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学后教”是对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一个历史性改革和突破。它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使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得以提前暴露、展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对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无疑是有效的。
一、先学
“先学”不是漫无目的地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一个合理的过程、科学的方法、足够的自学时间作保证的,通过课前独立学习、尝试练习,解决自身现有的问题。
1.有计划地“先学”。每节课之前教师都要给出适当预习的内容,统一预习练习,以便统一组织教学。预习作业应以包含主要课堂内容的两到三道典型的题目作为预习性作业,能唤起学生在预习时主动思考、主动解决实际问题。从量上讲,当然不能大,精、简,能体现课堂重难点即可,不强求全面;从难度上讲,不一定就是简单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些难一些的,能体现出学生接受新知识点时产生的困难的或是疑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预习性的作业的选择更能体现出备课时对课堂重难点或课堂结构的把握与思考。
2.有指导地“先学”。教师在提示学生通读课本的基础上,明确预习要求,要根据不同的课型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新授课要提出侧重于“双基”要求的常规性先学,即重点放在“双基”的学习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概念理解过程中的错误和漏洞,基础训练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而对于习题课,则要侧重于“突破性先学”,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处理相关问题,提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综合复习课,则要提出基于本小节知识点,但又与其他知识点相联系的问题,指导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思考多个知识点相联系的问题。
二、作业前移
先学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为“作业前移”,即部分巩固性作业和本节课的预习作业放在课前完成。这会取得显著的数学学习效果。
“作业前移”有最易暴露的几个问题,若处理得不好,就会大大影响“先学后教”的效果。
1.课前与课后作业不能兼顾。课后作业体现学生个体问题,主要用于修正、强化学生的弱点、盲点、困惑点,体验基本思路、基本方法的具体应用,形成问题解决的程序,必须批改到位,逐一纠正错误。而课前作业突出共性问题,侧重于发现预习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了解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制定教法,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和普遍性,可以全改或抽改。
2.学生不适应预习性作业,只是形式上的应付,预习效果不好。与老师要适应这一新的教学方法一样,学生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作业前移”的意义,可以先从很多适应性较强、能较快接受这种学习方法的同学处入手,采取宣传、鼓励的方法,对学生加强引导,加强督促。同时在预习作业的精选、课后作业的精练、课堂练习的效率上多下工夫,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学生就自然会适应。这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效果的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讲,课前作业比课后作业的意义更大,因为它是影响下一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总之,通过“先学”和“作业前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问题形成、提出、产生困惑,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教师点拨,让课堂变成解决问题消除困惑的场所,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才会逐渐发展起来。
三、后教
“先学”是基础,“后教”是关键。在“先学”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在更高的平台上开展教学,充分利用“先学”的成果,把学生不成熟的点状思维串联成线,上升到新的高度,使学生的掌握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后教”是学习活动的继续,没有“先学”的“后教”,低效高耗,针对性不强。
“后教”首先要处理好以下问题。
1.“以学定教”。过去是只按教材内容上课。而“后教”则要求备课要以学生“先学”的情况为依据,了解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维的障碍,进一步修正教学内容、程序和方法。目的是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新颖性,更能吸引学生。
2.“以教促学”。教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学习的情况的检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特别是个体的差异。另外,课堂的教是学生课外所学内容的延伸,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达到学习的更高层次。
3.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对课堂内容一无所知,完全陌生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也常因此对新课教学失去兴趣。所以要打破压抑、呆板的旧课堂常规,引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出时间,让出机会,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交流,互相学习帮助。
在“后教”过程中,教师依然不是主角。坚持围绕学生学习活动开展教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精心点拨,凸显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尝试中学习、思维碰撞中学习、反思中学习。
我们在“后教”的实际操作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1)预习作业何时点评?
