过程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是无法担当起实践指导教师的重任的。中职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各行各业培养一线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创造财富和赖以生存的自我本钱;也是中职教育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闪光点。因此,在学习期间对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是学生掌握真刀实枪的操作本领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课教师的重要职责。
以上四点是转变中职教师教学观,从而改变教学实践,并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建议,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就要改变教学观,提高自身素质,就要担负起重任,就要端正教育方向,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傅道春
[2]转变教育思想,培养创新人才,赵居礼
[3]职业核心能力,王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