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ianjusd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月19日,以色列与哈马斯相继宣布停火之后,持续了20余天的加沙军事冲突终于告一段落,最后一批以军部队于1月21日凌晨从加沙地带撤出。但是真正的和平远未到来,哈马斯在1月28日、29日、2月1日、7日陆续向以色列南部发射了30多枚火箭弹,以军战机则陆续于1月29日、2月1日、7日、9日向加沙地带目标进行了空中打击,这充分说明双方要达成完全停火还困难重重。根据巴方医疗机构统计:持续的战火已经造成超过1400人死亡,超过5500人受伤,死者中,包括437名16岁以下少儿,110名妇女和123名老人,另外还有14名医务人员和4名记者。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可偏偏两个“当事方”至少在口头上都宣布己方取得了胜利: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表示,以军已经实现了既定的军事目标,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哈马斯当局也宣称达到了迫使以色列撤军的目的,并且认为此次胜利同2005年沙龙政府从加沙地带撤军一样是哈马斯军事策略的重大胜利。
  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20日刊文:加沙战争充分表明,巴勒斯坦和穆斯林激进势力在近期内决不是以色列的对手,以色列国防军是世界上装备最为精良的军队之一,在建国半个世纪以来参与了五场主要的大型战争和其他无数的小型冲突。不过以色列的强大武力加上欧美列强的经济支持,在政治上却敌不过“政治伊斯兰”的强大影响,中东这一僵局的持续,对以色列而言不是“长远福音”。
  本文将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对冲突双方“孰胜孰败”作一分析,并探讨停火以后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政治解决以巴问题的途径。
  
  冲突双方的政治军事分析
  
  笔者认为,通过20余天的作战,以方尽管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使哈马斯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和压力,从军事角度看是成功的,但在政治上的结果却是使哈马斯获得了更加广泛的民众支持,而且哈马斯武装人员所体现出的战斗决心也使以色列开始重新审视哈马斯的军事实力。
  从军事角度说,以色列的优势毋庸置疑。常规军力方面,以色列国防军的主要优势是其精良的人员训练、完善的军队体制以及高技术的兵器,这一点从13人的伤亡(其中有3人为已方误伤)即已证明;核力量方面,许多人推测以色列具有使用核武器的能力,还有人预估以色列的内盖夫核能研究中心可能储藏了高达400枚核武器。这座研究中心尚未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过,但国际原子能机构宣称他们相信以色列“是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而哈马斯的军事实力与以色列相比无异于“叫花子与龙王比宝”。哈马斯下属卡桑旅号称拥有15000名武装人员,实际骨干作战力量只有约800人。
  以色列声称在“铸铅行动”中打死了700多名哈马斯武装成员,哈马斯则称损失只有280人,且其中大多数死于以色列的首日空袭行动。不管实际损失究竟有多少,哈马斯受到了重创是毫无疑问的。
  不过,在“铸铅行动”进入第三阶段(1月15日)后,持续扩大的军事行动也已经使以军兵力捉襟见肘,因而以军“见好就收”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虽然以方在军事力量方面占优,但不断飞来的火箭弹也在提醒以色列:制止火箭弹袭击的军事目标并未完成,以色列右翼反对党利库德集团更是强烈反对实施单方面停火,他们认为加沙战争没有达到预期的任何目的。
  如果工党政府在以色列议会选举即将到来的情况下,再度出兵加沙,将会损害目前作为执政联盟主要党派的形象。以色列大选对现政府如何处理加沙冲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这场冲突究竟给哈马斯造成了何种影响,目前还很难定论。以色列官员表示哈马斯已经在政治上受挫——以色列外长利夫尼接受电台采访时表示:“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取得像这样的胜利了,如果哈马斯承认实力不济,那么我们愿意停火,如果他们还想负隅顽抗,我们将奉陪到底。”以色列副总理莫法兹暗示,由于受挫程度严重,哈马斯将迅速丧失外界对其的政治支持,再加上外交上的孤立无援,“我相信加沙平民会逐渐理解,正是哈马斯的统治才导致他们如今悲惨的局面”。不过,从巴勒斯坦民众的反应却看不出哈马斯受挫的迹象。一名反对哈马斯的巴勒斯坦学者表示:“哈马斯已经比以前强大了许多,其实力在未来将会更加强大。”另据美联社报道,哈马斯领导人已经宣布了对加沙居民提供紧急救助资金的方案,每名死者的家人将获得1300美元,伤者获得650美元,房屋被毁者将获得5200美元,房屋受损者将获得2600美元。他们承诺将从哈马斯资金中拔出5200万美元的救助款,这将使哈马斯在政治和民心上进一步得分。
  总体来看,以色列军事上大胜但并非完胜,哈马斯军事上大败但并非完败;以色列政治上(从工党角度看)基本是小败,哈马斯政治上则可以认为是小胜。综合考量两方面,不过是一个以色列没赢哈马斯没输的平局。
  