预习作业是用来反映学生自学情况,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在预习并完成了预习作业以后的听课,可以更好地突破难点,巩固重点,对教师来说则可以更自由地发挥,加快节奏,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每节课的引入与开始应该有更多的切入点,并不一定就是从检查预习作业开始,也不一定就非去预习作业。我们可以从学生已经了解的内容中选出一个具有意义或是最感兴趣的话题引入,也可以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层层推进,抓住学生的思维,在问题中完成预习作业,强化校正预习中的错误和不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对预习作业中的问题提出见解,都可以很好地达到激发兴趣、训练思维的目的。
(2)学生预习后,基础知识不讲或讲少了,担心学生掌握不够扎实,在实际教学中最后还是讲得多。
教师需要解放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少讲一些,学生多说一点,多练一点。只有教师把简单的、基础的东西少讲、不讲了,学生才会真正地改掉依赖的坏习惯,自主学习,意识到,不切实际进行预习,浮于表面是不行的;课堂上不高度集中注意,思维不快速运转也是不行的。同时,我们应该相信学生,在经过一定的适应与训练后,通过练能够很好地将很多基础性的内容学习好。
一、先学
“先学”不是漫无目的地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一个合理的过程、科学的方法、足够的自学时间作保证的,通过课前独立学习、尝试练习,解决自身现有的问题。
1.有计划地“先学”。每节课之前教师都要给出适当预习的内容,统一预习练习,以便统一组织教学。预习作业应以包含主要课堂内容的两到三道典型的题目作为预习性作业,能唤起学生在预习时主动思考、主动解决实际问题。从量上讲,当然不能大,精、简,能体现课堂重难点即可,不强求全面;从难度上讲,不一定就是简单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些难一些的,能体现出学生接受新知识点时产生的困难的或是疑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预习性的作业的选择更能体现出备课时对课堂重难点或课堂结构的把握与思考。
2.有指导地“先学”。教师在提示学生通读课本的基础上,明确预习要求,要根据不同的课型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新授课要提出侧重于“双基”要求的常规性先学,即重点放在“双基”的学习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概念理解过程中的错误和漏洞,基础训练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而对于习题课,则要侧重于“突破性先学”,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处理相关问题,提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综合复习课,则要提出基于本小节知识点,但又与其他知识点相联系的问题,指导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思考多个知识点相联系的问题。
二、作业前移
先学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为“作业前移”,即部分巩固性作业和本节课的预习作业放在课前完成。这会取得显著的数学学习效果。
“作业前移”有最易暴露的几个问题,若处理得不好,就会大大影响“先学后教”的效果。
1.课前与课后作业不能兼顾。课后作业体现学生个体问题,主要用于修正、强化学生的弱点、盲点、困惑点,体验基本思路、基本方法的具体应用,形成问题解决的程序,必须批改到位,逐一纠正错误。而课前作业突出共性问题,侧重于发现预习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了解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制定教法,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和普遍性,可以全改或抽改。
2.学生不适应预习性作业,只是形式上的应付,预习效果不好。与老师要适应这一新的教学方法一样,学生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作业前移”的意义,可以先从很多适应性较强、能较快接受这种学习方法的同学处入手,采取宣传、鼓励的方法,对学生加强引导,加强督促。同时在预习作业的精选、课后作业的精练、课堂练习的效率上多下工夫,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学生就自然会适应。这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效果的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讲,课前作业比课后作业的意义更大,因为它是影响下一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总之,通过“先学”和“作业前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问题形成、提出、产生困惑,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教师点拨,让课堂变成解决问题消除困惑的场所,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才会逐渐发展起来。
三、后教
“先学”是基础,“后教”是关键。在“先学”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在更高的平台上开展教学,充分利用“先学”的成果,把学生不成熟的点状思维串联成线,上升到新的高度,使学生的掌握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后教”是学习活动的继续,没有“先学”的“后教”,低效高耗,针对性不强。
“后教”首先要处理好以下问题。
1.“以学定教”。过去是只按教材内容上课。而“后教”则要求备课要以学生“先学”的情况为依据,了解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维的障碍,进一步修正教学内容、程序和方法。目的是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新颖性,更能吸引学生。
2.“以教促学”。教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学习的情况的检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特别是个体的差异。另外,课堂的教是学生课外所学内容的延伸,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达到学习的更高层次。
3.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对课堂内容一无所知,完全陌生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也常因此对新课教学失去兴趣。所以要打破压抑、呆板的旧课堂常规,引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出时间,让出机会,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交流,互相学习帮助。
在“后教”过程中,教师依然不是主角。坚持围绕学生学习活动开展教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精心点拨,凸显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尝试中学习、思维碰撞中学习、反思中学习。
我们在“后教”的实际操作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1)预习作业何时点评?
预习作业是用来反映学生自学情况,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在预习并完成了预习作业以后的听课,可以更好地突破难点,巩固重点,对教师来说则可以更自由地发挥,加快节奏,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每节课的引入与开始应该有更多的切入点,并不一定就是从检查预习作业开始,也不一定就非去预习作业。我们可以从学生已经了解的内容中选出一个具有意义或是最感兴趣的话题引入,也可以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层层推进,抓住学生的思维,在问题中完成预习作业,强化校正预习中的错误和不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对预习作业中的问题提出见解,都可以很好地达到激发兴趣、训练思维的目的。
(2)学生预习后,基础知识不讲或讲少了,担心学生掌握不够扎实,在实际教学中最后还是讲得多。
教师需要解放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少讲一些,学生多说一点,多练一点。只有教师把简单的、基础的东西少讲、不讲了,学生才会真正地改掉依赖的坏习惯,自主学习,意识到,不切实际进行预习,浮于表面是不行的;课堂上不高度集中注意,思维不快速运转也是不行的。同时,我们应该相信学生,在经过一定的适应与训练后,通过练能够很好地将很多基础性的内容学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