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更换管理层不存在对与错,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不罕见,但今年格外密集。】
上半年刚过,就有多名上市公司高管离职。全聚德7月12日发布了公告,称董事会收到董事长王志强先生、总经理邢颖先生、董事会秘书施炳丰先生、董事张冬梅女士的辞职申请。紧接着,沱牌舍得在7月13日也发布了公告,澄清高管团队辞职原因。而自今年以来,已有14家上市公司高管集体辞职,那么为何高管会“抱团”式辞职?这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又有何影响?
多家高管集体“出走”
数据统计显示,近来上市公司高管请辞事件层出不穷。今年以来 (截至7月11日),沪深两市共有3703位上市公司高管离职 (不含换届高管辞职)。其中,4月份创出年内上市公司高管离职数量峰值,有756位上市公司高管离职。
无独有偶,上市公司高管集体“出走”的现象并不少见。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6月份以来已有6家上市公司高管集体出走,分别是全聚德、沱牌舍得、科融环境、安泰集团、中毅达、中钨高新。
上述6只个股中,中毅达戏份最多,被市场戏称为“超级妖股”。6月2日,中毅达发布公告称,其董事马庆银、监事谢若锋等11名董监高人员,已经向该公司提出辞职。本次已是公司高管集体出走第二季了,早在5月24日,中毅达就发布公告称,董事长、总经理刘效军以及公司副总经理、董秘、财务总监林旭楠申请辞职,不再担任任何职务。至此,十天里该公司16名董监高人员中,已有13名人辞职。
对于公司高管集体辞职,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就是公司股价是否会受其影响,从近期的沱牌舍得、科融环境、中毅达、中钨高新四只个股来看,股价貌似根本就不关心公司高管的集体离职:7月5日晚间,沱牌舍得公告称,董事长李家顺等9位高管辞职,高层集体大换血,次日公司股价大涨7.06%;7月5日晚间,科融环境发布公告称,副董事长裴万柱等7人集体辞职,次日公司股价居然收平,不涨不跌;6月2日晚间,中毅达发布公告称,公司11名董监高集体辞职,次日公司股价下跌1.58%;6月1日晚间,中钨高新公告称,杨伯华等6位董事集体辞职,次日公司股价上涨0.45%。
对于公司高管集体离职,市场关注的另一话题就是,身为高管为何辞职?甚至是集体离职?虽然上市公司高管辞职的理由各不相同,但在市场看来,核心高管的变动多少都会对上市公司产生影响。有的是因为上市公司控制权改变,但不少高管集体辞职不乏权力游戏的结果。
权力游戏的结果
高管“大换血”背后,与各路资本在市场的角力不无关系。一位浸淫证券行业多年的相关人士分析表示:“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之后,原管理层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控制权和话语权的丧失。”因此,管理层甚至企业创始人被“扫地出门”的戏份一直在绵延上演。
毫无疑问,近期国内资本市场上最夺人眼球的是万科的宫斗大戏,6月26日,还没进入董事会的宝能系将矛头对准万科整个董事会和监事会,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议案包括罢免10名董事及其2名监事职务,分别是王石(董事会主席)、郁亮(兼任总裁)、乔世波、王文金、孙建一、魏斌、陈鹰、华生(独董)、罗君美(独董)、张利平(独董)。在王石们之前,已有为数不少的管理层或创始人被资本清洗。
就在宝万争斗的同时,深圳上市公司康达尔的大股东也与管理层打得正火,其中招式之凶悍不输宝万。7月1日,康达尔发布公告,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提出罢免公司全体董事和监事并重新选举的议案。除此之外,刚刚过去的6月,汽车之家、盛大游戏也都各自演绎了控制权争夺战,管理层也无一例外地都处在了下风。
公司管理层与大股东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由于双方在文化和战略上存在诸多争议,大股东与原有管理团队的矛盾被激化,双方最终兵戎相见。
产业资本捕猎上市公司目标各异、目的各异,但不可否认的是,2015年下半年以来A股巨幅下跌继之以持续低迷,为捕猎者提供了争食上市公司股权的绝佳良机,正是在股灾期间,产业资本收集了大量的廉价筹码,侧面导致股权争夺战硝烟弥漫。
股权已上升到战略高度
“铁打的公司,流水的高管”是当下中小创上市公司的真实写照。尤其是正处在扩张期、经营现状尚不稳定的中小微公司中,高级别管理人员的更迭更是频繁。业内人士坦言,创新型公司管理层的频繁更换,一方面是因为一些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水平有限而被“请走”,另一方面则是因股东更迭而引发的管理团队成批倒戈。“有些公司内部甚至还没有正式发文宣布股东易主,新股东便急不可耐地安排新管理团队前来接手换班,一方面这不符合公司的相关程序,另一方面不利于员工情绪的稳定。”
