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企业边界是解释企业活动范围的中心问题,也是众多企业理论研究的主题之一。本文在传统企业边界理论之上加以扩展,围绕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边界问题,分析了制约和影响银行扩张和发展的内外要素,并给出可行的战略建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边界是解释企业活动范围的中心问题,也是众多企业理论研究的主题之一。本文在传统企业边界理论之上加以扩展,围绕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边界问题,分析了制约和影响银行扩张和发展的内外要素,并给出可行的战略建议。
其他文献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是我国实行稳健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步骤。但在当前条件下要使利率调控政策尽快收到预期效果,切实解决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需在总结借鉴我国利率调控实践经验,科学合理评估利率调控措施作用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利率调整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配套措施,切实提高利率调控的有效性。
贷款担保业务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如缺少担保主体,贷款的担保质量差,风险处置难,市场中介机构和职能部门的不规范运作等,是造成商业银行“惧贷”、企业“难贷”以及信贷市场难以正常发展的根本原因。必须从制度体系、管理方式、市场约束等各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极为活跃和重要的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是,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解对策。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随具体条件而变,名义和实际粘性、传导渠道、异质主体和地理区位等因素都将改变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传导机制的非对称导致了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具体表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弱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激进的货币政策效应弱于温和的货币政策,预期到的货币政策效应弱于未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因此,逆风向的货币政策并不一定能够平抑经济波动;货币政策力度越大,其真实效应也不一定越大。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央行票据现状,给出了中央银行票据可持续性问题的一个分析框架,接着讨论了央行票据的动态路径,提出了央行票据可持续性的判断法则,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对我国央行票据可持续性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央行票据仍处于可持续水平,央行票据的货币冲销政策仍可持续,但从长远来看,我国应加快汇率制度改革,改变央行票据货币冲销的被动局面。
现代西方金融发展理论是通过专门研究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进入七十年代得到了初步发展,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也即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提出,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进入九十年代,通过对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反思,有对金融深化理论或补充和完善的,也有经济学家用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思路进行研究的,较有影响的有金融约束论观点等。
迄今为止,关于金融制度差异与演进的较成熟的理论包括金融发展的“结构”理论和金融发展的“利益集团”理论。前者强调法律渊源、法律传统是金融制度差异的核心影响因素;后者洞察了金融制度的内生性质、利益集团的组织能力对金融制度差异与演进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两种理论的比较与引申,旨在创造性综合出一种金融制度差异或变迁的社会经济动力学理论,以期能够对金融发展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启示。
中国大型国企海外上市定价问题是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十分关注的一个主题,本文研究认为,发行市盈率、发行市净率和首日抑价水平是评判上市发行定价合理与否的最重要指标。对这三个指标合理性的比较应该以香港及美国成熟的国际资本市场相对应的指标作为基准,本文实证分析显示,中国大型国企海外上市IPO定价基本合理,不存在系统性的低价贱卖问题。
本文以商业银行国有股权委托代理链为主线,阐述了商业银行国有股权的三层代理人网络及商业银行国有股权的行使成本和委托代理人约束机制。认为国家代理制是商业银行国有股权的第一层次委托代理关系;国有股权大多导致政府代理是国家代理的逻辑选择;为降低商业银行国有股权的制度建立成本、行政代理成本、代理人代理成本和经典代理成本,我国需要对商业银行国有股权的行使与管理制定严格的法律规范。
我国现阶段的信贷配给既不是单纯价格型和风险型的,也不是单纯歧视型的,而是信任型的信贷配给。它内生于银行对不同企业间的信任差异,是造成我国信贷市场貌似分离均衡、实为二元分割的根源。因此,我们不能再单纯囿于歧视型信贷配给的治理思路去实施顾此失彼或缘木求鱼式的金融改革,而应该改弦更张,全面发展企业征信,优化银企信任关系,让本应进入贷款支持范围的企业摆脱信贷配给的束缚,从总体上降低信贷配给的均衡点,加快信贷市场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