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小学生害怕作文的现象相当普遍,他们视作文为苦差事。针对小学生的作文现状,我们对中年级作文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激发了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习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文思泉涌、妙笔生花。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学会观察——习作的前提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教师对各年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师对学生观察的要求是逐渐提高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常抓不懈。
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入手,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养成乐于观察、勤于观察的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美丽的秋天来到了,教师根据中年级学生爱玩儿的特点,带着学生到山上去玩儿,一边玩儿,一边引导学生观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秋天到了,树叶的颜色有什么变化?2.如果我们把这些可爱的小树当人写该怎么说呢?3.秋风吹来,树叶会怎样呢?这些树叶像什么?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情趣盎然的气氛中练习说话,为今后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读写结合——习作的桥梁
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只有一小部分时间用于识字、作文教学,绝大部分时间用于阅读教学,但效率很低。只有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读与写怎样结合呢?要确定读与写的具体结合点,即可转化之点。小学教材的文章都是精心挑选的,有的开门见山,有的借景喻人,有的过渡自然,有的结尾点题……我们要求中年级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读写结合点,采用多种形式,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例如,学习《海底世界》第四自然段,我们让学生借鉴课文的写法,写一个片断。这样举一反三,学生写起这类习作来得心应手,易如反掌。
三、丰富积累——习作的源泉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注重生活的积累
小学生的作文材料来源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因此,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采取多种渠道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和大自然。写日记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好办法。教师要注意培养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
(二)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注重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文质兼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把那些规范的生动优美的语言信息储存于头脑之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大量阅读名篇佳作,既拓宽了学生视野,又使学生的写作材料不断充实。
四、真情实感——习作的灵魂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他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真实”。胡编乱造的作文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写作,表达自己的心声。“真实”是小学生作文的灵魂。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设障碍,不定框框,让学生以生活为写作的大背景,自主选择题材,鼓励学生写真人真事、写凡人小事、道真情、抒实感;让学生自由表达,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他们在平凡中发现伟大,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例如,教师看到学校图书馆有许多破旧的图书,便组织学生修补图书,学生清清楚楚地记叙了自己修补图书的过程,还写出了当时的心情,非常感人。
五、大胆想象——习作的翅膀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想象的文章枯燥无味。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学生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翱翔,才能写出富有创造性的习作来。例如,北京版《海滨小城》的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沙滩特别美,这正是进行片断练习的好材料。教师紧紧抓住这个契机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可这样引导: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到了海滨那金黄的柔软的沙滩上,你们捡过贝壳吗?想象一下这个沙滩上会有什么颜色、怎样花纹的贝壳?遍地都是五颜六色的贝壳会是怎样的景象?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船上仅仅就课文里介绍的几种海产品吗?想象还有什么?船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根据课文插图想象当时喧闹的场面。在此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地说:“如果老师让你们把沙滩的美景写下来,你们能行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行!”教室里寂静无声,他们用笔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对沙滩的喜爱,对海滨小城的喜爱,对祖国山河的喜爱。此时,他们怀着愉悦的心情去写作,怎能不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呢?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到中年级的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只有在中年段夯实基础,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提高。
(责编韦文)
一、学会观察——习作的前提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教师对各年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师对学生观察的要求是逐渐提高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常抓不懈。
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入手,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养成乐于观察、勤于观察的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美丽的秋天来到了,教师根据中年级学生爱玩儿的特点,带着学生到山上去玩儿,一边玩儿,一边引导学生观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秋天到了,树叶的颜色有什么变化?2.如果我们把这些可爱的小树当人写该怎么说呢?3.秋风吹来,树叶会怎样呢?这些树叶像什么?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情趣盎然的气氛中练习说话,为今后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读写结合——习作的桥梁
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只有一小部分时间用于识字、作文教学,绝大部分时间用于阅读教学,但效率很低。只有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读与写怎样结合呢?要确定读与写的具体结合点,即可转化之点。小学教材的文章都是精心挑选的,有的开门见山,有的借景喻人,有的过渡自然,有的结尾点题……我们要求中年级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读写结合点,采用多种形式,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例如,学习《海底世界》第四自然段,我们让学生借鉴课文的写法,写一个片断。这样举一反三,学生写起这类习作来得心应手,易如反掌。
三、丰富积累——习作的源泉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注重生活的积累
小学生的作文材料来源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因此,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采取多种渠道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和大自然。写日记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好办法。教师要注意培养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
(二)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注重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文质兼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把那些规范的生动优美的语言信息储存于头脑之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大量阅读名篇佳作,既拓宽了学生视野,又使学生的写作材料不断充实。
四、真情实感——习作的灵魂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他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真实”。胡编乱造的作文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写作,表达自己的心声。“真实”是小学生作文的灵魂。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设障碍,不定框框,让学生以生活为写作的大背景,自主选择题材,鼓励学生写真人真事、写凡人小事、道真情、抒实感;让学生自由表达,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他们在平凡中发现伟大,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例如,教师看到学校图书馆有许多破旧的图书,便组织学生修补图书,学生清清楚楚地记叙了自己修补图书的过程,还写出了当时的心情,非常感人。
五、大胆想象——习作的翅膀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想象的文章枯燥无味。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学生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翱翔,才能写出富有创造性的习作来。例如,北京版《海滨小城》的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沙滩特别美,这正是进行片断练习的好材料。教师紧紧抓住这个契机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可这样引导: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到了海滨那金黄的柔软的沙滩上,你们捡过贝壳吗?想象一下这个沙滩上会有什么颜色、怎样花纹的贝壳?遍地都是五颜六色的贝壳会是怎样的景象?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船上仅仅就课文里介绍的几种海产品吗?想象还有什么?船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根据课文插图想象当时喧闹的场面。在此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地说:“如果老师让你们把沙滩的美景写下来,你们能行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行!”教室里寂静无声,他们用笔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对沙滩的喜爱,对海滨小城的喜爱,对祖国山河的喜爱。此时,他们怀着愉悦的心情去写作,怎能不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呢?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到中年级的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只有在中年段夯实基础,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提高。
(责编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