最近,资本运作高手郑永刚即将挥别君康人寿的消息在保险圈传得沸沸扬扬,有意入局的恒丰银行很可能携新管理团队“空降”。这距离君康人寿上次更换管理层仅一年时间。而这也仅是近年来保险业高管团队频频洗牌的一个缩影。
诚然,资方的无情与草率,也一度被人们所诟病。“公司经营得好坏,当然与管理团队的能力分不开,但公司如果没有精准的定位、差异化的产品,所谓的成功也只是短期的。频繁更换管理层团队,并不必然成为公司破局经营难题的良药。”
某并购基金高管表示,公司的决策核心,就是权益应和持有股份基本对等,资本越多则得到的权益越高。从这个方面讲,创始团队引入资本、加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放弃股权和权益的过程。在与资本的博弈中,也有极少数创始人保留了特别权益,如阿里巴巴创始团队就保留了远超其股权比例的投票权益。但其胜出的核心,是管理团队的无可取代性。
从股权争夺的公司来看,拥有充足现金流,或当前经营不善但仍拥有核心竞争力,或前几大股东持股分散群龙无首,这些都成为资本的围猎标的,或许可以揭示出各路资本争夺上市公司股权的路径。而对于被资本洗刷的上市公司,有业内人士论断,无论资本方是蓄谋已久还是乘虚而入,几乎所有的资本在介入之后,第一件事都是从更换管理层开始,这是一种选择,不存在对与错。但市场上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过的所有案例,现在的万科、盛大、康达尔,过去的上海家化、雷士照明,都为市场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实例。
作为投资人有必要反思,收购兼并到底对自身、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其真正的意义与作用在哪里,以有效避免事与愿违的收购。而对于创始人和管理人而言,管理者不仅要思考未来如何做好管理,还要思考如何平衡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后者将更加关乎到企业的发展命运。在股权为王的时代,融资稀释股权之初,更要慎之又慎,以免有朝一日公司沦为各方博弈的角斗场。同时,无论是资方、管理方还是监管部门,都应该也需要打起精神维护公司的正常运转和股东的正当权益,针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措施也应到位,谨防中小股东成为争夺战的“炮灰”。
《中国经济信息》综合报道
上半年刚过,就有多名上市公司高管离职。全聚德7月12日发布了公告,称董事会收到董事长王志强先生、总经理邢颖先生、董事会秘书施炳丰先生、董事张冬梅女士的辞职申请。紧接着,沱牌舍得在7月13日也发布了公告,澄清高管团队辞职原因。而自今年以来,已有14家上市公司高管集体辞职,那么为何高管会“抱团”式辞职?这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又有何影响?
多家高管集体“出走”
数据统计显示,近来上市公司高管请辞事件层出不穷。今年以来 (截至7月11日),沪深两市共有3703位上市公司高管离职 (不含换届高管辞职)。其中,4月份创出年内上市公司高管离职数量峰值,有756位上市公司高管离职。
无独有偶,上市公司高管集体“出走”的现象并不少见。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6月份以来已有6家上市公司高管集体出走,分别是全聚德、沱牌舍得、科融环境、安泰集团、中毅达、中钨高新。
上述6只个股中,中毅达戏份最多,被市场戏称为“超级妖股”。6月2日,中毅达发布公告称,其董事马庆银、监事谢若锋等11名董监高人员,已经向该公司提出辞职。本次已是公司高管集体出走第二季了,早在5月24日,中毅达就发布公告称,董事长、总经理刘效军以及公司副总经理、董秘、财务总监林旭楠申请辞职,不再担任任何职务。至此,十天里该公司16名董监高人员中,已有13名人辞职。
对于公司高管集体辞职,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就是公司股价是否会受其影响,从近期的沱牌舍得、科融环境、中毅达、中钨高新四只个股来看,股价貌似根本就不关心公司高管的集体离职:7月5日晚间,沱牌舍得公告称,董事长李家顺等9位高管辞职,高层集体大换血,次日公司股价大涨7.06%;7月5日晚间,科融环境发布公告称,副董事长裴万柱等7人集体辞职,次日公司股价居然收平,不涨不跌;6月2日晚间,中毅达发布公告称,公司11名董监高集体辞职,次日公司股价下跌1.58%;6月1日晚间,中钨高新公告称,杨伯华等6位董事集体辞职,次日公司股价上涨0.45%。
对于公司高管集体离职,市场关注的另一话题就是,身为高管为何辞职?甚至是集体离职?虽然上市公司高管辞职的理由各不相同,但在市场看来,核心高管的变动多少都会对上市公司产生影响。有的是因为上市公司控制权改变,但不少高管集体辞职不乏权力游戏的结果。
权力游戏的结果