  冲突双方的外交局面分析
  
  从外交角度看,许多国家都表示了对巴勒斯坦民众的关切和同情,而且也有直接向哈马斯表示类似态度的,如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就在2月1日对来访的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马沙尔表示支持哈马斯的武装斗争;卡塔尔官方也在以色列停火之后同哈马斯召开会议表示对其进行支持;另据英国媒体报道,中东问题有关四方(联合国、欧盟、美国和俄罗斯)特使托尼·布莱尔日前说,应当设法让哈马斯参加到中东和平进程中来。这一点证明西方也承认哈马斯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不能被解散。
  反观以色列此次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加沙战争,则受到了国际上的一致谴责,仅举两个例子就可以说明以方尴尬的外交处境:
  委内瑞拉首先于1月6日驱逐了以色列大使,后又于1月16日宣布中断与以色列的外交关系。
  甚至连一向被认为是以色列在中东地区为数不多的有力盟友之一——土耳其也与以色列分崩离析——两国原来存在长期的军事协作关系,从历史上看:500年前的奥斯曼帝国就曾经为受到迫害的欧洲犹太人提供过庇护;1948年以色列建国,土耳其更是第一个予以承认;2007年土以双边贸易额达27亿美元。但是以色列发动加沙战争以来,土耳其朝野舆论对此一致予以谴责,根据美国互联网调查机构佩尤(Pew)全球调查显示:76%的土耳其民众表示对以色列有负面看法,只有7%的民众表示了对以色列的友好;土以两国分歧于1月30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达到高潮——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与以色列总统佩雷斯之间公开发生争执,并直接导致了埃尔多安愤然离场。在以色列外交部一位高级官员看来,两国关系已无修复的可能,土耳其已没有资格再参与中东和平谈判和讨论,不再是可以信赖的伙伴。   总体看来:在外交上,以色列基本是大败,而哈马斯则因负有“首先发射火箭弹挑起冲突”的罪名也没占到多大便宜。
  
  停火后值得关注的问题
  
  无论如何,“最坏的和平也胜过最好的战争”,尽管还有零星的火箭弹袭击,尽管以色列还陈重兵于加沙边境地带,尽管巴勒斯坦内部两派仍然存在分歧,但不管以色列还是哈马斯,都认为“血已经流得足够多了”,以方不愿、不敢再继续推进军事行动,哈马斯无力、无意再继续承受打击和损失,因而和平虽然“脆弱”,但绝非“弱不禁风”。相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以内,大规模流血冲突爆发的几率很小。但事态并未完全平息,近期还有几个重要的、值得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开罗会谈何时达成协议
  
