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背后的岳阳楼文化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dh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岳阳楼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光临并留有传世名作。其中最为有名的一篇文章便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本文笔者以范文正的这篇佳作为轴心,分别选取了岳阳楼文化发展流变的三个重要时期,唐宋明,简要分析《岳阳楼记》背后的文化,以及饱受历史沧桑的岳阳楼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岳阳楼记》;岳阳楼;范仲淹;“楼魂”
  作者简介:延馼(1995-),女,陕西榆林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01
  一.唐时岳阳楼——幽发哀怨高楼梦断
  正如《岳阳楼记》中的“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早在范仲淹吟咏前,就有不少诗人,其中不乏大家,在此楼慨叹命运国家。《岳阳楼记》开篇所说“刻唐贤今人诗赋”,就意在说明岳阳楼在此之前丰厚的人文背景。虽有众多名流光顾,但岳阳楼所处位置,也并非中原腹地,也非各省通衢,柳宗元在《送李渭赴京师序》中所言:“过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迁者罕至。”再看曾经赋诗于此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惨遭贬谪,游历经此地,愤懑哀怨之情有感而发,遂成佳作。
  唐代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稳定,一跃而成为当时的亚洲经济中心,达到了封建社会强盛的顶峰。这样一个兴旺发达,健康而富有活力的社会,激发了知识分子们重视事功,乐观上进的热情和信心,他们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来表达在盛世里建功立业,实现救世济民理想的强烈愿望,也在寻找各种方式踏入仕途。“但或是天妒英才,或是惨遭算计,这些胸怀壮志的诗人们,谪居流徙于远离长安的蛮荒之地岳州,眺望着浩渺壮阔的洞庭湖,登临了雄伟壮丽的岳阳楼,只能用诗歌来表达他们仕途的失意,旅次中的孤寂以及壮志难伸的愤滋。”
  如洞庭日落、秋色弥漫的傍晚,李白望远怀忧,想起与他同是怀才不遇,远谪南方的屈原,不禁感慨叹惋:“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二.宋时岳阳楼——进退忧乐锻铸楼魂
  尽管饱经历史沧桑变迁的岳阳楼,留有众多传世名篇。但这些文章诗作中最著名且特别的当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文章开篇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写此文章的背景,随后竟别出心裁,对前人诗作品鉴一番,最后决定剑走偏锋。范仲淹以夹叙夹议的手法对洞庭之于人的心境做了分析,其洋洋洒洒的笔触,时扬时抑叙写洞庭风光。既有春意盎然,勃勃生机,一派和谐的,“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也有风云变幻,气象诡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天昏地暗,“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诗人以触景生情的定律,来阐释前人登顶高楼而引起的不同反应,其实正是洞庭千变万化的景致对人们感官的刺激而已。最后一段,是文章思想的升华。范仲淹以“进与退”,“喜与悲”,“忧与乐”,“先与后”,几组反义词的强烈对比,来阐明自己心中的,同样是与“古仁人之心”相契合的理想伟愿。范仲淹将博大的胸襟寄托在洞庭湖宽阔的背景上,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主义爱国精神。
  范仲淹在忧乐这对矛盾中,提出了“先忧后乐”的思想。这种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在尊奉儒学的基础上,弘扬并发展了儒家思想后所作的经典性总结。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精神,把传统的忧患意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并成为岳阳楼人文精神的永恒主题。范仲淹对“进退忧乐”的感叹,为岳阳楼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精神内核,为其画龙点睛,赋予生命,从此锻铸成了一座千年古楼屹立不倒的有力“楼魂”作为支柱。
  三.明时岳阳楼——忧乐精神缅怀承延
  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问世后,其“先忧后乐”的精神,不但成为宋时代精神的表征,更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后代文人官员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甚至成为了整个民族的精神领袖。
  由于元朝,外族统治,范仲淹留下的那股遗风已经有些遗失殆尽的迹象了,但到了明朝,文人士大夫又重新自觉继承忧乐精神之精华,登临岳阳楼的诗作,更多地表现为依托《岳阳楼记》的主题,从而书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字里行间表现的是一份对“岳阳遗风”的赞美与坚定。
  明代李东阳的《登岳阳楼》一诗就把杜诗、范记作为岳阳楼文化的主题,“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后世的诗人们登临岳阳楼更多的追慕先贤,咏“忧乐”以明志。如杨溥登岳阳楼睹景抒怀,则有“白头重历览,忧乐仰先贤”的慨叹。
  明代以后,岳阳楼诗作及文化,逐步定型,清代文人来此楼,也多为凭吊古迹,缅怀古人,亦或寄情山水清音,抒怀淡泊情志。岳阳楼,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载体。
  结语:
  岳阳楼,这座名重古今的人文景观,《岳阳楼记》,这篇脍炙人口的历史佳作。在历代文人不断地描绘、书写中,岳阳楼早已不是一座冰冷陈旧的遗迹,它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不断添彩,其背后的文化深意为后人所仰慕,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值得后人去深究,它成为了中国人文历史上永远的丰碑,而《岳阳楼记》作为岳阳楼精神的代表,它将永远被传颂与铭记。
  参考文献:
  [1]孙适民.从屈原贾谊柳宗元看中国古代的贬谪文化[J].长沙:邵阳师范高专学报,2001年4期.
