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妻子去探望在宁波北仑工作的女儿。我们刚从中河路站坐上地铁,旁边就有两人在大声交谈。这时,一位年轻姑娘走上前去,拍了拍其中一个人的肩膀指着旁边贴着的一行大字,那两人的声音立即变小了,我一看那几个字“轻声细语我喜欢”,太浪漫太有诗意了。而寻看每节车厢,“轻声细语我喜欢”随处可见,一个多小时的地铁,除了轨道的声音,听到的都是轻声细语。
轻声细语我喜欢。轻声的意思,不高声喧闹的,不刺耳的,音高和音量都柔和的。茅盾《子夜》中说:“第一辆车的司机轻声地对坐在他旁边的穿一身黑拷绸衣裤的彪形大汉说:‘老关!是戴生昌罢?’”细语,是低声细说。唐李端《拜新月》诗:“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郭小川《厦门风姿》诗:“听,日光岩下有笑声朗朗,五老峰中有细语绵绵。”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老师要我们用“轻声细语”造句,我至今还记得几个: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一位妈妈正轻声细语地给她可爱的孩子讲故事;越是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就越要轻声细语,这样才能有大将风范;我喜欢你轻声细语的话语,听上去会让我感觉很舒服;我们在和长辈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轻声细语,千万不能和他们顶嘴;班主任王老师轻声细语的教导,是如此的亲切,让我怀念至今;我们都喜欢和我们轻声细语说话的人,这样的人看上去很有礼貌;我轻声细语地和同桌讨论问题,生怕吵到其他同学。
轻声细语是个人文明素质的体现,更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君不见,图书馆里、餐馆里,标语告诉你“请勿大声喧哗”;火车站、公交车上,经常提醒你“不要大声喧哗”……轻声细语、礼貌交流是交谈礼仪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素来注重传统礼仪,在注重文明的今天,我们更应继承优良传统,在公共场合做到不喧哗、不吵人。细想下来,做到轻声细语、不大声喧哗并不难。当你毫无顾忌滔滔不绝时,想一想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也许大声喧哗的习惯就会慢慢改掉。文明是一种习惯,文明始于细节,无论身在何地,我们理应顾及别人的感受,喧哗少一些,文明程度就高一些。进入会议室时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看电影时不要长时间、大音量地聊天或打电话;在餐厅吃饭时尽量低声交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时不大声喧哗;在医院看望病人时不要高声交谈打扰病人休息……一个其成员能时时为他人着想,对自我进行约束的社会,才是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人说话的音量,就像一杆标尺,丈量出你内在的修养。
韩寒有句话说得好,说话声音越小,气场越大。华春莹,被称作是中国外交史上的最美发言人之一,在面对外国记者尖酸犀利的提问时,仍以沉着冷静的姿态,仍能语速平缓底气十足地回复外国记者。语速平缓,却无一人敢小瞧她铁娘子一般的作风。正所谓:有理不在声高,嗓门大不能说明你有理,抢着说更不能证明你强大,轻声细语、温柔缓和的声音一样可以掷地有声。真正的自信与富有,无须言语衬托,更无须张扬,它是深藏于血液,静待花开。大声讲话,是人的本能,小声说话,则是一种文明。大声说话看似放大了自己的音量,实际上缩小了自己的格局。
平时在自己家里,更要轻声细语,家庭是让人放松的地方,家人是陪伴你最久的人,不要用大吼大叫来解决问题,没人能从你的大嗓门中,感受到你的爱意。就像爱人之间的喃喃耳语,轻轻的声音,却能把爱意送进对方的心底。
轻声细语我喜欢,不仅关乎人的素养,更关乎身体健康。科学研究表明:“人们说话声音每提高一次,一系列潜在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随时可能发作,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土库曼斯坦有个村庄,村内老人寿命过百者甚多,研究人员发现,该村长寿的秘密竟然是轻声细语。不论男女老少,说话的声调都很低,村里还颁布了村民公约,规定大声喧哗属违法行为,屡教不改者将受严惩,甚至坐牢,该村因此被称为“长寿低语村”。
轻声细语我喜欢。生活中越是安静的地方,往往越是高雅。外界的嘈杂让内心浮躁,落花流水、鸟鸣深涧再难听到。心中安静的人,待人说话也定是温文尔雅、轻声细语的。水深,波浪静;人贵,声音低。身处正式场合,声音要洪亮;身處公共场合,声音要轻柔。愿你我都能:慢慢说话,轻声细语,互相体贴,不急不恼,一切静待花开。