  以色列和哈马斯分别宣布停火后,埃及于1月22日和25日先后与双方代表举行会谈,以协调双方立场,达成一份正式的加沙地带停火协议。开罗会谈主要集中在3个议题上:与以色列的停火协议、停止向加沙走私武器及重新开放边境口岸。但双方在几个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
  首先是在停火期限及加沙地带边境口岸的开放问题上分歧较大。以方提出在开放部分口岸的前提下停火18个月,哈马斯则要求边境口岸全部开放,停火1年。哈马斯发言人阿布·祖赫里表示,哈马斯不会接受一份不包括全面永久开放加沙地带边境口岸的停火协议。
  其次是关于以色列被绑架士兵的获释问题。以色列奥尔默特在各种场合都强调过:加沙周边口岸开放必须与被巴勒斯坦武装在2008年6月绑架的以军士兵吉拉德·沙利特的获释问题相挂钩;在所有相关问题解决之前,加沙周边口岸的开放将仅仅出于人道主义救援和满足当地人基本生活需要的考虑。而哈马斯已经拒绝用沙利特进行交换,认为这只是一个单纯的战俘释放问题,不应与口岸开放问题挂钩。
  最后是巴勒斯坦内部法塔赫与哈马斯之间内部和解问题,法塔赫主张应先建立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巴民族联合政府,然后解除加沙封锁,开展重建工作;而一直试图主导加沙重建权的哈马斯,则将解除封锁、打开口岸作为首要目标。
  尽管有分歧存在,但有一点是无疑的,冲突双方已经坐下来针对停火协议开始谈判,这是最重要的转变。而协议的达成只是时间问题。
  
  加沙人道主义危机何时结束以及如何开始加沙重建
  
  战争的爆发给加沙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加沙人民需要大量的药品和食物;尽管已有10万人在18日重获食水供应,但仍然有40万人断水,电力供应系统只能运作半天;10万人流离失所,4000多座房屋被毁,1.7万座建筑遭到损坏,1500家工厂受损,许多家庭丧失全部财产;军事行动还对加沙地带的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20亿美元。
  但西方国家及巴勒斯坦官员在1月21日说:以色列正阻止巴民族权力机构政府向加沙地带提供款项。以色列对哈马斯采取封锁措施,要求联合国及国际救援机构帮助加沙地带重建时,每个援建项目都要报批,避免让哈马斯从中受益;英国广播公司(BBC)拒播一份由多家慈善机构制作的广告,称无法确定救援物资能否送至真正需要的人手中。这一决定迄今为止已遭致超过1万份的投诉和抗议。英国国际开发大臣亚历山大和卫生部负责医疗服务的国务大臣布拉德肖1月24日批评BBC屈服于以色列政府施加的压力。
  埃及已经决定在3月召开商讨加沙重建的国际会议,流亡叙利亚的哈马斯高级领导人萨米·哈特尔对此表示:任何阿拉伯国家和国际社会有关加沙重建的援助都应该直接通过哈马斯的渠道,而不是阿巴斯及其下属的法塔赫来进行。哈马斯高级领导人、前巴民族联合政府总理哈尼亚1月29日说:哈马斯当局欢迎所有阿拉伯国家和外国机构旨在重建加沙的努力,但反对将加沙重建和巴内部和解联系在一起。
  因而笔者认为:无论是达成长期停火协议、开放加沙口岸,还是结束人道危机,抑或是开始加沙重建,贯穿其中的主要矛盾除以巴矛盾,还有巴方内部派别之间的矛盾,不妥善解决这一矛盾,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上述问题恐怕难以很好地解决。
  
  如何“清算”战争罪行
  
  《战争法》和《国际公约》都有明文规定:在战争中不得以平民为掩护;战斗人员不得以平民装束参战;不得向非军事目标开火,除非共用于作战用途等等。以军在二十多天的“铸铅行动”中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不应该产生的平民伤亡,而且受到了在战斗中使用贫铀弹和白磷弹的指控。
  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常驻代表1月26日在开罗举行特别会议,决定向联合国提出申请,要求调查以色列在加沙冲突中犯下的战争罪;针对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在加沙的办事处遭炮火袭击的事件,潘基文表示:他已要求以色列方面对事件进行解释和彻底调查。
  另一方面,以色列官员1月23日承认在加沙地带军事行动中使用违禁武器白磷弹,但否认使用方式违反相关法律。同时以色列国防部发言人也多次表示:哈马斯在战斗中利用平民以及民居为盾牌向以军发动袭击。已有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平民向记者表示:以军士兵和哈马斯武装在加沙冲突中均曾强迫平民充当人盾,这些无辜平民被强迫停留在双方的交火线上,或者被逼迫担任交战双方的中间传信人。
  对此,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在1月25日内阁会议上说:“以色列将全力支持参与(军事)行动者。被派往加沙的军官和士兵应该知道,他们不会受到任何庭审威胁。”不过奥尔默特自己恐怕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在长期停火协议达成、人道危机解除之后,针对以色列的秋后算账就是应有之意,若利库德集团上台,以色列国内外的压力极有可能“迫使”未来的政府把原工党政府的领袖们作为“牺牲品”推出去,虽然听上去有些戏剧化,但政治斗争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将使这种可能变得并不遥远。
  