高管“大换血”背后,与各路资本在市场的角力不无关系。一位浸淫证券行业多年的相关人士分析表示:“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之后,原管理层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控制权和话语权的丧失。”因此,管理层甚至企业创始人被“扫地出门”的戏份一直在绵延上演。
毫无疑问,近期国内资本市场上最夺人眼球的是万科的宫斗大戏,6月26日,还没进入董事会的宝能系将矛头对准万科整个董事会和监事会,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议案包括罢免10名董事及其2名监事职务,分别是王石(董事会主席)、郁亮(兼任总裁)、乔世波、王文金、孙建一、魏斌、陈鹰、华生(独董)、罗君美(独董)、张利平(独董)。在王石们之前,已有为数不少的管理层或创始人被资本清洗。
就在宝万争斗的同时,深圳上市公司康达尔的大股东也与管理层打得正火,其中招式之凶悍不输宝万。7月1日,康达尔发布公告,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提出罢免公司全体董事和监事并重新选举的议案。除此之外,刚刚过去的6月,汽车之家、盛大游戏也都各自演绎了控制权争夺战,管理层也无一例外地都处在了下风。
公司管理层与大股东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由于双方在文化和战略上存在诸多争议,大股东与原有管理团队的矛盾被激化,双方最终兵戎相见。
产业资本捕猎上市公司目标各异、目的各异,但不可否认的是,2015年下半年以来A股巨幅下跌继之以持续低迷,为捕猎者提供了争食上市公司股权的绝佳良机,正是在股灾期间,产业资本收集了大量的廉价筹码,侧面导致股权争夺战硝烟弥漫。
股权已上升到战略高度
“铁打的公司,流水的高管”是当下中小创上市公司的真实写照。尤其是正处在扩张期、经营现状尚不稳定的中小微公司中,高级别管理人员的更迭更是频繁。业内人士坦言,创新型公司管理层的频繁更换,一方面是因为一些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水平有限而被“请走”,另一方面则是因股东更迭而引发的管理团队成批倒戈。“有些公司内部甚至还没有正式发文宣布股东易主,新股东便急不可耐地安排新管理团队前来接手换班,一方面这不符合公司的相关程序,另一方面不利于员工情绪的稳定。”
最近,资本运作高手郑永刚即将挥别君康人寿的消息在保险圈传得沸沸扬扬,有意入局的恒丰银行很可能携新管理团队“空降”。这距离君康人寿上次更换管理层仅一年时间。而这也仅是近年来保险业高管团队频频洗牌的一个缩影。
诚然,资方的无情与草率,也一度被人们所诟病。“公司经营得好坏,当然与管理团队的能力分不开,但公司如果没有精准的定位、差异化的产品,所谓的成功也只是短期的。频繁更换管理层团队,并不必然成为公司破局经营难题的良药。”
某并购基金高管表示,公司的决策核心,就是权益应和持有股份基本对等,资本越多则得到的权益越高。从这个方面讲,创始团队引入资本、加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放弃股权和权益的过程。在与资本的博弈中,也有极少数创始人保留了特别权益,如阿里巴巴创始团队就保留了远超其股权比例的投票权益。但其胜出的核心,是管理团队的无可取代性。
从股权争夺的公司来看,拥有充足现金流,或当前经营不善但仍拥有核心竞争力,或前几大股东持股分散群龙无首,这些都成为资本的围猎标的,或许可以揭示出各路资本争夺上市公司股权的路径。而对于被资本洗刷的上市公司,有业内人士论断,无论资本方是蓄谋已久还是乘虚而入,几乎所有的资本在介入之后,第一件事都是从更换管理层开始,这是一种选择,不存在对与错。但市场上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过的所有案例,现在的万科、盛大、康达尔,过去的上海家化、雷士照明,都为市场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实例。
作为投资人有必要反思,收购兼并到底对自身、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其真正的意义与作用在哪里,以有效避免事与愿违的收购。而对于创始人和管理人而言,管理者不仅要思考未来如何做好管理,还要思考如何平衡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后者将更加关乎到企业的发展命运。在股权为王的时代,融资稀释股权之初,更要慎之又慎,以免有朝一日公司沦为各方博弈的角斗场。同时,无论是资方、管理方还是监管部门,都应该也需要打起精神维护公司的正常运转和股东的正当权益,针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措施也应到位,谨防中小股东成为争夺战的“炮灰”。
《中国经济信息》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