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翻译课程的小组学习活动进行了分析探究,以教学实践经历为例阐述了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手段在翻译课应用的可行性。最后指出了教师的主导与督导起主要作用。
【关键词】翻译 小组活动 任务教学法
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导致知识信息的爆炸,也引发了翻译的爆炸。中国历史上几次翻译高潮的出现皆是顺应时代要求。如今时代更多方面的发展需要翻译作为桥梁。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文字的简单转换。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目的在于使本科英语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笔译能力。翻译课堂上通过英语汉语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及其相应文化的了解、对比、分析,对于翻译理论知识的介绍,以及对不同文体作品的鉴赏与翻译练习,使学生掌握英汉翻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值得深思。经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课堂小组活动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当今信息化社会发展迅速,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课上积极性不高。作为教师,就要换个角度去看,发掘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提升其主观意识。而学习过程中的小组活动则是强化主体意识的积极方式。课堂小组活动是归属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手段。翻译课堂的任务型教学改变了只注重翻译结果忽视翻译过程的状况。教师给学生分配任务,可以是一个班级五六个小组同一任务,分别讨论试译,最终比较各小组的定稿译文;在各小组内外比较辩论过程中,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教师给学生分配任务,也可以是不同小组不同任务,每堂课上即有扩大化的信息输入量,引导学生更多思索。而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时巡视课堂,正确引导,或直接加入某一小组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积极性。例如介绍翻译理论有关翻译标准翻译过程的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标准进行讨论;教师纠错归纳总结。 例如英译汉的一段文章:题目为“Time for the Big Small Company”,第一段内容为“With speed increasingly seen as the key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dream is to marry the control of an established company with the responsiveness of a start-up.As Linda Applegate reports, advances in IT now mean that the “big small” company is finally feasible.”经过组内分析,题目的译文得出各自结论:大小公司的组建,宏微公司的成立等等不一而足,各执己见。最终经老师提点,大是指大型公司的管理力,小是指小型公司的灵活性,于是“建立健全高效的公司体制刻不容缓”就成了较恰当的译文。题目译文要从整个段落着眼,不能就题目译题目。组内的讨论过程让学生对该段落印象更深,经教师的稍稍展开分析就会茅塞顿开。这样学生收获的是“渔”而非仅“鱼”。
任务型教学法的依据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与经验一体的。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学生参与活动,促进自身知识的重构,也借鉴了他人认知。学生由被动的听知识讲解变为主动思考,打开思路提高能力,最终达到翻译得好翻译得地道的目的。英汉语言语系不同,学生要了解语言差异,在基础理论指导下,进行大量翻译实践,熟能生巧。例如“In the country of the blind,the one-eyed man is the king..参考译文如“盲人国里,独眼为王,”“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学生在讨论何种译文更恰如其分的过程中,深化了对不同语言文化的理解体会。
任务型教学法是要求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在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分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格性别搭配,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练习。翻译课的小组活动不仅限于课堂上讨论,课后活动同样重要,要求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举例来说,我们给学生布置过这样一项课后任务:制作一份课件,自主选择题目,课后完成,课堂展示。组内的任务分成几部分,组员根据自身所长,至少可参与一项,所带来的成就感又会进一步激发其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制作的课件主要从文化差异入手;其实,对于差异的了解与掌握也是翻译的要领,正是有了差异的存在,才导致翻译诸多难点的出现。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学生利用现代方便的信息手段大量收集素材,选取相关内容,流畅的讲解展示,整个过程是极佳的体验,利于促进知识内化。
翻译课程小组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手段之一,无论课上活动亦或课后任务,重要的前提是教师要充分准备、适当设计与合理安排,所设任务内容与所学知识点紧密关联,难易度适中,对小组活动中潜在的问题有所考虑,准备对策,确保能激起并保持学生参与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2]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4]阮玉慧.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4,21(2)
[5]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委员会英语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 [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翻译 小组活动 任务教学法
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导致知识信息的爆炸,也引发了翻译的爆炸。中国历史上几次翻译高潮的出现皆是顺应时代要求。如今时代更多方面的发展需要翻译作为桥梁。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文字的简单转换。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目的在于使本科英语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笔译能力。翻译课堂上通过英语汉语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及其相应文化的了解、对比、分析,对于翻译理论知识的介绍,以及对不同文体作品的鉴赏与翻译练习,使学生掌握英汉翻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值得深思。经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课堂小组活动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当今信息化社会发展迅速,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课上积极性不高。作为教师,就要换个角度去看,发掘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提升其主观意识。而学习过程中的小组活动则是强化主体意识的积极方式。课堂小组活动是归属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手段。翻译课堂的任务型教学改变了只注重翻译结果忽视翻译过程的状况。教师给学生分配任务,可以是一个班级五六个小组同一任务,分别讨论试译,最终比较各小组的定稿译文;在各小组内外比较辩论过程中,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教师给学生分配任务,也可以是不同小组不同任务,每堂课上即有扩大化的信息输入量,引导学生更多思索。而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时巡视课堂,正确引导,或直接加入某一小组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积极性。例如介绍翻译理论有关翻译标准翻译过程的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标准进行讨论;教师纠错归纳总结。 例如英译汉的一段文章:题目为“Time for the Big Small Company”,第一段内容为“With speed increasingly seen as the key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dream is to marry the control of an established company with the responsiveness of a start-up.As Linda Applegate reports, advances in IT now mean that the “big small” company is finally feasible.”经过组内分析,题目的译文得出各自结论:大小公司的组建,宏微公司的成立等等不一而足,各执己见。最终经老师提点,大是指大型公司的管理力,小是指小型公司的灵活性,于是“建立健全高效的公司体制刻不容缓”就成了较恰当的译文。题目译文要从整个段落着眼,不能就题目译题目。组内的讨论过程让学生对该段落印象更深,经教师的稍稍展开分析就会茅塞顿开。这样学生收获的是“渔”而非仅“鱼”。
任务型教学法的依据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与经验一体的。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学生参与活动,促进自身知识的重构,也借鉴了他人认知。学生由被动的听知识讲解变为主动思考,打开思路提高能力,最终达到翻译得好翻译得地道的目的。英汉语言语系不同,学生要了解语言差异,在基础理论指导下,进行大量翻译实践,熟能生巧。例如“In the country of the blind,the one-eyed man is the king..参考译文如“盲人国里,独眼为王,”“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学生在讨论何种译文更恰如其分的过程中,深化了对不同语言文化的理解体会。
任务型教学法是要求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在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分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格性别搭配,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练习。翻译课的小组活动不仅限于课堂上讨论,课后活动同样重要,要求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举例来说,我们给学生布置过这样一项课后任务:制作一份课件,自主选择题目,课后完成,课堂展示。组内的任务分成几部分,组员根据自身所长,至少可参与一项,所带来的成就感又会进一步激发其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制作的课件主要从文化差异入手;其实,对于差异的了解与掌握也是翻译的要领,正是有了差异的存在,才导致翻译诸多难点的出现。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学生利用现代方便的信息手段大量收集素材,选取相关内容,流畅的讲解展示,整个过程是极佳的体验,利于促进知识内化。
翻译课程小组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手段之一,无论课上活动亦或课后任务,重要的前提是教师要充分准备、适当设计与合理安排,所设任务内容与所学知识点紧密关联,难易度适中,对小组活动中潜在的问题有所考虑,准备对策,确保能激起并保持学生参与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2]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4]阮玉慧.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4,21(2)
[5]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委员会英语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 [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