  [2]方祖雄.岳阳楼诗词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其他文献
谈及“唐”必言“诗”,“宋”必言“词”,这种搭配似乎成为一个定论。尽管人们习惯地认为“诗”是唐朝的代名词,但其实,“诗”在宋代,也自有其特色。而“桥”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中有
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为党的十六大营造良好氛围,意义十分重大,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头等大事。我们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大,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用
摘 要:狗耕田”是讲述旧时代兄弟纠葛的一个常见故事类型,它从两兄弟分家讲起,以弟弟分得的狗能耕田创造奇迹为核心母题,展开生动有趣的叙说,围绕这个母题亚型也有很多在流传之中。狗耕田因为在主题上有着惩恶扬善、善恶有报的育人精神,笔者决定以此来分析此类故事在文化环境中的具体治疗作用。  关键词:狗耕田;文化;治疗;惩恶扬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
摘 要:吴宓先生的《红楼梦新谈》中,是吴宓将他对《红楼梦》的看法架构在西方文学理论上,从比较文学的视角审视的了《红楼梦》这一不朽名著。其中,他利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总结出悲剧名著中主人公往往具有“诗人特质”。本文结合吴宓从亚里士多德悲剧观中的这一总结,分析《红楼梦》主人公林黛玉的“诗人特质”,探讨“诗人特质”这一观点的艺术价值,从而更深刻地了解《红楼梦》的悲剧之美。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悲剧观
摘 要:对梦窗词的评价历来分歧很大,褒贬不一。后世学者訾议诋毁梦窗词以宋末张炎《词源》中“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这句评价为依托,然结合张炎的词论观和《词源》中对梦窗词的全部评价,我们不难发现梦窗词继沈义父推崇外也受到了张炎的尊崇,因而孤立的以其中一语就断定张炎对梦窗词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不免偏颇,有失公允。  关键词:张炎;吴文英;评价  作者简介:王佳璐(1991.11-
摘 要:秦观诗名为词名所掩盖,自元好问之后众口一辞,皆以“女郎诗”视之,有失偏颇。秦诗风格多样,不仅有清新妩丽的写景诗,还有纤弱委婉,有阴柔美的“女郎诗”和庄重健朗,豪放壮阔,具有阳刚之美的“男儿诗”。  关键词:秦观;诗歌;艺术风格  作者简介:孔欢(1987-),男,广西东兴人,西南大学文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象外”说与“环中”论同源于老庄哲学,并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到后世“意境”论的形成。自唐代开始,“象外”与“环中”开始同时出现在诗文及佛道经典之中,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意蘊。  关键词:象外;环中;庄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02  “象外”一词在多种语境中皆有出现。裴松之注《三国志·荀彧传》,其中引何劭《荀
同志们:刚才向大家传达了七月十一日省长办公会议精神,下面我想讲点个人意见。这次省人大会议把我推到了省长这个重要的岗位上,但我深深知道,从自己的经验、能力、才干、水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genotypic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f waterlogging on photosynthesis,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antioxidative enzyme a
摘 要:刘熙载评周邦彦词,说其当不得个“贞“字,何谓清真词之不“贞”?品清真词富艳精工,艳不仅表现在辞藻华丽等形式上,更是指其内容上的艳词。然而因其艳词定清真词不“贞”并不恰当。通过理解周邦彦作词善檃栝,或可帮助理解。更主要的是品周邦彦其人,他在徽宗一朝亲近蔡京一党,或借此仕途通达,另一方面又在词中塑造了淡泊名利的高洁自我形象,这或许就是刘熙载说的美成词“当不得个‘贞’字”。  关键词:《艺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