  以巴问题的政治解决与中东和平的希望
  
  以巴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建国与土地问题。曾主导并签署奥斯陆协议的以色列总理拉宾以极大的政治魄力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同阿拉法特一道开启了中东和平的新道路。时过境迁,如今两位“战士”都已不在,巴以两方能否再次出现像拉宾和阿拉法特一样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弥合伤口化解仇恨,提出可行稳妥的和平方案,推进和平进程,乃是和平的关键。
  但仅就目前几方的“建国”方案来看,相关各方的分歧还很大:
  哈马斯的终极目标是“一国方案”,要把包括以色列在内的整个巴勒斯坦变成实施“伊斯兰教法”的新哈里发帝国的一部分。
  1990年代初,奥斯陆协议提出的“两国方案”(巴人部分自治,政治上独立,但安全上依赖以色列的保护)实际上是以色列一国独大局面的延续,这一方案下的“巴勒斯坦国”缺乏完整主权,在军事安全上完全受以色列的摆布。不仅哈马斯,连法塔赫的少壮派也日益明了在所谓“两国方案”下,巴方不会实现真正的独立。因此“一国方案”得到巴勒斯坦的伊斯兰教势力和世俗民族主义力量的共同支持。
  按照人口增长前景,就是在以色列本土之内,阿拉伯人口成为多数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样的一国方案,自然是以色列的噩梦。以色列右翼因此放弃了原先企图在“流奶与蜜之地”全境建立“大以色列”的幻梦,不仅主动放弃加沙,更提出了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三国方案”:部分恢复1967年中东战争之前的状态,由埃及接管加沙地区,而犹太殖民点之外的西岸地区并入约旦。
  无论是几国方案,无不出于己方利益立场,同时也难于为其他方所接受。
  哈马斯想一头独大,法塔赫和以色列不会同意,恐怕国际社会也不会同意;法塔赫想建立完全独立的包括耶路撒冷(至少是东耶路撒冷)、加沙及西岸在内的巴勒斯坦国,以色列却不想撤出西岸的犹太定居点,更不想让出耶路撒冷,哪怕只是一半;而以色列想把巴勒斯坦“分化瓦解”,分而治之,不让巴人握成拳头,恐怕也只是一厢情愿。
  分歧如此之大,再加上多年的仇恨,以巴之间想要实现真正的和平谈何容易。如果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那么如果在政治上不能达成和解与沟通的话,恐怕战争仍然难以避免,血还会继续流,仇恨只会越来越深。
  
