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23-01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月夜》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五年六月。当时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沦陷的长安,而妻子儿女却被抛撇在鄜州。诗人身陷敌手,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
清代施补华曾鉴赏过这首诗,认为此诗“可谓无笔不曲”(《岘佣说诗》)。所谓“曲”,就是这首诗不径言直说自己的思乡之情,不浅言明说自己的怀人之意,而是从他人、他处、他时着笔,委曲迂回地叙写了相思之苦,怀人之切,曲尽其妙,而思意更浓。这正是《月夜》这首诗在构思上的独特之处,也是这首诗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主要原因。
一、以对方写自身
《月夜》抒发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可是诗人不说自己如何抬头见明月,低眉思亲人,不写自己怎样忧容满面,愁肠百结,而从对面写来,想象出一幅妻子儿女的月下思亲图:“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妻子在家中见到月亮又圆了,可是家人却缺了,所以由月传相思,希望亲人共明月。一个“独”字,既绘其形,又传其神,尽透其情。“独”表明她孤身只影,凄然而立,忧怀煎迫,眷念亲人,她怀想着生死未卜的丈夫,不知道今夜漂泊至于何方,不知道今夜是否也在对月遥望。诗人把妻子的形象描绘得真切无比,实际上是使自己的情态毫发毕现。从这些诗句中,读者就可以想见诗人在长安城内,独立中庭,翘首凝望,身似木而心如沸,形似静而心如驰,他想着愁苦的妻子和无知的儿女。诗人不写自己如何忆念鄜州,而写妻子如何忆长安,实际上起了镜花水月的妙用,比直说更加感人。
写游子思乡之情,不直抒胸臆,却从对面着笔,在古诗中很常见,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种精巧的构思,传情达意委婉曲折,言近旨远。
二、以美容写愁苦
诗人想象月下的妻子容颜美丽,形象动人:“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头发梳理得很美,故称之为“云鬟”,而且还涂之以膏油,闪着光亮,散着芳香,因而才有“香雾”。娇嫩白皙的手臂,显露在月光之下,如凝脂似白玉,其人之美可以想见。尽管家人失散,杜甫却没有把妻子写成蓬头垢面,衣衫破旧,更没有写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而写得如此风姿绰约,美丽动人。其实当时诗人已经四十五岁,他妻子也不会过于年轻,所以越是把妻子写得容貌美丽,也越是显得自己思念之甚,由情深而言貌美,由貌美而显离愁,情越深则愁越苦。
这种以美好写愁苦的对比手法,倍显眼前之凄凉、思念之深重。如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韦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均以如玉容颜反衬内心愁苦。
三、以未来写现在
诗人更以日后夫妻重逢后的悲喜交集的情景,反射如今两地分离的痛苦:“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什么时候能够夫妻团聚,双双倚着薄帷,同看中天团圆之月,共享亲人团聚之乐,流尽悲泪绽放欢颜,散尽愁苦舒展笑容。笑脸上的泪痕衬托得笑容越发娇艳,泪眼中的笑意衬托得聚情更加浓厚。诗人写“双照泪痕干”实际上在于表明现在“独看泪阑干”,想象来日的团圆之美,正是缘于今日的独栖之苦,曲折地表达出迫切思念的感情。
这种以虚写实的表现手法,能拓展诗歌的意境,委婉传达诗人的情感。如苏轼《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王昌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两诗均设想朋友远行后的生活场景,婉曲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惦念与不舍。
从上述可见,杜甫表现思念妻子儿女之情,由写他人而写自己,从写鄜州而表长安,空间上是从对面写来;由写美容而写愁苦,从写体态而显相思,对象上是从反面写来;由写未来而写现在,从写欢聚而衬分离,时间是从他面写来,所以说全诗“无笔不曲”,可以说曲尽其妙,思意更浓。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月夜》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五年六月。当时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沦陷的长安,而妻子儿女却被抛撇在鄜州。诗人身陷敌手,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
清代施补华曾鉴赏过这首诗,认为此诗“可谓无笔不曲”(《岘佣说诗》)。所谓“曲”,就是这首诗不径言直说自己的思乡之情,不浅言明说自己的怀人之意,而是从他人、他处、他时着笔,委曲迂回地叙写了相思之苦,怀人之切,曲尽其妙,而思意更浓。这正是《月夜》这首诗在构思上的独特之处,也是这首诗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主要原因。
一、以对方写自身
《月夜》抒发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可是诗人不说自己如何抬头见明月,低眉思亲人,不写自己怎样忧容满面,愁肠百结,而从对面写来,想象出一幅妻子儿女的月下思亲图:“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妻子在家中见到月亮又圆了,可是家人却缺了,所以由月传相思,希望亲人共明月。一个“独”字,既绘其形,又传其神,尽透其情。“独”表明她孤身只影,凄然而立,忧怀煎迫,眷念亲人,她怀想着生死未卜的丈夫,不知道今夜漂泊至于何方,不知道今夜是否也在对月遥望。诗人把妻子的形象描绘得真切无比,实际上是使自己的情态毫发毕现。从这些诗句中,读者就可以想见诗人在长安城内,独立中庭,翘首凝望,身似木而心如沸,形似静而心如驰,他想着愁苦的妻子和无知的儿女。诗人不写自己如何忆念鄜州,而写妻子如何忆长安,实际上起了镜花水月的妙用,比直说更加感人。
写游子思乡之情,不直抒胸臆,却从对面着笔,在古诗中很常见,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种精巧的构思,传情达意委婉曲折,言近旨远。
二、以美容写愁苦
诗人想象月下的妻子容颜美丽,形象动人:“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头发梳理得很美,故称之为“云鬟”,而且还涂之以膏油,闪着光亮,散着芳香,因而才有“香雾”。娇嫩白皙的手臂,显露在月光之下,如凝脂似白玉,其人之美可以想见。尽管家人失散,杜甫却没有把妻子写成蓬头垢面,衣衫破旧,更没有写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而写得如此风姿绰约,美丽动人。其实当时诗人已经四十五岁,他妻子也不会过于年轻,所以越是把妻子写得容貌美丽,也越是显得自己思念之甚,由情深而言貌美,由貌美而显离愁,情越深则愁越苦。
这种以美好写愁苦的对比手法,倍显眼前之凄凉、思念之深重。如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韦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均以如玉容颜反衬内心愁苦。
三、以未来写现在
诗人更以日后夫妻重逢后的悲喜交集的情景,反射如今两地分离的痛苦:“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什么时候能够夫妻团聚,双双倚着薄帷,同看中天团圆之月,共享亲人团聚之乐,流尽悲泪绽放欢颜,散尽愁苦舒展笑容。笑脸上的泪痕衬托得笑容越发娇艳,泪眼中的笑意衬托得聚情更加浓厚。诗人写“双照泪痕干”实际上在于表明现在“独看泪阑干”,想象来日的团圆之美,正是缘于今日的独栖之苦,曲折地表达出迫切思念的感情。
这种以虚写实的表现手法,能拓展诗歌的意境,委婉传达诗人的情感。如苏轼《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王昌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两诗均设想朋友远行后的生活场景,婉曲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惦念与不舍。
从上述可见,杜甫表现思念妻子儿女之情,由写他人而写自己,从写鄜州而表长安,空间上是从对面写来;由写美容而写愁苦,从写体态而显相思,对象上是从反面写来;由写未来而写现在,从写欢聚而衬分离,时间是从他面写来,所以说全诗“无笔不曲”,可以说曲尽其妙,思意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