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传统教育理念越来越阻碍着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合作能力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做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传统教育理念越来越阻碍着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使原本应具有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阅读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从而导致阅读教学耗时多而收效小,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语文,特别不喜欢阅读。因此,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合作能力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式阅读,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探究式阅读教学就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尝试的一种教学方式。下面我仅就精读课文的阅读流程谈一下我们的做法,具体流程如下:
一、认真预习,自主探究。
学生预习的内容有:1、自学生字词;2、积累文学常识,可上网查询相关资料;3、运用读、疑、思的方法自学课文,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写出探究笔记。
充分的预习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也是课堂得以深入和拓展的基础。此种做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为他们终身学习语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我们在教学时的第一个环节就是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我们在《天上的街市》一课的教学中首先播放一段华灯初上、星河灿烂的优美画面,然后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在这样一个美妙的夜晚,仰望星河,遥望街景,你是否已浮想联翩了呢?此问题一经抛出,学生们想象的思维被点燃,从而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明确目标、自学探究。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给学生一个研究的课题,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提高了整堂课的学习效率。其次,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问题。如在《芦花荡》一课中,我们做出如下设计:
请同学们迅速、认真领会自学指导:阅读全文,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8分钟后说出自己的见解。
1、你认为老头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字并加以剖析。
2、本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刻画老头子的形象?你最欣赏哪一种?请结合具体文字加以说明。
这样明任务、给方法、限时间、提要求,可以防止学生走弯路,上岔路,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自学更有效。在学生自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只作巡视、督查、表扬、激励,绝不随便插话。
四、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学生自学探究后,如大部分同学能举手发言,则全班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如只有少数同学能解答,则同桌相互讨论后再全班交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踊跃发言,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示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种示范指导体现在巧妙的点拨上,即点拨在要点处,点拨在疑难处,点拨在规律处,点拨在学法上。这一做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学习。
如在《藤野先生》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出示的探究题是:“你能将文中所写的事件按其与刻画人物的关系进行分类,并写出它们各自的作用吗?”在规定时间结束后,大部分学生能将描写藤野先生的事件归类,可是对其他那些看似多余的事件的归类及其作用,却没有几个同学能回答。于是我又給了几分钟时间,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再全班交流。在此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适当点拨,使其了解散文选材上的特点,材料和中心之间的关系,线索在散文中的关键作用等。至此,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的主题,真正地理解了文章的精髓,而且学到了方法,为其日后的散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质疑探究。
语文是一个自学性很强的科目,尤其是现代文阅读,它具有较强的个性色彩。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个人的智力背景和知识水平、生活体验等方面的差异,对文本的理解,必然会有所不同。再者一篇文章本身带有多重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质疑探究的空间,鼓励他们多提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让学生大胆质疑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再筛选出有价值、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全班充流、探究。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些生疑的方法。方法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只有开启了知识之门,才能激发学生高昂的探究学习的兴趣。
六、迁移拓展,课外探究。
当今社会正飞速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单靠教师与课本,造就不了适应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教学中还应突破课本的束缚,强化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去;强化外联,把学得的成果引申到生活中去。
在阅读教学中,探究式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从阅读的文本中摄取有关信息,提出多种假设,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整合,进行多次尝试验证,从而推导出自己的结论。拓展迁移可以对文本内容进一步挖掘,可以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课文设置不同的拓展延伸内容,从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学习《爱莲说》后,我们鼓励学生搜集、整理有关莲的诗句、文章,经过查找资料,学生对莲花有了进一步了解,化有限的教材资料为无限的教学资源。
总之,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我们始终遵循着这样的教学理念:问题多让学生提,思路由学生探究,方法由学生寻找,经验由学生总结,难点由学生突破。让学生在争辩中碰撞智慧的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的方向,尽量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乐于探究,逐渐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传统教育理念越来越阻碍着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使原本应具有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阅读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从而导致阅读教学耗时多而收效小,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语文,特别不喜欢阅读。因此,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合作能力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式阅读,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探究式阅读教学就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尝试的一种教学方式。下面我仅就精读课文的阅读流程谈一下我们的做法,具体流程如下:
一、认真预习,自主探究。
学生预习的内容有:1、自学生字词;2、积累文学常识,可上网查询相关资料;3、运用读、疑、思的方法自学课文,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写出探究笔记。
充分的预习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也是课堂得以深入和拓展的基础。此种做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为他们终身学习语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我们在教学时的第一个环节就是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我们在《天上的街市》一课的教学中首先播放一段华灯初上、星河灿烂的优美画面,然后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在这样一个美妙的夜晚,仰望星河,遥望街景,你是否已浮想联翩了呢?此问题一经抛出,学生们想象的思维被点燃,从而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明确目标、自学探究。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给学生一个研究的课题,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提高了整堂课的学习效率。其次,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问题。如在《芦花荡》一课中,我们做出如下设计:
请同学们迅速、认真领会自学指导:阅读全文,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8分钟后说出自己的见解。
1、你认为老头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字并加以剖析。
2、本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刻画老头子的形象?你最欣赏哪一种?请结合具体文字加以说明。
这样明任务、给方法、限时间、提要求,可以防止学生走弯路,上岔路,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自学更有效。在学生自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只作巡视、督查、表扬、激励,绝不随便插话。
四、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学生自学探究后,如大部分同学能举手发言,则全班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如只有少数同学能解答,则同桌相互讨论后再全班交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踊跃发言,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示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种示范指导体现在巧妙的点拨上,即点拨在要点处,点拨在疑难处,点拨在规律处,点拨在学法上。这一做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学习。
如在《藤野先生》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出示的探究题是:“你能将文中所写的事件按其与刻画人物的关系进行分类,并写出它们各自的作用吗?”在规定时间结束后,大部分学生能将描写藤野先生的事件归类,可是对其他那些看似多余的事件的归类及其作用,却没有几个同学能回答。于是我又給了几分钟时间,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再全班交流。在此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适当点拨,使其了解散文选材上的特点,材料和中心之间的关系,线索在散文中的关键作用等。至此,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的主题,真正地理解了文章的精髓,而且学到了方法,为其日后的散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质疑探究。
语文是一个自学性很强的科目,尤其是现代文阅读,它具有较强的个性色彩。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个人的智力背景和知识水平、生活体验等方面的差异,对文本的理解,必然会有所不同。再者一篇文章本身带有多重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质疑探究的空间,鼓励他们多提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让学生大胆质疑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再筛选出有价值、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全班充流、探究。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些生疑的方法。方法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只有开启了知识之门,才能激发学生高昂的探究学习的兴趣。
六、迁移拓展,课外探究。
当今社会正飞速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单靠教师与课本,造就不了适应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教学中还应突破课本的束缚,强化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去;强化外联,把学得的成果引申到生活中去。
在阅读教学中,探究式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从阅读的文本中摄取有关信息,提出多种假设,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整合,进行多次尝试验证,从而推导出自己的结论。拓展迁移可以对文本内容进一步挖掘,可以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课文设置不同的拓展延伸内容,从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学习《爱莲说》后,我们鼓励学生搜集、整理有关莲的诗句、文章,经过查找资料,学生对莲花有了进一步了解,化有限的教材资料为无限的教学资源。
总之,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我们始终遵循着这样的教学理念:问题多让学生提,思路由学生探究,方法由学生寻找,经验由学生总结,难点由学生突破。让学生在争辩中碰撞智慧的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的方向,尽量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乐于探究,逐渐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