  编辑 刘兰芳
其他文献
1 MK.22冲锋枪采用与斯特林冲锋枪相同的片状准星,两侧带有护翼  2 弹匣座上刻有铭文。最上方的“MK 22”为枪支型号;中间“J.P.Foote&Co.Marietta GAU.S.A”表示该枪由美国佐治亚州马瑞塔市的J.P.Foote
博物馆里的一支法国制步枪的介绍中写着:此枪保存完好且从未被使用过,仅在投降时被摔过一次。这是一个关于二战法军的著名笑话,他们失败得太快,以至于士兵们连枪都没开过就投降了。当纳粹军队的靴子踏过凯旋门时,巴黎已经忙不迭地提前宣布自己是不设防的和平之城了。  国家虽然沦陷了,但是法国人中还是有热血儿女存在的。很快,地下抵抗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法兰西大地上出现,其中不乏有欧洲其他国家的热血之士投身。《破坏者
主要诸元  口径 0.338英寸  全枪质量 6.12kg  全枪长 1 264mm  枪管长 686mm  枪管膛线 右旋,导程254mm  弹匣容弹量 10发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Waffe弹药分公司正在研发一种被命名为“帕斯卡”的新型非致命榴弹发射器,用以打击点目标和面目标,射程达500m。  “帕斯卡”非致命榴弹发射器计划安装在防护型车辆上使用,其利用压缩气体发射专用的40×165mm非致命榴弹,初速为20~150m/s。这些非致命榴弹包括尾翼稳定橡皮弹、烟幕弹、白光和红外照明弹、刺激剂弹、诱饵弹等。此外,为了防止暴乱的进一步扩散,该发射器也可作为致命武
ARX-160步枪是为意大利“未来士兵系统”而研发的新型单兵武器。该枪发射5.56×45mm NATO弹。并配备有GL-160下挂式40mm榴弹发射器。  目前,意大利伯莱塔公司宣布其研制的ARX-160步枪已发展成熟,并将部分ARX-160步枪部署至阿富汗,以便参与实战验证。阿尔巴尼亚特种部队开始订购该枪,墨西哥和埃及也即将成为该枪的用户。据悉,伯莱塔公司目前正在研制分别配用7.62×51mm弹
缘起    1951年,美国装备保障部队在肯塔基州诺克斯堡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拟研制一种新型机枪来取代M1919A4、M1919A4E1以及M37等老式车载机枪。要求新型机枪必须使用当时已经被广泛采用的北约7.62mm NATO弹,且要使用M60机枪所配用的M13弹链,以简化后勤保障。于是,一种专门加装于装甲车辆的新型机枪开始投入研制。  经过多次实弹射击和对比测试,先后有4款机枪进入候选之列,其
哪种手枪弹是世界上普及程度最高、使用最广泛的手枪弹?  哪种手枪弹是世界上生产国家最多、厂家最多、种类最多的手枪弹?  哪种手枪弹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至今仍常青不老的手枪弹?  三个问题的答案指向同一个目标——9mm巴拉贝鲁姆自动手枪弹    虽然德国是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的发祥地,但到1917年时就已经有一些国家开始仿制并使用这种手枪弹了。在此按照国别,介绍当时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在这些国家
当今自动步枪正显示一种新的发展态势,即向多用途、高精度方向发展,新近上市的“快速交战精确步枪(REPR)”正是这样一种能适应各种任务环境的步枪,该枪的高可靠性和高精度在军方和执法机构中将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REPR步枪采用7.62×51mm北约制式口径,可快速更换4种长度不同的枪管,包括适于城市狭窄作战环境的305mm枪管、兼顾精度与使用便捷性的406mm枪管、专供精确射击的457mm比赛级枪
小公司出产高精度步枪  坐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新布朗费尔斯市的山村(HILL COUNTRY)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旋转后拉枪机式高品质狩猎步枪的小公司,最近公司开始涉足军警狙击步枪领域——首先推出的是“收割机”旋转后拉枪机式狙击步枪,这款狙击步枪的价格只有1995美元,在狙击步枪市场上显然是超低价了。用“收割机”给一支狙击步枪命名,确是别有寓意。随后山村公司继续对该狙击步枪进行改进,推出了性价比颇具优
2010年上映的美国影片《天龙特攻队》是一部场面火爆的动作片,该片讲述了由约翰史密斯、坦普莱顿帕克、默多克和巴拉克斯4个美军前游骑兵成员在与墨西哥恶徒交火中相遇,由此组成靠赏金为生的天龙特攻队。一天,他们接到一项新任务——伊拉克战争中,隶属美国的黑军抢夺伊方印钞机,并用它大量生产伪钞。天龙特攻队的任务就是在伪钞和设备运回美国之前将其夺回。该片剧情扣人心弦,不过仍出现了不少疏漏之处,本文将从若干方面