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好日子"是被赋予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的社会时间.在近二十多年时间里,农历除夕这一天演化为云南红河县乐育镇哈尼族、彝族、汉族村民共同举行婚礼的"好日子",从而构成了一种新的区域社会传统与地方文化".好日子"的合成既有哈尼族、彝族深层文化脉络中对传统时间观的特别解读,以及通过婚宴整合和凝聚村寨共同体的内生性逻辑,也有工业资本等外生性力量对传统农业时间的规训.少数民族村民在追求现代美好生活的过程中,通过新的合成文化重构了民族地方社会.在这一意义上,该个案也为新时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一个局部与微观案例.
【机 构】
: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昆明65009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日子"是被赋予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的社会时间.在近二十多年时间里,农历除夕这一天演化为云南红河县乐育镇哈尼族、彝族、汉族村民共同举行婚礼的"好日子",从而构成了一种新的区域社会传统与地方文化".好日子"的合成既有哈尼族、彝族深层文化脉络中对传统时间观的特别解读,以及通过婚宴整合和凝聚村寨共同体的内生性逻辑,也有工业资本等外生性力量对传统农业时间的规训.少数民族村民在追求现代美好生活的过程中,通过新的合成文化重构了民族地方社会.在这一意义上,该个案也为新时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一个局部与微观案例.
其他文献
融入乡村振兴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聚焦于人民的生活空间.空间赋能就是挖掘、激活民众传统生活空间蕴藏的潜在动力,赋予文化生态保护区传统生活空间基础上新建的空间和网络关系空间以能量.空间赋能是民众自主参与空间生产能动性的体现,也是赓续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传承发展的源泉.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空间赋能可以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振兴的质量,推进区域性空间共同体建设.空间赋能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汲取并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智慧和能量,能促进文化生态保护区空间建设的可持续平衡发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必然.信息时代,通过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以防范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牢牢掌握网络阵地的主动权和主导权为安全防范,以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构筑中华民族网络共有精神家园为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互联网+民族团结"的行动方案,丰富内容,创新方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环境.
创客教育理念带来的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解决传统教育所面临的一些问题.SCS创客教学法是在创客教育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以推动课程改革,为国家建设提供创新型人才.文章研究了在高职“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SCS创客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共餐是很多传统社会的共有习俗.本文基于对帕米尔高原谷丰村的实地调查,发现从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塔吉克族墓地共餐的社会功能具有明显的转变.在传统社会,墓地共餐的功能更多是经济上的再分配,目的是缩小家庭间的收入差距,这对塔吉克族社区的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转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墓地共餐的财富再分配功能弱化,而维系家族的凝聚力变为其主要功能.总而言之,墓地共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快速市场化对塔吉克族传统家族内人际关系的冲击.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艺术乡建在国内广泛开展.我国艺术乡建的显著特点是艺术家的主动参与.本文通过对现阶段艺术进入乡村的实践模式的阐释,说明"介入""重塑""对话""合作""参与""共生"等艺术实践的方式和内涵,并以羊磴艺术合作社在贵州省羊磴镇的参与式艺术实践为个案,阐述其通过艺术"参与"乡村、艺术"陪伴"乡村和艺术"服务"乡村的实践方式,达到激发村民主体意识、促进村民艺术认同、契合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的效果.
在“1+X证书”背景下,交互式We b前端开发作为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的重要技术,其地位不言而喻.文章依据We b前端开发职业等级标准的内容,通过对原有课程标准分析,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考核、教学实施建议等方面,制定适合“1+X证书”标准和岗位需求的交互式Web前端开发课程标准,以为同类高职院校交互式Web前端开发课程标准的设置提供一定的借鉴.
民族学学科史表明,学科的定位和结构需要因应时代的需要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必然也成为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学科建构的主线.民族学学科只有重新确立学科目标、瞄准学科对象、定位学科属性、完善内部结构,才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提供有益有效的知识供给、思想支持和智力支撑.
中西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把握中西部教育研究整体趋势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区域教育创新.以中国知网核心数据库期刊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软件,从发文量、核心作者与机构、高频关键词等维度对“中西部教育”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绘制了我国中西部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可以看出,2000年后中西部教育研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成果激增,出现了以中西部学者及高校为主体的高影响力作者与代表性机构;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中西部教育发展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西部地区教育模式创新、教育公平、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晋商一直是学术界讨论与研究的热门话题.多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整理晋商的史实资料,描述与分析晋商的发展过程,但很少从理论层面讨论晋商的发展.本文基于二元社会结构理论,从社会结构的视角出发,分析研究明清时期晋商的兴起、发展与现代化转型.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一直由官方伞式社会与民间蜂窝式社会两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共同推动,晋商的转型与发展也是如此.在明清五百余年的发展中,一方面,晋商不断寻求政府的庇护,争取与政府合作;另一方面,晋商又不断完善自身,凭借自身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资源配置体系.通过官方伞式社会和民
《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是日本推动传统工艺品产业发展的依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传统工艺的保护.该法所确立的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的基本方针、各种振兴计划及其认定制度等,从不同层面促进了日本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对其作深入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民族传统工艺品产业的法律制度构建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