(郝巧凤摘自《联谊报》2021年6月29日)
轻声细语我喜欢。轻声的意思,不高声喧闹的,不刺耳的,音高和音量都柔和的。茅盾《子夜》中说:“第一辆车的司机轻声地对坐在他旁边的穿一身黑拷绸衣裤的彪形大汉说:‘老关!是戴生昌罢?’”细语,是低声细说。唐李端《拜新月》诗:“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郭小川《厦门风姿》诗:“听,日光岩下有笑声朗朗,五老峰中有细语绵绵。”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老师要我们用“轻声细语”造句,我至今还记得几个: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一位妈妈正轻声细语地给她可爱的孩子讲故事;越是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就越要轻声细语,这样才能有大将风范;我喜欢你轻声细语的话语,听上去会让我感觉很舒服;我们在和长辈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轻声细语,千万不能和他们顶嘴;班主任王老师轻声细语的教导,是如此的亲切,让我怀念至今;我们都喜欢和我们轻声细语说话的人,这样的人看上去很有礼貌;我轻声细语地和同桌讨论问题,生怕吵到其他同学。
轻声细语是个人文明素质的体现,更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君不见,图书馆里、餐馆里,标语告诉你“请勿大声喧哗”;火车站、公交车上,经常提醒你“不要大声喧哗”……轻声细语、礼貌交流是交谈礼仪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素来注重传统礼仪,在注重文明的今天,我们更应继承优良传统,在公共场合做到不喧哗、不吵人。细想下来,做到轻声细语、不大声喧哗并不难。当你毫无顾忌滔滔不绝时,想一想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也许大声喧哗的习惯就会慢慢改掉。文明是一种习惯,文明始于细节,无论身在何地,我们理应顾及别人的感受,喧哗少一些,文明程度就高一些。进入会议室时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看电影时不要长时间、大音量地聊天或打电话;在餐厅吃饭时尽量低声交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时不大声喧哗;在医院看望病人时不要高声交谈打扰病人休息……一个其成员能时时为他人着想,对自我进行约束的社会,才是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人说话的音量,就像一杆标尺,丈量出你内在的修养。
韩寒有句话说得好,说话声音越小,气场越大。华春莹,被称作是中国外交史上的最美发言人之一,在面对外国记者尖酸犀利的提问时,仍以沉着冷静的姿态,仍能语速平缓底气十足地回复外国记者。语速平缓,却无一人敢小瞧她铁娘子一般的作风。正所谓:有理不在声高,嗓门大不能说明你有理,抢着说更不能证明你强大,轻声细语、温柔缓和的声音一样可以掷地有声。真正的自信与富有,无须言语衬托,更无须张扬,它是深藏于血液,静待花开。大声讲话,是人的本能,小声说话,则是一种文明。大声说话看似放大了自己的音量,实际上缩小了自己的格局。
平时在自己家里,更要轻声细语,家庭是让人放松的地方,家人是陪伴你最久的人,不要用大吼大叫来解决问题,没人能从你的大嗓门中,感受到你的爱意。就像爱人之间的喃喃耳语,轻轻的声音,却能把爱意送进对方的心底。
轻声细语我喜欢,不仅关乎人的素养,更关乎身体健康。科学研究表明:“人们说话声音每提高一次,一系列潜在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随时可能发作,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土库曼斯坦有个村庄,村内老人寿命过百者甚多,研究人员发现,该村长寿的秘密竟然是轻声细语。不论男女老少,说话的声调都很低,村里还颁布了村民公约,规定大声喧哗属违法行为,屡教不改者将受严惩,甚至坐牢,该村因此被称为“长寿低语村”。
轻声细语我喜欢。生活中越是安静的地方,往往越是高雅。外界的嘈杂让内心浮躁,落花流水、鸟鸣深涧再难听到。心中安静的人,待人说话也定是温文尔雅、轻声细语的。水深,波浪静;人贵,声音低。身处正式场合,声音要洪亮;身處公共场合,声音要轻柔。愿你我都能:慢慢说话,轻声细语,互相体贴,不急不恼,一切静待花开。
(郝巧凤摘自《联谊报》2021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